一種電源適配器的旋轉卡接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07 17:02:01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源適配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源適配器的旋轉卡接結構。
背景技術:
由於各國都有各自的輸入插頭規格,固定插頭無法滿足用戶在各國都能使用的要求,以致需攜帶多種適配器,所以需要一種並使體積小型化而便於攜帶,並能夠更換插頭的電源適配器,使用戶只更換相應插頭,即可滿足用戶不同的充電需求,
現有技術採用的旋轉式插頭互換結構,通過旋轉件、卡扣件和臺階旋轉固定的配合方式,還存在以下技術缺陷:
1.設計不夠精良,更換操作不便或更換不到位;
2.旋轉件直接設置在插頭座體外表面上,沒有外圍保護,不能防水,容易導電或漏電,導致安全隱患;
3.在旋轉件與臺階旋轉扣合的過程中,旋轉件與臺階全面接觸,隨著用戶使用,磨損日益明顯,導致旋轉件與臺階鬆動,使用周期縮短,影響用戶使用體驗;
4.只採用卡扣件和臺階的組合方式,一旦用戶用力過猛,容易造成無法修復的損傷;
5.不夠小型化,對於不同的國際制式和不同的插頭座體卡扣的不同面,容易影響插板上或市電插座上其他插孔的使用,不夠人性化。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源適配器的旋轉卡接結構,解決了在插頭本體底部設置套蓋式旋轉卡接件並在插頭底座頂部於所述套蓋式旋轉卡接件卡和與分開的套入式旋轉卡接件以便更換不同制式的插頭的技術問題。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源適配器的旋轉卡接結構,所述電源適配器的插頭本體和插頭底座通過所述旋轉卡接結構卡和與分開,所述旋轉卡接結構包括設置於插頭本體底部的套蓋式旋轉卡接件和設置於插頭底座頂部的套入式旋轉卡接件,所述套蓋式旋轉卡接件的橫向軸線和套入式旋轉卡接件的橫向軸線呈設定的旋轉角度;
所述套蓋式旋轉卡接件包括第一中心柱和沿所述第一中心柱中心對稱的兩個橫向側邊和兩個縱向弧形邊,其中兩個橫向側邊的內壁各設有一個凸臺;
所述套入式旋轉卡接件包括與所述第一中心柱旋轉套置的第二中心柱和沿所述第二中心柱中心對稱的兩個橫向側邊和兩個縱向弧形邊,其中兩個橫向側邊的外壁各設有與所述凸臺旋轉扣合的扣合件;
所述套蓋式旋轉卡接件還設有位於所述第一中心柱與兩個橫向側邊之間的中心對稱的兩個弧形卡接槽,所述弧形卡接槽設有閉合端和內外側自由端,兩個弧形卡接槽的槽內各設有一個插頭導電端伸出孔;
所述套入式旋轉卡接件還設置有位於所述第二中心柱與兩個橫向側邊之間的中心對稱的兩個彈片伸出孔,所述兩個彈片伸出孔形成的直線與套入式旋轉卡接件的橫向軸線呈所述設定的旋轉角度。
具體地,所述扣合件設有承接所述凸臺旋轉扣合的活動軌道;所述活動軌道包括一條豎直軌道和與所述豎直軌道連通的水平軌道。
優選地,所述水平軌道的頂部與底部設有兩條水平縫隙;所述水平縫隙的高度為0.2-1.8mm。
具體地,所述水平軌道的中部設有方形凸起,所述方形凸起分離所述水平軌道為兩個與所述凸臺嵌合的容納槽。。
具體地,所述套入式旋轉卡接件的兩個橫向側邊的內壁設有互為中心對稱的兩個卡柱。
進一步地,所述卡柱設置為所述套蓋式旋轉卡接件與所述套蓋式旋轉卡接件卡和後阻擋所述弧形卡接槽的外側自由端。
優選地,所述套入式旋轉卡接件的所述兩個縱向弧形邊的高度低於所述兩個橫向側邊的高度。
具體地,所述方形凸起的高度小於所述凸臺的高度。
進一步地,沿所述弧形卡接槽的內側弧型牆向閉合端的方向延伸有固位牆;所述固位牆的厚度大於所述內側弧型牆的厚度,所述固位牆的高度等於或小於所述內側弧型牆或所述閉合端的高度;
所述固位牆頂端中部設置有弧形固位槽;所述內側弧型牆與所述閉合端相交的夾角牆體的高度低於所述內側弧型牆或所述閉合端的高度;所述弧形固位槽的頂端與所述夾角牆體頂端的相連部分設置為高度逐漸減小的斜體。
進一步地,所述套入式旋轉卡接件底部設置有與所述弧形固位槽嵌合固位的凸包;所述凸包設置為所述套蓋式旋轉卡接件與所述套入式旋轉卡接件卡和後與所述固位槽嵌合固位。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電源適配器的旋轉卡接結構,通過設置能夠相互卡和與分開的套蓋式旋轉卡接件與套入式旋轉卡接件,方便用戶根據不同配電模式更換具有對應的套入式旋轉卡接件的插頭本體以實現充電,無需攜帶多個電源適配器,易於操作,輕快又便捷;所述凸臺與扣合件,通過旋轉式而非抽插式的方式實現卡和與分開,插頭本體與底座之間更加緊密的結合,操作更簡便,既防水又堅固;所述扣合件上設置了用於緩衝的縫隙,減少物理損傷,提高產品的重複使用率;設置所述方形凸起的高度小於所述凸臺的高度,避免在產品的長期使用過程中,因為所述方形凸起與凸臺的直接摩擦而導致所述凸臺的全部磨平而導致結構鬆動,增長了產品的使用周期,保證了產品質量;設置卡柱來阻擋所述弧形卡接槽的外側自由端,為產品提供加固保護,避免用戶用力過猛而導致產品出現不可逆的損傷,經久耐用;在所述套入式旋轉卡接件的底部設置凸包來與所述套蓋式旋轉卡接件的弧形固位槽實現嵌合固位,為產品提供第二重加固保護。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電源適配器的旋轉卡接結構,小巧精良且足夠的人性化,產品質量堅固,應用範圍廣泛,擁有廣大的發展前景。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電源適配器的旋轉卡接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電源適配器的旋轉卡接結構的旋轉角度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電源適配器的旋轉卡接結構中的套蓋式旋轉卡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電源適配器的旋轉卡接結構中的套入式旋轉卡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電源適配器的旋轉卡接結構中的扣合件的放大示意圖;
圖6-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電源適配器的旋轉卡接結構的第一型UL插口標準的應用產品示意圖;
圖6-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電源適配器的旋轉卡接結構的第一型VDE插口標準的應用產品示意圖;
圖6-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電源適配器的旋轉卡接結構的第一型SAA插口標準的應用產品示意圖;
圖6-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電源適配器的旋轉卡接結構的第一型BS插口標準的應用產品示意圖;
圖7-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電源適配器的旋轉卡接結構的第二型UL插口標準的應用產品示意圖;
圖7-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電源適配器的旋轉卡接結構的第二型VDE插口標準的應用產品示意圖;
圖7-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電源適配器的旋轉卡接結構的第二型SAA插口標準的應用產品示意圖;
圖7-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電源適配器的旋轉卡接結構的第二型BS插口標準的應用產品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僅為較佳實施例,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保護範圍的限制。
參考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電源適配器的旋轉卡接結構中的結構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的一種電源適配器的旋轉卡接結構,所述電源適配器的插頭本體1和插頭底座2通過所述旋轉卡接結構卡和與分開,方便用戶根據不同配電模式更換具有對應的套入式旋轉卡接件的插頭本體以實現充電,無需攜帶多個電源適配器,易於操作,輕快又便捷;所述旋轉卡接結構包括設置於插頭本體1底部的套蓋式旋轉卡接件10和設置於插頭底座2頂部的套入式旋轉卡接件20。
參考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電源適配器的旋轉卡接結構中的旋轉角度示意圖。所述套蓋式旋轉卡接件10的橫向軸線100和套入式旋轉卡接件20的橫向軸線200呈設定的旋轉角度α,α一般取到15°到30°之間,25°較佳,採用旋轉一定角度的卡和的方式,插頭本體與底座之間更加緊密的結合,操作更簡便,既防水又堅固。
參考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電源適配器的旋轉卡接結構中的套蓋式旋轉卡接件的結構示意圖。所述套蓋式旋轉卡接件10包括第一中心柱11和沿所述第一中心柱11中心對稱的兩個橫向側邊12a、12b和兩個縱向弧形邊13a、13b,其中兩個橫向側邊12a、12b的內壁各設有一個凸臺14a和14b;所述套蓋式旋轉卡接件10還設有位於所述第一中心柱11與兩個橫向側邊12a、12b之間的中心對稱的兩個弧形卡接槽15a、15b,所述弧形卡接槽15a、15b設有閉合端16a、16b和內外側自由端17a、17b(內側自由端17a1、17b1,外側自由端17a2、17b2),可以避免所述插頭本體的插頭導電端曝露在外,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所述兩個弧形卡接槽15a、15b的槽內各設有一個插頭導電端伸出孔18a、18b,供安裝時引出插頭導電端。
參考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電源適配器的旋轉卡接結構中的套入式旋轉卡接件的結構示意圖。所述套入式旋轉卡接件20包括與所述第一中心柱11旋轉套置的第二中心柱21和沿所述第二中心柱21中心對稱的兩個橫向側邊22a、22b和兩個縱向弧形邊23a、23b,其中兩個橫向側邊22a、22b的外壁各設有與所述凸臺14a和14b旋轉扣合的扣合件24a和24b;其中,所述套入式旋轉卡接件20的所述兩個縱向弧形邊23a、23b的高度低於所述兩個橫向側邊22a、22b的高度。
所述套入式旋轉卡接件20還設置有位於所述第二中心柱21與兩個橫向側邊22a、22b之間的中心對稱的兩個彈片伸出孔25a、25b,供安裝時接入五金彈片,與上述插頭導電端接觸導電,為用戶充電;所述兩個彈片伸出孔25a、25b形成的直線300與套入式旋轉卡接件20的橫向軸線200呈所述設定的旋轉角度α。
參考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電源適配器的旋轉卡接結構中的扣合件的放大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以所述扣合件24a為例,它設有承接所述對應凸臺14a旋轉扣合的活動軌道;所述活動軌道包括一條豎直軌道R1和與所述豎直軌道R1連通的水平軌道R2;所述水平軌道R1的頂部與底部設有兩條水平縫隙L1與L2,當用戶使用所述套蓋式旋轉卡接件10以預設角度扣入所述套入式旋轉卡接件20時,所述兩條水平縫隙L1與L2能夠提供一定的緩衝,以減少該結構的物理損傷,提高產品的重複使用率;可參照地,所述水平縫隙L1與L2的高度為0.2-1.8mm;所述水平軌道R1的中部設有方形凸起T;所述方形凸起T分離所述水平軌道R1為兩個與所述凸臺14a嵌合的容納槽U1、U2。
在本實施例中,當用戶使用所述套蓋式旋轉卡接件10以預設角度扣入所述套入式旋轉卡接件20時,所述凸臺14a首先進入所述豎直軌道R1,然後用戶沿所述豎直軌道R1用力,所述凸臺14a進入所述水平軌道R2的容納槽U1,緊接著用戶旋轉,所述凸臺14a沿所述水平軌道R2經過所述方形凸起T進入所述水平軌道R2的容納槽U2,如此所述凸臺14a完整嵌於容納槽U2並且四面均有阻擋但接觸所述方形凸起T的一面阻擋力相對較弱,以便用戶旋轉拔出,但一般情況下所述凸臺14a不會自行的脫離所述容納槽U2,這種設計小巧精良,尺寸恰到好處,產品則非常堅固。
所述方形凸起T的高度小於所述凸臺14a的高度,避免在產品的長期使用過程中,因為所述方形凸起T與凸臺14a的直接摩擦而導致所述凸臺14a的全部磨平而導致結構鬆動,增長了產品的使用周期,保證了產品質量,若所述方形凸起T與所述凸臺14a高度相當的話,極有可能導致所述凸臺14a被磨平,而結構不牢固或者根本不能實現卡和。
再次參考圖2、圖3、圖4。其中圖2也是所述套蓋式旋轉卡接件10與所述套蓋式旋轉卡接件20卡和後的剖面圖。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套入式旋轉卡接件的兩個橫向側邊的內壁設有互為中心對稱的兩個卡柱P1、P2;所述卡柱P1、P2設置為所述套蓋式旋轉卡接件10與所述套入式旋轉卡接件20卡和後阻擋所述弧形卡接槽15a、15b的外側自由端外側自由端17a2、17b2,為產品提供第一重加固保護;沿所述弧形卡接槽15a、15b的內側弧型牆18a、18b向閉合端16a、16b的方向延伸有固位牆19a、19b;所述固位牆19a、19b的厚度大於所述內側弧型牆18a、18b的厚度,所述固位牆19a、19b的高度等於或小於所述內側弧型牆18a、18b或所述閉合端16a、16b的高度;
所述固位牆19a、19b頂端中部設置有弧形固位槽Q1、Q2;所述內側弧型牆18a、18b與所述閉合端16a、16b相交的夾角牆體V1、V2的高度低於所述內側弧型牆18a、18b或所述閉合端16a、16b的高度;所述弧形固位槽Q1、Q2的頂端與所述夾角牆體頂端的相連部分設置為高度逐漸減小的斜體D1、D2。在圖3中,還可以清晰地看到所述固位牆19a、19b的長度並不算大,結合結構之間的配合和生產的難度將所述固位牆19a、19b的長度設置為2-4mm。
對應地,參考圖4,所述套入式旋轉卡接件20底部設置有與所述弧形固位槽Q1、Q2嵌合固位的凸包26a、26b;所述凸包26a、26b設置為所述套蓋式旋轉卡接件10與所述套入式旋轉卡接件20卡和後與所述固位槽Q1、Q2嵌合固位,為產品提供第二重加固保護。還可以看到,沿著所述凸包26a、26b到所述第二中心柱21的周圍設置有凹形溝27a、27b,一則減輕所述凸包26a、26b與所述弧形固位槽Q1、Q2嵌合固位時的摩擦,二則方便生產時對所述凸包26a、26b的定位,三則是美觀。
採用上述的雙重加固保護,能避免插頭本體與底座之間出現較大的鬆動,也能避免用戶用力過猛而導致插頭本體或底座出現不可逆的損傷,使得無論是插頭本體或是插頭底座都能夠更經久耐用。
參見,圖6-1~6-4分別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電源適配器的旋轉卡接結構的第一型UL插口標準、第一型VDE插口標準、第一型SAA插口標準、第一型BS插口標準的應用產品示意圖,由圖可見,所謂的「第一型」則是將所述套蓋式旋轉卡接件20設於所述插頭本體的底部的一面上,所述套蓋式旋轉卡接件10與之實現卡和,更加顯而易見的是,所述插頭本體可更換為不同制式插頭充電標準,因為電源適配器本身的充電電路部分可以設置成大充電範圍,如100-240VAC,所以應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旋轉卡接結構的電源適配器產品多種多樣,應用範圍十分廣泛。
參見,圖7-1~7-4分別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電源適配器的旋轉卡接結構的第二型UL插口標準、第二型VDE插口標準、第二型SAA插口標準、第二型BS插口標準的應用產品示意圖,所謂的「第二型」則是將所述套蓋式旋轉卡接件20設於所述插頭本體的底部的另一面上,以便適合擁有不同類型充電插孔的充電插座,當然還可以根據用戶需求或市場需求做出更多的應用產品類型。
以上所述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