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硒谷在哪裡(陝南漢中盆地的)
2023-04-30 03:13:23 3
在東漢之後,西晉之前的公元220年-280年,中國歷史上出現一個三國鼎立時期:控制中國北方的曹魏、佔據長江中下遊的孫吳,以及據有四川盆地和漢中的蜀漢三個主要政權彼此對峙。其中疆域覆蓋益州及漢中的蜀漢,與曹魏對峙於秦嶺,漢中為重鎮,成為決定四川盆地命脈的第一道防線,而漢中在地理概念上便是秦巴谷地,其組成便是漢中盆地和安康盆地。
賦予「漢中」之名的秦巴谷地,北與關中平原隔秦嶺相望,南下的四川盆地與大巴山脈相隔,發源於秦嶺南麓陝西寧強縣境內,長江第一大支流的漢江從中橫貫,讓秦巴谷地在地緣上不僅與關中和四川盆地關係密切,也與漢江下遊的南陽盆地甚至是荊楚平原有著千絲萬縷的影響,特別是處於秦巴谷地東端的安康盆地。
漢江盆地即是西側的漢中盆地和東面的安康盆地。
安康盆地地貌為「三山夾兩川」,即南北高山夾峙,河谷盆地居中。
安康盆地地處秦嶺與巴山之間,西邊與西鄉盆地和漢中盆地相鄰,北邊與商洛市商丹盆地比鄰。地貌為「三山夾兩川」,即南北高山夾峙,河谷盆地居中。秦嶺主脊橫亙於北,在地質構造上是一個北仰南俯的巨大斷塊山,安康盆地所在的大地構造位置就屬於秦嶺地槽褶皺系南部和揚子準地臺北部漢南古陸的東北緣,分別由東西走向的秦嶺地槽褶皺帶和北西走向的大巴山弧形褶皺帶複合交接組成。
安康盆地所在的大地構造位置就屬於秦嶺地槽褶皺系南部和揚子準地臺北部漢南古陸的東北緣
分割中國氣候南北的秦嶺
這種地貌與漢中盆地雖然本質相似,但實際效果卻大大不同,根源不在於呈東、西向延伸的秦嶺,而在 東西綿延500多公裡的大巴山脈。大巴山脈分為四大部分,最西端的米倉山隔嘉陵江與摩天嶺相對,與秦嶺合圍出了漢中盆地,中段的便是大巴山主脈,包括華中屋脊之稱的大神農架,與秦嶺造就了安康盆地的部分和今房縣、竹山縣所在的上庸之地,最東端蜿蜒與江漢平原相交的便是荊山。
貫穿安康盆地的月河,而漢江則在大巴山脈中蜿蜒。
秦嶺與大巴山相隔過於接近,雖然安康盆地東西距離有60餘公裡,但南北的平均寬度卻僅有2公裡。
實際上,大巴山脈除了這三部分外,在東秦嶺山脈之間還橫亙著一段東西長約250公裡的山體,它就是中國道教聖地的武當山。而安康盆地就處於秦嶺、大巴山和武當山之間,就是所謂的「三川」,至於「兩川」則是漢江和漢江北岸的支流月河。這裡要額外講一下,安康盆地不同於漢中盆地,後者是漢江幹流貫穿期間,而前者則是由月河貫穿,而漢江則在南北山地中蛇形走位,最後與月河交匯於安康市。
安康盆地本身並非是一個完整的盆地型結構,而是由一串珍珠般的5個小型盆地組成。
究其根源,便在於秦嶺與大巴山相隔過於接近,雖然安康盆地東西距離有60餘公裡,但南北的平均寬度卻僅有2公裡,相比漢中盆地長約116公裡,南北最大寬度25公裡的尺寸來說,安康盆地面積更小且更像是河谷,而非盆地。但之所以依然稱為盆地,主要是因為安康盆地本身並非是一個完整的盆地型結構,而是由一串珍珠般的5個小型盆地組成。盆地的最西端便是漢陰縣,東端便是安康市。
安康市
漢江一頭扎進大巴山脈的山體之中,兜兜轉轉之後才轉向東南尋路而出,與月河匯流於安康。
其實若依照地勢而論,漢江在經過漢中盆地到達石泉縣之後,本應該順勢經過漢陰縣橫穿安康盆地,但這條大河並未如此走勢,反而一頭扎進大巴山脈的山體之中,兜兜轉轉之後才轉向東南尋路而出,與月河匯流於安康。這意味著整個安康盆地只有安康這個地方才有資格享受漢江的水運之力以及漢江衝積下的頗為珍貴的山間坪壩。這個 「坪」,正是指平坦的地方,所以在安康有很多以「坪」名的地名,如麥子坪、黃泥坪、豐坪等。
大巴山南麓,安康鎮坪縣和重慶城口縣之間的黃安壩。
漢江這種「不走尋常路」的風格並非僅限於安康盆地一處,在漢江流經安康市之後並沒有沿著武當山南麓與大巴山北麓之間的低洼縫隙處流出,反而向東北方向切穿武當山與東秦嶺的相交處流出,最後經過十堰進入南陽盆地。而這條與安康盆地走勢相似的通道便是今日呈西北-東南向一條線狀分布的平利縣、竹谿縣、竹山縣、房縣,後三者又通過「漢江第一大支流」的堵河(古稱武陵水)和南河與漢江相連。
漢江第一大支流的堵河
額外一提的是,竹山縣便是三國時期的上庸,劉備在漢中之戰中戰勝曹操後,上庸由劉備派遣的養子劉封和孟達佔據,襄樊之戰時,關羽曾要求二者前來相助,但最終卻坐視關羽兵敗,一個被迫降魏、一個被劉備賜死。從這裡可以看出,從安康盆地出發,途徑上庸是能夠聯通襄陽所在的南陽盆地和江漢平原的。這也是此地為數不多的地緣價值所在。
安康盆地面積難以與漢中盆地相比,故而整個漢中板塊的管轄中長期處於從屬地位
安康盆地面積難以與漢中盆地相比,故而整個漢中板塊的管轄中長期處於從屬地位,但這也並非說安康盆地是可有可無的存在,相反安康盆地作為漢中盆地的東大門,歷來為陝、川、渝、鄂的交通要衝,古來就有「秦頭楚尾」之稱,而且受漢江航運所惠,漢中所出產的糧食等物資均需要途徑安康源源不斷地運往漢口,這種商業繁榮時至今日仍在延續,所以安康一直是全國四大農貿集散地之一。
安康盆地作為漢中盆地的東大門,歷來為陝、川、渝、鄂的交通要衝,古來就有「秦頭楚尾」之稱
安康盆地誰佔有就會十分有利下一步的滲透,無論是北上商洛、西進漢中、東出襄樊、南下川渝。
就整個漢中的地緣結構而言,歷來漢中就是北方關中、南方巴蜀和東面荊楚的激烈爭奪之地,而安康盆地誰佔有就會十分有利下一步的滲透,無論是北上商洛、西進漢中、東出襄樊、南下川渝。也正是由於這種特殊的地理區域,在明末清初「湖廣填陝西」的移民潮中,大批川、湘、鄂、皖農民遷徙到安康的山間墾田,不同區域文化的相互融合。
在明末清初「湖廣填陝西」的移民潮中,大批川、湘、鄂、皖農民遷徙到安康的山間墾田,不同文化相互融合。
這一方水土在秦腔、川情、楚韻、湘調、皖風的瀰漫下,具有了靈活善變的文化性格特徵。
最終這一方水土在秦腔、川情、楚韻、湘調、皖風的瀰漫下,具有了靈活善變的文化性格特徵,這從語言、飲食、民歌中均可以窺出。比如安康本地話就是在關中話的基礎上雜糅了各地方語言;安康菜更是薈萃了南北菜系的精華,在陝菜的基礎上融入了川菜的麻辣、楚菜的鹹鮮;還有既有高亢明亮、拖腔悠長的山歌號子,又有旋律輕快、柔麗婉轉的小調樂的紫陽民歌,音律中川話楚語的餘韻悠長。
安康市紫陽縣
以紫陽縣為中心的安康7個縣區均處在不同程度的富硒生態環境之中
說到紫陽,額外提一下,以紫陽縣為中心的安康7個縣區均處在不同程度的富硒生態環境之中,全市54.2%的土壤硒含量達到中硒(0.2mg/kg)以上水平,被譽為「中國硒谷」,非常適合天然富硒農產品生產和富硒礦泉水資源的開發。
安康盆地亞熱帶季風氣候賦予了溼潤溫和、四季分明的自然環境。
這就是安康盆地,亞熱帶季風氣候賦予了溼潤溫和、四季分明的自然環境;秦嶺和大巴山塑造了盆地輪廓和珍貴的山間坪壩;漢江和月河滋潤了這片土地,遂成就安康盆地的漢中東大門之名。
上期回顧:秦嶺之南的漢中盆地為何劃歸陝西管轄,而不是地緣上更密切的四川
備註:本文僅為一家之言,歡迎指正轉發。另文中配圖部分引自網絡,如有版權私聯請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