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道分離式鋼模板臺車的製作方法
2023-05-10 04:37:07 1

本發明涉及一種地下廊道二襯施工的設備,尤其是涉及一種廊道分離式鋼模板臺車。
背景技術:
混凝土二襯施工時廊道施工中的重要工序,對二襯施工的質量要求相當嚴格。傳統的二襯施工方法有人工架設模板後進行砼澆築施工的方式、施工單位自行設計簡易施工設備以及模板臺車的方式。因廊道斷面尺寸狹窄,作業面狹小,施工難度大,前兩種方式具有工作勞動強度大、機械化程度低、施工進度慢、施工安全性差、施工後接茬表面質量差等缺點。
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施工技術的飛速進步,模板臺車在廊道施工中逐步得到應用。模板臺車是用於廊道二次襯砌的一種大型設備。廊道施工具有限制因素:空間狹窄,作業面小;脫模空間小,移動困難;需要多次更換工作面作業,施工循環次數多,對模板的強度要求高等。傳統的模板臺車均為整體式,脫模空間小,在狹窄、曲折的廊道中立模、脫模、移動困難,施工效率低,費時費力,對施工質量和工作效率有很大影響。
中國專利CN205223976 U公開了一種灌漿廊道混凝土滑模裝置,包括廊道內臺車、廊道外軌道桁車、模板系統。臺車包括第一軌道、桁車鋼構,所述第一軌道上設置有第一行走輪,第一行走輪連接行走第一電機,第一行走輪安裝在第一軌道上。軌道桁車包括第二軌道、桁車鋼構,第二軌道上設置有第二行走輪,第二行走輪連接第二電機,第二行走輪安裝在桁車鋼構下方。模板系統包括廊道內模面板、第一支撐機構,廊道外模面板、第二支撐機構。該灌漿廊道混凝土滑模裝置適用於壩體灌漿廊道混凝土的澆築,壩體施工中,廊道混凝土的施工順序如下:首先進行廊道底層混凝土澆築,之後進行廊道側混凝土澆築,最後澆築拱頂混凝土,廊道澆築完畢後再進行上層壩體的施工。所以壩體灌漿廊道混凝土的施工本質上是一種由下而上的順次施工,該專利應用於廊道混凝土澆築,與本申請所適用的範圍不同,該灌漿廊道混凝土滑模裝置不適用於地下廊道的二襯混凝土澆築。
另外,該灌漿廊道混凝土滑模裝置包括廊道內臺車、廊道外軌道桁車、模板系統,由於廊道外軌道桁車的存在,該灌漿廊道混凝土滑模裝置不適用於地下廊道的二襯混凝土澆築。同時由於廊道內臺車行走輪不具備轉向功能,因此操作靈活性差,不適用彎曲廊道的施工。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為地下廊道二襯混凝土澆築施工而專門設計的廊道分離式鋼模板臺車。
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廊道分離式鋼模板臺車,包括:
門架體,下方裝有液壓行走裝置,
位於門架體上的頂模板和兩塊側模板,
所述的側模板與門架體通過側模液壓裝置和拱頂液壓裝置連接,所述的頂模板嵌入兩個側模板上部中間。
所述的門架體由左立柱、右立柱、上橫梁、底橫梁、斜撐通過螺栓連接而成的空間框架,立柱及橫梁為鋼板焊制的工字型鋼梁。各立柱及橫梁連接成既保證立柱的壓杆穩定性,又保證門架體在側向壓力下有足夠的剛度。
所述的液壓行走裝置安裝在左立柱及右立柱上,包括滾輪及調節門架體高度的液壓機構。
所述的頂模板置於兩塊側模板頂部中間,可任意調整頂模板位置,頂模板裝有可拆卸注漿閥門,可提高澆築質量,降低脫模難度。
所述的側模板由鋼板、背楞、模板鋼架組成,
所述的鋼板背面焊接背楞,所述的背楞焊接在模板鋼架上,所述的模板鋼架由工字鋼組成,與側模液壓裝置連接。
所述的側模液壓裝置由杆件和液壓缸組成,側模液壓裝置一側與門架體焊接連接,另一側通過錨栓與模板鋼架連接,調節側模板的水平位置。
所述的拱頂液壓裝置由杆件和液壓缸組成,拱頂液壓裝置連接兩塊側模板,側模液壓裝置調整時,拱頂液壓裝置實現水平方向位置聯動調節。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為地下廊道二襯混凝土澆築施工而專門設計的模板臺車,具有以下優點和效益:
1、模板鋼模板,整體牆體高,表明平整,保證了二襯混凝土外觀整體性,襯砌表面光潔度高,砌築速度快,大大簡化了混凝土澆築施工操作過程。
2、模板臺車由兩塊側模板及一塊頂模板組成,側模板水平調節空間大,可實現臺車整體寬度的向內收縮,有利於拆模,同時增加移動靈活性,提高了臺車在廊道拐彎處的操作性。
3、設置側模液壓裝置、拱頂液壓裝置,可調整模板水平寬度,簡化模板調整流程。
4、設置液壓行走裝置,可調整模板高度,簡化模板調整流程。同時滾輪能滿足模板臺車任意方向行走的要求。
5、頂模板設置注漿閥門,解決混凝土澆築中堵頭的困難,並且注漿閥門可拆卸,便於維修。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頂模板、2-拱頂液壓裝置、3-左側模板、4-左側模板鋼架、5-背楞、6-門架體、7-注漿閥門、8-右側模板、9-右側模板鋼架、10-側模板液壓裝置、11-液壓行走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將有助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進一步理解本發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發明。應當指出的是,對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實施例
廊道分離式鋼模板臺車,其結構如圖1-2所示,包括門架體6和位於門架體6上的頂模板1和側模板,側模板設有兩塊,包括左側模板4和右側模板8,左側模板4和右側模板8與門架體6通過側模板液壓裝置10和拱頂液壓裝置2連接,頂模板1嵌入左側模板4和右側模板8上部中間,頂模板1裝有可拆卸的注漿閥門7,門架體6下裝有液壓行走裝置11,包括滾輪及調節門架體高度的液壓機構。
門架體6採用鋼板焊制的工字型鋼梁通過螺栓連接而成。液壓行走裝置11安裝在門架體6的立柱上,由液壓裝置和滾輪組成。側模液壓裝置10和拱頂液壓裝置11一側焊接於門架體6,一側通過錨栓與模板鋼架連接。左側模板4和右側模板8分別由鋼板、背楞5、左側模板鋼架4、右側模板鋼架9組成。鋼板背面焊接背楞5,背楞5焊接在模板鋼架上,其中模板鋼架由工字鋼組成。
側模液壓裝置10由杆件和液壓缸組成,側模液壓裝置10一側與門架體焊接連接,另一側通過錨栓與模板鋼架連接,用於調節左側模板4和右側模板8之間的水平位置。拱頂液壓裝置2由杆件和液壓缸組成,拱頂液壓裝置2連接兩塊側模板,側模液壓裝置10調整時,拱頂液壓裝置2實現水平方向位置聯動調節。
拱頂模板1置於兩塊側模板頂部中間,可任意調整拱頂模板1位置,拱頂模板1裝有可拆卸的注漿閥門7,閥門可關閉,從而能夠提高澆築質量,降低脫模難度。
本發明工作過程如下:
(1)組裝
臺車於空曠空間組裝,組裝完畢後移動至廊道內。首先組裝門架體,門架體由左立柱、右立柱、上橫梁、底橫梁、斜撐通過螺栓連接而成,立柱、橫梁採用鋼板焊制的工字型鋼梁。液壓行走裝置、側模液壓裝置和拱頂液壓裝置由杆件和液壓缸組成,液壓缸一側焊接於門架體。側模板由鋼板、背楞、模板鋼架組成。模板鋼架由工字鋼組成,鋼板背面焊接背楞,背楞焊接在模板鋼架上。模板組裝完成後利用吊車將模板放置於門架體,通過螺栓與側模液壓裝置和拱頂液壓裝置的杆件連接。
(2)立模
保證模板頂部及左右有足夠的空間,將模板臺車推至襯砌位置後,將頂模板及注漿閥門置於兩塊側模板頂部中間。調整液壓行走裝置,使模板高度符合設計要求,調整側模液壓裝置,使模板寬度符合設計要求。最後,安裝堵頭板。
(3)澆築混凝土
立模完成之後進行混凝土澆築,混凝土澆築之前,模板外表面塗抹脫模劑,以減少脫模時的表面粘力。澆築時,通過頂部注漿閥門澆築,澆築完畢時,關閉注漿閥門。
(4)脫模
混凝土凝固至設計要求時,進行脫模。脫模步驟如下:
a、拆掉堵頭板;
b、調整液壓行走裝置,降低模板高度,使模板頂部脫離混凝土;
c、調整側模液壓裝置,減小模板寬度,使模板兩側脫離混凝土;
d、調整液壓行走裝置和側模液壓裝置,保證模板頂部及左右有足夠的空間;
e、拆下頂模板及注漿閥門。
(5)移動
將模板臺車移動至下一次襯砌位置,按同樣的工序進行立模、澆築。反覆循環立模、澆築、脫模、移動四個工序,直至完成整體廊道的襯砌。
以上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了詳細介紹,該實施方式的介紹只是用於幫助理解本發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但本專利並不限於上述實施方法。對於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發明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範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