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調整高度的頭靠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4-30 02:00:16 2
專利名稱:可調整高度的頭靠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調整高度的頭靠裝置,特別涉及一種具有橫向伸縮卡合部的頭靠裝置。
(2)背景技術一般汽車座椅的尺寸及安全帶設置的位置,皆依成人的身材而設計。因此當兒童或少年坐於一般的汽車座椅時,常覺不舒適,尤其是安全帶無法繫於身體的適當部位(例如頸部),更造成使用者極大的危險。
為解決此問題,是在一般的汽車座椅上,加設一可卸除式座椅。然兒童或少年的身材差異極大,頭部的高度有別,因此該可卸除式座椅的頭靠,需可調整相對於背靠的高度,以適應各種身材的兒童或少年。
如圖1所示,已有可卸除式座椅6包含一頭靠7、一調整杆8、一背靠9及一座墊(圖未示)。
該頭靠7具有位於中央的一縱向通道71、位於該通道71近上端的一橫向握柄72、分別位於下半段兩側的一導肋73、由下端向上延伸的一彈性部74及連接於彈性部74上端的一橫向卡條75。該調整杆8具有分別位於相反兩端的一按壓部81和一楔形部82。該背靠9具有位於中央的兩排縱向的導片91及位於兩排導片91之間且上下排列的的多個橫槽92。
將調整杆8以楔形部82向下的方向,穿過頭靠7的握柄72內側(垂直圖面,遠離觀看者)而組裝於頭靠7的通道71內,並以一彈簧76連接頭靠7和調整杆8。再以頭靠7的導肋73穿過背靠9的導片91內側,而將頭靠7組裝於背靠9,此時頭靠7的卡條75會卡入背靠9的橫槽92內,而固定頭靠7和背靠9的相對位置。
當將手指置於頭靠7的握柄72,同時以手掌壓下調整杆8的按壓部81時,調整杆8會相對於頭靠7而向下滑動,使得楔形部82通過卡條75內側且彈簧76變形伸長,而將卡條75向外側(垂直圖面,接近觀看者)頂出。此時因為卡條75已脫離背靠9的橫槽92,因此頭靠7可相對於背靠9滑動而調整頭靠7相對於背靠9的高度。
當手離開握柄72和按壓部81時,藉由彈簧76的恢復力,使調整杆8相對於頭靠7向上滑動,直至楔形部82脫離卡條75。因此,卡條75可藉由彈性部74的彈性恢復力向內側復位,再度卡合於其中一橫槽92,而固定頭靠7和背靠9的相對位置。
但這種已有的可卸除式座椅6,其構造複雜、組裝不易,且需額外的彈簧,不僅增加成本且徒增組裝的困難度。
(3)實用新型內容因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構造簡單、容易組裝因而成本低廉的可調整高度的頭靠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可調整高度的頭靠裝置,用以卡合於一背靠裝置的不同位置,該頭靠裝置包含有一頭靠本體和一調整機構,其特點是該頭靠本體具有相反兩端及位於其中一端的一固定件;該調整機構具有位於其一端的一固定部、位於另一端的一操作部、位於該兩端間的一彈性變形部及位於彈性變形部至少一側的至少一卡合部;該調整機構的該固定部連接於該頭靠本體的該固定件,而該調整機構的該操作部鄰近該頭靠本體的另一端,該至少該卡合部的一自由端突出該頭靠本體之外;當以一外力移動該操作部時,該操作部會連動該彈性變形部,使該至少該卡合部的該自由端縮進該頭靠本體之內,此狀態的頭靠裝置可組裝於該背靠裝置,並相對於該背靠裝置滑動;當移除該外力時,該彈性變形部恢復原狀,並連動該至少該卡合部,使該至少該卡合部的該自由端突出該頭靠本體之外,以卡合於該背靠裝置,而固定該頭靠裝置相對於該背靠裝置的位置。
優選地,本實用新型可調整高度的頭靠裝置其特點是該頭靠本體具有一背面和位於該背面的一凹穴,而該調整機構設於該凹穴內。
優選地,本實用新型可調整高度的頭靠裝置其特點是該頭靠本體具有位於鄰近該凹穴的一端處的一肩部,而該調整機構具有鄰近該操作部的一角部,該角部與該肩部相配合。
優選地,本實用新型可調整高度的頭靠裝置其特點是該頭靠本體具有至少一滑槽,供容置該至少該卡合部。
優選地,本實用新型可調整高度的頭靠裝置其特點是該頭靠本體在相對於該調整機構的該彈性變形部處具有至少一擋塊。
優選地,本實用新型可調整高度的頭靠裝置其特點是該彈性變形部呈四邊形,而至少該擋塊鄰近該四邊形的至少一邊。
優選地,本實用新型可調整高度的頭靠裝置其特點是至少該卡合部位於該四邊形的至少一角落。
優選地,本實用新型可調整高度的頭靠裝置其特點是該背靠裝置具有至少一排凸片,而該調整機構的該至少該卡合部插入該相鄰兩凸片之間,以固定該頭靠裝置和該背靠裝置的相對位置。
優選地,本實用新型可調整高度的頭靠裝置其特點是該背靠裝置具有一凹槽及位於該凹槽兩側的兩排凸塊,該凸塊和該凹槽的一底部界定出兩導槽,而該頭靠本體兩側則分別具有一導軌,該導軌分別容置於該導槽內。
為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結構特點和效果,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的描述。
(4)
圖1是已有的可卸除式座椅(未示座墊)的後視圖,其中卡條與橫槽處局部剖面;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頭靠裝置組合於背靠裝置後的立體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頭靠裝置的立體圖,顯示未受力的狀態;圖4是本實用新型頭靠裝置的頭靠本體的立體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頭靠裝置的調整機構的立體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頭靠裝置的立體組合圖,顯示受力的狀態;及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背靠裝置的立體圖。
(5)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可調整高度的頭靠裝置1,是組裝於一背靠裝置4,並可沿圖中雙箭頭所示方向調整頭靠裝置1與背靠裝置4間的相對位置,也即可調整頭靠裝置1相對於背靠裝置4的高度。
如圖3所示,該頭靠裝置1包含一T形頭靠本體2和組裝於該頭靠本體2背面的一縱長狀調整機構3。
如圖4所示,該頭靠本體2包括一縱長的滑板21和分別自該滑板21上段兩側橫向弧形延伸的兩護板22。
該滑板21在正面的兩側邊緣,分別具有一階梯以形成較薄的一導軌211。滑板21背面形成一大凹穴212,並在鄰近兩側邊緣處分別自凹穴212突出大致平行於該側邊緣的一肋條213,每一肋條213上端傾斜連接於滑板21而形成一肩部214。在凹穴212中段,分別自兩肋條213相向突設一傾斜擋塊215,並在鄰近擋塊215下方,使肋條213橫向延伸以分別界定一橫向滑槽216。在凹穴212下段,垂直向上突伸例如凸柱的一固定件217。
如圖5所示,該調整機構3由上而下分別具有供使用者拉握的一操作部31、傾斜延伸的兩角部32、形成菱形(或四邊形)的一彈性變形部33、自菱形左右兩角落分別向外橫向延伸的兩卡合部34及於菱形下角落形成圓孔的一固定部35。
如圖3所示,將調整機構3下端固定部35的圓孔套合於頭靠本體2的固定件217,並將調整機構3完全置入頭靠本體2背面的凹穴212內。此時調整機構3的卡合部34容置於頭靠本體2的滑槽216內,且兩卡合部34的自由端分別突出滑板21左右兩側邊緣之外;而未受力的菱形彈性變形部33的上半段恰位於兩擋塊215內側;且調整機構3的角部32鄰近頭靠本體2的肩部214。
如圖6所示,當使用者以手將調整機構3的操作部31向上拉動時,因為調整機構3的固定部35固定於頭靠本體2的固定件217,所以菱形的彈性變形部33會自動變得更細長(或被兩側擋塊215壓縮變形),連帶使卡合部34完全內縮至滑板21兩側邊緣之內。另外,角部32也遠離肩部214。此狀態的頭靠裝置1可組裝於背靠裝置4。
如圖7所示,背靠裝置4於中央具有一縱長凹槽41。凹槽41兩側向內突伸多個旋臂凸塊42,該旋臂凸塊42與凹槽41底部共同界定分別位於凹槽41兩側的兩導槽43。每一旋臂凸塊42與凹槽41底部間以一凸片44局部連接,使凹槽41兩側形成多個格子。
當欲將頭靠裝置1組裝於背靠裝置4時,僅需以一手握住頭靠裝置1上端,同時以手指向上拉扣調整機構3的操作部31。藉由菱形彈性變形部33的變形,使得卡合部34完全縮進滑板21的兩側內。此時便可將滑板21兩側導軌211插入背靠裝置4的兩導槽43內滑動。當頭靠裝置1滑至預定位置時,鬆開手指或整隻手,調整機構3的彈性變形部33自動恢復原狀(此時角部32可能抵住肩部214,也可設計成不抵住),兩卡合部34的自由端伸出滑板21之外,並插入背靠裝置4的其中一格子。藉由凸片44與卡合部34的幹涉(此時滑槽兩側的肋條213可能抵住卡合部34,也可設計成不抵住),而將頭靠裝置1固定於相對背靠裝置4的一預定位置。
若欲調整頭靠裝置1相對於背靠裝置4的高度時,只需再以手指拉動操作部31後,同時拉升或壓下頭靠裝置1,然後釋放操作部31,使卡合部34卡入背靠裝置4兩側的另一格子,便可將頭靠裝置1固定於一新的位置。
雖然本實用新型已參照當前的具體實施例來描述,但是本技術領域中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認識到,以上的實施例僅是用來說明本實用新型,在沒有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的情況下還可作出各種等效的變化和修改,因此,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精神範圍內對上述實施例的變化、變型都將落在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可調整高度的頭靠裝置,用以卡合於一背靠裝置的不同位置,該頭靠裝置包含有一頭靠本體和一調整機構,其特徵在於該頭靠本體具有相反兩端及位於其中一端的一固定件;該調整機構具有位於其一端的一固定部、位於另一端的一操作部、位於該兩端間的一彈性變形部及位於彈性變形部至少一側的至少一卡合部;該調整機構的該固定部連接於該頭靠本體的該固定件,而該調整機構的該操作部鄰近該頭靠本體的另一端,該至少該卡合部的一自由端突出該頭靠本體之外。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調整高度的頭靠裝置,其特徵在於該頭靠本體具有一背面和位於該背面的一凹穴,而該調整機構設於該凹穴內。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調整高度的頭靠裝置,其特徵在於該頭靠本體具有位於鄰近該凹穴的一端處的一肩部,而該調整機構具有鄰近該操作部的一角部,該角部與該肩部相配合。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調整高度的頭靠裝置,其特徵在於該頭靠本體具有至少一滑槽,以容置該至少該卡合部。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調整高度的頭靠裝置,其特徵在於該頭靠本體在相對於該調整機構的該彈性變形部處具有至少一擋塊。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可調整高度的頭靠裝置,其特徵在於該彈性變形部呈四邊形,而至少該擋塊鄰近該四邊形的至少一邊。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可調整高度的頭靠裝置,其特徵在於至少該卡合部位於該四邊形的至少一角落。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調整高度的頭靠裝置,其特徵在於該背靠裝置具有至少一排凸片,而該調整機構的至少該卡合部插入該相鄰兩凸片之間,以固定該頭靠裝置和該背靠裝置的相對位置。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調整高度的頭靠裝置,其特徵在於該背靠裝置具有一凹槽及位於該凹槽兩側的兩排凸塊,該凸塊和該凹槽的一底部界定出兩導槽,而該頭靠本體兩側則分別具有一導軌,該導軌分別容置於該導槽內。
專利摘要一種可調整高度的頭靠裝置,包含一頭靠本體和一調整機構。頭靠本體具有位於一端的固接件。調整機構具有位於其一端的操作部、位於另一端的一固定部、位於兩端間且呈四邊形的一彈性變形部及位於該四邊形兩側角的二卡合部。當固定部組裝於固接件後,若未施力於操作部,則兩卡合部局部突出頭靠本體之外,此狀態可固定頭靠裝置與背靠裝置的相對位置;若施力於操作部,則彈性變形部連動卡合部,使卡合部完全縮進頭靠本體內,此狀態的頭靠裝置可組裝於背靠裝置內,且可調整相對於背靠的高度。
文檔編號B60N2/48GK2673718SQ20032013046
公開日2005年1月26日 申請日期2003年12月24日 優先權日2003年12月24日
發明者陳舜民 申請人:明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