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面神經麻痺的中藥製劑的製作方法
2023-04-27 01:47:36 2
專利名稱:治療面神經麻痺的中藥製劑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中藥製劑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治療面神經麻痺的中藥製劑。
背景技術:
面神經麻痺屬於中醫學的面癱,俗稱「吊線風」範疇,臨床表現主要是以口角歪斜、 眼瞼不能閉合為特徵,此病的發生主要是感受外邪、風痰痺阻或氣血血瘀等病因造成。特點是本病起病突然,多在晨起時發現,表現為患側額紋消失、眼瞼閉合無力甚至不能閉合、口角下垂歪向健側、說話吐字不清、鼓腮漏氣等。臨床通過辨證採取了祛風通絡佐以化痰為治療大法治療該病,收到了較好的治療效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治療面神經麻痺的中藥製劑,具有療效確切、治癒率高、安全方便、無毒副作用的特點。本發明一種治療面神經麻痺的中藥製劑,其特徵在於由如下重量份數的中藥原料製成白附子1份、僵蠶2份、川彎3份、防風2份和天麻3份。本發明可以製成中藥學上可接受的各種製劑,優選丸劑。製備方法將上藥炮製合格、稱量配齊,共軋為細粉,過80目細篩,用冷開水將藥粉泛為小丸,曬乾或低溫乾燥,裝袋,每袋15克,入盒密封。用法及用量口服,一次一袋,日服三次,15天為一個療程。本發明藥物機理如下白附子燥溼化痰、祛風止痙、解毒散結,本品辛溫,其性上行既能燥溼化痰又善祛風痰而解痙止痛,故善治上部痰症,常用於口眼、口角斜諸證。僵蠶息風止痙、祛風止痛、化痰散結,本品息肝風、止痙攣抽搐兼可化痰,本品辛溫行散既能祛風又能止痙。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本品辛散溫通,既能活血又能行氣,為血中氣藥,能上行頭目祛風止痛、中開鬱結、下調經水。防風發表散風、勝溼止痛、止痙、止瀉,本品辛溫發散、氣味俱升,以辛為用,功善療風,既散肌表風邪又除經絡留溼,微溫不燥。天麻息風止痙、平肝潛陽、祛風通絡,本品入肝經,功能息風止痙、甘潤不烈、作用平和。臨床中常用於風痰上擾引起的病證。療效判斷痊癒臨床主要症狀及伴隨症狀全部消失。好轉口眼歪斜、口角流涎基本消失,說話吐字、鼓腮漏氣明顯好轉。無效症狀無改善。治療結果臨床治療面神經麻痺患者110例,服用本發明丸劑,一次一袋,日服三次,15天為一個療程。經二個療程治療,痊癒85例,佔77%,好轉14例,佔13%,無效11例,佔10%,總有效率90%。通過治療所示,對病人無任何副作用,三大常規化驗及肝腎功能檢測未發現異常。以下列舉幾個典型病例病例1 患者劉某某,男,30歲,晨起受寒而感冒,繼感左面部緊束感,眼瞼不能閉合,咀嚼時食物滯留在患側齒頰之間,說話吐字不清,診為面神經麻痺,口服本發明藥物二個療程後痊癒,隨訪一年未復發。病例2:患者王某,男,27歲,因突然口歪、眼瞼不能閉合,伴有惡寒發熱、肢體拘急酸痛,經檢查診為面神經麻痺,口服本發明藥物二個療程後,症狀全部消失,隨訪一年未復發。病例3 患者田某,女,17歲,因受驚後突然發生口眼歪斜、口角下垂並流涎,鼓腮漏氣,在當地治療一周無效後來診我處,口服本發明藥物二個療程後,症狀全部消失,隨訪
一年未復發。本發明有如下優點(1)本發明所選用的中草藥均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規定,根據配伍本發明具有祛風、化痰、通絡的功效。(2)本發明不僅能有效地治療面神經麻痺,而且可預防本病的發生。(3)本發明堅守中醫辨證施治原則,組方嚴謹、科學高效、療效確切、服用方便、無毒副作用。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描述。實施例丸劑,按重量份數稱取原料白附子1份、僵蠶2份、川芎3份、防風2份和天麻3 份。製備方法將上藥炮製合格、稱量配齊,共軋為細粉,過80目細篩,用冷開水將藥粉泛為小丸,曬乾或低溫乾燥,裝袋,每袋15克,入盒密封。
權利要求
1. 一種治療面神經麻痺的中藥製劑,其特徵在於由如下重量份數的原料製成白附子 1份、僵蠶2份、川芎3份、防風2份和天麻3份。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於中藥製劑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治療面神經麻痺的中藥製劑,由如下重量份數的原料製成白附子1份、僵蠶2份、川芎3份、防風2份和天麻3份,具有祛風化痰、通絡的功效,治療面神經麻痺具有療效確切、治癒率高、安全方便、無毒副作用的特點。
文檔編號A61K36/8988GK102406849SQ20111039074
公開日2012年4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30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30日
發明者宋愛民 申請人:宋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