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環境監測貝類吊養的養殖網箱的製作方法
2023-04-26 21:53:06 3
用於環境監測貝類吊養的養殖網箱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環境監測貝類吊養的養殖網箱,包括網箱框架,特徵是:所述網箱框架由矩形的上框體和矩形的下框體通過連接管連接而成,上框體和下框體分別由直管通過直角彎頭連接而成,連接管通過三通管與上框體和下框體上的直管連接;在所述網箱框架上包裹網片,在網箱框架頂部的網片上設置縫隙,在縫隙處設置封口網線;在所述網箱框架的上部四個角上連接聚乙烯細繩,聚乙烯細繩的端部連接浮子。所述浮子為由PVC直管和PVC彎頭連接形成的矩形浮子;所述聚乙烯細繩的端部分別固定在浮子的四個角上。本發明使用壽命長、保持較高的成活率、控制貝類的吊養深度,且不會引入額外的汙染源(如重金屬)的目的。
【專利說明】用於環境監測貝類吊養的養殖網箱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ー種養殖網箱,尤其是一種用於環境監測貝類吊養的養殖網箱,屬於生物監測環境【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淡水漁業在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和提高國民營養水平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2011年,我國淡水水產品總產量已達到2695萬噸。然而,水環境汙染已成為制約和困擾我國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一大障礙。《中國漁業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11)》指出,我國內陸漁業水域主要受到重金屬(如銅)等汙染物的汙染。因此,加強對漁業水環境的汙染監測,把握汙染物的汙染水平和時空動態,對保護和修復漁業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具有重要意義。這也非常符合「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以及國家首項「十二五」規劃ー《重金屬汙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等的精神。
[0003]基於貝類作為指示生物是監測和評價水環境中汙染物汙染動態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因其具有活動範圍小、對汙染物的高富集性和低代謝性等特點。然而,依賴於採集野生貝類的「被動監測」面臨著樣本的規格、年齡、生長速率、性成熟程度等生物因子難以保持一致,在某些水域難以採到足夠的樣本甚至根本沒有貝類可採,以及樣本的汙染物暴露史不同等難題。針對上述局面, 申請人:研究室通過人工繁育技術開發出了生物因子、遺傳質量和汙染背景值等均可控的標準化環境監測指示貝類ー背角無齒蛘Unodonta wood!ana)(以下簡稱「標準化」背角無齒蛘),並通過向待測水域移殖「標準化」背角無齒蛘和定期回捕分析的「主動監測」手段有效的監測和評價了水環境中汙染物(如重金屬)的時、空動態特徵。其中,養殖和移殖貝類的裝置直接關 繫到「主動監測」的成敗(國外的貝類移殖監測也面臨著相同的問題)。因此,研發可有效進行環境監測貝類的養殖和移殖吊養方法是本發明的關鍵所在。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用於環境監測貝類吊養的養殖網箱,為「標準化」背角無齒蛘等貝類的養殖和移殖吊養監測提供保障,達到使用壽命長、保持較高的成活率、控制貝類的吊養深度,且不會引入額外的汙染源(如重金屬)的目的。
[0005]按照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一種用於環境監測貝類吊養的養殖網箱,包括網箱框架,特徵是:所述網箱框架由矩形的上框體和矩形的下框體通過連接管連接而成,上框體和下框體分別由直管通過直角彎頭連接而成,連接管通過三通管與上框體和下框體上的直管連接;在所述網箱框架上包裹網片,在網箱框架頂部的網片上設置縫隙,在縫隙處設置封ロ網線;在所述網箱框架的上部四個角上連接聚乙烯細繩,聚乙烯細繩的端部連接浮子。
[0006]所述浮子為由PVC直管和PVC彎頭連接形成的矩形浮子;所述聚乙烯細繩的端部分別固定在浮子的四個角上。[0007]在所述三通管上設置微孔,微孔與連接管、上框架和下框架的直管連通。
[0008]所述連接管、直管、直角彎頭和三通管均採用PP-R管。
[0009]所述網箱框架的長度為50~60cm、寬度為40~50cm、高度為10~15cm。
[0010]所述網片的材質為聚乙烯。
[0011]所述網片的網孔大小為I~2cm。
[0012]所述縫隙的長度為10~20cm。
[0013]所述聚乙烯細繩的長度為40~60cm、直徑為2mm。
[0014]所述浮子的長度為40~50cm、寬度為30~40cm。
[0015]本發明與已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本發明創新性地應用PP-R管材做網箱框架,並安裝有可以調節網箱吊養深度的浮子系統,與傳統的竹製(鐵釘固定)網箱相比,具有使用壽命長、能夠靈活控制貝類的吊養深度,且不會引入額外的重金屬汙染源等優點;從而保證貝類具有較高的成活率,更低的重金屬汙染背景值,且在移殖監測過程中保持始終監測水體的同一水層,從而達到準確評價和預測水環境中汙染物對漁業水域的危害風險和發展趨勢。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具體附圖對本發明作進ー步說明。
[0018]如圖1所示:所述用於環境監測貝類吊養的養殖網箱包括網箱框架1、連接管1-1、直管1-2、直角彎頭1-3、三通管1-4、微孔1-5、網片2、縫隙3、封ロ網線4、聚乙烯細繩5、浮子6、PVC直管6-1、PVC彎頭6-2等。
[0019]如圖1所示,本發明包括長度為50~60cm、寬度為40~50cm、高度為10~15cm的網箱框架1,網箱框架I由矩形的上框體和矩形的下框體通過連接管1-1連接而成,上框體和下框體分別由直管1-2通過直角彎頭1-3連接而成,連接管1-1通過三通管1-4與上框體和下框體上的直管1-2連接;在所述網箱框架I上包裹聚乙烯材質的網片2,網片2的網孔大小為I~2cm,網片2的連接處採用聚乙烯網線縫合;在所述網箱框架I頂部的網片2上設置長度為10~20cm的縫隙3,在縫隙3處設置長度為25cm的封ロ網線4,通過封ロ網線4將縫隙3繫緊防止其它大型生物進入網箱,以及防止貝類外逃;在所述網箱框架I的上部四個角上連接長度為40~60cm、直徑為2mm的聚乙烯細繩5,聚乙烯細繩5的端部連接浮子6 ;
所述浮子6為由PVC直管6-1和PVC彎頭6-2連接形成的長度為40~50cm、寬度為30~40cm的矩形浮子;所述聚乙烯細繩5的端部分別固定在浮子6的四個角上;
在所述三通管1-4上設置直徑為2mm的微孔1_5,微孔1_5與連接管1_1、上框架和下框架的直管1-2連通,可以防止網箱框架I漂浮;
所述連接管1-1、直管1-2、直角彎頭1-3和三通管1-4均採用PP-R管。
[0020]在使用吋,將「標準化」背角無齒蛘等貝類從網箱框架I頂部的縫隙3放入網箱框架I內部,並用封ロ網線4將縫隙3封住,然後調節網箱框架I和浮子6之間聚乙烯細繩5的長度,以控制貝類的吊養深度,最後將養殖裝置放入養殖/移殖水域,進行貝類養殖或移殖監測;通過解開封ロ網線4,可從網箱框架I頂部的縫隙3處採集貝類,以檢查貝類的生長情況及定期回收樣本。
[0021]本發明所述的用於環境監測貝類吊養的養殖網箱採用PP-R管材為框架並包裹聚乙烯網片,並且具有能夠調節網箱懸掛深度的浮子。在淡水環境監測指示生物一背角無齒畔(A/joc/o/j亡a woodiana)的養埴和移埴監測水環境汙染物(如重金屬)的過程中,能夠長期使用、保證較高的成活率、控制貝類的吊養深度,而且不會引入額外的重金屬汙染源。
[0022]本發明克服了傳統技術的使用壽命較短、無法調節貝類的吊養深度、容易引入額外的汙染源(如重金屬)等不足,能夠長期使用、保證貝類較高的成活率、控制貝類的吊養深度,且不會引入額外的重金屬汙染源;能夠有效地養殖「標準化」背角無齒蛘等貝類或移殖貝類進行水環境汙染的「主動監測」研究,為漁業生態環境開展規範化的「淡水貝類移殖觀察」監測體系提供支撐。
[0023]實施例一:利用本發明所述用於環境監測貝類吊養的養殖網箱有效養殖「標準化」背角無齒蛘:於2009年8月至2011年6月,在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南泉基地利用本發明的養殖網箱:網箱的長、寬和高別為60 X 50 X 15cm,網孔直徑為1cm,浮子的長和寬為50X40cm,網箱距浮子的距離為40cm,進行「標準化」背角無齒蛘幼蛘的養殖。將3000隻幼蛘均勻置於20個養殖裝置,均勻分布於29X11.5X1.5 m的養殖池塘中,直至發育到性成熟的成蛘。在此期間,蛘的成活率為88.7%,幼蛘軟組織中重金屬的含量很低,其中Cr、N1、As和Cd均未檢出,Cu、Zn和Tl的平均含量分別為28、144和1.6 y g ? g—1乾重。
[0024]實施例二:利用本發明所述用於環境監測貝類吊養的養殖網箱有效移殖「標準化」背角無齒蛘至武漢東湖監測水環境重金屬汙染:
於2011年3月至2012年4月, 利用本發明的養殖裝置:網箱的長、寬和高為55X45X 12cm,網孔直徑為2cm,浮子的長和寬為45X 35cm,網箱距浮子的距離為50cm,將100隻2齡的「標準化」背角無齒蛘均勻置於2個養殖裝置中,移殖至武漢東湖水體作為「主動監測」的實驗組,並將同批次的50隻「標準化」背角無齒蛘置於I個養殖裝置中,繼續養殖於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南泉基地未受汙染的養殖池塘中作為對照組,每3個月回捕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蛘樣各10隻。在此期間,移殖東湖的蛘的成活率為87.0%,養殖於南泉基地的蛘的成活率為88.0% ;東湖移殖蛘樣中重金屬Cr、N1、Cu、Zn、As、Cd、Tl和 Pb 的含量分別為 0-2.1,0-4.0,0-4.6,321-485,0.02-9.0,0-4.0,0-8.0 和 0-3.2u g *g_1乾重,南泉基地對照蛘樣中重金屬Cr、N1、Cu、Zn、As、Cd、Tl和Pb的含量分別為0.02-2.2、0-4.7,0-6.5,236-519,1.5-9.5,0-4.6,0-8.0 和 1.5-3.8 u g ? g—1 乾重,檢驗表明東湖和南泉水環境中重金屬含量差異不顯著,均未受到明顯的重金屬汙染。
[0025]實施例三:用本發明所述用於環境監測貝類吊養的養殖網箱有效移殖「標準化」背角無齒蛘至太湖監測水環境重金屬汙染:
於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利用本發明的養殖裝置:網箱的長、寬和高為50X40X IOcm,網孔直徑為1.5cm,浮子的長和寬為40X30cm,網箱距浮子的距離為60cm,將120隻I齡的「標準化」背角無齒蛘均勻置於2個養殖裝置中,移殖至太湖錫東水廠水域作為「主動監測」的實驗組,並將同批次的60隻「標準化」背角無齒蛘置於I個養殖裝置中,繼續養殖於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南泉基地未受汙染的養殖池塘中作為對照組,6個月後回捕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蛘樣各10隻。在此期間,移殖太湖的蛘的成活率為98.3%,養殖於南泉基地的蛘的成活率為96.6% ;太湖移殖蛘樣中重金屬Cr、Cd、Tl和Pb均未檢出,N1、Cu、Zn 和 As 的含量分別為 4.9±0.06,0.02±0.03、19±1.2 和 1.6±0y g ? g_1乾重,南泉基地對照蛘樣中重金屬N1、Cu、Cd、Tl和Pb均未檢出,Cr、Zn和As的含量分別為0.02±0.03、5.9±0.2和1.8±0 y g *g 1乾重,檢驗表明移埴太湖蛘樣中重金屬Al和As的含量顯著高於南泉對照組。
【權利要求】
1.一種用於環境監測貝類吊養的養殖網箱,包括網箱框架(1),其特徵是:所述網箱框架(1)由矩形的上框體和矩形的下框體通過連接管(1-1)連接而成,上框體和下框體分別由直管(1-2)通過直角彎頭(1-3)連接而成,連接管(1-1)通過三通管(1-4)與上框體和下框體上的直管(1-2)連接;在所述網箱框架(1)上包裹網片(2),在網箱框架(1)頂部的網片(2)上設置縫隙(3),在縫隙(3)處設置封ロ網線(4);在所述網箱框架(1)的上部四個角上連接聚乙烯細繩(5),聚乙烯細繩(5)的端部連接浮子(6)。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環境監測貝類吊養的養殖網箱,其特徵是:所述浮子(6)為由PVC直管(6-1)和PVC彎頭(6-2)連接形成的矩形浮子;所述聚乙烯細繩(5)的端部分別固定在浮子(6)的四個角上。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環境監測貝類吊養的養殖網箱,其特徵是:在所述三通管(1-4)上設置微孔(1-5),微孔(1-5)與連接管(1-1)、上框架和下框架的直管(1-2)連通。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環境監測貝類吊養的養殖網箱,其特徵是:所述連接管(トI )、直管(1-2)、直角彎頭(1-3)和三通管(1-4)均採用PP-R管。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環境監測貝類吊養的養殖網箱,其特徵是:所述網箱框架(I)的長度為50~60cm、寬度為40~50cm、高度為10~15cm。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環境監測貝類吊養的養殖網箱,其特徵是:所述網片(2)的材質為聚乙烯。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環境監測貝類吊養的養殖網箱,其特徵是:所述網片(2)的網孔大小為I~2cm。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環境監測貝類吊養的養殖網箱,其特徵是:所述縫隙(3)的長度為10~20cm。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環境監測貝類吊養的養殖網箱,其特徵是:所述聚乙烯細繩(5)的長度為40~60cm、直徑為2mm。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環境監測貝類吊養的養殖網箱,其特徵是:所述浮子(6)的長度為40~50cm、寬度為30~40cm。
【文檔編號】A01K61/00GK103563811SQ201310603132
【公開日】2014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5日
【發明者】陳修報, 楊健, 劉洪波, 何貫明 申請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