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汽車堵塞的製作方法
2023-04-30 13:55:51 2
一種汽車堵塞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汽車堵塞,包括橡膠頭部和與其垂直連接的橡膠尾部,其特徵是:所述頭部和尾部為一體結構,所述頭部和尾部的截面為T型,所述頭部為圓弧形,所述尾部為圓柱形,所述尾部外圈設置有一組擋圈。本實用新型採用橡膠材質,便於壓縮封堵,採用圓柱形通孔和T型結構,便於堵塞安裝,尾部外圈設置有一組擋圈,防止汽車行駛過程中產生震動而導致堵塞脫落,同時具有密封作用;防雨層保護頭部免遭風吹雨打,同時,增加了頭部的厚度,防止雨水滲入。本實用新型造型美觀、結構簡單、性能可靠、安裝簡便。
【專利說明】一種汽車堵塞【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堵塞,具體地講,涉及一種汽車堵塞。
【背景技術】
[0002]汽車產品尤其是外覆蓋件上常常設計有很多通孔,這些孔有的車型使用,有的車型不使用。對於不使用的孔,為了美觀和防止生鏽及漏水,常常採用一定的封堵的措施,常用的封堵措施有:1、使用用螺栓加密封墊進行封堵,該方式不但不美觀,而且安裝複雜,成本較高;2、在噴漆之前貼TESA點進行封堵,雖然成本低廉、安裝簡單,但是外觀較差且容易失效。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汽車堵塞,有效封堵汽車通孔,且結構簡單,性能可靠。
[0004]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發明目的:
[0005]一種汽車堵塞,包括橡膠頭部和與其垂直連接的橡膠尾部,其特徵是:所述頭部和尾部為一體結構,所述頭部和尾部的截面為T型,所述頭部為圓弧形,所述尾部為圓柱形,所述尾部外圈設置有一組擋圈。
[0006]作為對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所述頭部和尾部中間設有通孔。
[0007]作為對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所述通孔為圓柱形。
[0008]作為對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所述擋圈平行設置。
[0009]作為對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所述頭部的外側設置有防雨層。
[0010]作為對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所述防雨層為塑膠層。
[001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採用橡膠材質,便於壓縮封堵,採用圓柱形通孔和T型結構,便於堵塞安裝,尾部外圈設置有一組擋圈,防止汽車行駛過程中產生震動而導致堵塞脫落,同時具有密封作用;防雨層保護頭部免遭風吹雨打,同時,增加了頭部的厚度,防止雨水滲入。本實用新型造型美觀、結構簡單、性能可靠、安裝簡便。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圖。
[0014]其中:1、頭部,2、尾部,3、擋圈,4、外覆蓋件,5、防雨層,通孔6。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附圖和優選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更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0016]本實用新型的頭部I和尾部2採用橡膠材料,所述頭部I和尾部2為一體結構,所述頭部I和尾部2的截面為T型,所述頭部I為圓弧形,所述尾部2為圓柱形,所述尾部2外圈設置有一組擋圈3。
[0017]所述頭部I和尾部2中間設有通孔6。
[0018]所述通孔6為圓柱形。
[0019]所述擋圈3平行設置。
[0020]所述頭部I的外側設置有防雨層5。
[0021]所述防雨層5為塑膠層。
[0022]將尾部2擠壓並插入外覆蓋件4的孔內,按壓堵塞的頭部1,使堵塞的尾部2全部進入外覆蓋件4的孔內,堵塞的尾部2進入孔內後回彈,將外覆蓋件的孔封住。本實用新型採用橡膠材質,便於壓縮封堵,採用圓柱形通孔6和T型結構,便於堵塞安裝,尾部2外圈設置有一組擋圈3,擋圈3的數量可以根據外覆蓋件4的孔進行調整,防止汽車行駛過程中產生震動而導致堵塞脫落,同時具有密封作用;防雨層5保護頭部I免遭風吹雨打,同時,增加了頭部I的厚度,防止雨水滲入。
[0023]本實用新型未經描述的技術特徵可以通過或採用現有技術實現,在此不再贅述,當然,上述說明並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也並不僅限於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範圍內所做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也應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汽車堵塞,包括橡膠頭部和與其垂直連接的橡膠尾部,其特徵是:所述頭部和尾部為一體結構,所述頭部和尾部的截面為T型,所述頭部為圓弧形,所述尾部為圓柱形,所述尾部四周設置有一組擋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堵塞,其特徵是:所述頭部和尾部中間設有通孔。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汽車堵塞,其特徵是:所述通孔為圓柱形。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堵塞,其特徵是:所述擋圈平行設置。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堵塞,其特徵是:所述頭部的外側設置有防雨層。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汽車堵塞,其特徵是:所述防雨層為塑膠層。
【文檔編號】B60R13/00GK203381567SQ201320482825
【公開日】2014年1月8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8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8日
【發明者】付磊, 李兵 申請人:中國重汽集團濟南動力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