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層建築的大跨度轉換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4-26 19:48:01 1
專利名稱:一種高層建築的大跨度轉換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高層建築的大跨度轉換結構,屬於高層建築的大跨度轉換結構的改造技術。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城市建設的飛速發展,高層建築的結構形式日趨複雜,在高層建築中,為了滿足業主要求,創造更大的空間,大跨度的轉換結構已成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也產生了大跨度型鋼混凝土轉換結構。型鋼混凝土構件由內置型鋼和外包鋼筋混凝土形成整體,共同受力。其受力性能優於兩種結構的簡單疊加,與傳統的鋼構件和鋼筋混凝土構件相比,具有以下的優點(1)與鋼結構相比,外包混凝土可以防止鋼構件的局部屈曲失穩,提高鋼構件的抗壓能力,使鋼材的強度得到充分的發揮;另外。外包混凝土克服了鋼材的耐火性和防鏽防腐等方面的缺陷,減少了正常使用中的鋼構件的經常維護費用,提高了結構的耐久性;同時利用混凝土的抗壓性能。較鋼結構大大節約了鋼材,較少了建設費用。(2)與鋼筋混凝土結構相比,內置型鋼大大提高了構件的承載力,同截面構件能提高承載力1倍以上,這就有效地減少了構件的截面尺寸,對增加有效使用面積和提高淨高效果明顯;同時與內置型鋼共同發揮作用,提高了構件的抗剪承載力。改善構件受剪破壞的脆性性態,增強了構件的延性,提升了結構的抗震性能。我國現行的抗震規範在一些重要的構件上提倡使用型鋼混凝土。但型鋼混凝土在高層建築的大跨度轉換結構中沒有使用。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考慮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減少轉換大梁的截面高度,為業主創造更大的使用空間的高層建築的大跨度轉換結構。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可建築企業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的高層建築的大跨度轉換結構,包括有型鋼混凝土梁及型鋼混凝土柱,型鋼混凝土梁支承在型鋼混凝土柱上。上述型鋼混凝土梁由內置型鋼和外包鋼筋混凝土形成的整體結構。上述型鋼混凝土梁的內置型鋼的上下兩側還設有縱筋。上述型鋼混凝土梁的內置型鋼的左右兩側還設有腰筋。上述腰筋的外側還設有箍筋。上述及型鋼混凝土柱由內置型鋼和外包鋼筋混凝土形成的整體結構。上述型鋼混凝土柱的內置型鋼的上下兩側還設有縱筋,左右兩側還設有腰筋,腰筋的外側還設有箍筋。本實用新型由於採用鋼混凝土梁及鋼混凝土柱均由內置型鋼和外包鋼筋混凝土形成整體的結構。本實用新型主要考慮當轉換梁跨度較大,上面荷載較重時,採用型鋼混凝土轉換梁,可有效減少換轉梁的梁高,即減少轉換大梁的截面高度,增大承載能力,且為業主創造更大的使用空間。本實用新型是一種設計巧妙,性能優良,方便實用的高層建築的大跨度轉換結構,可為建築企業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單跨結構剖面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轉換梁的截面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轉換柱的截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高層建築的大跨度轉換結構,包括有型鋼混凝土梁1及型鋼混凝土柱2,型鋼混凝土梁1支承在型鋼混凝土柱2上。 本實施例中,本實施例中,上述型鋼混凝土梁1由內置型鋼12和外包鋼筋混凝土形成的整體結構。此外,上述型鋼混凝土梁1的內置型鋼12的上下兩側還設有縱筋11,上述型鋼混凝土梁1的內置型鋼12的左右兩側還設有腰筋13,上述腰筋13的外側還設有箍筋14。本實施例中,上述內置型鋼12與縱筋11之間可以用短鋼筋固定,腰筋13和箍筋 14可以用鐵絲固定,縱筋11和腰筋13的材料是HRB400,fy = 360MPa ;箍筋14的材料是 HRB335, fy = 300MPa。本實施例中,上述及型鋼混凝土柱2由內置型鋼21和外包鋼筋混凝土形成的整體結構。上述型鋼混凝土柱2的內置型鋼21的上下兩側也可設有縱筋,左右兩側也可設有腰筋,腰筋的外側也可設有箍筋。型鋼混凝土柱2的內置型鋼21外側的縱筋、腰筋、箍筋按圖 3設置即可。這些縱筋、腰筋、箍筋的固定方法及所用材料可與型鋼混凝土梁1中的縱筋、腰筋、箍筋的固定方法及所用材料相同。本實用新型使結構受力能更均勻,內力更趨於平緩,有效降低轉換梁截面,更有利於內力的調幅。型鋼混凝土結構規範規定的型鋼混凝土梁鋼骨的保護層厚度採用100mm, 其實是適用於只有一排底筋的情況,如果底筋超過一排,應適當增加保護層厚度,否則沒辦法安裝。型鋼與混凝土之間的粘結應力只有圓鋼與混凝土粘結應力的二分之一。因此為了保證混凝土與型鋼共同工作,需設置剪力連接件,常用的為圓柱頭栓釘。內置型鋼本身也要注意以下幾點(1)為了發揮內置型鋼的最大強度,內置型鋼的翼緣板不宜開洞。腹板開洞需焊接鋼板加強;(2)所有的焊接宜工廠製作,不宜現場施焊,以便更好地保證焊縫的焊接質量;(3)內置型鋼的接長需避開粱柱的節點區域。本實施例中,型鋼混凝土梁1由於上下翼緣的存在,給混凝土的澆築帶來一定的難度,為確保混凝土澆築密實,可遵照下述工藝施工。首先是下翼緣下混凝土的澆築,從型鋼梁一側下料振搗,混凝土從下翼緣鋼板下溢到梁的另一側,當浸到下翼緣鋼板上50mm後,再從兩側同時下料振搗。在澆築型鋼混凝土粱的上半部時,可從某一梁柱節點開始,沿梁方向向另一節點延伸。一次成型。現場採用這種施工方法,能使水平翼緣板下氣泡容易溢出。有效地保證了混凝土的澆築質量。
權利要求1.一種高層建築的大跨度轉換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有型鋼混凝土梁(1)及型鋼混凝土柱O),型鋼混凝土梁(1)支承在型鋼混凝土柱(2)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層建築的大跨度轉換結構,其特徵在於上述型鋼混凝土梁 (1)由內置型鋼(12)和外包鋼筋混凝土形成的整體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高層建築的大跨度轉換結構,其特徵在於上述型鋼混凝土梁 (1)的內置型鋼(12)的上下兩側還設有縱筋(11)。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高層建築的大跨度轉換結構,其特徵在於上述型鋼混凝土梁(1)的內置型鋼(12)的左右兩側還設有腰筋(13)。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高層建築的大跨度轉換結構,其特徵在於上述腰筋(13)的外側還設有箍筋(14)。
6.根據權利要求1至5任一項所述的高層建築的大跨度轉換結構,其特徵在於上述型鋼混凝土柱O)由內置型鋼和外包鋼筋混凝土形成的整體結構。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高層建築的大跨度轉換結構,其特徵在於上述型鋼混凝土柱(2)的內置型鋼的上下兩側還設有縱筋,左右兩側還設有腰筋,腰筋的外側還設有箍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一種高層建築的大跨度轉換結構。包括有型鋼混凝土梁(1)及型鋼混凝土柱(2),型鋼混凝土梁(1)支承在型鋼混凝土柱(2)上。上述型鋼混凝土梁(1)由內置型鋼(12)和外包鋼筋混凝土形成的整體結構。上述型鋼混凝土柱(2)由內置型鋼(12)和外包鋼筋混凝土形成的整體結構。本實用新型由於採用鋼混凝土梁及鋼混凝土柱均由內置型鋼和外包鋼筋混凝土形成整體的結構。本實用新型主要考慮當轉換梁跨度較大,上面荷載較重時,採用型鋼混凝土轉換梁,可有效減少換轉梁的梁高,即減少轉換大梁的截面高度,增大承載能力,且為業主創造更大的使用空間。本實用新型設計巧妙,性能優良,方便實用,可為建築企業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文檔編號E04B1/19GK202017257SQ201120090139
公開日2011年10月26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30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30日
發明者李中健, 黃貴良, 黎治軍 申請人:廣東南海國際建築設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