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隔熱lng中轉泵罐的製作方法
2023-04-29 22:49:06 6
專利名稱:高效隔熱lng中轉泵罐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LNG中轉慄 !,尤其涉及一種聞效隔熱LNG中轉慄 !。
背景技術:
LNG是液化天然氣的英文縮寫,LNG中轉泵罐是專用於加氣(液)站的輔助設備,主要用於將LNG運輸車內的LNG加壓中轉至加氣(液)站的儲罐內,或者將儲罐內的LNG加壓轉至加氣(液)站的加液機,之所以用到LNG中轉泵罐,是因為LNG比較容易揮發,需要儘量在中轉過程中,保持低溫,減少揮發。 現有的LNG中轉泵罐,其隔熱措施為將聚氨酯發泡材料包覆於LNG中轉泵罐的外壁,利用其良好的保溫性能隔絕外部的熱量,但這種裝置的隔熱效果不夠理想,導致LNG在中轉過程中揮發較多,造成能源的損失和環境的汙染。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於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高效隔熱LNG中轉泵罐。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述高效隔熱LNG中轉泵罐包括罐體和罐蓋,所述罐體的罐壁上相通設置有進液管和排液管,所述罐蓋安裝於所述罐體的上端,所述罐蓋上設有出液管;所述罐體的罐壁為真空夾層罐壁,所述進液管的管壁、所述出液管的管壁和所述排液管的管壁均
為真空夾層管壁。真空夾層的隔熱保溫效果已經被證明顯著好於聚氨酯發泡材料一類的保溫材料,而真空夾層通過成熟的抽真空方法即可實現。進一步,所述罐體內安裝有通氣管,所述通氣管的上端穿過所述罐蓋並置於所述罐蓋的上方,所述通氣管的下端位於所述罐體的內底部。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相比傳統單純以聚氨酯發泡材料進行隔熱的LNG中轉泵罐,本實用新型的LNG中轉泵罐採用真空夾層使其隔熱性能顯著提高,使LNG在中轉過程中保持液態,減少揮發,從而節約能源並降低環境汙染。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高效隔熱LNG中轉泵罐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的A-A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高效隔熱LNG中轉泵罐包括罐體13和罐蓋4,罐體13的罐壁上相通設置有進液管9和排液管1,罐蓋4安裝於罐體13的上端,罐蓋4上設有出液管3 ;罐體13的罐壁為真空夾層罐壁,進液管9的管壁、出液管3的管壁和排液管I的管壁均為真空夾層管壁。罐體13內安裝有通氣管2,通氣管2的上端穿過罐蓋4並置於罐蓋4的上方,通氣管2的下端位於罐體13的內底部。罐體13的下端安裝有安裝座5,罐體13的上端設有法蘭10,法蘭10與罐蓋4連接。罐蓋4上設有用於穿過電源線的通孔11。進液管9的進液端和排液管I的排液端分別設置有真空母法蘭(圖中未示出)。上述罐體13和出液管3的真空夾層結構見圖2,罐體13的罐壁由內層的罐體內壁16和外層的罐體外壁14構成,罐體內壁16和罐體外壁14之間為罐體真空夾層15 ;出液管3的管壁由內層的出液管內壁8和外層的出液管外壁6構成,出液管內壁8和出液管外壁6之間為出液管真空夾層7。進液管9和排液管I的出液管3的管壁和排液管I的真空夾層結構與出液管3的真空夾層結構類似。如圖2所示,使用時,在罐體13內安裝LNG增壓泵(圖中未示出),其電源線從通孔11引出,中轉LNG時,進液管9和出液管3分別與外部設備連接,在罐體13內的LNG增壓泵的作用下,LNG被加壓中轉。
權利要求1.一種高效隔熱LNG中轉泵罐,包括罐體和罐蓋,所述罐體的罐壁上相通設置有進液管和排液管,所述罐蓋安裝於所述罐體的上端,所述罐蓋上設有出液管;其特徵在於所述罐體的罐壁為真空夾層罐壁,所述進液管的管壁、所述出液管的管壁和所述排液管的管壁均為真空夾層管壁。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隔熱LNG中轉泵罐,其特徵在於所述罐體內安裝有通氣管,所述通氣管的上端穿過所述罐蓋並置於所述罐蓋的上方,所述通氣管的下端位於所述罐體的內底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高效隔熱LNG中轉泵罐,包括罐體和罐蓋,所述罐體的罐壁上相通設置有進液管和排液管,所述罐蓋安裝於所述罐體的上端,所述罐蓋上設有出液管;所述罐體的罐壁為真空夾層罐壁,所述進液管的管壁、所述出液管的管壁和所述排液管的管壁均為真空夾層管壁。相比傳統單純以聚氨酯發泡材料進行隔熱的LNG中轉泵罐,本實用新型的LNG中轉泵罐採用真空夾層使其隔熱性能顯著提高,使LNG在中轉過程中保持液態,減少揮發,從而節約能源並降低環境汙染。
文檔編號F17C1/12GK202834721SQ20122051017
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9日
發明者侯明英 申請人:成都新連通低溫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