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好友任安為何被判重罪(司馬遷的報任安書)
2023-05-07 20:23:51 1
司馬遷
近日重翻《史記》,發現「報任安書」這竟然是一封拒絕信,也是一封判決書。
細思極恐,不禁汗流浹背。
今天寫出來,一家之言,與大家分享。
故事要從收件人任安的生平開始講起。
01
任安是西漢初年滎陽人,自幼貧困,少年便成為孤兒,靠為別人趕車往返長安為生。
趁著到長安的機會,任安留了下來,到處託關係希望能夠找份公務員的工作,不過一直找不到門路,錢花光了也沒有辦成。
最後沒辦法,任安只能流落長安街頭,替人代寫書信為生。
在長安混飯吃的時候,無意中聽別人說起武功這個地方,是扶風郡西邊的一個小城鎮,確實入蜀的必經之地。
任安夜不能寐,仔細分析了武功這個地方,他認為:武功是一個小地方,沒有地方豪強,容易高升。
於是,他連夜收拾行囊,來到武功定居下來。
任安仗著自己讀過書的優勢,託人在鄉鎮上謀了份差事,很快升到了亭長(鎮長)。
整個武功邑老百姓靠打獵為生,經常組織隊伍一起上山打獵。
隨著參與這些事情,任安威望不斷提升,並且負責為大家分發打來的麋鹿、野豬和兔子等獵物。
他分發野物的時候按照老弱病殘的需要和貢獻分配,皆大歡喜,大家都說:「任安雖然年輕,但是非常公平,很有智慧。」
從此,大家都爭先恐後地參加捕獵活動,積極性比以前高漲很多。
有一天,隊伍開始集合,已經多到幾百人,可是任安一眼就看出來並說道:「那個誰家的老大怎麼沒有來啊?」
大家都很驚訝,覺得任安眼力非常高明。
縣裡也很快聽說了任安的大名,便將其推薦為「三老」。
後來,任安終於如願以償地當上了地方官,俸祿為一年三百石,據司馬遷記載:他任職期間境內大治。
《史記》記載:
「安以為武功小邑,無豪,易高也,安留,代人為求盜亭父。後為亭長。邑中人民俱出獵,任安常為人分麋鹿雉兔,部署老小當壯劇易處,觽人皆喜,曰:「無傷也,任少卿分別平,有智略。」明日複合會,會者數百人。」
02
不過,任安很快被免職了,原因是皇帝出遊,要求當地政府提供帳篷,結果事情沒辦好。
衛青
當地漢武帝的小舅子衛青接連出擊匈奴立了戰功,成為漢朝的紅人,於是任安便投奔到衛將軍的府中做了門客。
這段時間,任安無事便與衛青家中的門客們喝酒聊天,與一個名叫田仁的非常投機。
但是衛青家裡也與其他達官貴人家中一樣,一般門客要想見到家主並且得到他的推薦,都要經過管家這一關。
但是任安和田仁都很窮,沒有錢賄賂管家,因此管家便故意欺辱他倆,讓他們倆去養馬。
一天晚上,精疲力竭的兩人相臥在馬棚裡看著星星,田仁抱怨道:「管家沒有識人之明啊!」
任安答覆更透徹:「衛將軍都不識人才,更別說他的管家了。」
平陽公主
有一天,衛青帶著兩個人到平陽公主家中,公主家安排兩個人和公主的騎奴坐在一張蓆子上吃飯。
兩個人生氣地將蓆子隔斷單獨坐到了一邊,表示不屑與之為伍。
平陽公主家的下人看到這一幕都非常生氣,可是看到兩人儀表堂堂,卻都不敢呵斥。
《史記》記載:
「衛將軍從此兩人過平陽主,主家令兩人與騎奴同席而食,此二子拔刀列斷席別坐。主家皆怪而惡之,莫敢呵。」
03
話說衛青屢戰屢勝,威望水漲船高,皇帝對衛青越來越器重,便下旨讓衛青在家中門客中推薦可以做郎官的人選。
衛青便讓家中有錢的門客騎上高頭大馬,腰間掛著寶劍,準備推薦給皇帝。
恰巧衛青的好友少府趙禹來衛青家做客,衛青便將人選讓趙禹把關。
趙禹逐個詢問了軍事問題,可是十幾個人沒有一個懂得軍事的。
趙禹說道:「我聽說將軍門下必然有將軍,皇帝下旨讓陛下推舉郎官,將軍為何要推薦這些富貴人家的子弟,這不是讓木頭人穿上錦衣繡服嗎?」
怕衛青沒有面子,趙禹便請衛青將所有門客都集合起來,逐個進行考核詢問。
最後,趙禹指著任安、田仁說道:「只有這兩個人可以,其他人都不行。」
《史記》記載:
「於是趙禹悉召衛將軍舍人百餘人,以次問之,得田仁﹑任安,曰:「獨此兩人可耳,餘無可用者。」
04
衛青看著破衣爛衫的兩個人,心中非常不滿。
等到送走趙禹,衛青生氣地對二人說:「你們各自買件新衣服,置辦匹好馬。」
倆人面面相覷:「我們沒錢置辦。」
衛青很生氣:「你們窮怎麼不早說?!好像是對我的施捨一樣。」
鑑於第二天皇帝要見衛青,衛青只好給他們裝扮一番,帶著覲見皇帝。
漢武帝親自考察了衛青帶的兩個門客,諮詢他們帶兵的方略。
兩個人對答如流,田仁說道:「鳴鼓進軍,讓士兵捨生忘死,我不如仁安。」
任安回到:「斷案如神,治理百姓,我不如田仁。」
漢武帝非常高興,便任命任安為北軍護軍使者,田仁為郎中。
《史記》記載:「將軍不得已,上籍以聞。有詔召見衛將軍舍人,此二人前見,詔問能略相推第也。····武帝大笑曰:「善。」使任安護北軍,使田仁護邊田谷於河上。此兩人立名天下。」
05
話說十幾年過去了,任安一路高升,做到了益州刺史,田仁也擔任了丞相長史。
衛青去世後,衛青的外甥太子劉據越來越不得皇帝寵愛,加上奸臣作梗,劉據無奈之下只能在漢武帝病重的時候起兵自衛。
奸臣們便告知漢武帝:太子劉據謀反。
漢武帝立即起兵鎮壓,太子劉據兵敗。
太子起兵的時候,想到任安曾經是舅舅衛青的嫡系舊部,便親自前往北營要求任安出兵。
太子在北軍南門外要求任安接旨,任安跪下接聽詔書,然後卻關閉軍營,沒有響應劉據的詔書。
最終太子兵敗,當地田仁負責把守長安城的南門,私自放太子逃跑了。
漢武帝聽說田仁放跑了劉據,便下令將田仁腰斬。
漢武帝聽說了任安沒有發兵的事情,說道:「任安不明情況,不隨聲附和太子,可以理解。」
《史記》記載:
「是時任安為北軍使者護軍,太子立車北軍南門外,召任安,與節令發兵。安拜受節,入,閉門不出。武帝聞之,以為任安為詳邪,不傅事,何也?」
06
事情過去後,任安整頓軍紀,鞭笞了軍營中一名小官。
這名官員便向漢武帝上書:「任安曾經跪拜接受太子的詔命,隨後說『幸好我與太子沒有深交』。」
漢武帝暴怒:「這是官場老油條啊!坐觀成敗首鼠兩端,我和太子誰贏他就幫誰。如此不忠不義的臣子,立即給我抓起來。」
不久,任安被判腰斬,定於十二月執行。
任安覺得自己非常冤枉,思前想後,便想到了在漢武帝身邊的好友司馬遷。
為李陵辯護後受了宮刑,司馬遷出獄後升官擔任了中書令。
司馬遷此時已經看透了漢武帝為太子劉據報仇的決心,而此時自己一心撲在寫《史記》上,不願意在參與朝政。
於是,司馬遷給老朋友回信訴說了自己的苦衷,並對自己見死不救希望獲得朋友的原諒。
收到這封信之後,任安知道自己必死無疑了。
當年十二月,任安被誅殺於長安。
《史記》記載:
「任安笞辱北軍錢官小吏,小吏上書言之,以為受太子節,言「幸與我其鮮好者」。書上聞,武帝曰:「是老吏也,見兵事起,欲坐觀成敗,見勝者欲合從之,有兩心。安有當死之罪甚觽,吾常活之,今懷詐,有不忠之心。」下安吏,誅死。」
本文為歷史教師王漢周,漢周讀書原創。感興趣的朋友,請用薇信搜索公眾號:歷史教師王漢周或漢周讀書,收看全部系列原創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