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纜應急快速接續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4-28 21:18:41 2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力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纜應急快速接續裝置,用於快速修復電力電纜故障恢復供電,應用於中壓配電網的電力電纜搶修作業現場。
背景技術:
隨著城市配電網電纜化率的不斷提高,加之城市地下管網的複雜性,電纜發生外破及其他故障的概率隨之增加。電纜一旦發生故障,勢必會影響用戶的供電可靠性。根據國家電網公司對供電可靠性的要求,對城市A類供電區域,供電可靠率要達到99.99%以上。因此,當電纜發生故障導致停電時,如何快速恢復供電,就顯得十分必要。
然而相關技術中採用的電纜接頭修復裝置耗時較長,不能滿足快速恢復供電的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電纜應急快速接續裝置,以解決上述問題。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
本實用新型提供電纜應急快速接續裝置,包括箱體部分、柔性電纜和連接器;所述箱體部分包括兩個對稱設置的第一箱體部分和第二箱體部分;所述第一箱體部分和第二箱體部分之間通過所述柔性電纜按對應的相位連接;所述第一箱體部分和第二箱體部分的結構和形狀相同;
所述箱體部分包括帶空腔的箱蓋、下蓋體,所述箱蓋扣合於所述下蓋體上;所述箱蓋的一端設置有使所述柔性電纜穿過的柔性電纜連接孔,所述柔性電纜連接孔的數量為3個,所述箱蓋的另一端設置有一個柔性電纜穿出孔;
所述下蓋體的一側面上設置有帶電指示器;所述下蓋體的一端設置有與所述柔性電纜連接孔相匹配的三個凹槽,另一端設置有與所述柔性電纜穿出孔相匹配的一個凹槽;所述下蓋體的端面上設置有接地銅排和固定底座,所述接地銅排通過緊固件固定,所述接地銅排的兩端分別設置有接地線;所述固定底座上間隔設置有三個固定底座套管,每個所述固定底座套管下方分別連接有對應的相色指示標示;
每個所述固定底座套管與上分別連接有所述連接器;進一步地,所述連接器的下端通過雙頭螺栓與所述固定底座套管連接,所述連接器的上端連接有絕緣塞,所述絕緣塞上安裝有封帽;位於所述第一箱體部分上的連接器的一端、位於所述第二箱體部分上的連接器的另一端分別為用於故障電纜接續的接續口;位於所述第一箱體部分上的連接器的一端和位於所述第二箱體部分上的連接器的另一端之間通過柔性電纜連接,所述柔性電纜的兩端設置有預製式的電纜終端接頭。
優選地,所述下蓋體的底部設置有支撐底座,所述支撐底座的周圍安裝有緊固件。
優選地,所述緊固件為緊固螺栓。
優選地,所述柔性電纜為單芯電纜。
優選地,所述連接器與所述柔性電纜的電纜終端採用螺栓連接。
優選地,所述裝置的電纜終端接頭借鑑環網櫃內T型終端連接方式,為固體絕緣方式。
優選地,所述故障電纜開斷後,兩側按戶內式電纜終端製作,所述故障電纜的三相分叉處繞包填充有膠。
優選地,所述箱體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鎖體掛鈎。
優選地,所述接地線為銅編織接地線。
優選地,緊鄰固定底座的下蓋體的端面上設置有一個接地孔,所述接地線通過該接地孔與大地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電纜應急快速接續裝置,可以有效縮短電纜故障搶修時間,快速恢復供電,不僅提高了用戶供電可靠性,亦踐行著國家電網公司「優質服務」的承諾;對電纜中間接頭以及電纜快速接續接頭等電纜附件的改進有積極的推動意義。
(2)本實用新型可應用於供電可靠性要求較高的地區,故障後不能通過環網及時恢復供電的多個重要用戶等。尤其適用於城市中壓配電網電力電力電纜的修復,城市配電網電力電纜受長度及地形制約,施工環境複雜的故障修復現場更突顯其重要性,可通過故障搶修過程的實踐效果,來系統內推廣。
(3)電纜遭受外力破壞後,若採用電纜中間接頭進行修復耗時約6-8小時,運用本實用新型可以在40分鐘內修復故障電纜,恢復供電,大大縮短了停電時間,保障客戶用電,提高供電可靠性。
(4)本實用新型裝置針對在供電可靠性要求較高的地區,電力電纜發生外破及其他故障,故障後不能通過環網及時恢復供電的多個重要用戶。通過該裝置的現場應用,可以有效縮短電纜故障搶修時間,快速恢復供電。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2中所示內部結構的固定底座套管的局部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使用狀態的結構分解示意參考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5所示的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個裝置單體與電纜接連的示意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中採用的電纜外護套、鋼鎧內護套剝切示意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中採用的電纜剝切示意圖。
圖10是本實用新型中採用的電纜中接入壓接端子的示意圖。
圖11是圖10中所示的壓接端子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柔性電纜,2-連接器,3-第一箱體部分,4-第二箱體部分,5-箱蓋,6-下蓋體, 7-柔性電纜連接孔,8-柔性電纜穿出孔,9-帶電指示器,10-接地銅排,11-固定底座,12-接地線,13-固定底座套管,A、B、C-相色指示標示,14-雙頭螺栓,15-絕緣塞,16-封帽,17-故障電纜,18-支撐底座19-鎖體掛鈎,20-接地孔,21-電纜外護套,22-鋼鎧,23-銅屏蔽層,24- 應力錐,25-端子,26-平墊,27-銅墊,28-螺母,29-彈墊,30-內護套,31-定位標記,32-半導電層,33-主絕緣,34-芯導體,35-絕緣自粘帶。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以下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如圖1至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纜應急快速接續裝置,包括箱體部分、柔性電纜1和連接器2;所述箱體部分包括兩個對稱設置的第一箱體部分3和第二箱體部分4;所述第一箱體部分3和第二箱體部分4之間通過所述柔性電纜1按對應的相位連接;所述第一箱體部分3和第二箱體部分4的結構和形狀相同;
所述箱體部分包括帶空腔的箱蓋5、下蓋體6,所述箱蓋5扣合於所述下蓋體6上;所述箱蓋5的一端設置有使所述柔性電纜1穿過的柔性電纜連接孔7,所述柔性電纜連接孔7的數量為3個,所述箱蓋5的另一端設置有一個柔性電纜穿出孔8;
所述下蓋體6的一側面上設置有帶電指示器9;所述下蓋體6的一端設置有與所述柔性電纜連接孔7相匹配的三個凹槽,另一端設置有與所述柔性電纜穿出孔8相匹配的一個凹槽;通過這樣的設置方式,可以將柔性電纜1和故障電纜17夾緊並緊固;所述下蓋體6的端面上設置有接地銅排10和固定底座11,所述接地銅排10通過緊固件固定,所述接地銅排10的兩端分別設置有接地線12;所述固定底座11上間隔設置有三個固定底座套管13,每個所述固定底座套管13下方分別連接有對應的相色指示標示A、B、C,所述相色指示標示A、B、 C通過所述帶電指示器顯示,其中,A代表黃色、B代表綠色、C代表紅色。
每個所述固定底座套管13與上分別連接有所述連接器2;進一步地,所述連接器2的下端通過雙頭螺栓14與所述固定底座套管13連接,所述連接器2的上端連接有絕緣塞15,所述絕緣塞15上安裝有封帽16;位於所述第一箱體部分3上的連接器2的一端、位於所述第二箱體部分4上的連接器2的另一端分別為用於故障電纜17接續的接續口;位於所述第一箱體部分3上的連接器2的一端和位於所述第二箱體部分4上的連接器2的另一端之間通過柔性電纜1連接,所述柔性電纜1的兩端設置有預製式的電纜終端接頭。
優選地,所述下蓋體6的底部設置有支撐底座18,所述支撐底座18的周圍安裝有緊固件。
優選地,所述緊固件為緊固螺栓。
優選地,所述柔性電纜1為單芯電纜。
優選地,所述連接器2與所述柔性電纜1的電纜終端採用螺栓連接。
優選地,所述裝置的電纜終端接頭借鑑環網櫃內T型終端連接方式,為固體絕緣方式。
優選地,所述故障電纜17開斷後,兩側按戶內式電纜終端製作,所述故障電纜17的三相分叉處繞包填充有膠。
優選地,所述箱體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鎖體掛鈎19。
優選地,所述接地線12為銅編織接地線。
優選地,緊鄰固定底座11的下蓋體6的端面上設置有一個接地孔20,所述接地線12通過該接地孔20與大地連接。
下面通過該電纜應急快速接續裝置的實際使用做出說明,以下為具體使用安裝接續過程:
如圖8至圖11所示,該電纜應急快速接續裝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故障電纜外護套、鋼鎧內護套剝切
如圖8所示,故障電纜外護套、鋼鎧內護套剝切步驟為:剝去550mm電纜外護套21,留40mm鋼鎧22,用粗砂紙將鋼鎧漆除去,留10mm內護套30,用PVC帶將三相電纜端頭的銅屏蔽層23包住,除去填充物;
2、剝切電纜
如圖9所示,從電纜頂端向下量取130mm長度,用PVC帶將電纜三相分別繞包作為安裝的定位標記31,繞包在電纜上的PVC帶的顏色必須與電纜三相上電纜相標的顏色保持一致;從電纜頂端向下量取125mm,去除電纜的銅屏蔽層23,從定位標記31處向半導電層32 方向繞包形成一個圓柱形的半導電帶,該半導電帶高15±2mm、厚3±0.5mm;從電纜頂端向下量取100mm,去除電纜半導電層32;從電纜頂端向下量取30mm,去除主絕緣33,並在電纜主絕緣的斷口處做3X45°倒角處理;其中,在剝切半導電層層32時注意下刀不易過重,以免劃傷主絕緣33,若有傷痕用細砂紙做打磨處理,若傷痕過深則必須重新進行剝切;
3、壓接端子
如圖10所示,將端子25插入電纜的芯導體34,端子25孔方向對準套管螺絲孔的方向,用壓線鉗分壓緊端子25,將端子25壓按處的尖角毛刺挫去,在壓接端處繞包絕緣自粘帶35 繞包外徑至與主絕緣33一致;
4、安裝應力錐
如圖11所示,首先,繞包半導電帶,將半導電帶拉長約150%~200%後,從銅屏蔽層23 與定位標記31處開始纏繞,纏繞成寬20mm、厚3~5mm的圓柱體,其中,半導電帶一定要拉伸到要求長度,操作人員手和電纜表面須清潔;其次,仔細檢查主絕緣33的外表面、應力錐24的內表面,並用清潔紙清潔乾淨,待主絕緣33的外表面、應力錐24的內表面的清潔水分揮發後,將主絕緣33的外表面、應力錐內24的表面均勻塗抹一層矽脂,其中,清潔主絕緣33時,主絕緣33的端部向半導電層32方向擦拭,不得來回擦拭;第三,用力將應力錐 24(注意有臺階方向向下)推入電纜芯絕緣,直到應力錐24臺階緊貼半導電帶臺階為止;
5、電纜連接
如圖5所示,(1)依次將黃、綠、紅三相電纜與連接器2組裝起來,其中,組裝過程中必須清潔連接器2內表面、電纜的應力錐24外表面;應力錐24往連接器2上安裝時注意端子孔須與軟連接電纜上的端子孔同心;
(2)將雙頭螺栓14的螺紋端旋入固定底座套管13上旋緊,雙頭螺栓14的規格為M16 ×M12×106;
(3)清潔各安裝表面,並檢查各安裝表面有無雜質;然後均勻塗抹矽脂;
(4)將連接器2安裝孔對準固定底座套管13上的雙頭螺栓14並將連接器2依照圖6中所示的向下箭頭方向推入固定底座套管13,使連接器2內的端子孔穿過固定底座套管13上雙頭螺栓14,並推到位;
(5)依次套上平墊26、彈墊29、螺母28,並用套筒扳手扭緊;
(6)將絕緣塞15的外表面、連接器2的內表面清潔乾淨,並均勻塗抹矽脂,然後將絕緣塞15旋入接頭尾部並扭緊;
(7)將封帽16蓋入接頭尾部;
(8)將接地線分別連接到鋼鎧22、銅屏蔽層23上;將連接器2、軟連接電纜上的接地線12接到接地銅排10上;將接地銅排10上的銅編織接地線與大地連接,其中,每個工序連接時須確保接地可靠;
(9)檢查安裝情況,並將箱蓋5蓋到已安裝好電纜附件的箱體上,用掛鎖將箱蓋5與箱體鎖上,其中,箱體的左右兩側各鎖1把鎖。
最後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範圍的限制,儘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了詳細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實質和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