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脊柱側凸牽引推壓床的製作方法
2023-04-30 06:12:26
專利名稱:一種脊柱側凸牽引推壓床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脊柱側凸牽引推壓床。
背景技術:
脊柱側凸是好發於青少年的常見脊柱畸形,如不及時診治,脊柱側凸的程度會隨發育而加重,甚至導致嚴重的軀體畸形,不僅會影響患者的心肺功能,還會給心理健康造成嚴重損害。脊柱側凸的術前牽引和柔韌性評估是脊柱側凸術前準備非常重要的過程,目前的術前牽引方法多是單純軸向牽引,而現存柔韌性評估方法也均存在嚴重缺陷,無法應用於各種類型的側凸。運用生物力學原理設計出牽引推壓雙向矯形及柔韌性評估方法對於提高手術療效,正確評估側凸柔韌性具有重要意義。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脊柱側凸牽引推壓床。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脊柱側凸牽引推壓床,由床面1、軸向牽引裝置2、側方推壓裝置3和床面旋轉裝置4四部分組成,其中 床面1由上半床面5和下半床面6組成,上半床面5和下半床面6位於同一平面,使用者的上身臥於上半床面5,下身臥於下半床面6,床面1下設有供放置長X線片盒的隔板; 軸向牽引裝置2由上端牽引帶7和下端牽引帶8組成,上端牽引帶7固定於上半床面5上,上端牽引帶7通過軸向滑輪組12連接拉力感受器11 ;下端牽引帶8固定於下半床面6上; 側方推壓裝置4由推壓杆一 13、推壓杆二 14、阻擋板一 15、阻擋板二 16、滑動槽一19和滑動槽二 20組成,滑動槽一 19和滑動槽二 20分別位於床面1兩側;推壓杆一 13、推壓杆二 14、阻擋板一 15和阻擋板二 16的結構相同,均呈L型結構,均由伸縮臂21,水平套筒22,豎直固定杆23、鎖定閥24和旋杆25組成,伸縮臂21 —端穿過水平套筒22,連接旋杆25,伸縮臂21的外螺紋與水平套筒22的內螺紋吻合,伸縮臂21通過旋杆25控制伸縮臂21在水平套筒22內伸縮移動,水平套筒22 —端連接豎直固定杆23,豎直固定杆23另一端具有鎖定閥24 ; 位於推壓杆一 13上的伸縮臂21 —端連接壓力感受器一 17,位於推壓杆一 13上的豎直固定杆23位於滑動槽二 20內,能在滑動槽二 20內來回移動; 位於推壓杆二 14上的伸縮臂21 —端連接壓力感受器二 18,位於推壓杆二 14上的豎直固定杆23位於滑動槽一 19內,能在滑動槽一 19內來回移動; 阻擋板一 15和阻擋板二 16上的伸縮臂21 —端分別連接擋板26,阻擋板一 15和阻擋板二 16上的豎直固定杆23位於滑動槽一 19或滑動槽二 20內; 床面旋轉裝置4由上半床面旋轉裝置和下半床面旋轉裝置組成,分別連接上半床面5和下半床面6,床面旋轉裝置4與床面結合,可通過齒輪和軸承組控制上半床面和下半床面的單獨旋轉運動。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上端牽引帶7為枕頜帶9或腋下帶10,對於上胸椎側凸採用枕
頜帶9,對於主胸椎側凸選擇腋下帶10 ;所述下端牽引帶8可固定於骨盆。 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脊柱側凸患者平臥於床面1上,首先軸向牽引裝置2
的上、下端牽引帶固定於患者身上,對於上胸椎側凸選擇枕頜帶9牽引,對於主胸椎側凸選
擇腋下帶10牽引,下端牽引帶8可固定於骨盆。通過軸向滑輪組12控制,調控軸向牽引力
至合適力量,牽引滿意後,在滑動槽上移動側方推壓裝置,將推壓杆移至側凸頂椎,並通過
旋杆調節伸縮臂加壓,若側凸為單彎則用1個推壓杆,若為雙彎則使用2個推壓杆,將2塊
阻擋板分別置於患者腋下和骨盆處以便提供三點矯形力。根據脊柱側凸頂椎旋轉情況,通
過旋轉滑輪組調整上半床面、下半床面的旋轉角度,矯正椎體旋轉畸形。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本實用新型主要用於脊柱側凸術前準備,本實用新
型改變了單純軸向牽引方式,給予了側方推壓和旋轉矯形力,對於畸形的矯形效果更加,能
夠達到更大程度的松解脊柱僵硬組織,準確評估並改善脊柱側凸柔韌性,提高手術療效。 本實用新型構思新穎,功能強大,便於加工,性能穩定。
圖l為床面l結構示意圖。 圖2為軸向牽引裝置示意圖(枕頜帶牽引)。 圖3為軸向牽引裝置示意圖(腋下牽引)。 圖4為側方推壓示意圖(單彎)。 圖5為側方推壓示意圖(雙彎)。 圖6為旋轉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8為推壓杆一13和推壓杆二14結構圖示。 圖9為阻擋板一 15和阻擋板二 16結構圖示。 圖中標號1為床面,2為軸向牽引裝置,3為側方推壓裝置,4為床面旋轉裝置,5為上半床面,6為下半床面,7為上端牽引帶,8為下端牽引帶,9枕頜帶,10腋下帶,11為拉力感受器,12為軸向滑輪組,13為推壓杆一,14為推壓杆二, 15為阻擋板一,16為阻擋板二,17為壓力感受器一,18為壓力感受器二, 19為滑動槽一,20為滑動槽二, 21為伸縮臂,22為水平套筒,23為豎直固定杆,24為鎖定閥,25為旋杆,26為擋板。
具體實施方式下面通過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1 :如圖l所示,本牽引推壓裝置由床面1、軸向牽引裝置2、側方推壓裝置3和,床面旋轉裝置4組成。床面1由上半床面5和下半床面6組成,床面1材料由可透視材料組成,床面1下設有可放置長X線片盒的隔板,床面l可進行軸向和旋轉兩個方向的運動。軸向牽引裝置2由上端牽引帶7和下端牽引帶8組成,上端牽引帶7可採用枕頜帶9和腋下帶10,如圖2所示,對於上胸椎側凸選擇枕頜帶9牽引,如圖3所示,對於主胸椎側凸選擇腋下帶10牽引,下端牽引帶8可固定於骨盆。上端牽引帶7連接拉力感受器11,並通過軸向滑輪組12控制拉力。如圖4和圖5所示,側方推壓裝置4由推壓杆一 13、推壓杆 二 14、阻擋板一 15、阻擋板二 16、滑動槽一 19和滑動槽二 20組成。如圖8所示,推壓杆一 13呈L型結構,由伸縮臂21,水平套筒22,豎直固定杆23,鎖定閥24組成,伸縮臂21 —端 連接壓力感受器一 17,另一端進入水平套筒,有螺紋與水平套筒嵌合,可通過伸縮臂後方的 旋杆25控制伸縮臂在水平套筒內伸縮移動,水平套筒22連接豎直杆23,豎直杆23位於滑 動槽二 20內,能在滑動槽二 20內來回移動,並具有鎖定閥24,可用於鎖定於滑動槽的任意 位置;如圖9所示,推壓杆二 14結構與推壓杆一 13相同,不同的是它位於滑動槽一 19內; 阻擋板一15和阻擋板二16結構相同,與推壓杆結構相似,不同的是將前端的壓力感受器換 為擋板,阻擋板一 15和阻擋板二 16可在滑動槽一 19或滑動槽二 20內滑動。如圖6所示, 床面旋轉裝置4由上半床面旋轉裝置和下半床面旋轉裝置組成,分別連接上半床面5和下 半床面6,旋轉裝置與床面結合,可通過齒輪和軸承組控制上半床面和下半床面的單獨旋轉 運動。 本實用新型改變了單純軸向牽引方式,給予了側方推壓和旋轉矯形力,對於畸形 的矯形效果更加,能夠達到更大程度的松解脊柱僵硬組織,準確評估並改善脊柱側凸柔韌 性,提高手術療效。將所述部件按圖1-圖9所示方式設計實施並連接,該領域技術人員均 能順利實施。
權利要求一種脊柱側凸牽引推壓床,其特徵在於由床面(1)、軸向牽引裝置(2)、側方推壓裝置(3)和床面旋轉裝置(4)四部分組成,其特徵在於床面(1)由上半床面(5)和下半床面(6)組成,上半床面(5)和下半床面(6)位於同一平面,使用者的上身臥於上半床面(5),下身臥於下半床面(6),床面(1)下設有供放置長X線片盒的隔板;軸向牽引裝置2由上端牽引帶(7)和下端牽引帶(8)組成,上端牽引帶(7)固定於上半床面(5)上,上端牽引帶(7)通過軸向滑輪組(12)連接拉力感受器(11);下端牽引帶(8)固定於下半床面(6)上;側方推壓裝置(4)由推壓杆一(13)、推壓杆二(14)、阻擋板一(15)、阻擋板二(16)、滑動槽一(19)和滑動槽二(20)組成,滑動槽一(19)和滑動槽二(20)分別位於床面(1)兩側;推壓杆一(13)、推壓杆二(14)、阻擋板一(15)和阻擋板二(16)的結構相同,均呈L型結構,均由伸縮臂(21),水平套筒(22),豎直固定杆(23)、鎖定閥(24)和旋杆(25)組成,伸縮臂(21)一端穿過水平套筒(22),連接旋杆(25),伸縮臂(21)的外螺紋與水平套筒(22)的內螺紋吻合,伸縮臂(21)通過旋杆(25)控制伸縮臂(21)在水平套筒(22)內伸縮移動,水平套筒(22)一端連接豎直固定杆(23),豎直固定杆(23)另一端具有鎖定閥(24);位於推壓杆一(13)上的伸縮臂(21)一端連接壓力感受器一(17),位於推壓杆一(13)上的豎直固定杆(23)位於滑動槽二(20)內,能在滑動槽二(20)內來回移動;位於推壓杆二(14)上的伸縮臂(21)一端連接壓力感受器二(18),位於推壓杆二(14)上的豎直固定杆(23)位於滑動槽一(19)內,能在滑動槽一(19)內來回移動;阻擋板一(15)和阻擋板二(16)上的伸縮臂(21)一端分別連接擋板(26),阻擋板一(15)和阻擋板二(16)上的豎直固定杆(23)位於滑動槽一(19)或滑動槽二(20)內;床面旋轉裝置(4)分別連接上半床面(5)和下半床面(6)。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脊柱側凸牽引推壓床,其特徵在於所述上端牽引帶(7)為枕頜帶(9)或腋下帶(IO),對於上胸椎側凸採用枕頜帶(9),對於主胸椎側凸採用腋下帶(10);所述下端牽引帶(8)固定於骨盆。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於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脊柱側凸牽引推壓床,由床面,軸向牽引裝置,側方推壓裝置和床面旋轉裝置組成,軸向牽引裝置由上端牽引帶和下端牽引帶組成,上端牽引帶連接拉力感受器,並通過軸向滑輪組控制拉力。側方推壓裝置由推壓杆一、推壓杆二、阻擋板一、阻擋板二、滑動槽一和滑動槽二組成。推壓杆一頭端有壓力感受器一,推壓杆二頭端有壓力感受器二,推壓杆一、推壓杆二、阻擋板一和阻擋板二均可在滑動槽上滑動,尾端均有旋杆加壓裝置。床面旋轉裝置連接床面。本實用新型改變了單純軸向牽引方式,給予側方推壓和旋轉矯形力,對於畸形矯形效果更加,能更大程度松解脊柱僵硬組織,準確評估並改善脊柱側凸柔韌性,提高手術療效。
文檔編號A61F5/045GK201453445SQ20092007510
公開日2010年5月12日 申請日期2009年7月23日 優先權日2009年7月23日
發明者李明, 賀石生, 陳自強 申請人:李明;陳自強;賀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