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變壓器線圈繞制限位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4-30 10:24:41 2
專利名稱:一種變壓器線圈繞制限位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變壓器線圈繞制工裝,尤其是涉及一種應用於軌道交通高速動車組變壓器一次線圈繞制的限位裝置。
背景技術:
現有與立繞機配套的限位裝置主體結構依然是雙排滾筒,但是僅僅限制了導線的水平方向自由度(滾筒並排豎直放置),且兩滾筒位置已固死,僅通過頂部的一個螺栓進行微調,而且使用的材質為特氟龍(一種聚四氟乙烯樹脂),這導致了在設備長期使用後對導線的限位易失效並隨之產生跳線、傾斜、匝間間隙過大問題,且滾筒與導線表面處會被磨出凹痕。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變壓器線圈繞制限位裝置,解決了現有技術用於動車變壓器一次線圈繞制的立式繞線機對導線的自由度限制不夠的技術缺陷。為了實現上述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具體提供了一種變壓器線圈繞制限位裝置的技術實現方案,一種變壓器線圈繞制限位裝置,包括螺栓二、C型卡、滾軸座和兩個滾軸,螺栓二插入C型卡的相對底部,用於變壓器線圈繞制限位裝置的固定,C型卡通過螺栓一固定在滾軸座上,兩個滾軸固定在滾軸座上,兩個滾軸之間留有間隙,用於對變壓器線圈繞制進行限位。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變壓器線圈繞制限位裝置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滾軸座上設置有長條孔,兩個滾軸穿過長條孔固定在滾軸座上,通過在長條孔中移動兩個滾軸調整兩個滾軸之間的間隙和相對位置。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變壓器線圈繞制限位裝置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滾軸包括軸用彈性擋圈、滾筒、軸和深溝球軸承,軸設置在滾筒的內部,滾筒的兩端均設置有深溝球軸承,軸的一端設置為螺栓形式,並通過螺母固定在滾軸座上,軸的另一端設置有軸用彈性擋圈,滾軸伸出滾軸座的長度通過旋入或旋出軸的螺栓一端進行調節。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變壓器線圈繞制限位裝置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滾軸座與螺母之間設置有平墊圈和彈簧墊圈,軸進一步通過平墊圈、彈簧墊圈和螺母固定在滾軸座上。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變壓器線圈繞制限位裝置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螺栓一和C型卡之間設置有彈簧墊圈,螺栓一進一步通過彈簧墊圈將C型卡固定在滾軸座上。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變壓器線圈繞制限位裝置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C型卡通過三個螺栓一固定在滾軸座上。作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變壓器線圈繞制限位裝置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兩個滾軸沿著平行於C型卡長度的方向並排設置。通過實施上述本實用新型一種變壓器線圈繞制限位裝置的技術方案,具有以下技術效果針對原有設備存在的技術缺陷進行了彌補與改進,使得放線架輸出的導線能平穩進入繞線臺板區域,並緊貼繞線芯模,保證最終線圈導線匝間的緊密度和表面平整度。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I是本實用新型變壓器線圈繞制限位裝置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結構示意仰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變壓器線圈繞制限位裝置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結構示意左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變壓器線圈繞制限位裝置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滾軸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變壓器線圈繞制限位裝置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結構示意主視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變壓器線圈繞制限位裝置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滾軸座的局部結構首lJ視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變壓器線圈繞制限位裝置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C型卡的結構示意主視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變壓器線圈繞制限位裝置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滾軸座的結構示意側視圖;圖8是本實用新型變壓器線圈繞制限位裝置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C型卡的結構示意左視圖;圖9是本實用新型變壓器線圈繞制限位裝置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C型卡的結構示意仰視圖;圖中I-螺栓一,2-彈簧墊圈,3-螺栓二,4-C型卡,5-滾軸,6_滾軸座,7_平墊圈,8-螺母,9-彈簧墊圈,10-軸用彈性擋圈,11-滾筒,12-軸,13-深溝球軸承,14-長條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如附圖I至附圖9所示,給出了本實用新型一種變壓器線圈繞制限位裝置的具體實施例,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如附圖4所示的一種變壓器線圈繞制限位裝置的具體實施方式
,包括螺栓二 3、C型卡4、滾軸座6和兩個滾軸5,螺栓二 3插入C型卡4的相對底部,用於變壓器線圈繞制限位裝置的固定。C型卡4通過螺栓一 I固定在滾軸座6上。如附圖I所示,作為一種較佳的實施方式,在螺栓一 I和C型卡4之間設置有彈簧墊圈2,螺栓一 I進一步通過彈簧墊圈2將C型卡4固定在滾軸座6上。兩個滾軸5固定在滾軸座6上,兩個滾軸5之間留有間隙,用於對變壓器線圈繞制進行限位。如附圖I和附圖5所示,滾軸座6上進一步設置有長條孔14,兩個滾軸5穿過長條孔14固定在滾軸座6上,通過在長條孔14中移動兩個滾軸5調整兩個滾軸5之間的間隙和相對位置。如附圖3所示,滾軸5進一步包括軸用彈性擋圈10、滾筒11、軸12和深溝球軸承13,軸12設置在滾筒11的內部,滾筒11的兩端均設置有深溝球軸承13,軸12的一端設置為螺栓形式,並通過螺母8固定在滾軸座6上,軸12的另一端設置有軸用彈性擋圈10,滾軸5伸出滾軸座6的長度通過旋入或旋出軸12的螺栓一端進行調節。如附圖2所示,在滾軸座6與螺母8之間進一步設置有平墊圈7和彈簧墊圈9,軸
12進一步通過平墊圈7、彈簧墊圈9和螺母8固定在滾軸座6上。如附圖6、7、8和9所示,C型卡4進一步通過三個螺栓一I固定在滾軸座6上。兩個滾軸5沿著平行於C型卡4長度的方向並排設置。本實用新型主要是用於彌補動車變壓器一次線圈繞制的立式繞線機對導線的自由度限制不夠的技術缺陷。
具體實施方式
中所描述的變壓器線圈繞制限位裝置主要採用了兩個滾軸5實現雙排滾筒結構,且兩個滾軸5的放置位置為水平方向,滾軸5的材質為不鏽鋼。在使用前進行固定時,主要通過側邊的兩個螺栓二 3,來對限位器進行相對於繞線機的整體定位,並進行間距調整。在具體實施方式
中,螺栓二 3採用六角螺栓。在使用過程中, 通過鬆動螺母8來調節滾軸5的間距和豎直高度,從而保證動車變壓器一次線圈用導線的平穩輸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
描述的變壓器線圈繞制限位裝置拆裝簡易,有效地解決了動車變壓器一次線圈繞制過程中的導線跳線問題,使得導線在繞制完成後更緊實,線圈表面更平整,提高產品一次合格率。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並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範圍情況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術內容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做出許多可能的變動和修飾,或修改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因此,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做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替換、等效變化及修飾,均仍屬於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保護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變壓器線圈繞制限位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螺栓二(3)、C型卡(4)、滾軸座(6)和兩個滾軸(5),所述的螺栓二(3)插入C型卡(4)的相對底部,用於變壓器線圈繞制限位裝置的固定,所述的C型卡(4)通過螺栓一(I)固定在滾軸座(6)上,所述的兩個滾軸(5)固定在滾軸座(6 )上,兩個滾軸(5 )之間留有間隙,用於對變壓器線圈繞制進行限位。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變壓器線圈繞制限位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滾軸座(6)上設置有長條孔(14),所述的兩個滾軸(5)穿過長條孔(14)固定在滾軸座(6)上,通過在長條孔(14 )中移動兩個滾軸(5 )調整兩個滾軸(5 )之間的間隙和相對位置。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變壓器線圈繞制限位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滾 軸(5)包括軸用彈性擋圈(10)、滾筒(11)、軸(12)和深溝球軸承(13),所述的軸(12)設置在滾筒(11)的內部,所述滾筒(11)的兩端均設置有深溝球軸承(13),所述軸(12)的一端設置為螺栓形式,並通過螺母(8)固定在滾軸座(6)上,軸(12)的另一端設置有軸用彈性擋圈(10),所述滾軸(5)伸出滾軸座(6)的長度通過旋入或旋出軸(12)的螺栓一端進行調節。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變壓器線圈繞制限位裝置,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的滾軸座(6)與螺母(8)之間設置有平墊圈(7)和彈簧墊圈(9),軸(12)進一步通過平墊圈(7)、彈簧墊圈(9)和螺母(8)固定在滾軸座(6)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變壓器線圈繞制限位裝置,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的螺栓一(I)和C型卡(4)之間設置有彈簧墊圈(2),螺栓一(I)進一步通過彈簧墊圈(2)將C型卡(4)固定在滾軸座(6)上。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變壓器線圈繞制限位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C型卡(4)通過三個螺栓一(I)固定在滾軸座(6)上。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變壓器線圈繞制限位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兩個滾軸(5)沿著平行於C型卡(4)長度的方向並排設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變壓器線圈繞制限位裝置,包括螺栓二、C型卡、滾軸座和兩個滾軸,螺栓二插入C型卡的相對底部,用於變壓器線圈繞制限位裝置的固定,C型卡通過螺栓一固定在滾軸座上,兩個滾軸固定在滾軸座上,兩個滾軸之間留有間隙,用於對變壓器線圈繞制進行限位。該裝置針對原有設備存在的技術缺陷進行了彌補與改進,使得放線架輸出的導線能平穩進入繞線臺板區域,並緊貼繞線芯模,保證最終線圈導線匝間的緊密度和表面平整度。
文檔編號H01F41/06GK202373451SQ20112056439
公開日2012年8月8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30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30日
發明者鄧欣 申請人:南車株洲電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