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溫穴治療風寒溼痺藥酒的製作方法
2023-05-09 20:41:11 1
專利名稱:一種溫穴治療風寒溼痺藥酒的製作方法
一種溫穴治療風寒溼痺藥酒。由中藥和釀製白酒組成,主要對風溼病患者外用,特別是對患者外用並輔以灸,屬除風寒溼痺外用藥。
中國古老醫學「灸療」是重要手段。如中藥草藥灸、艾灸麝香灸、姜條等種類多療效好、但由於灸療過程中、灸條要燃燒碳化,有些藥類性全部破壞,只起到熱療或刺激。灸療腦不開火、疾病需要藥的治療和熱刺激,古灸法很難滿足藥性和熱刺激雙重療效,因此對疾患施治不理想。
本發明是要提供一種能治療風寒溼痺的外用藥。能很好地克服上述治療法中藥性難保的缺陷,用藥酒塗抹風寒溼痺相關經穴或以浸過藥酒的草紙平輔於相關經穴,即有很好療效,如果再輔於以「灸療」附加藥引,療效更好。
本發明的特徵是這種溫穴治風寒痺藥酒由辣茅根、花椒根、蓖麻根、紅刺根、野葡萄、辰沙草、矮沱拖、石風子、大風藤、大血藤、蜘蛛香、見風消、老君須、鉤魚杆、大茅艾、烏不站16種草藥和防風、碎補、赤芍、細辛、木通、紅花、川烏、草烏、獨活、寄生、牛夕、土鱉12種中藥各10g,經2.5Kg的57°釀製白酒浸泡30天而成。
本發明的使用方法是1.將本發明的藥酒適量藥引混勻。
2.取草紙兩張,疊成每邊長100mm的正方形,另取草紙兩張,疊成25mm寬的條形。
3.取植物油浸溼條形草紙一端並點火燃燒。
4.酒以清水浸溼正方形草紙的邊沿將混勻的藥酒倒入正方形的草紙兩面的中心,貼於所選經穴上,以燃燒的條形草紙引燃方形草紙的藥酒,隔紙灸。
5.當患者感到溼熱後,即吹熄方形紙的火焰,將條形紙的燃燒頭,向方形紙靠近,並旋轉施治,但仍以患者能忍受的溼度為準,以使藥浸入相關經穴。
本發明的優點是1.藥酒不進口。2.療效顯著,特別是對內風寒痺有顯著的效果,有些患疾時間不長,一般可在一個療程內全愈。3.施治簡單方便,無特殊施治條件的限制,對患者痛苦小。
實施例1蔣××,女,50歲,四川省屏山鎮群運社工人,由於經常淋雨後不更衣,後覺身重乏力,手指麻木,下肢轉側不靈,以致臥床不起,進醫院診斷為「溼癱疾」,在醫院治療一個月多仍不見好轉,而且加重受到全身癱疾,從醫院抬回家中以本發明藥酒輔以灸療施治七天的第一療程,患者即能扶床站起,並步行十餘步,第二個七天的療程治完後,病症全消,恢復健康。
實施例2鍾××,女,60歲,四川省屏山鎮小食店工人。患者上肢長期酸軟疼痛,經醫院診斷為「風溼性關節炎」。經長期打針及服藥無好轉,遇天氣變化上肢反應強烈,查上肢肌肉關節不紅,但稍腫,遇風吹,迎物痙痛加劇,不能舉手反背,經本發明藥酒輔以灸療一療程和治療全愈。
目前,已通過100多例病患臨床證明有效率在98%左右顯效率90%左右,效果理想。
權利要求
1.一種溫穴治療風寒溼痺藥酒,由中藥和釀製白酒組成,其特徵是這種溫穴治療風寒溼痺藥酒由辣茅根、花椒根,蓖麻根、紅刺根野葡萄、辰沙草、矮沱拖、石風子、大風藤、大血藤、蜘蛛香、見風消。老君須、鉤魚杆、大茅艾、鳥不站16種草藥和防風碎補、赤芍、細卒率、木通紅花、川烏、草烏、獨活、寄生、牛夕、土鱉12味中藥各10g經2.5Kg的57°釀製白酒浸泡30天而成。
全文摘要
一種溫穴治風寒溼痺症的藥酒,由中草藥經釀帛白酒浸泡製成,其特徵是這種藥酒中有辣茅根等16種味草藥和獨活等12味中藥各10g,以2.5kg白酒浸泡而成。外用,並輔以灸療對各種風寒溼痺有顯效,這種藥酒生產簡單,對患者施治方便。
文檔編號C12G3/04GK1101267SQ93114880
公開日1995年4月12日 申請日期1993年10月4日 優先權日1993年10月4日
發明者曾玉林 申請人:曾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