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變壓器專用防墜落懸掛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4-30 15:27:11 2
本發明涉及一種高空作業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變壓器專用防墜落懸掛裝置。
背景技術:
根據《國家電網公司電力安全工作規程》第18.1.8條規定:「安全帶的掛鈎或繩子應掛在結實牢固的構件上,或專為掛安全帶用的鋼絲繩上,並採用高掛低用的方式。禁止掛在移動或不牢固的物件上(如隔離開關(刀閘)支持絕緣子、cvt絕緣子、母線支柱絕緣子、避雷器支柱絕緣子等)」。
變壓器安裝、檢修時,本體上有大量的附件和相關設備需要進行安裝、二次接線檢查及保護調試等工作,且都屬於高處作業範疇,高空作業時必須採取防止墜落的措施。但變壓器本體上安全活動範圍小,沒有符合「高掛低用」的安全帶掛點。變壓器本體上作業過程中,多採用在主變本體上加焊臨時性安全帶掛點或施工人員將安全帶直接掛在主變附件上。以上方式不僅違反變電安規,在現場還存在以下問題:
(1)加焊臨時掛點容易對設備造成一定的損害;
(2)加焊臨時掛點或直接掛在主變附件上容易對施工人員產生牽絆,會增加作業風險,容易發生意外;
(3)加焊臨時掛點或直接掛在主變附件上作業覆蓋範圍有限,施工工作點的轉移不便,在主變本體上作業人員位置轉移時將失去安全保護。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變壓器專用防墜落懸掛裝置,該裝置不會對設備造成損害,能使施工人員在變壓器本體上作業時可隨時方便懸掛安全帶,不會對施工人員產生牽絆,施工工作點的轉移方便,能有效提高高空作業人員的安全保障。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變壓器專用防墜落懸掛裝置,包括兩個支撐單元和連接繩索,所述支撐單元包括豎直的支撐杆、第一底座和第一調節拉杆,所述第一底座由角鋼製成,第一底座的水平段的一端焊接有與其垂直的鋼筒,第一底座的豎直段的中部沿其長度方向間隔地設置有至少兩個水平的第一長圓孔,第一底座的豎直段上部焊接有第一連接耳板,第一連接耳板上設置有第一連接孔,所述支撐杆的下部與第一連接耳板相對應地焊接有第一連接樁頭,第一連接樁頭上設置有第二連接孔,支撐杆的下端插裝在鋼筒內部,所述第一調節拉杆的兩連接端分別與第一連接樁頭和第一連接耳板連接;所述第一底座通過穿過其上的兩個第一長圓孔與變壓器套管底座上的兩個吊環之間的兩組螺栓及套裝在螺栓上的墊片水平地固定連接在變壓器套管底座上;兩個支撐單元中的支撐杆之間通過連接繩索連接。
在該技術方案中,通過使支撐單元中的第一底座由角鋼製成,並使第一底座上設置有第一長圓孔,這樣可以使第一底座通過螺栓、套裝在螺栓上的鋼墊片及螺母固定連接在變壓器套管底座上的吊環上,第一底座固定在所述吊環的外側,這樣能避免套管上徑向伸出的末管對第一底座的連接造成影響,這樣連接不僅不需要焊接臨時的安全帶掛點以對設備造成一定的損傷,而且角鋼與吊環連接還能避免對套管底座表面的油漆造成任何損壞。支撐杆的下端插裝在鋼筒內部,並使第一調節拉杆的兩端分別與固定設置在支撐杆上的第一連接樁頭和固定設置在第一底座上的第一連接耳板連接,這樣,使第一底座、支撐杆和第一調節拉杆之間形成了一個穩定的三角形結構,能夠保證支撐杆在豎直方向的穩定性。兩個支撐單元中的支撐杆之間通過連接繩索連接,能擴展施工人員的作業覆蓋範圍,能便於施工人員施工地點的轉移。第一長圓孔的設置能與套管底座上吊環有更好的適應性,從而更便於螺栓的固定連接。
進一步,為了增加支撐單元與變壓器套管底座的連接強度,同時,能使支撐杆在縱向上的穩定性更高,以更好地保障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所述支撐單元還包括第二底座和第二調節拉杆,第二底座的豎直段的中部沿其長度方向間隔地設置有至少兩個水平的第二長圓孔,第二底座的豎直段上部焊接有第二連接耳板,第二連接耳板上設置有第三連接孔,所述支撐杆的下部與第二連接耳板相對應地焊接有第二連接樁頭,第二連接樁頭上設置有第四連接孔,第二調節拉杆的兩連接端分別與第二連接樁頭和第二連接耳板連接,第二底座通過穿過其上的兩個第二長圓孔與變壓器套管底座上的兩個吊環之間的兩組螺栓及套裝在螺栓上的墊片水平地固定連接在變壓器套管底座上。
進一步,為了增加支撐杆與鋼筒之間的連接強度,並能有效防止支撐杆與鋼筒之間產生徑向的轉動,所述鋼筒的徑向上設置有螺紋孔,螺紋孔中裝配有用於鎖緊支撐杆的鎖緊螺栓。
進一步,為了方便連接連接繩索,所述支撐杆的上端焊接有掛環,連接繩索的兩端分別通過兩個花籃螺栓與兩個支撐杆上的掛環連接。
進一步,為了使第一調節拉杆和第二調節拉杆能更好地拉緊並保障支撐杆在縱向上的穩定性,所述第一連接樁頭和第二連接樁頭的高度相同,且相互之間的夾角為90°。
進一步,為了使方便對套管底座吊環形成對夾之勢,從而確保支撐單元底座的穩定性,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相平行地夾設在變壓器套管底座的兩側。
進一步,為了便於更好地拉緊支撐杆,同時,確保支撐杆在縱向上的晃動幅度最小,所述第一調節拉杆和水平固定的第一底座之間的夾角、第二調節拉杆和水平固定的第二底座之間的夾角為60°。
進一步,為了方便連接掛環,同時,也方便與掛環分離,所述花籃螺栓為co型,其c型的一端與所述掛環連接,其o型的一端與連接繩索之間通過鋼絲繩卡頭連接。
進一步,為了保證承重需求,所述連接繩索為鋼絲繩。
進一步,為滿足3人同時工作的安全承重需求,即承重大於300kg的需求,所述連接繩索選用鍍鋅的型號為6*19-6.2的鋼絲繩。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支撐單元,2、連接繩索,3、支撐杆,4、第一底座,5、第一調節拉杆,6、鋼筒,7、第一連接耳板,8、第一連接孔,9、第一連接樁頭,10、第二連接孔,11、第一長圓孔,12、第二底座,13、第二調節拉杆,14、第二長圓孔,15、第二連接耳板,16、第三連接孔,17、第四連接孔,18、鎖緊螺栓,19、掛環,20、花籃螺栓,21、鋼絲繩卡頭,22、第二連接樁頭。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變壓器專用防墜落懸掛裝置,包括兩個支撐單元1和連接繩索2,所述支撐單元1包括豎直的支撐杆3、第一底座4和第一調節拉杆5,所述第一底座4由角鋼製成,第一底座4的水平段的一端焊接有與其垂直的鋼筒6,第一底座4的豎直段的中部沿其長度方向間隔地設置有至少兩個水平的第一長圓孔11,第一底座4的豎直段上部焊接有第一連接耳板7,第一連接耳板7上設置有第一連接孔8,所述支撐杆3的下部與第一連接耳板7相對應地焊接有第一連接樁頭9,第一連接樁頭9上設置有第二連接孔10,支撐杆3的下端插裝在鋼筒6內部,所述第一調節拉杆5的兩連接端分別與第一連接樁頭9和第一連接耳板7連接;所述第一底座4通過穿過其上的兩個第一長圓孔11與變壓器套管底座上的兩個吊環之間的兩組螺栓及套裝在螺栓上的墊片水平地固定連接在變壓器套管底座上;兩個支撐單元1中的支撐杆3之間通過連接繩索2連接。通過使支撐單元1中的第一底座4由角鋼製成,並使第一底座4上設置有第一長圓孔11,這樣可以使第一底座4通過螺栓、套裝在螺栓上的鋼墊片及螺母固定連接在變壓器套管底座上的吊環上,這樣連接不僅不需要焊接臨時的安全帶掛點以對設備造成一定的損傷,而且角鋼與吊環連接還能避免對套管底座表面的油漆造成任何損壞。支撐杆3的下端插裝在鋼筒6內部,並使第一調節拉杆5的兩端分別與固定設置在支撐杆3上的第一連接樁頭9和固定設置在第一底座4上的第一連接耳板7連接,這樣,使第一底座4、支撐杆3和第一調節拉杆5之間形成了一個穩定的三角形結構,能夠保證支撐杆3在豎直方向的穩定性。兩個支撐單元1中的支撐杆3之間通過連接繩索2連接,能擴展施工人員的作業覆蓋範圍,能便於施工人員施工地點的轉移。第一長圓孔11的設置能與套管底座上吊環有更好的適應性,從而更便於螺栓的固定連接。支撐杆3可以為空心鋼管,最好為實心鋼杆,當然也可以是下部實心鋼杆上部焊接空心鋼管的這種組合結構。
為了增加支撐單元1與變壓器套管底座的連接強度,同時,能使支撐杆3在縱向上的穩定性更高,以更好地保障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所述支撐單元1還包括第二底座12和第二調節拉杆13,第二底座12的豎直段的中部沿其長度方向間隔地設置有至少兩個水平的第二長圓孔14,第二底座12的豎直段上部焊接有第二連接耳板15,第二連接耳板15上設置有第三連接孔16,所述支撐杆3的下部與第二連接耳板15相對應地焊接有第二連接樁頭22,第二連接樁頭22上設置有第四連接孔17,第二調節拉杆13的兩連接端分別與第二連接樁頭22和第二連接耳板15連接,第二底座12通過穿過其上的兩個第二長圓孔14與變壓器套管底座上的兩個吊環之間的兩組螺栓及套裝在螺栓上的墊片水平地固定連接在變壓器套管底座上。
為了增加支撐杆3與鋼筒6之間的連接強度,並能有效防止支撐杆3與鋼筒6之間產生徑向的轉動,所述鋼筒6的徑向上設置有螺紋孔,螺紋孔中裝配有用於鎖緊支撐杆3的鎖緊螺栓18。
為了方便連接連接繩索2,所述支撐杆3的上端焊接有掛環19,連接繩索2的兩端分別通過兩個花籃螺栓20與兩個支撐杆3上的掛環19連接。
為了使第一調節拉杆5和第二調節拉杆22能更好地拉緊並保障支撐杆3在縱向上的穩定性,所述第一連接樁頭9和第二連接樁頭22的高度相同,且相互之間的夾角為90°。
為了使方便對套管底座吊環形成對夾之勢,從而確保支撐單元1底座的穩定性,所述第一底座4和第二底座12相平行地夾設在變壓器套管底座的兩側。
為了便於更好地拉緊支撐杆3,同時,確保支撐杆在縱向上的晃動幅度最小,所述第一調節拉杆5和水平固定的第一底座4之間的夾角、第二調節拉杆13和水平固定的第二底座5之間的夾角為45°~75°度,最好優選60°。針對該角度範圍,進行了模擬實驗,並得到下面表1所示的試驗結果。
表1:支撐杆部分穩定性試驗記錄表
為了方便連接掛環19,同時,也方便與掛環分離,所述花籃螺栓20為co型,其c型的一端與所述掛環19連接,其o型的一端與連接繩索2之間通過鋼絲繩卡頭21連接。
為了保證承重需求,所述連接繩索2為鋼絲繩。
為滿足3人同時工作的安全承重需求,即承重大於300kg的需求,所述連接繩索2選用鍍鋅的型號為6*19-6.2的鋼絲繩。其具體按如下公式計算:f0=300*10*6/0.85=21.18kn,再結合查詢6*19鋼絲繩性能參數表,得到直徑6.2mm,抗拉強度1550mpa的鋼絲繩破斷拉力總和為22.10kn,因此優先選用鍍鋅的型號為6*19-6.2的鋼絲繩。
使用時,根據作業範圍選取兩個合適的套管底座,並將與兩根支撐杆3相對應的每側第一底座4和第二底座12通過螺栓與套管底座上的吊環固定連接,再將連接繩索2的兩端連接在兩根支撐杆3上,並使連接繩索2被拉緊,這樣,作業人員即能將保險帶繫到連接繩索2上進行高空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