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加墨的墨盒的製作方法
2023-04-26 13:24:51 2
專利名稱:方便加墨的墨盒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噴墨印表機的墨盒。
背景技術:
目前,噴墨印表機的墨盒多為一次性使用的墨盒,而且大多數墨盒裡的墨水無法全部利用,不僅造成浪費而且汙染環境;即使能夠加注墨水,也不方便。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方便加墨的墨盒,以解決普通墨盒補充墨水不方便或需要使用真空注墨機才能加墨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將墨盒分為過濾供墨和貯墨室兩大部分。過濾供墨部分由帶橡膠密封圈的出墨口,過濾網支架,過濾網,海綿儲墨室組成;貯墨部分是由下部帶缺口的貯墨室隔板將墨盒的一部分分隔而成。海綿儲墨室經貯墨室隔板下部的缺口與貯墨室相通;墨盒上蓋在過濾供墨部分位置的上方留有透氣孔,在貯墨室部分位置的上方有注墨口和注墨口橡膠塞,蓋好注墨口橡膠塞後貯墨室的上部是密封的。注墨口用於首次抽真空注墨和以後向貯墨室補充墨水。注墨後用注墨口橡膠塞蓋好注墨口。噴墨印表機工作時,透氣孔打開,使海綿儲墨室經透氣孔與大氣相通。這樣,透氣孔、海綿儲墨室、貯墨室隔板下部的缺口和貯墨室就形成了上端開口底部相連的容器;而上端開口底部相連的容器是一個連通器。因為海綿儲墨室經貯墨室隔板下部的缺口與貯墨室相通,海綿體的下端緊貼貯墨室隔板下部的缺口,因毛細管現象而使海綿體將貯墨室裡的墨水經貯墨室隔板下部的缺口而吸入海綿體。根據在盛著同一液體的連通器中,同一高度處各點的壓強都相等的道理,海綿體中的液面不斷地上升,直到上升液柱的靜壓強抵消了附加壓強為止;這時達到了一個靜態的平衡點。當印表機正常列印或清洗噴頭從海綿儲墨室吸入墨水噴出後,海綿體中的液面下降。同時海綿體經貯墨室隔板下部的缺口吸入墨水再上升到另一個平衡點。因這時的貯墨室是密封的,兩邊的高度不一樣。這樣經過多次反覆後,海綿體中的液面到達貯墨室隔板下部的缺口時,就會從貯墨室隔板下部的缺口吸入一部分空氣到貯墨室裡,貯墨室裡的壓強變大,海綿體中的液面再度上升到另一個新的平衡點。這樣反覆循環,直到貯墨室裡的墨水用盡。這樣透氣孔、海綿儲墨室、海綿體、貯墨室、貯墨室隔板的下部缺口、過濾網、帶橡膠密封圈的出墨口和噴墨印表機噴頭上的進墨口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對噴墨印表機噴頭供墨的供墨系統。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墨盒的盒體無消耗,只消耗墨水,列印成本低;並有利於環保。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墨盒主體的剖視圖,是圖2在裝配前的主體部分。
圖2是墨盒整體的剖視圖。
圖1中的1.是儲墨室,2.墨盒主體,3.過濾網支架,4.出墨口,5.下部帶缺口的貯墨室隔板,6.貯墨室隔板下部的缺口,7.貯墨室。
圖2中的1.是海綿體放入
圖1中的1.後形成的海綿儲墨室,2.墨盒主體,將過濾網3.密封焊接在過濾網支架4.上,5.帶橡膠密封圈的出墨口,6.下部帶缺口的貯墨室隔板,7.貯墨室隔板下部的缺口,8.貯墨室,9.透氣孔,10.墨盒上蓋,11.注墨口,12.注墨口橡膠塞。
具體實施方式
圖2中在帶橡膠密封圈的出墨口5的上方是過濾網3密封焊接在過濾網支架4上面的,海綿儲墨室1的上部是墨盒上蓋10置於墨盒主體2的上面進行密封焊接的;貯墨室隔板6將墨盒的一部分分隔成貯墨室8,而且貯墨室隔板6的下部帶有缺口7,使海綿儲墨室1的底部與貯墨室8的底部相通。封閉出墨口5和透氣孔9,從注墨口11處抽真空進行首次加墨後再蓋好注墨口橡膠塞12就可以與普通的墨盒一樣使用了。墨盒裝入印表機的墨車後,使透氣孔9暢通而保持貯墨室中始終為常壓。這樣貯墨室8、貯墨室隔板下部的缺口7、透氣孔9、海綿儲墨室1、過濾網3、帶橡膠密封圈的出墨口5和噴墨印表機噴頭上的進墨口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對噴墨印表機噴頭供墨的供墨系統了。添加墨水不必抽真空。打開注墨口橡膠塞12直接添加墨水即可。
權利要求1.一種方便加墨的墨盒,墨盒的貯墨室上方留有注墨口和注墨口橡膠塞方便加墨,其特徵是在墨盒的貯墨室上方留有帶橡膠塞的注墨口,橡膠塞可以很方便的開啟和關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徵是墨盒由下端帶缺口的貯墨室隔板分隔為儲墨室和貯墨室,儲墨室和貯墨室通過貯墨室隔板下端的缺口相連通。
專利摘要一種方便加墨的墨盒,它將墨盒分為過濾供墨和貯墨兩部分。過濾供墨部分是海綿儲墨室和過濾網、帶橡膠密封圈的出墨口組成貯墨部分用下部帶缺口的貯墨室隔板將墨盒的一部分分隔成貯墨室用於存放墨水。利用毛細管現象和連通器原理將貯墨室裡的墨水吸入海綿儲墨室備用。貯墨室的上方留有注墨口和注墨口橡膠塞以便於添加墨水。添加墨水時只需打開注墨口橡膠塞就可以方便地加墨,注墨後蓋好注墨口橡膠塞即可。安裝和使用與普通墨盒一樣。
文檔編號B41J2/175GK2740403SQ20042002649
公開日2005年11月16日 申請日期2004年4月22日 優先權日2004年4月22日
發明者張家偉 申請人:張家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