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細胞製片用過濾膜筒的製作方法
2023-04-30 11:28:46 2
一種細胞製片用過濾膜筒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細胞製片用過濾膜筒,屬於液基薄層細胞製片領域,旨在提供一種細胞製片用過濾膜筒,具有使得操作者較為舒適的將過濾膜筒旋入機器內的優點,其技術方案要點,所述上膜筒外壁遠離下膜筒的一端周向設有若干凸起,相鄰所述凸起之間形成卡槽,所述上膜筒遠離下膜筒的一端設有驅動塊,所述驅動塊設有供上膜筒套入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孔壁上設有與卡槽配合的卡塊,所述通孔的孔壁上設有限制上膜筒在通孔內移動的限位塊,所述驅動塊在遠離上膜筒的一端周向設有向外延伸的轉板,所述轉板周向均勻開設有若干凹槽。
【專利說明】
一種細胞製片用過濾膜筒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液基薄層細胞製片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細胞製片用過濾膜筒。
【背景技術】
[0002]目前醫療生物化驗中,經常需要製作液基薄層細胞玻片進行顯微鏡觀察,但現有的製片設備大多採用負壓膜過濾技術將濾膜上的細胞轉移到載玻片上,但在轉移細胞前,都要先經過離心沉澱分離細胞碎片、黏液等影響診斷的因素,不能自動順序進行過濾和細胞轉移,或者分次操作,或者要翻轉吸附細胞的膜杯,操作步驟繁瑣,費時。
[0003]公開號為CN205109415U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液基薄層細胞製片用過濾膜筒,包括軸向可分離的上膜筒和下膜筒,所述的上膜筒內設有過濾膜將上膜筒內腔分為原液腔和過濾腔,所述的下膜筒頂端設有能夠吸附細胞的吸附過濾層,所述的下膜筒上部液密封地套接在所述上膜筒的過濾腔內並使得吸附過濾層接近所述的過濾膜,所述的上膜筒兩端開口,其內設有環形內凸緣,所述的過濾膜貼附於內凸緣上,所述內凸緣的下方設有環形卡筋,所述上膜筒的外壁周向設有外凸緣,所述下膜筒的內腔工作時負壓真空。該實用新型上、下膜筒可分離,上膜筒過濾後,下膜筒的吸附膜吸附細胞,所述的上膜筒外壁端部周向設有若干防滑凸起。但是在臨床使用過程中,操作者頻繁通過防滑凸起將過濾膜筒旋入機器內,相鄰防滑凸起之間的間隙較小,進而使得操作者的手與間隙的接觸面積減小,因此在操作者施加一定的力在過濾膜筒上時,防滑凸起反作用於操作者上的力較大會給操作者的手造成一定的傷害。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細胞製片用過濾膜筒,具有使得操作者較為舒適的將過濾膜筒旋入機器內的優點。
[0005]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細胞製片用過濾膜筒,包括上膜筒和下膜筒,所述上膜筒內設有過濾膜,所述下膜筒頂端設有能夠吸附細胞的吸附過濾層,所述下膜筒上部液密封地套接在所述上膜筒的下部並使得吸附過濾層接近所述過濾膜,所述上膜筒兩端開口,所述上膜筒外壁遠離下膜筒的一端周向設有若干凸起,相鄰所述凸起之間形成卡槽,所述上膜筒遠離下膜筒的一端設有驅動塊,所述驅動塊設有供上膜筒套入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孔壁上設有與卡槽配合的卡塊,所述通孔的孔壁上設有限制上膜筒在通孔內移動的限位塊,所述驅動塊在遠離上膜筒的一端周向設有向外延伸的轉板,所述轉板周向均勻開設有若干凹槽。
[0006]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在需要將過濾膜筒旋入機器內時,驅動塊上通孔的設置一方面便於上膜筒進入驅動塊,另一方面減小了驅動塊的重量,使得操作者在將驅動塊套在上膜筒時較為省力,卡槽與卡塊的配合將驅動塊與上膜筒卡接在一起,便於操作者通過旋轉驅動塊時帶動上膜筒一起轉動,下膜筒上部液密封地套接在上膜筒的下部,因此在上膜筒旋轉使下膜筒也隨著一起轉動,限位塊的設置限制了上膜筒進入驅動塊的深度,轉板的設置增大了驅動塊的寬度,便於操作者轉動驅動塊,轉板周向均勻開設有若干凹槽,凹槽增大了轉板與操作者之間摩擦,便於操作者旋動轉板轉動,操作者的手嵌入凹槽轉動轉板時,凹槽的槽壁以及相鄰凹槽之間的轉板使得操作者的手嵌入凹槽或者與轉板接觸,進而在操作者轉動轉板時凹槽以及相鄰凹槽之間的轉板對操作者的手起到一定的按摩作用,增加操作者使用的舒適度。
[0007]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凹槽的槽口設有第一圓弧面。
[0008]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凹槽的槽口設置的第一圓弧面避免凹槽槽口在操作者轉動轉板時對操作者造成劃傷,第一圓弧面增大了凹槽的槽口口徑,便於操作者的手指進入凹槽中,且在操作者對凹槽槽壁用力時,第一圓弧面增大與操作者的接觸面積,增加了操作者使用的舒適度。
[0009]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凸起的個數設為大於卡塊的個數。
[0010]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將凸起的個數設為大於卡塊的個數,進而增大了卡槽的數量,在未對準卡槽卡接時,增大了卡塊進入卡槽的機會,便於卡塊快速進入卡槽內,且便於其中一個凸起損壞而導致卡槽不能將卡塊卡緊時有還有多個卡槽可以卡接。
[0011]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卡塊在朝向上膜筒的一側設有從通孔孔壁開始向遠離上膜筒方向傾斜的斜面。
[0012]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斜面的設置減小了在上膜筒插入驅動塊時,卡塊對上膜筒上端的磨損,且便於上膜筒的上端一部分進入驅動塊的通孔內,進而旋轉驅動塊使得卡塊進入卡槽內,便於卡塊與卡槽的卡接。
[0013]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卡塊與卡槽接觸的位置設有第二圓弧面。
[0014]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二圓弧面的設置減小了卡槽與卡塊接觸時產生的應力,減小了卡塊與卡槽的磨損,延長了卡塊的使用壽命。
[0015]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卡塊與卡槽接觸的位置設有耐磨層。
[0016]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耐磨層減小了卡塊與卡槽之間的磨損,增加了卡塊的使用壽命,避免長期使用過程中卡塊高度被磨損後不能施力於卡槽,從而不便於驅動塊帶動上膜筒轉動。
[0017]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相鄰所述凹槽之間的轉板設有第三圓弧面。
[0018]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三圓弧面的設置增加了操作者操作的舒適度,便於操作者拿取放置驅動塊。
[0019]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卡塊靠近限位塊的一端的寬度小於遠離限位塊一端的寬度。
[0020]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將卡塊靠近限位塊的一端的寬度小於遠離限位塊一端的寬度,隨著卡塊的繼續插入,使得卡塊與卡槽的接觸面積越來越大,便於卡塊對卡槽的槽壁施加作用力,利於驅動塊帶動上膜筒轉動。
[0021]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上膜筒驅動塊的設置便於操作者轉動上膜筒,驅動板上轉板的設置以及轉板上凹槽的設置增大了操作者與驅動塊的接觸面積,增加了操作者操作的舒適性。
【附圖說明】
[0022]圖1是實施例1的爆炸圖;
[0023]圖2是實施例1的用於體現驅動塊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3是實施例1的用於體現上膜筒和下膜筒的連接關係示意圖;
[0025]圖4是實施例2的用於體現驅動塊的結構不意圖;
[0026]圖5是實施例2的用於體現卡塊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中,1、上膜筒;11、過濾膜;12、凸起;121、卡槽;2、下膜筒;21、吸附過濾層;3、驅動塊;31、通孔;311、卡塊;312、限位塊;313、轉板;314、凹槽;315、第一圓弧面;316、斜面;317、第二圓弧面;318、耐磨層;319、第三圓弧面。
【具體實施方式】
[0028]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29]實施例1:一種細胞製片用過濾膜筒,參照圖1和圖3,包括上膜筒I和下膜筒2,上膜筒I的兩端開口,一端的開口便於液基細胞的倒入,另一端便於過濾的細胞流出,上膜筒I內設有用於過濾液基細胞中雜質的過濾膜11,下膜筒2頂端設有能夠吸附細胞的吸附過濾層21,將下膜筒2上部液密封地套接在上膜筒I的下部,此時吸附過濾層21接近過濾膜11,便於從過濾膜11過濾後的細胞快速進入吸附過濾層21進行吸附,在上膜筒I外壁遠離下膜筒2的一端周向設有若干凸起12,相鄰凸起12之間的間隙形成卡槽121,為了便於操作者將套接好的上膜筒I和下膜筒2旋入機器內,在上膜筒I遠離下膜筒2的一端設有驅動塊3,驅動塊3上設有供上膜筒I套入的通孔31,通孔31的設置一方面便於上膜筒I進入限位塊312,另一方面減小了驅動塊3的重量,使得操作者在將驅動塊3套在上膜筒I時較為省力,在通孔31的孔壁上設有與卡槽121配合的卡塊311,卡槽121與卡塊311的配合將驅動塊3與上膜筒I卡接在一起,便於操作者通過旋轉驅動塊3時帶動上膜筒I 一起轉動,由於下膜筒2上部液密封地套接在上膜筒I的下部,因此在上膜筒I旋轉使下膜筒2也隨著一起轉動,使得驅動塊3轉動時,帶動上膜筒I和下膜筒2—起轉動;此外在通孔31的孔壁上設有限制上膜筒I在通孔31內移動的限位塊312(如圖2);驅動塊3在遠離上膜筒I的一端周向設有向外延伸的轉板313,轉板313的設置增大了驅動板的寬度,便於操作者轉動驅動塊3,轉板313周向均勻開設有若干凹槽314,凹槽314增大了轉板313與操作者之間摩擦,便於操作者旋動轉板313轉動,凹槽314的槽口設有第一圓弧面315,避免凹槽314槽口在操作者轉動轉板313時對操作者造成劃傷。
[0030]此外,如圖2所示,卡塊311在朝向上膜筒I的一側設有從通孔31孔壁開始向遠離上膜筒I方向傾斜的斜面316,斜面316的設置減小了在上膜筒I插入驅動塊3時,卡塊311對上膜筒I上端的磨損,且便於上膜筒I的上端一部分進入驅動塊3的通孔31內,進而旋轉驅動塊3使得卡塊311進入卡槽121內,便於卡塊311與卡槽121的卡接,卡塊311與卡槽121接觸的位置設有第二圓弧面317以及耐磨層318,第二圓弧面317的設置減小了卡槽121與卡塊311接觸時產生的應力,減小了卡塊311與卡槽121的磨損,而耐磨層318減小了卡塊311與卡槽121之間的磨損,第二圓弧面317以及耐磨層318的結合使用增加了卡塊311的使用壽命,相鄰凹槽314之間的轉板313設有第三圓弧面319,增加了操作者操作的舒適度,便於操作者拿取放置驅動塊3。
[0031]具體操作過程:在需要將過濾膜11筒旋入機器內時,操作者將驅動板套在上膜筒I遠離下膜筒2的一端,轉動驅動板使得卡塊311插入卡槽121內,進而將驅動塊3與上膜筒I卡接在一起,操作者轉動轉板313時,操作者的手嵌入凹槽314或者與相鄰凹槽314之間的轉板313上的第三圓弧面319接觸,每更換一次上膜筒I,使得操作者的手與轉板313的接觸位置不同,進而對操作者的手起到一定的按摩作用,增加操作者使用的舒適度,在操作者的手嵌入凹槽314內時,凹槽314槽口的第一圓弧面315避免凹槽314槽口在操作者轉動轉板313時對操作者造成劃傷,第一圓弧面315增大了凹槽314的槽口口徑,便於操作者的手指進入凹槽314中,且在操作者對凹槽314槽壁用力時,第一圓弧面315增大與操作者的接觸面積,增加了操作者使用的舒適度,在轉動驅動塊3後,驅動塊3通過卡塊311帶動卡槽121—起轉動,進而帶動上膜筒I 一起轉動,上膜筒I轉動帶動下膜筒2—起轉動,因此通過驅動塊3即可帶動上膜筒I與下膜筒2—起轉動,旋入機器內。
[0032]實施例2:—種細胞製片用過濾膜筒,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於,參照圖4和圖5,凸起12的個數設為大於卡塊311的個數,進而增大了卡槽121的數量,在未對準卡槽121卡接時,增大了卡塊311進入卡槽121的機會,便於卡塊311快速進入卡槽121內,便於其中一個凸起12損壞而導致卡槽121不能將卡塊311卡緊時有還有多個卡槽121可以卡接,優選凸起12的個數為8個,且均勻周向的分布在通孔31的內壁上,此外卡塊311靠近限位塊312的一端的寬度小於遠離限位塊312—端的寬度,隨著卡塊311的繼續插入,使得卡塊311與卡槽121的接觸面積越來越大,利於卡塊311與卡槽121卡接的穩定性,便於卡塊311對卡槽121的槽壁施加作用力。
[0033]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並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後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範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主權項】
1.一種細胞製片用過濾膜筒,包括上膜筒(I)和下膜筒(2),所述上膜筒(I)內設有過濾膜(U),所述下膜筒(2)頂端設有能夠吸附細胞的吸附過濾層(21),所述下膜筒(2)上部液密封地套接在所述上膜筒(I)的下部並使得吸附過濾層(21)接近所述過濾膜(11),所述上膜筒(I)兩端開口,其特徵在於:所述上膜筒(I)外壁遠離下膜筒(2)的一端周向設有若干凸起(12),相鄰所述凸起(12)之間形成卡槽(121),所述上膜筒(I)遠離下膜筒(2)的一端設有驅動塊(3),所述驅動塊(3)設有供上膜筒(I)套入的通孔(31),所述通孔(31)的孔壁上設有與卡槽(121)配合的卡塊(311),所述通孔(31)的孔壁上設有限制上膜筒(I)在通孔(31)內移動的限位塊(312),所述驅動塊(3)在遠離上膜筒(I)的一端周向設有向外延伸的轉板(313),所述轉板(313)周向均勻開設有若干凹槽(314)。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細胞製片用過濾膜筒,其特徵在於:所述凹槽(314)的槽口設有第一圓弧面(315)。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細胞製片用過濾膜筒,其特徵在於:所述凸起(12)的個數設為大於卡塊(311)的個數。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細胞製片用過濾膜筒,其特徵在於:所述卡塊(311)在朝向上膜筒(I)的一側設有從通孔(31)孔壁開始向遠離上膜筒(I)方向傾斜的斜面(316)。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細胞製片用過濾膜筒,其特徵在於:所述卡塊(311)與卡槽(121)接觸的位置設有第二圓弧面(317)。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細胞製片用過濾膜筒,其特徵在於:所述卡塊(311)與卡槽(121)接觸的位置設有耐磨層(318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細胞製片用過濾膜筒,其特徵在於:相鄰所述凹槽(314)之間的轉板(313 )設有第三圓弧面(319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細胞製片用過濾膜筒,其特徵在於:所述卡塊(311)靠近限位塊(312)的一端的寬度小於遠離限位塊(312)—端的寬度。
【文檔編號】B01D61/00GK205719709SQ201620645004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5日
【發明人】劉召宏
【申請人】南京健邦錦源醫療儀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