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纜鋁箔帶的接頭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4-28 06:36:31 1
專利名稱:電纜鋁箔帶的接頭結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電纜鋁箔帶的接頭結構,包括第一鋁箔帶及第二鋁箔帶,所述第一鋁箔帶、第二鋁箔帶均由鋁箔層及PET層複合而成,所述第二鋁箔帶的接頭處的鋁箔層設置有鋁箔延伸段,所述鋁箔延伸段向上折彎並搭接設置在第一鋁箔帶的鋁箔層上,所述第一鋁箔帶、第二鋁箔帶、鋁箔延伸段通過膠帶包接固定。所述電纜鋁箔帶的接頭結構通過將第二鋁箔帶的鋁箔延伸段搭接在第一鋁箔帶的鋁箔層上,從而實現電纜鋁箔帶接頭處的電導通,保證了電纜質量的可靠性,結構簡單、易於實現。
【專利說明】電纜鋁箔帶的接頭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通訊傳輸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纜鋁箔帶的接頭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目前,電纜鋁箔帶通常由鋁箔層及PET層複合而成,其在生產過程中會被預先裁切成帶狀並且纏繞成盤狀,在製造電纜時,逐步釋放,由此,當一盤電纜鋁箔帶釋放完畢時,需接續新的電纜鋁箔帶。現有市場上通常的做法是簡單的將兩個鋁箔層的接頭搭界在一起,然而,由於電纜鋁箔帶的PET層絕緣,易造成接頭處斷路,從而大大影響電纜的質量。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電纜鋁箔帶的接頭結構,以解決現有電纜鋁箔帶的接頭結構易造成接頭處斷路,影響電纜質量的問題。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0005]一種電纜鋁箔帶的接頭結構,包括第一鋁箔帶及第二鋁箔帶,所述第一鋁箔帶、第二鋁箔帶均由鋁箔層及PET層複合而成,所述第二鋁箔帶的接頭處的鋁箔層設置有鋁箔延伸段,所述鋁箔延伸段向上折彎並搭接設置在第一鋁箔帶的鋁箔層上,所述第一鋁箔帶、第二鋁箔帶、鋁箔延伸段通過膠帶包接固定。
[0006]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鋁箔延伸段與第二鋁箔帶的鋁箔層為一體結構。
[0007]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膠帶為PET膠帶,其厚度為0.02?0.05mm。
[0008]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所述電纜鋁箔帶的接頭結構通過將第二鋁箔帶的鋁箔延伸段搭接在第一鋁箔帶的鋁箔層上,從而實現電纜鋁箔帶接頭處的電導通,保證了電纜質量的可靠性,結構簡單、易於實現。
【附圖說明】
[0009]圖1為本實用新型電纜鋁箔帶的接頭結構的示意圖。
[0010]圖中:
[0011]1、第一鋁箔帶;11、鋁箔層;12、PET層;2、第二鋁箔帶;21、鋁箔層;22、PET層;23、鋁箔延伸段;3、膠帶。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下面結合附圖並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而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0013]請參照圖1所示,圖1為本實用新型電纜鋁箔帶的接頭結構的示意圖。
[0014]於本實施例中,一種電纜鋁箔帶的接頭結構,包括第一鋁箔帶I及第二鋁箔帶2,所述第一鋁箔帶I由鋁箔層11及PET層12複合而成,所述第二鋁箔帶2由鋁箔層21及PET層22複合而成,所述第二鋁箔帶2的接頭處的鋁箔層21設置有鋁箔延伸段23,所述鋁箔延伸段23與第二鋁箔帶2的鋁箔層21為一體結構,且鋁箔延伸段23向上折彎並搭接設置在第一鋁箔帶I的鋁箔層11上,所述第一鋁箔帶1、第二鋁箔帶2、鋁箔延伸段23通過膠帶3包接固定,所述膠帶3為PET膠帶,其厚度為0.03mm。
[0015]製作時,將第二鋁箔帶的PET層剝去1mm,從而露出鋁箔延伸段23,將鋁箔延伸段23搭接在第一鋁箔帶I的鋁箔層11上,最後,通過膠帶3將第一鋁箔帶1、第二鋁箔帶2包接固定在一起,即製作完成。
[0016]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上述實施例中,膠帶3的厚度為0.03mm,但是本實用新型不限於此,膠帶3的厚度可以為0.02mm或0.05mm或處於0.02?0.05mm之間的任意數值。
[0017]以上實施例只是闡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限制,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有各種變化和改變,這些變化和改變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範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範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
1.一種電纜鋁箔帶的接頭結構,包括第一鋁箔帶及第二鋁箔帶,所述第一鋁箔帶、第二鋁箔帶均由鋁箔層及PET層複合而成,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鋁箔帶的接頭處的鋁箔層設置有鋁箔延伸段,所述鋁箔延伸段向上折彎並搭接設置在第一鋁箔帶的鋁箔層上,所述第一鋁箔帶、第二鋁箔帶、鋁箔延伸段通過膠帶包接固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纜鋁箔帶的接頭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鋁箔延伸段與第二鋁箔帶的鋁箔層為一體結構。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纜鋁箔帶的接頭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膠帶為PET膠帶,其厚度為0.02?0.05mm。
【文檔編號】H01R4-58GK204271270SQ201420744619
【發明者】虞家楨 [申請人]虞家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