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向吸頂天線的製作方法
2023-04-26 12:30:16
全向吸頂天線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全向吸頂天線,包括第一輻射體,其包括中空的第一導體和與之連接的中空的第二導體;中空的第二輻射體,其與所述第二導體對向設置且與第二導體電性連接;所述第一導體,第二導體和第二輻射體中至少一個具有向自身中空方向凹的內凹曲面。本實用新型的全向吸頂天線,與現有技術相比,針對高頻信號的最大輻射方向變大。
【專利說明】全向吸頂天線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移動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全向吸頂天線。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一種全向吸頂天線,如圖1所示,包括第一輻射體,其包括一段第一空心柱I,第一空心臺錐2和一段饋電柱3 ;第二福射體,其包括一圓形盤6, —段第二空心柱5和一第二空心臺錐4 ;饋電接頭7的芯線與饋電柱3連結。此全向吸頂天線主要是針對低頻段無線信號覆蓋系統進行設置的,第一空心柱1,第一空心臺錐2,第二空心柱5和一第二空心臺錐4的側面是平面。電磁波的反射特性是頻率越高,反射能力越強,輻射能量越集中。這樣,高頻信號在此全向吸頂天線的平面反射時,反射後的高頻信號方向仍然十分集中,就導致高頻信號過於集中在天線底下,即針對高頻信號的最大輻射方向比針對低頻信號的最大輻射方向小,導致高低頻信號覆蓋範圍不一致。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全向吸頂天線,與現有技術相比,針對高頻信號的最大輻射方向變大。
[0004]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0005]一種全向吸頂天線,包括:
[0006]第一輻射體,其包括中空的第一導體和與之連接的中空的第二導體;
[0007]中空的第二輻射體,其與所述第二導體對向設置且與第二導體電性連接;
[0008]所述第一導體,第二導體和第二輻射體中至少一個具有向自身中空方向凹的內凹曲面。
[0009]優選的,所述第一導體具有向自身中空方向凹的內凹曲面,所述第一導體的向自身中空方向凹的內凹曲面為第一內凹曲面;
[0010]所述第一導體包括相互平行的連接埠和開放埠,所述第一內凹曲面位於連接埠和開放埠之間。
[0011]優選的,所述第二導體具有向自身中空方向凹的內凹曲面,所述第二導體的向自身中空方向凹的內凹曲面為第二內凹曲面;
[0012]所述第二導體包括相互平行的一端面和一埠,所述第二內凹曲面位於該端面和埠之間;
[0013]所述第一導體的連接埠與所述第二導體的埠連接。
[0014]優選的,所述第二輻射體具有向自身中空方向凹的內凹曲面,所述第二輻射體的向自身中空方向凹的內凹曲面為第三內凹曲面;
[0015]所述第二輻射體包括相互平行的一端面和一埠,所述第三內凹曲面位於該端面和埠之間;
[0016]所述第二導體的端面與所述第二輻射體的端面電性連接。
[0017]優選的,所述第一內凹曲面的最大曲率〉所述第三內凹曲面的最大曲率〉所述第二內凹曲面的最大曲率。
[0018]優選的,所述第一內凹曲面,第二內凹曲面和第三內凹曲面是相對於中心軸線旋轉對稱的曲面;所述第一內凹曲面是第一曲線的一段曲線繞中心軸線旋轉得到的,所述第二內凹曲面是第二曲線的一段曲線繞中心軸線旋轉得到的,所述第三內凹曲面是第三曲線的一段曲線繞中心軸線旋轉得到的。
[0019]優選的,所述第一曲線是拋物線或橢圓或雙曲線中的一支曲線,第二曲線是是拋物線或橢圓或雙曲線中的一支曲線,第三曲線是拋物線或橢圓或雙曲線中的一支曲線。
[0020]優選的,所述第一導體的開放埠的直徑大於第一導體的連接埠的直徑。
[0021 ] 優選的,所述第二輻射體的埠的直徑大於所述第一導體的開放埠的直徑。
[0022]優選的,還包括線纜;所述第二導體的端面設置有開孔,所述第二輻射體的端面設置有過孔;
[0023]所述線纜的內導體與所述開孔焊接,所述線纜的外導體與所述過孔緊固連接。
[0024]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全向吸頂天線,第一導體,第二導體和第二輻射體中至少一個具有向自身中空方向凹的內凹曲面,內凹曲面在對高頻信號反射時,使得反射後的高頻信號的方向變寬,輻射能量分散,即全向吸頂天線針對高頻信號的最大輻射方向變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5]圖1為現有的全向吸頂天線的剖視圖;
[0026]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的全向吸頂天線的剖視圖。
[0027]主要元件附圖標記說明:
[0028]現有技術中:
[0029]I第一空心柱,2第一空心臺錐,3饋電柱,4第二空心臺錐,5第二空心柱,
[0030]6圓形盤,7饋電接頭;
[0031]本實用新型中:
[0032]100第一輻射體,110第一導體,111第一內凹曲面,120第二導體,121第二內凹曲面,
[0033]200第二輻射體,201第三內凹曲面,
[0034]300 線纜。
【具體實施方式】
[0035]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0036]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個實施例的全向吸頂天線,如圖2所示,包括:
[0037]第一輻射體100,其包括中空的第一導體110和與之連接的中空的第二導體120。所述第一導體110包括相互平行的連接埠和開放埠及位於連接埠和開放埠之間的向中空方向凹的第一內凹曲面111 ;第一內凹曲面111是第一雙曲線繞其虛軸旋轉得到的單葉雙曲面的局部且單葉雙曲面的頂點位於第一導體的連接埠和開放埠之間,這是為了使曲率最大處單葉雙曲面的頂點包括在第一內凹曲面111內。所述第二導體120包括相互平行的一端面和一埠及位於該端面和埠之間的向中空方向凹的第二內凹曲面121。第二內凹曲面121是第二雙曲線繞其虛軸旋轉得到的單葉雙曲面的局部且單葉雙曲面的頂點位於第二導體的端面和埠的同一側。所述第一導體110的連接埠與所述第二導體120的埠連接。
[0038]中空的第二輻射體200,其包括相互平行的一端面和一埠及位於該端面和埠之間的向中空方向凹的第三內凹曲面201 ;第三內凹曲面201是第三雙曲線繞其虛軸旋轉得到的單葉雙曲面的局部且單葉雙曲面的頂點位於第二輻射體的端面和埠的同一側。第一內凹曲面的最大曲率 > 所述第三內凹曲面的最大曲率〉所述第二內凹曲面的最大曲率。其中,中空的第一導體,即第一導體的內部是中空的,第一導體的向中空方向凹的方向是向第一導體內部凹;第二導體的向自身中空方向凹和第二輻射體的向自身中空方向凹與此類似,不予累述。
[0039]線纜300 ;第二導體的端面設置有開孔,所述第二輻射體的端面設置有過孔;所述線纜300的內導體與所述開孔焊接,所述線纜300的外導體與所述過孔緊固連接。與現有技術相比,連接更加簡單便捷。
[0040]作為一種優選的方式,第一導體開放埠的直徑大於第一導體連接埠的直徑;第二導體的埠的直徑大於第二導體的端面的直徑;第二輻射體的端面的直徑小於第二輻射體埠的直徑;所述第二輻射體的埠的直徑大於所述第一導體的開放埠的直徑,第二輻射體的端面的直徑大於第二導體端面的直徑。
[0041]需要說明的是,第一導體,第二導體和第二輻射體分別具有向自身中空方向凹的第一內凹曲面,第二內凹曲面和第三內凹曲面,僅用於舉例說明,如還可以是第一導體,第二導體和第二輻射體有一個具有向自身中空方向凹的內凹曲面或第一導體,第二導體和第二輻射體有兩個具有向自身中空方向凹的內凹曲面。
[0042]需要說明的是,第一內凹曲面,第二內凹曲面和第三內凹曲面分別由第一雙曲線,第二雙曲線和第三雙曲線繞各自的虛軸旋轉得到單葉雙曲面的局部,僅用於舉例說明,如每個內凹曲面還可以是拋物線的一段曲線繞中心軸線旋轉得到的曲面或橢圓的一段曲線繞中心軸線旋轉得到的曲面或雙曲線中的一支曲線的一段曲線繞中心軸線旋轉得到的曲面;只要第一導體,第二導體和第二輻射體具有向自身中空方向凹的內凹曲面即可。
[0043]第一內凹曲面,第二內凹曲面和第三內凹曲面在對高頻信號反射時,每次反射後高頻信號的方向變寬,輻射能量分散,即本實用新型的全向吸頂天線針對高頻信號的最大輻射方向變大。在一定範圍內,第一內凹曲面,第二內凹曲面和第三內凹曲面的凹的程度越大,每次反射後高頻信號的方向越寬,輻射能量越分散,高頻信號的最大輻射方向越大。同時,也要考慮低頻信號的最大輻射方向,使得高低頻信號覆蓋範圍一致。
[0044]本實用新型的全向吸頂天線,還要考慮第一導體,第二導體和第二輻射體的高度,及第一導體的連接埠和開放埠,第二導體的埠和端面,第二輻射體的埠和端面對高低頻信號的最大輻射方向的影響,使得全向吸頂天線的高低頻信號覆蓋範圍一致;同時兼顧調整駐波,拓寬全向吸頂天線的頻帶寬度。
[0045]本實用新型的全向吸頂天線在拓寬了高頻信號的最大輻射方向後,使得全向吸頂天線下方高頻信號的輻射強度變小,提升了全向吸頂天線邊緣的場強,從而使得全向吸頂天線的有效輻射面積增大。
[0046]本實用新型的全向吸頂天線,一個具體實施例可將全向吸頂天線的最大福射方向提升至70°到85°範圍,並將該範圍的平均增益值相比傳統的單錐吸頂天線提升5dB以上;通過調整第一輻射體和第二輻射體,將85°輻射方向增益值提升至2dBi以上,解決高低頻覆蓋半徑不一致問題,有效提升4G信號的室內覆蓋效果。同時,提升覆蓋邊緣場強值。
[0047]本實用新型的全向吸頂天線是對稱結構,全向吸頂天線方向圖圓度優良。
[0048]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範圍。這樣,倘若本實用新型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於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範圍之內,則本實用新型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全向吸頂天線,其特徵在於,包括: 第一輻射體,其包括中空的第一導體和與之連接的中空的第二導體; 中空的第二輻射體,其與所述第二導體對向設置且與第二導體電性連接; 所述第一導體,第二導體和第二輻射體中至少一個具有向自身中空方向凹的內凹曲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向吸頂天線,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導體具有向自身中空方向凹的內凹曲面,所述第一導體的向自身中空方向凹的內凹曲面為第一內凹曲面; 所述第一導體包括相互平行的連接埠和開放埠,所述第一內凹曲面位於連接埠和開放埠之間。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全向吸頂天線,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導體具有向自身中空方向凹的內凹曲面,所述第二導體的向自身中空方向凹的內凹曲面為第二內凹曲面; 所述第二導體包括相互平行的一端面和一埠,所述第二內凹曲面位於該端面和埠之間; 所述第一導體的連接埠與所述第二導體的埠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全向吸頂天線,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輻射體具有向自身中空方向凹的內凹曲面,所述第二輻射體的向自身中空方向凹的內凹曲面為第三內凹曲面; 所述第二輻射體包括相互平行的一端面和一埠,所述第三內凹曲面位於該端面和埠之間; 所述第二導體的端面與所述第二輻射體的端面電性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全向吸頂天線,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內凹曲面的最大曲率〉所述第三內凹曲面的最大曲率〉所述第二內凹曲面的最大曲率。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全向吸頂天線,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內凹曲面,第二內凹曲面和第三內凹曲面是相對於中心軸線旋轉對稱的曲面;所述第一內凹曲面是第一曲線的一段曲線繞中心軸線旋轉得到的,所述第二內凹曲面是第二曲線的一段曲線繞中心軸線旋轉得到的,所述第三內凹曲面是第三曲線的一段曲線繞中心軸線旋轉得到的。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全向吸頂天線,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曲線是拋物線或橢圓或雙曲線中的一支曲線,第二曲線是拋物線或橢圓或雙曲線中的一支曲線,第三曲線是拋物線或橢圓或雙曲線中的一支曲線。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全向吸頂天線,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導體的開放埠的直徑大於第一導體的連接埠的直徑。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全向吸頂天線,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輻射體的埠的直徑大於所述第一導體的開放埠的直徑。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全向吸頂天線,其特徵在於,還包括線纜;所述第二導體的端面設置有開孔,所述第二輻射體的端面設置有過孔; 所述線纜的內導體與所述開孔焊接,所述線纜的外導體與所述過孔緊固連接。
【文檔編號】H01Q1/36GK203932309SQ201420246867
【公開日】2014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4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14日
【發明者】王安娜, 曹景陽, 馬欣, 王軍 申請人: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