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建立大鼠紅核脊髓束橫斷動物模型的手術臺的製作方法
2023-04-30 03:42:16 1
專利名稱:一種用於建立大鼠紅核脊髓束橫斷動物模型的手術臺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於建立大鼠紅核脊髓束橫斷動物模型的手術臺,臺體由相互獨立的第一臺體、第二臺體和第三臺體三段臺體依次排列拼合組成。第一臺體和第三臺體分別由第一支柱和第三支柱固定於底座上。第二臺體通過具有垂直升降功能的第二支柱固定於底座上。手術時,通過第二臺體帶動大鼠頸部上升,使其頸曲由下突位變為上突位,使大鼠頸椎的椎板間距變大,達到充分暴露脊髓的便於手術的效果。
【專利說明】一種用於建立大鼠紅核脊髓束橫斷動物模型的手術臺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於動物實驗手術裝置,特別涉及一種用於建立大鼠紅核脊髓束橫斷動物模型的手術臺。
【背景技術】
[0002]中樞神經再生方面的研宄,其突破的前提條件是建立理想的動物模型。建立大鼠紅核脊髓束橫斷動物模型,一般都是採用咬除椎板法暴露脊髓的。但在手術顯微鏡下咬除椎板,操作難度較大,很容易損傷脊髓,或損傷血管而導致大出血,造成模型製備的失敗,成功率低。發明人通過對大鼠脊柱的解剖,發現頸椎的椎板互不重疊,在正常位(頸曲下突)時其間距非常小,而當頸曲突向上時,其間距可達2.0 mm,故只要將黃韌帶切開就可達到充分暴露脊髓的效果。並且在這種相反的體位時,脊髓及後部被膜有一定的張力,容易被切斷。這種操作簡便,創傷性小,且保持了脊柱的完整性,給致傷脊髓提供了相對穩定的內在環境,故模型的複製有很高的可重複性。
[0003]在現有的技術中,所有用於提供進行大鼠手術的手術臺是一個水平平臺,將大鼠水平固定在水平手術臺上時,其頸椎自然伸張,處於正常位,此時頸曲下突,其間距非常小,難以充分暴露脊髓,因而需要一種能使大鼠頸曲突向上的手術臺,以便用於實施建立大鼠紅核脊髓束橫斷動物模型的手術。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使大鼠頸曲突向上,以便用於實施建立大鼠紅核脊髓束橫斷動物模型手術的手術臺。
[0005]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6]一種用於建立大鼠紅核脊髓束橫斷動物模型的手術臺,包括底座、臺體,所述的臺體由第一臺體、第二臺體和第三臺體三段依次並列組成;所述的第一臺體通過第一支柱固定於所述的底座上;所述的第三臺體通過第三支柱固定於所述的底座上;所述的第二臺體通過具有垂直升降功能的第二支柱固定於所述的底座上。
[0007]作為對前述方案的一種改進,所述的第二支柱包括手柄組件、外管組件、內管組件;
[0008]所述的內管組件包括螺杆座、螺杆和內管,內管底部連接底盤,內管的內孔與螺杆座過盈配合,螺杆螺紋旋接於螺杆座內;
[0009]所述的外管組件包括主動錐齒輪、從動錐齒輪和外管,外管頂部支承連接第二臺體,外管活動套接於內管外,手柄組件穿接於外管上經銷固定傳動連接外管內的主動錐齒輪,主動錐齒輪與外管內的從動錐齒輪嚙合,從動錐齒輪經擋圈和螺釘固定連接於螺杆上,從動錐齒輪經圓錐滾子軸承支承於固定連接在外管內的軸承座上端面,軸承座下端面與螺杆之間經軸承和軸肩限位連接,螺杆底端設有與內管內壁限位配合的彈簧銷。
[0010]作為對前述方案的一種改進,所述的第二臺體上表面墊有紗布團。
[0011]作為對前述方案的一種改進,所述的第一臺體的上表面設置有四個固定柱;所述的第三臺體的上表面設置有一個固定柱。
[0012]作為對前述方案的一種改進,所述的固定柱設置臺體的下表面或側邊。
[0013]作為對前述方案的一種改進,所述的第一臺體和第三臺體的上表面鋪設有防滲層,所述的防滲層之上鋪設有吸水層。
[0014]作為對前述方案的一種改進,所述的底座的下表面設置有吸盤。
[001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通過將手術臺的臺體設計為由相互獨立的第一臺體、第二臺體和第三臺體三段組成,其中第二臺體可以自由升降,因此在實驗時,將大鼠俯臥,下半身水平固定在第一臺體上,頸部段放置在第二臺體段,頭部段水平固定在第三臺體段,實施手術時,通過升高第二臺體,實現了使大鼠頸曲突向上。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手術臺既能實現普通手術臺水平平整的臺面,也可以通過升降第二臺體實現臺面中間部分升高,實現使大鼠頸曲突向上的手術臺面。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圖1局部A的放大圖。
[0018]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臺體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的理解本申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本申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
[0020]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用於建立大鼠紅核脊髓束橫斷動物模型的手術臺包括底座1、臺體。臺體由相互獨立的第一臺體2、第二臺體3和第三臺體4三段臺體依次排列拼合組成。第一支柱5上端支承連接第一臺體3,下端連接底座I上,實現第一臺體2通過第一支柱5固定在底座I上。第三支柱7上端支承連接第三臺體4,下端連接底座I上,實現第三臺體4通過第三支柱7固定於底座上。第二臺體3通過具有垂直升降功能的第二支柱6固定於底座I上。底座I由不鏽鋼材料製成,臺體則由銷合金材料製成。第二臺體3位於第一臺體2和第三臺體4之間,第二臺體3的寬度,即鄰接第一臺體2和第三臺體4的兩條邊的距離不能超過大鼠的頸部長度,實踐發現,以Icm到2.5cm的寬度為宜。
[0021]如圖1和2所示,第二支柱6包括手柄組件6.1、外管組件6.2、內管組件6.3。內管組件6.3包括螺杆座6.16、螺杆6.9和內管6.10,內管6.10底部連接底盤1,內管6.10的內孔與螺杆座6.16過盈配合,螺杆6.9螺紋旋接於螺杆座6.16內;外管組件6.2包括主動錐齒輪6.4、從動錐齒輪6.13和外管6.8,外管6.8頂部支承連接第二臺體3,外管6.8活動套接於內管6.10外,手柄組件6.1穿接於外管6.8上經銷6.5固定傳動連接外管6.8內的主動錐齒輪6.4,主動錐齒輪6.4與外管6.8內的從動錐齒輪6.13嚙合,從動錐齒輪6.13經擋圈6.12和螺釘6.11固定連接於螺杆6.9上,從動錐齒輪6.13經圓錐滾子軸承
6.6支承於固定連接在外管6.8內的軸承座6.14上端面,軸承座6.14下端面與螺杆6.9之間經軸承6.7和軸肩6.15限位連接,螺杆6.9底端設有與內管6.10內壁限位配合的彈簧銷 6.17。
[0022]使用時,通過搖動手柄組件6.1,主動錐齒輪6.4隨手柄組件6.1轉動,從動錐齒輪6.13經主動錐齒輪6.4嚙合轉動,從動錐齒輪6.13帶動螺杆6.9轉動,螺杆6.9的上、下分別經軸承座6.14和軸肩6.15限位,螺杆6.9在螺杆座6.16內旋轉,分別經軸肩6.15和軸承座6.14帶動外管6.8在內管6.10上升降,從而帶動支承於外管6.8上的第二臺體升降。
[0023]設施手術時,先將大鼠以2%戊巴比妥鈉(40 mg/ kg)腹腔內注射麻醉後,將大鼠俯臥放置在臺體上,其中頸部段放置在第二臺體3,身軀段放置在第一臺體2,頭部放置在第三臺體4,再用膠帶粘貼固定大鼠四肢和頭部於臺體上,由此實現將大鼠俯臥位固定於臺體。再搖動手柄組件6.1使用第二臺體3帶動大鼠頸部上升,使其頸曲由下突位變為上突位為止。由於大鼠頸椎的椎板互不重疊,在正常位即頸曲下突時其間距非常小,而當通過上升第二臺體3帶動大鼠頸部上升使大鼠頸曲突向上時,其間距可達2mm,可達到充分暴露脊髓的便於手術的效果。由此,據C2棘突確定手術野,在手術顯微鏡下常規分離軟組織和豎脊肌,暴露C3、C4椎弓及之間的黃韌帶。切開黃韌帶。由於頸曲朝上突,C3與C4椎弓之間的間隙便明顯擴大,從而充分暴露了脊髓。確認脊神經背根,從背根相連處向外側橫斷右側脊髓外側索,再逐層縫合,手術實施完成。
[0024]如圖3所示,作為一種改進,在第二臺體3上表面墊有紗布團11。由於第二臺體3主要用於託載大鼠的頸部,手術中第二臺體3上升會對大鼠頸部造成較強的壓迫,在第二臺體3上表面墊有柔軟的紗布團11接觸大鼠的頸部,有利於減輕對大鼠頸部壓迫,特別是減輕對呼吸道的壓迫,使其呼吸順暢,俯臥舒適。而且手術部位在大鼠頸部,在其下墊有紗布團11方便吸收血和水,以及減少灰塵與細菌的感染。紗布團11直接鋪設在第二臺體3的上表面,手術後可以直接丟棄。
[0025]由於膠帶的粘貼力有限,通過膠帶粘貼大鼠於臺體上,有時由於麻醉藥效不夠或大鼠提前甦醒大鼠掙扎造成膠帶脫落導致固定不牢,因此作為一種改進,在第一臺體2的上表面設置有四個固定柱8,用以固定大鼠的四肢;所述的第三臺體4的上表面設置有一個固定柱8,用於固定大鼠的頭部。如圖3所示,用於固定四肢的固定柱8設置於第一臺體2上表面的邊緣,用於固定大鼠的頭部的固定柱8設置於第三臺體4的上表面一端的邊緣的中點位置。手術時,將麻醉好的大鼠俯臥放在臺體上,將其前後四肢、門齒分別套上皮筋或者橡皮圈,固定在固定柱8上即可實現對大鼠的固定。此外,還可以再同時用膠帶粘貼輔助固定,實現更牢靠的固定。
[0026]由於將固定柱8設置於臺體的上表面會妨礙手術操作,因此,還可以將固定柱8設置於臺體的側邊或下表面。由此可以充分暴露手術部位,不會因固定柱妨礙手術操作。
[0027]如圖3所示,作為一種改進,第一臺體2和第三臺體4的上表面鋪設有防滲層10,防滲層10之上鋪設有吸水層9。防滲層10採用防滲布,直接鋪設於臺體上表面。吸水層9採用吸水紙,直接鋪設於防滲層上。用完後可以直接丟棄被汙染的防滲布和吸水紙。防滲層10可防止大鼠手術過程中產生的血液、注射液、試劑等液體滲漏。吸水層9可以保持臺體的乾燥,潔淨。
[0028]作為一種改進,在底座I的下表面設置有吸盤。由於整個手術臺質量比較輕,因此在手術過程難免會因實驗人員碰撞手術臺等原因造成手術臺發生位移,影響手術,因此在底座的下表面設置有吸盤,可以起到固定整個手術臺的作用。
【權利要求】
1.一種用於建立大鼠紅核脊髓束橫斷動物模型的手術臺,包括底座(1)、臺體,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臺體由第一臺體(2)、第二臺體(3)和第三臺體(4)三段依次並列組成;所述的第一臺體(2)通過第一支柱(5)固定於所述的底座(I)上;所述的第三臺體(4)通過第三支柱(7)固定於所述的底座(I)上;所述的第二臺體(3)通過具有垂直水平升降功能的第二支柱(6)固定於所述的底座(I)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建立大鼠紅核脊髓束橫斷動物模型的手術臺,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二支柱(6)包括手柄組件(6.1 )、外管組件(6.2)、內管組件(6.3); 所述的內管組件(6.3)包括螺杆座(6.16)、螺杆(6.9)和內管(6.10),內管(6.10)底部連接底盤(1),內管(6.10)的內孔與螺杆座(6.16)過盈配合,螺杆(6.9)螺紋旋接於螺杆座(6.16)內; 所述的外管組件(6.2)包括主動錐齒輪(6.4)、從動錐齒輪(6.13)和外管(6.8),外管(6.8)頂部支承連接第二臺體(3),外管(6.8)活動套接於內管(6.10)外,手柄組件(6.1)穿接於外管(6.8)上經銷(6.5)固定傳動連接外管(6.8)內的主動錐齒輪(6.4),主動錐齒輪(6.4)與外管(6.8)內的從動錐齒輪(6.13)嚙合,從動錐齒輪(6.13)經擋圈(6.12)和螺釘(6.11)固定連接於螺杆(6.9)上,從動錐齒輪(6.13)經圓錐滾子軸承(6.6)支承於固定連接在外管(6.8)內的軸承座(6.14)上端面,軸承座(6.14)下端面與螺杆(6.9)之間經軸承(6.7)和軸肩(6.15)限位連接,螺杆(6.9)底端設有與內管(6.10)內壁限位配合的彈簧銷(6.17)。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建立大鼠紅核脊髓束橫斷動物模型的手術臺,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二臺體(3)上表面墊有紗布團(11)。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用於建立大鼠紅核脊髓束橫斷動物模型的手術臺,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的第一臺體(2)的上表面設置有四個固定柱(8),在所述的第三臺體(4)的上表面設置有一個固定柱(8)。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用於建立大鼠紅核脊髓束橫斷動物模型的手術臺,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固定柱(8)設置在臺體的下表面或側邊。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建立大鼠紅核脊髓束橫斷動物模型的手術臺,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一臺體(2)和第三臺體(4)的上表面鋪設有防滲層(10),所述的防滲層(10)之上鋪設有吸水層(9)。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建立大鼠紅核脊髓束橫斷動物模型的手術臺,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底座(I)的下表面設置有吸盤。
【文檔編號】A61D3-00GK204274709SQ201420740414
【發明者】陳安, 吳丹, 殷堅 [申請人]湖南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