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飯鍋內膽負壓車邊機的製作方法
2023-04-26 07:27:36

本發明涉及電飯煲製造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飯鍋內膽負壓車邊機及應用該車邊機的工藝。
背景技術:
電飯煲製造領域又屬於機械製造領域,機械製造業作為國民經濟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支柱產業,在促進國家工業化、現代化的進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電飯煲製造領域又屬於民生領域,電飯煲關係到大多數家庭的飲食,絕大部分家庭都是通過電飯煲來蒸煮食物。因此在電飯煲內膽加工領域,加工一個電飯煲內膽,常常需要很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至關重要,為了獲得外觀效果更好且手感更好的電飯煲內膽,常常需要對其內膽邊緣進行車邊。
目前,市場上有一種液壓二序車邊機,該車邊機的頂部設置有液壓杆、切邊裝置和用於內膽固定的轉臺,通過液壓杆下壓將內膽進行固定,之後轉動轉臺配合切邊裝置將內膽邊緣車出光亮帶。
該液壓二序車邊機存在使用過程中常遇到以下問題:
1.當液壓杆出現故障或在操作人員出現操作不當的情況下,液壓杆自動下壓易砸傷操作人員的手,造成人身安全事故,危險係數高,危害操作人員的生命安全;
2.且需待液壓杆下壓完全固定內膽之後,再轉動內膽,對內膽進行車邊操作,待車邊工作完成後,需先回位液壓杆,才能將內膽取出,此種設置方式一方面耗時久,工作效率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發明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電飯鍋內膽負壓車邊機,這種內膽車邊機結構簡單,可操作性強,安全性能高,省去了用下壓裝置的方式固定電飯煲內膽的步驟,節約了生產時間,保障了操作人員安全的同時提高了企業的生產效率。
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採用了以下兩種技術方案:
方案一:一種電飯鍋內膽負壓車邊機,包括機架、用於內膽倒扣安裝的固定模具、用於驅動固定模具旋轉的旋轉驅動機構、切邊裝置、壓力調節裝置、中控模塊、延時模塊和觸發開關;所述壓力調節裝置包括負壓機構,所述負壓機構包括有負壓管;所述切邊裝置包括車刀和用於推動車刀前進的切邊驅動機構;所述觸發開關連接中控模塊,所述中控模塊與旋轉驅動機構、負壓機構和延時模塊均連接,延時模塊與切邊驅動機構連接;所述旋轉驅動機構連接固定模具;固定模具與機架旋轉連接,固定模具中部設有調壓通道,所述調壓通道一端連接固定模具頂部的外表面,調壓通道另一端連接負壓管。
作為本發明中第一個發明目的的優選,所述壓力調節裝置還包括正壓機構,所述正壓機構包括正壓管,所述正壓管一端連接在所述調壓通道內,所述延時模塊還與正壓機構連接。正壓機構的設置,通過正壓管向調壓通道產生高壓氣體,使內膽從固定模具內彈出,方面操作人員將內膽從固定模具上取出,省時省力,提高了工作人員工作效率的同時增加了企業的生產率。
與上述技術相互關聯,本發明關於上述所述車邊機的工藝步驟:
①將內膽套在固定模具上,打開觸發開關,中控模塊啟動;
②中控模塊使延時模塊、旋轉驅動機構、負壓機構同時啟動,負壓機構啟動 後通過負壓管從固定模具的調壓通道抽氣產生負壓,內膽被吸附並壓牢在固定模具表面;
③經過延時模塊延時2-3秒後,切邊驅動機構啟動,帶動車刀向內膽的邊緣移動,並對內膽邊緣進行車削;
④經過延時模塊延時6-8秒後,正壓機構啟動,通過正壓管向調壓通道產生高壓氣體,使內膽從固定模具內彈出;
⑤工作人員將加工完畢的內膽取出。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中方案一的電飯鍋內膽負壓車邊機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將內膽套在固定模具上,通過負壓管從固定模具的調壓通道抽氣產生負壓,將內膽吸附並壓牢在固定模具表面,以此來實現內膽的固定,與現有技術相比,此種結構簡單,安全係數高,可操作性強,保證了操作人員的生命安全。且操作人員無需使用專門的工具對車邊完成的內膽進行夾取,可直接使用雙手取拿,更快捷方便,省時省力,提高了企業的生產效率。
2、設置了延時模塊,待內膽在固定模具上完全固定後,再對其進行車邊操作,避免了內膽未完全固定,在高速轉動的情況下,可能彈出的局面。此種設置一方面保證了操作人員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避免了材料的浪費。
3、由於中控模塊與負壓機構和旋轉驅動機構一同連接,因此觸發開關啟動時,固定模具旋轉與負壓抽氣同時進行,當內膽完全固定於固定模具表面時,內膽已經處於高速旋轉的狀態,可以快速地進行車邊處理,無需等待內膽固定完畢後再旋轉,因此節約了大量的時間,提高生產效率。
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所述負壓管與正壓管均為金屬管。金屬管的設置保證了在負壓管吸負壓過程中不至於封閉負壓管,使負壓管管路關閉,喪失負壓管 在此的效果。
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所述固定模具與所述旋轉驅動機構之間還設有連接軸,所述連接軸為空心軸,所述連接軸過盈配合在所述調壓通道內。過盈配合是緊配合的一種,為了保證連接軸在轉動過程中帶動固定模具轉動,且保證連接軸不至於從固定模具中心的調壓通道上脫落,此處採用過盈配合的方式來實現此功能。
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所述負壓管與正壓管連接在所述連接軸內。連接軸上還連接有氣管接頭,正壓管與負壓管可先伸入氣管接頭內,再而進入連接軸內,向連接軸和調壓通道內輸送壓力和抽取壓力。
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所述觸發開關為腳踏開關。通過腳踩或者踏來進行對中控模塊的控制,可以用腳代替雙手對觸發開關進行操作,通過手腳並用的方式對此電飯鍋內膽負壓車邊機進行操作,有效地避免了時間的浪費,提高了企業的生產效率。
方案二:與上述技術相互關聯,本發明中方案二是在方案一的基礎上將延時模塊改設為下壓反饋模塊、切邊反饋模塊、退刀檢測模塊和下壓檢測模塊,以此來對電飯煲內膽車邊機進行控制。
為了實現上述方案二中的發明目的,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電飯鍋內膽負壓車邊機,包括機架、用於內膽倒扣安裝的固定模具、用於驅動固定模具旋轉的旋轉驅動機構、切邊裝置、壓力調節裝置、中控模塊、反饋模塊和觸發開關;所述壓力調節裝置包括負壓機構,所述負壓機構包括有負壓管;所述正壓機構包括正壓管;所述切邊裝置包括車刀和用於推動車刀前進的切邊驅動機構;所述觸發開關連接中控模塊,所述中控模塊與旋轉驅動機構、負壓機構和反饋模塊均連接,所述反饋模塊包括下壓反饋模塊和用於檢測內膽是否完全扣合在固 定模具上的下壓檢測模塊,下壓反饋模塊連接下壓檢測模塊和切邊驅動機構;述反饋模塊還包括切邊反饋模塊和用於檢測切邊裝置是否完成車削的退刀檢測模塊,切邊反饋模塊連接退刀檢測模塊和正壓機構;所述旋轉驅動機構連接固定模具;固定模具與機架旋轉連接,固定模具中部設有調壓通道,所述調壓通道一端連接固定模具頂部的外表面,調壓通道另一端連接負壓管和正壓管。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中方案二的電飯鍋內膽負壓車邊機除了具有方案一的有益效果外,還具有如下其他的有益效果:
1、將內膽套在固定模具上,通過負壓管從固定模具的調壓通道抽氣產生負壓,此時反饋模塊中的下壓檢測模塊和下壓檢測模塊,可以通過反饋模塊發出的信號來確定內膽是否完全扣合在固定模具上,方案一中的延時模塊可能會出現誤差,導致誤操作,損壞內膽及車邊機構,在車邊機中增設反饋模塊,可清楚地看到信號值,此種設置方式更加安全可靠,保證了操作人員的生命安全。
2、在壓力調節裝置中設置正壓機構,通過向設置在調壓通道內的正壓管通入高壓氣體對內膽進行衝擊,將內膽從固定模具上輕微彈出,操作人員可輕鬆的將內膽從固定模具上取出,節約了大量的時間,提高了生產效率。
3、作為本發明中的優選方案,其中固定模具的形狀與內膽相適配,當內膽完全吸附於固定模具時,避免用下壓裝置對內膽表面進行固定,以保護內膽表面不損傷。
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所述下壓檢測模塊為觸碰檢測模塊,所述觸碰檢測模塊位於固定模具與內膽接觸的外表面。
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所述下壓檢測模塊為氣壓檢測模塊,氣壓檢測模塊設置於負壓管或調壓通道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電飯鍋內膽負壓車邊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施例1電飯鍋內膽負壓車邊機的局部剖視圖;
圖3為本實施例1電飯鍋內膽負壓車邊機的內部模塊連接示意圖;
圖4為本實施例2電飯鍋內膽負壓車邊機的內部模塊連接示意圖。
附圖標記:1、機架;2、固定模具;21、調壓通道;3、旋轉驅動機構;32、連接軸;41、車刀;42、切邊驅動機構;51、負壓管;52、正壓管;6、觸發開關;7、氣管接頭。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1:
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電飯鍋內膽負壓車邊機,包括機架1、用於內膽倒扣安裝的固定模具2、用於驅動固定模具2旋轉的旋轉驅動機構、切邊裝置、壓力調節裝置、中控模塊、延時模塊和觸發開關6。
為了內膽能夠快速且穩固的固定在固定模具2上,壓力調節裝置包括負壓機構,負壓機構包括有負壓管51,固定模具2中部設有調壓通道21,調壓通道21一端連接固定模具2頂部的外表面,也可以將調壓通道21貫通固定模具2內部,調壓通道21另一端連接負壓管51,通過負壓管51從固定模具2的調壓通道21抽氣產生負壓,將內膽吸附並壓勞在固定模具2表面,實現內膽的固定,此種設置方式避免了內膽在車邊過程中受力彈出,損壞內膽的同時砸傷操作人員。
由於內膽被負壓吸附在固定模具2的表面,吸附力較大,操作工人需要用 較大的力氣將內膽從固定模具2表面取出,為了方便內膽在車邊工作完成後輕易取出,省時省力的同時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還在壓力調節裝置中設置正壓機構,正壓機構包括正壓管52,正壓管52結構與負壓管51結構形狀類似,同樣連接在調壓通道21內,通過向調壓通道21內通入高壓氣體對內膽進行衝擊,將內膽從固定模具2上輕微彈出,便於操作人員取出。
由於存在負壓吸附,且內膽是倒扣在固定模具2上,操作人員無需完全對準和下壓內膽,將內膽套在固定模具2上,通過摁壓觸發開關6,調壓通道21內產生負壓,將內膽自動向下吸附並固定在固定模具2表面,取代人工校準和下壓的過程。
由於正壓機構的設置,正壓機構向固定模具2產生正壓反衝,通過高壓氣體將內膽從固定模具2內彈出,操作人員可以輕便的取拿內膽,無需用力將內膽取出。
觸發開關6為腳踏開關,通過腳踩或者踏來進行對中控模塊的控制,可以用腳代替雙手對觸發開6進行操作,通過手腳並用的方式對此電飯鍋內膽負壓車邊機進行操作,有效地避免了時間的浪費,提高了企業的生產效率。
由於使用軟管時,在啟動負壓機構時,會使負壓管51管道封閉,難以實現內膽吸附在固定模具2上,因此可使用金屬管等硬質材料的管子作為負壓管51,正壓管52可以和負壓管51同樣設置。
為了實現內膽在車邊過程中自由旋轉,用於驅動固定模具2旋轉的旋轉驅動機構3連接固定模具2,固定模具2與機架1旋轉連接,為了方便負壓管51和正壓管52的安裝,還可在固定模具2和旋轉驅動機構3連接處設置連接軸32,連接軸32為空心軸,還在連接軸32的一端螺紋連接了一氣管接頭7,負壓管51和正壓管52可以從氣管接頭7的近入口處通向連接軸32的中心進而延伸至 調壓通道21內,實現正壓負壓所帶來的作用。
連接軸32過盈配合在調壓通道21內,過盈配合是緊配合的一種,為了保證連接軸32在轉動過程中帶動固定模具2轉動,且保證連接軸32在高速轉動過程中不至於從固定模具2中心的調壓通道21內脫落,此處採用過盈配合的方式來實現此功能。
為了固定車刀41,使其對電飯煲內膽邊緣進行更好的車邊,切邊驅動機構42包括連接在車刀41一端的刀座和氣缸,刀座連接氣缸上,刀座在氣缸的帶動下,在機架1表面上滑動以實現車刀41位置的進給與退刀。
如圖3所示,一種電飯鍋內膽的車邊工藝,其是使用如上述所述的電飯鍋內膽負壓車邊機,其工藝步驟如下:
①將內膽套在固定模具2上,用腳踩動踏板開關打開觸發開關6,中控模塊啟動;
②中控模塊使延時模塊、旋轉驅動機構、負壓機構同時啟動,固定模具2帶動內膽轉動,負壓機構啟動後通過負壓管51從固定模具2的調壓通道21抽氣產生負壓,內膽被吸附並壓牢在固定模具2表面;
③經過延時模塊延時2-3秒後,切邊驅動機構啟動,帶動車刀41向內膽的邊緣移動,並對內膽邊緣進行車削;
④經過延時模塊延時6-8秒後,正壓機構啟動,通過正壓管52向調壓通道21產生高壓氣體,使內膽從固定模具2內彈出;
⑤工作人員將加工完畢的內膽取出,完成切邊工作。
實施例2:
如圖4所示,一種電飯鍋內膽負壓車邊機,包括機架1、用於內膽倒扣安裝的固定模具2、用於驅動固定模具2旋轉的旋轉驅動機構、切邊裝置、壓力調節 裝置、中控模塊、反饋模塊和觸發開關6;
壓力調節裝置包括負壓機構和正壓機構,負壓機構包括有負壓管51,正壓機構包括正壓管52;
切邊裝置包括車刀41和用於推動車刀41前進的切邊驅動機構42;
觸發開關6連接中控模塊,中控模塊與旋轉驅動機構3、負壓機構、正壓機構和反饋模塊均連接;
反饋模塊包括下壓反饋模塊和用於檢測內膽是否完全扣合在固定模具2上的下壓檢測模塊,下壓反饋模塊連接下壓檢測模塊和切邊驅動機構;
反饋模塊還包括切邊反饋模塊和用於檢測切邊裝置是否完成車削的退刀檢測模塊,切邊反饋模塊連接退刀檢測模塊和正壓機構;
旋轉驅動機構連接固定模具2;
固定模具2與機架1旋轉連接,固定模具2中部設有調壓通道21,所述調壓通道21一端連接固定模具2頂部的外表面,調壓通道21另一端連接負壓管51和正壓管52。
為了方便檢測固定模具2的外表面是否與內膽接觸,在此將下壓檢測模塊設置為觸碰檢測模塊,當內膽接觸到固定模塊2外表面上的觸碰檢測模塊時,將信號傳出。
如圖4所示,一種電飯鍋內膽的車邊工藝,其是使用如上述所述的電飯鍋內膽負壓車邊機,其工藝步驟如下:
①將內膽套在固定模具2上,用腳踩動踏板開關打開觸發開關6,中控模塊啟動;
②中控模塊使旋轉驅動機構、負壓機構、反饋模塊同時啟動,固定模具轉動同時調壓通道內產生負壓,內膽被吸附並壓牢在固定模具2表面;
③當內膽完全被吸附並貼牢固定模具表面時,內膽內壁碰觸下壓檢測模塊,使下壓檢測模塊向下壓反饋模塊輸送反饋信號,下壓反饋模塊接到信號後啟動切邊驅動機構,帶動車刀41向內膽的邊緣移動,並對內膽邊緣進行車削;
④車刀41車削完畢後,開始向後回復原位退刀,退刀完畢後車刀41或刀座接觸退刀檢測模塊,表示車邊過程完成,此時旋轉驅動機構停止內膽停止轉動,且同時正壓機構啟動,固定模具向內膽產生氣壓衝擊,使內膽彈出。
⑤工作人員將加工完畢的內膽取出。
本實施例中與實施例1的區別在於:在實施例1的工藝步驟的基礎上將延時模塊改設為下壓反饋模塊、切邊反饋模塊、退刀檢測模塊和下壓檢測模塊,以此來對電飯煲內膽車邊機進行控制。
實施例3:
本實施例中下壓檢測模塊採用氣壓檢測模塊,通過氣壓檢測模塊替代實施例2中的觸碰檢測模塊。因為觸碰檢測模塊可能會因為誤觸導致出現錯誤反饋信號,而氣壓的變化則可以將意外的外因降到最低。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2近似,檢測內膽是否完全扣合在固定模具表面,是通過檢測調壓通道-負壓管內的氣壓來進行檢測的。當內膽完全扣合在固定模具表面時,內膽將調壓通道封死,使得調壓通道-負壓管內的氣壓驟降,通過檢測這個壓強的變化值,推算內膽是否已經完全扣合在模具表面。
本實施例中的氣壓檢測模塊可以設置在調壓通道或負壓管內來檢測氣壓變化值,但是出於穩定性考慮,本實施例中的氣壓檢測模塊設置在負壓管內,因為整個固定模具是處於一個轉動的狀態,產生大量震動,可能會影響氣壓檢測模塊的靈敏度,且氣壓檢測模塊在固定模具內安裝易損壞。
以上所述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不脫 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型和改進,這些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