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雞腿菇菌種的循環繁殖方法與流程
2023-05-09 21:28:06 2
本發明涉及一種食用菌菌種的製備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到一種雞腿菇菌種的循環繁殖方法。
技術背景
雞腿菇又名毛頭鬼傘,是雞腿蘑的俗稱,因其形如雞腿,肉質肉味似雞絲而得名,是近年來人工開發的具有商業潛力的珍稀菌品,被譽為「菌中新秀」。
雞腿菇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口感極好,經常食用有助於增進食慾、消化、增強人體免疫力,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雞腿菇栽培上世紀70年代西方國家已開始人工栽培,中國於80年代人工栽培成功。由於雞腿菇袋生長周期短,生物轉化率較高,易於栽培,特別適合中國農村種植。
近年來種植規模迅猛擴大,已成為傘菌目中國大宗栽培的食用菌之一。
傳統的雞腿菇菌種生產大多是採用熟料生產,其過程是:試管母種→原種→栽培種,再由栽培種轉接於大批量通過常壓滅菌而成熟料的生產用培養基質料中,然後通過培養至菌絲長滿基質料後方將菌筒進行脫袋並覆土栽培出菇。從製備原種到生產出菇,其生產周期需要3~4個月;生產周期不但長,在操作程序上也十分繁瑣,特別是蒸煮大批量的生產用培養基質料需要近20個小時的滅菌,費時又費力,還消耗大量的能源,導致生產成本節節攀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全新的一種雞腿菇菌種的循環繁殖方法。具體包括:在有空氣對流窗口、有遮光物的菌種培養室裡構建多 層結構的菌種培養床架,並匹配由間歇定時器來控制氧氣泵給菌種間歇供氧以利菌絲快速萌發且吃料;生產用培養基質料是通過發酵而成,繁殖時根據重量比將生產用培養基質料和菌種混合後在培養床架裡培養得第一批菌種,然後再根據重量比將第一批菌種與生產用培養基質料混合又通過管理培養得第二批菌種,接下來同樣按照上述方法將第二批菌種循環倍增培養出適合足夠自身安排的菌種量。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雞腿菇菌種的循環繁殖方法,技術方案中包括如下步驟:
1、菌種選擇:選用無汙染,菌絲長勢旺盛、菌齡一致的雞腿菇原種。
2、菌種處理方法:將菌種掰成玉米粒大小的菌塊備用。
3、製備培養基質:組織40%的穀殼、35%的木屑、16%的玉米芯、6%的米糠、3%的生石灰,接著將上述穀殼、木屑、玉米芯、米糠、生石灰混合起來並攪拌均勻成混合料,然後往混合料拌入適量的水將混合料的含水量調至55~60%,最後將混合料按常規方法發酵得生產用培養基質料。
4、構建菌種立體培養床架:在空氣對流好、可控制避光的培養室構建菌種立體培養床架,床架構建時建立多層,每層架高30~40cm、床面寬0.8~1m,床沿四周用20~30cm高的木板圍起來形成一個盒式的四方型培養床,整個床架的高度及長度視房間而定,每兩個培養床之間留約40~50cm寬的走道;在每層培養床配一個功率是5~8W、排氣量是4.0~6.0L/min的氧氣泵,一個氧氣泵輸出的送氣膠管可分成若干條送氣膠管,每條送氣膠管尾部都裝有出氣沙頭,用於菌種培養期間給每個培養床內的菌種供氧,而氧氣泵是有間歇定時器來控制。
5、料種混合:根據重量比將生產用培養基質料和菌種按100∶50的比例混合併攪拌均勻成料種混合物。
6、上架培養:在培養架鋪設一層乾淨且通過消毒的塑料膜後,將混合均勻的料種混合物撒鋪在培養架裡,撒鋪時料種混合物要自然撒鋪而不要壓實,料種混合物在培養床架裡所撒鋪的厚度約20~25cm,撒鋪過程完成後在料種混合物料面上蓋一層乾淨且通過消毒的塑料膜。
7、供氧方法:料種混合物上架後,在培養床架裡的料種混合物料面上每間隔50cm放置一個出氣沙頭,同時設定間歇定時器來控制氧氣泵來供氧,設定的參數是每小時啟動氧氣泵供氧30~40分鐘。
8、環境控制:菌種培養期間全程避光培養,並保持培養室內環境溫度為22~25℃、空氣相對溼度為60~65%,每天開啟空氣對流窗口1次,每次20~30分鐘。
9、空間消毒:培養室每次有人進入及開窗換氣後都要開啟臭氧發生器進行消毒40~50分鐘。
10、循環繁殖:經過5~6天的培養,培養床架裡的料種混合物長滿菌絲而得第一批菌種,然後根據重量比將第一批菌種與生產用培養基質料按50∶100的比例混合併攪拌均勻成料種混合物,然後再按照上述方法及管理過程將料種混合物上架後並培養而得第二批菌種,接下來同樣按照上述方法方式將第二批菌種循環培養出第三、第四、第五批菌種乃至菌種適合足夠自身安排的量,製備好的菌種可作為栽培種轉接於製備好的培養基並按常規方法種植管理至出菇,也可直接將菌種裝袋後並按照常規方法種植管理出菇。
本發明既有如下優點:
1、本發明所提出雞腿菇菌種的循環繁殖方法不但構思新穎,而且措施獨特,生產過程工藝簡單、容易實施。
2、通過實施本發明,可以省略去常壓滅菌所產生的成本、相關的工序以及製備栽培種的工序及需要大概30天的培養周期。
3、通過實施本發明,菌種經過反覆倍增循環繁殖,培養時間也比原來縮短一半以上的時間,工序操作也簡單,用工量少、效率卻大幅度提高了。
4、本發明在實施過程中,根據食用菌是好氣性的特點,在菌種培養過程中匹配了氧氣泵進行間歇供氧,使菌絲快速萌發吃料,供氧時由定時器來實現自動控制,減少了勞力投入,提高工作效率。
5、本發明在實施過程中,培養室匹配了臭氧發生器,並實行了培養室一旦與外界有接觸就及時消毒,保證了菌種培養室的空間環境無汙染源,菌種成品率高。
6、通過實施本發明,可實現立體培養菌種,充分的利用了空間,構建的菌種培養床架可反覆使用多年。
7、通過實施本發明,更有利於雞腿菇的工廠化、規模化、集約化生產。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方法進一步說明。
一種雞腿菇菌種的循環繁殖方法,具體實施方式如下:
1、菌種選擇:選用無汙染,菌絲長勢旺盛、菌齡一致的雞腿菇原種。
2、菌種處理方法:將菌種掰成玉米粒大小的菌塊備用。
3、製備培養基質:組織40%的穀殼、35%的木屑、16%的玉米芯、6%的米糠、3%的生石灰,接著將上述穀殼、木屑、玉米芯、米糠、生石灰混合起來並攪拌 均勻成混合料,然後往混合料拌入適量的水將混合料的含水量調至55~60%,最後將混合料按常規方法發酵得生產用培養基質料。
4、構建菌種立體培養床架:在空氣對流好、可控制避光的培養室構建菌種立體培養床架,床架構建時建立多層,每層架高30~40cm、床面寬0.8~1m,床沿四周用20~30cm高的木板圍起來形成一個盒式的四方型培養床,整個床架的高度及長度視房間而定,每兩個培養床之間留約40~50cm寬的走道;在每層培養床配一個功率是5~8W、排氣量是4.0~6.0L/min的氧氣泵,一個氧氣泵輸出的送氣膠管可分成若干條送氣膠管,每條送氣膠管尾部都裝有出氣沙頭,用於菌種培養期間給每個培養床內的菌種供氧,而氧氣泵是有間歇定時器來控制。
5、料種混合:根據重量比將生產用培養基質料和菌種按100∶50的比例混合併攪拌均勻成料種混合物。
6、上架培養:在培養架鋪設一層乾淨且通過消毒的塑料膜後,將混合均勻的料種混合物撒鋪在培養架裡,撒鋪時料種混合物要自然撒鋪而不要壓實,料種混合物在培養床架裡所撒鋪的厚度約20~25cm,撒鋪過程完成後在料種混合物料面上蓋一層乾淨且通過消毒的塑料膜。
7、供氧方法:料種混合物上架後,在培養床架裡的料種混合物料面上每間隔50cm放置一個出氣沙頭,同時設定間歇定時器來控制氧氣泵來供氧,設定的參數是每小時啟動氧氣泵供氧30~40分鐘。
8、環境控制:菌種培養期間全程避光培養,並保持培養室內環境溫度為22~25℃、空氣相對溼度為60~65%,每天開啟空氣對流窗口1次,每次20~30分鐘。
9、空間消毒:培養室每次有人進入及開窗換氣後都要開啟臭氧發生器進行 消毒40~50分鐘。
10、循環繁殖:經過5~6天的培養,培養床架裡的料種混合物長滿菌絲而得第一批菌種,然後根據重量比將第一批菌種與生產用培養基質料按50∶100的比例混合併攪拌均勻成料種混合物,然後再按照上述方法及管理過程將料種混合物上架後並培養而得第二批菌種,接下來同樣按照上述方法方式將第二批菌種循環培養出第三、第四、第五批菌種乃至菌種適合足夠自身安排的量,製備好的菌種可作為栽培種轉接於製備好的培養基並按常規方法種植管理至出菇,也可直接將菌種裝袋後並按照常規方法種植管理出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