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抗菌物質處理電冰箱部件的抗菌方法
2023-05-09 22:02:46 1
專利名稱:使用抗菌物質處理電冰箱部件的抗菌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冰箱內部的抗菌處理方法,具體地,涉及使用銀系抗菌物質處理電冰箱部件的抗菌方法。
背景技術:
在電冰箱內儲藏各種物質。在電冰箱內總是保持大量溼氣。具體地,因為電冰箱冷藏室的溫度相對高於冷凍室的溫度,根據儲藏物質的種類、量、狀態等,包括黴菌或細菌的微生物可容易地在冷藏室中生長。
如果包括黴菌或細菌的微生物照這樣在電冰箱內部生長,儲藏物質的新鮮度迅速變差,並且不利於衛生。另外,存在電冰箱內部部件如由樹脂製成的擱板和蔬菜箱特別是襯裡變色的問題。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這些問題,即,為了改進抗菌和變白效果,已經將鋅系或銅系無機抗菌物質、有機抗菌物質等加入到生產電冰箱部件的樹脂中,從而賦予抗菌和變白效果。換句話說,電冰箱部件通過擠出用於生產這些部件的、已經直接加入抗菌物質的樹脂而生產。
然而,這種現有技術中有以下問題。
首先,因為用於賦予抗菌和變白效果的常規抗菌物質為高活性的鋅系或銅系物質,它們在光、熱等的影響下隨時間變成黃色。
另外,因為抗菌物質直接與用於生產電冰箱部件的樹脂混合,應該直接加入大量例如0.5到5重量%的相對昂貴的鋅系或銅系無機抗菌物質或有機抗菌塗料,以保持抗菌性能和變白程度。因此,考慮到它們的成本,存在許多問題。
此外,在常規襯裡的情況中,混合有抗菌物質的樹脂應該在210到250℃的高溫下擠出。其它部件例如擱板或蔬菜箱應該在至少300℃的溫度下注射成型。因此,在高溫下相對薄弱的有機抗菌物質可容易地碳化,從而不能適當地履行其功能。在加工過程中容易產生氣體,導致襯裡或部件的表面上產生腐蝕。另外,變白效果變差,產生黃變現象。另外,有例如擠出過程中存在湧浪的嚴重問題。
特別地,因為使用了相對大量的抗菌物質,存在當通過使用混合有抗菌物質的樹脂成型生產電冰箱部件時發生上述那些故障的問題。
發明內容
因此,構思了本發明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電冰箱部件,其中即使它們在使用長時間之後,它們的抗菌和變白效果也不變差。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在製造過程中能夠最大限度地保持抗菌物質的抗菌和變白效果的抗菌方法。
根據用於實現上述目的的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使用銀系抗菌物質處理電冰箱部件的抗菌方法,其包括步驟通過擠出工藝形成厚度相對小於部件成品厚度的部件預成型品;將相對於樹脂總重量為0.05到0.1重量%的小球形銀系抗菌物質與樹脂混合;和使用混合有抗菌物質的樹脂在部件的預成型品表面上形成抗菌層。
可通過層壓由混合有抗菌物質的樹脂製成的膜形成抗菌層。
可通過多次擠出(multi-extrusion)在電冰箱部件的表面上形成抗菌層。
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了使用銀系抗菌物質處理電冰箱部件的抗菌方法,其包括步驟將小球形銀系抗菌物質與樹脂混合;和使用混合有銀系抗菌物質的樹脂通過注射成型形成部件成品的預成型品。
銀系抗菌物質可包括60到80重量%的直徑為幾十到幾百納米的Ag離子氧化物,10到20重量%的磷酸鋯、和10到20重量%的氧化鋅。
可將相對於樹脂總重量為約0.05到0.1重量%的小球形銀系抗菌物質與樹脂混合。
部件成品的預成型品可通過使用混合有銀系抗菌物質的樹脂的母料(master batch)方法形成。
對於如上構造的本發明使用銀系抗菌物質處理電冰箱部件的抗菌方法,其優點在於部件不變色,並且其抗菌性能相對持久。此外,因為僅使用相對小量的抗菌物質,存在當生產電冰箱部件時相對較少發生故障的優點。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在下文中詳細描述使用銀系抗菌物質處理電冰箱部件的抗菌方法的優選實施方案。
首先,本發明使用的抗菌物質包括60到80重量%的直徑為幾十到幾百納米(nm)的Ag離子氧化物,10到20重量%的磷酸鋯、和10到20重量%的氧化鋅。其中,Ag離子氧化物執行抗菌和變白功能,而磷酸鋯和氧化鋅起到基質的作用,使得Ag離子可以穩定地存在。
另外,本發明中使用小球形抗菌物質。這是用於解決當抗菌物質以極細粉末形式存在時不能以適當的量與樹脂混合時發生的問題。也就是說,細粉末形式的抗菌物質被製成小球,然後以所需量與樹脂混合。
與樹脂混合的抗菌物質的量相對於樹脂的總量為約0.05到0.1%。可以僅使用如此少量抗菌物質的原因在於在混合工藝過程中全部抗菌物質可以與樹脂混合。
下面,描述本發明的抗菌方法的實施方案。對於電冰箱部件如襯裡、擱板、蔬菜箱、管道、管道蓋等的生產,其中例如,襯裡可以通過擠出方法生產,擠出電冰箱部件的預成型品,使其厚度略小於相關部件成品的厚度。
在如此擠出的電冰箱部件的預成型品上用混合有抗菌物質的樹脂形成抗菌層。為此,由混合有抗菌物質的樹脂形成膜。樹脂膜被層壓在電冰箱部件預成型品的表面上。這時,如果只在部件暴露於電冰箱內部的部分上形成抗菌層,則可以使抗菌物質的使用量最小化。
通過使用抗菌膜在電冰箱部件預成型品的表面上形成抗菌層而完成電冰箱部件。電冰箱部件預成型品與抗菌膜的厚度總和應該為電冰箱部件的設計厚度。用於參考目的,假定電冰箱部件預成型品的厚度為t,優選抗菌層的厚度為約t/50到t/40。
同時,作為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方案,可以通過多次擠出形成抗菌層,也就是說,首先擠出電冰箱部件預成型品,然後將預成型品置於模具中,用混合有抗菌物質的樹脂在其上面形成抗菌層。
其中,預成型品也經過成型,使厚度相對小於電冰箱部件成品的厚度。然後,可以通過使用混合有抗菌物質的樹脂形成抗菌層而獲得設計厚度。當如本發明的實施方案通過多次擠出形成抗菌層時,在部件預成型品的整個表面上形成抗菌層。因此,在部件暴露於電冰箱內部的面及其相對面上形成抗菌層。
下面描述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方案。在這一實施方案中,將銀系抗菌物質形成小球,隨後將其與生產電冰箱部件的樹脂混合。將樹脂熔融,然後注射成型,形成電冰箱部件。這用於形成可以注射成型的電冰箱部件。
也就是說,使銀系抗菌物質形成小球,並將約0.05到0.1重量%的銀系抗菌物質與樹脂混合。將混合有抗菌物質的樹脂熔融並置於注射模具中,以生產所需的電冰箱部件。
在這種情況中,一次形成所需的電冰箱部件。用於這種方法的抗菌物質具有上述組成,並形成為小球,然後置於作為基礎材料的樹脂中。
此外,使用母料方法用於使銀系抗菌物質在電冰箱部件中分布更均勻。通過母料方法,銀系抗菌物質在整個電冰箱部件中均勻分布。通過使用這種方法,抗菌物質存在於整個電冰箱部件中,使得抗菌效果長久保持並從而得到改善。
通過以上具體描述的本發明使用銀系物質處理電冰箱部件的抗菌方法,有可能獲得以下優點。
在本發明中,因為使用以磷酸鋯和氧化鋅作為基質的Ag離子氧化物作為抗菌物質,抗菌物質具有相對的化學穩定性。因此,在至少300℃高溫的生產過程中不發生變色,以及抗菌性能不變差,從而相對改善變白和抗菌性質。
此外,因為抗菌物質為具有化學穩定性的物質,即使其長期連續地暴露於紫外線下時,其不變色並且抗菌性能不降低。因此包括黴菌或細菌的微生物被抑制而不能在電冰箱部件表面上生長,從而改善儲藏食物的新鮮度並保持電冰箱內部環境更清潔。
同時,因為在本發明中抗菌物質形成小球並然後與樹脂混合,可以精確地將所需量的抗菌物質與樹脂混合。因為只有將精確量的抗菌物質與樹脂混合,才能降低生產成本,並且可以使由於投入不必要的大量抗菌物質可能發生的故障最小化。因此,存在當形成塗層或生產電冰箱部件時可以改善部件的表面質量的優點。
本發明的範圍不限於上述實施方案,其僅由附加的權利要求限定。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顯而易見,可在附加的權利要求限定的本發明的範圍內進行多種改進和改變。
權利要求
1.使用銀系抗菌物質處理電冰箱部件的抗菌方法,其包括步驟通過擠出工藝形成厚度相對小於部件成品厚度的部件預成型品;將相對於樹脂總重量為0.05到0.1重量%的小球形銀系抗菌物質與樹脂混合;和使用混合有抗菌物質的樹脂在部件的預成型品表面上形成抗菌層。
2.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抗菌層通過層壓由混合有抗菌物質的樹脂製成的膜形成。
3.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抗菌層通過多次擠出在電冰箱部件表面上形成。
4.使用銀系抗菌物質處理電冰箱部件的抗菌方法,其包括步驟將小球形銀系抗菌物質與樹脂混合;和使用混合有銀系抗菌物質的樹脂通過注射成型形成部件成品的預成型品。
5.權利要求2到4中任一項的方法,其中銀系抗菌物質包括60到80重量%的、直徑為幾十到幾百納米的Ag離子氧化物,10到20重量%的磷酸鋯,和10到20重量%的氧化鋅。
6.權利要求4的方法,其中將相對於樹脂總重量為0.05到0.1重量%的小球形銀系抗菌物質與樹脂混合。
7.權利要求2到4中任一項的方法,其中部件成品的預成型品通過使用混合有銀系抗菌物質的樹脂的母料方法形成。
全文摘要
常規的包含抗菌物質的電冰箱部件存在隨時間發生變色、在製造工藝過程中電冰箱部件的表面被腐蝕、或者變白效果降低、和生產成本增加的問題。本發明涉及使用銀系抗菌物質處理電冰箱部件的抗菌方法。該抗菌方法包括的步驟為通過擠出工藝形成厚度相對小於部件成品厚度的部件預成型品;將相對於樹脂總重量為0.05到0.1重量%的小球形銀系抗菌物質與樹脂混合;和使用混合有抗菌物質的樹脂在部件的預成型品表面上形成抗菌層。可通過層壓由混合有抗菌物質的樹脂製成的膜形成抗菌層,或者通過多次擠出在電冰箱部件的表面上形成抗菌層。另外,銀系抗菌物質可包括60到80重量%的直徑為幾十到幾百納米的Ag離子氧化物,10到20重量%的磷酸鋯、和10到20重量%的氧化鋅。根據本發明,有電冰箱的生產成本降低、並且抗菌和變白效果得到改善的優點。
文檔編號F25D23/00GK1761849SQ200480007022
公開日2006年4月19日 申請日期2004年3月30日 優先權日2003年4月2日
發明者金賢翹 申請人:Lg電子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