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換熱裝置的立式水箱的製作方法
2023-04-26 15:17:26 2
專利名稱:集成換熱裝置的立式水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太陽能水箱,尤其涉及一種集成換熱裝置的立式水箱。
背景技術:
近年來,為了保證水箱內水體衛生和優化水箱結構設計,國外專家學者提出了一種包裹在內膽周圍的夾套管式水箱。當水箱工作時,循環水進入內膽與夾套管之間的間隙與生活用水進行間接換熱,不直接通入生活用水中,從而保證水箱內水體的潔淨衛生。但是該種水箱在結構設計方面也存在缺陷。當循環水進入夾套管時,由於循環水重力以及夾套管阻力問題,容易造成循環水只在內膽一側進行換熱或直接隨循環水快速流動到出水口,·使內膽兩側換熱不均,間接換熱不充分,浪費大量換熱面積,大量熱量流失。這樣不僅浪費了蓄集的太陽能,而且加熱效果並不明顯,影響人們的正常使用。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消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水箱的加熱效果、水箱的水體的水質清潔和換熱裝置的耐用性。但是,現有的大部分水箱很難既能有很好的加熱效果,又能讓水箱的水體的水質非常清潔且水箱的換熱裝置的耐用性非常好。所以,針對現有的太陽能水箱的不足,研發出一種加熱效率高、水箱的水體清潔且換熱裝置耐用性能好的太陽能水箱,成為較為迫切的需要。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以上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集成換熱裝置的立式水箱。本實用新型為實現上述目的而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集成換熱裝置的立式水箱,包括一外殼、一內膽、一設置於外殼與內膽之間的保溫層和一換熱裝置,所述的換熱裝置設置於內膽與保溫層之間;所述的換熱裝置包括一膨脹罐、一柵形換熱部件和一連通膨脹罐與柵形換熱部件的連接管;所述的柵形換熱部件包括一分流管、一集流管和多根均勻分布且連通分流管與集流管的支管。所述的膨脹罐,其上設有一介質注入管,所述的介質注入管一端與膨脹罐連通,另一端伸出水箱的外殼,作為介質注入口,且所述的介質注入管的伸出端上設有一可拆卸的密封蓋。所述的分流管,其一端封閉,另一端伸出水箱的外殼,作為介質流入口。所述的集流管,其一端封閉,另一端伸出水箱的外殼,作為介質流出口。所述的支管,其外壁上設有一導熱套,所述的導熱套為一橫截面呈「U」形的半開放金屬構件,其開口處分別設有一側翼;所述的導熱套的側翼與內膽外壁緊密貼合併焊接於內膽外壁上;所述的導熱套或為一橫截面呈「 Ω 」形的半開放金屬構件,其開口處分別設有一側翼;所述的導熱套的側翼與內膽外壁緊密貼合併焊接於內膽外壁上。所述的內膽,其側壁的上部設有一熱水出口,側壁的下部設有一冷水進口,底部設有一排汙口。本實用新型將換熱裝置設置於內膽的外面,一方面,可以解決換熱裝置內置於內膽中時,支管外部因結水垢,造成導熱效果不佳、水質變差的問題;另一方面,也可以解決支管等換熱裝置的部件置於內膽中的水中時,容易氧化,造成換熱裝置使用壽命短的問題。
以下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柵形換熱部件的剖示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U形導熱套的焊接放大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Ω形導熱套的焊接放大圖。其中;I :外殼2 :膨脹罐3:介質注入口4;內膽5 :保溫層6:換熱裝置7:介質入口 8:介質出口9:內膽外壁10:導熱套 11:支管12:連接管13:熱水出口 14:冷水進口 15:排汙口71 :分流管 81 :集流管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I :參見圖I 圖3,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集成換熱裝置的立式水箱,包括一外殼I、一內膽4、一設置於外殼I與內膽4之間的保溫層5和一換熱裝置6,所述的換熱裝置6設置於內膽4與保溫層5之間;所述的換熱裝置6包括一膨脹罐2、一柵形換熱部件和一連通膨脹罐2與柵形換熱部件的連接管12 ;所述的柵形換熱部件包括一分流管71、一集流管81和多根均勻分布且連通分流管71與集流管81的支管11。所述的膨脹罐2,其上設有一介質注入管,所述的介質注入管一端與膨脹罐2連通,另一端伸出水箱的外殼,其作為介質注入口 3,且所述的介質注入管的伸出端上設有一可拆卸的密封蓋。所述的分流管71,其一端封閉,另一端伸出水箱的外殼,其作為介質入口 7。所述的集流管81,其一端封閉,另一端伸出水箱的外殼,其作為介質出口 8。所述的支管11,其外壁上設有一導熱套10,該導熱套10為一橫截面呈「U」形的半開放金屬構件,其開口處分別設有一側翼;所述的導熱套10的側翼與內膽外壁9緊密貼合併焊接於內膽外壁9上;所述的導熱套10、支管11與內膽4三者形成一中空部分,所述的中空部分被填充。所述的內膽4,其側壁的上部設有一熱水出口 13,側壁的下部設有一冷水進口 14,底部設有一排汙口 15。實施例2 :參見圖4,本實施例提供一種集成換熱裝置的臥式水箱,其結構與實施例I基本相同,兩者的不同之處在於所述的支管11,其外壁上設有一導熱套10,該導熱套10為一橫截面呈「 Ω 」形的半開放金屬構件,其開口處分別設有一側翼;所述的導熱套10的側翼與內膽外壁9緊密貼合併焊接於內膽外壁9上;所述的導熱套10、支管11與內膽4三者形成一中空部分,所述的中空部位未被填充。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集成換熱裝置的立式水箱的換熱裝置6的介質入口 7連接加熱裝置的介質出口 ;集成換熱裝置的立式水箱換熱裝置的介質出口 8連接加熱裝置的介質入口,然後通過集成換熱裝置的立式水箱的介質注入口 3向集成換熱裝置的立式水箱的換熱裝置6裡面注入介質,通過換熱裝置6的管道流入加熱裝置。加熱裝置的介質被加熱後,由於熱虹吸作用,介質通過集成換熱裝置的立式水箱的換熱裝置6的介質入口 7進入換熱裝置6,通過管壁、導熱套10以及集成換熱裝置的立式水箱的內膽外壁10換熱降溫之後,介質再通過集成換熱裝置的立式水箱的換熱裝置6的介質出口 8進入加熱裝置進行再次加熱,形成一個循環。其中,膨脹罐2有兩個作用1、當注入介質時,預先在膨脹罐內預留一定量的介質,以保證需要重新補充介質的期限變長,使得集成換熱裝置的立式水箱的使用更為方便。
2、當介質被加熱後,密度變小、體積增大,使得換熱裝置6內的壓強變大,通過膨脹罐2內的·氣體被壓縮來減小壓強,起到緩衝作用。本實用新型將換熱裝置設置於內膽的外面,一方面,可以解決換熱裝置內置於內膽中時,支管外壁因結水垢,造成導熱效果不佳、水質變差的問題;另一方面,也可以解決支管等換熱裝置的部件置於內膽中的水中時,容易氧化,造成換熱裝置使用壽命短的問題。本實用新型並不限於上述實施方式,採用與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相同或近似的結構,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集成換熱裝置的立式水箱,包括一外殼、一內膽、一設置於外殼與內膽之間的保溫層和一換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換熱裝置設置於內膽與保溫層之間;所述的換熱裝置包括一膨脹罐、一柵形換熱部件和一連通膨脹罐與柵形換熱部件的連接管;所述的柵形換熱部件包括一分流管、一集流管和多根均勻分布且連通分流管與集流管的支管。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集成換熱裝置的立式水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膨脹罐,其上設有一介質注入管,所述的介質注入管一端與膨脹罐連通,另一端伸出水箱的外殼,作為介質注入口,且所述的介質注入管的伸出端上設有一可拆卸的密封蓋。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集成換熱裝置的立式水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分流管,其一端封閉,另一端伸出水箱的外殼,作為介質流入口。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集成換熱裝置的立式水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集流管,其一端封閉,另一端伸出水箱的外殼,作為介質流出口。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集成換熱裝置的立式水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支管,其外壁上設有一導熱套,所述的導熱套為一橫截面呈「U」形的半開放金屬構件,其開口處分別設有一側翼,所述的導熱套的側翼與內膽外壁緊密貼合併焊接於內膽外壁上;所述的導熱套或為一橫截面呈「 Ω 」形的半開放金屬構件,其開口處分別設有一側翼,所述的導熱套的側翼與內膽外壁緊密貼合併焊接於內膽外壁上。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集成換熱裝置的立式水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內膽,其側壁的上部設有一熱水出口,側壁的下部設有一冷水進口,底部設有一排汙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集成換熱裝置的立式水箱,包括一外殼、一內膽、一設置於外殼與內膽之間的保溫層和一換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換熱裝置設置於內膽與保溫層之間;所述的換熱裝置包括一膨脹罐、一柵形換熱部件和一連通膨脹罐與柵形換熱部件的連接管;所述的柵形換熱部件包括一分流管、一集流管和多根均勻分布且連通分流管與集流管的支管。本實用新型將換熱裝置設置於內膽的外面,一方面,可以解決換熱裝置內置於內膽中時,支管外部因結水垢,造成導熱效果不佳、水質變差的問題;另一方面,也可以解決支管等換熱裝置的部件置於內膽中的水中時,容易氧化,造成換熱裝置使用壽命短的問題。
文檔編號F24J2/46GK202792640SQ20122040160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3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13日
發明者楊憲傑 申請人:楊憲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