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機機殼氣密性檢測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4-28 14:14:0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裝置檢測領域,尤其涉及氣密性檢測裝置,具體是指一種電機機殼氣密性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氣密性檢驗的原則是,先讓裝置和附加的液體(一般指水),構成封閉的整體,改變這個整體的溫度,導致壓強的變化,來判斷氣密性好壞,由於裝置的不同,檢驗的方法也有所不同。電機機殼對於氣密性存在要求,安裝之前需要對其氣密性進行檢測,現有檢測設備結構複雜、操作難度大,檢測效率慢,氣密性檢測效果不好,存在檢測的局限性。而電機機殼水道則是指液冷電機外殼配備的液冷管道,主要用於循環水達到冷卻電機的效果,也可以用來檢測電機機殼的氣密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了一種能夠實現可自動控制機殼進出水面,安全可靠的電機機殼氣密性檢測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構成:
該電機機殼氣密性檢測裝置,其主要特點是,所述電機殼體氣密性檢測裝置包括支撐板組、氣缸組、裝置臺架、滑移檢測支架、水桶和萬向輪,所述的支撐板組包括第一支撐板、第二支撐板和第三支撐板,所述氣缸組包括第一氣缸和第二氣缸,所述的滑移檢測支架包括滑行平板、端蓋平板、機殼滑行軌道和滑行軸,所述的裝置臺架包括上部的橫梁和支撐所述的橫梁的支撐架,所述的第一支撐板位於所述的橫梁上方並與所述的第一氣缸相固定連接,所述的第一氣缸的活塞杆穿過第一支撐板,作用於第二支撐板,所述的第二支撐板位於所述的橫梁下方,所述的裝置臺架正中設置有兩根縱向支架,所述的縱向支架一端靠近橫梁且與所述的第二支撐板固定連接,所述的兩根縱向支架另一端與所述的滑行平板固定連接,所述的第二氣缸設置於所述的第二支撐板與滑行平板之間,且該第二氣缸固定在所述的滑行平板上,所述的第二氣缸的活塞杆穿過所述的滑行平板,作用於所述的端蓋平板,所述的滑行平板的兩端安裝在所述的機殼滑行軌道上,所述的滑行平板兩端還固定設置有縱向的滑行軸,所述的端蓋平板安裝在所述的滑行軸上端,所述第三支撐板固定在所述的滑行軸下端,且所述的水桶放置於所述的第三支撐板下方。
較佳地,所述的支撐架為三角形,且該支撐架包括三角形框架和固定在所述的三角形框架中間的橫向支架。
較佳地,所述的第一氣缸與外界氣壓管連接。
較佳地,所述的第二氣缸與外界氣壓管連接。
更佳地,所述的支撐架最下方的橫向支架上固定有萬向輪。
較佳地,所述的端蓋平板的尺寸大於等於所述的電機外殼水道的尺寸。
較佳地,所述的水桶內徑大於端蓋平板的尺寸。
採用了該實用新型中的電機機殼氣密性檢測裝置,由於其設計了端蓋平板來密封電機機殼水道,因而保證了電機機殼水道在檢測過程中密封更加緊實;且由於通過設計水桶作為電機機殼檢測氣密性的容器,盛滿水便可以觀察電機機殼氣密性狀態,裝置易於操作,節省人力物力,易於觀測氣密性檢查結果,安全可靠;並且設計了萬向輪,可以方便操作人員對該裝置的搬運,增加了靈活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電機機殼氣密性檢測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電機機殼氣密性檢測裝置的裝配示意圖。
附圖標記:
1 第一氣缸
2 第一支撐板
3 第二支撐板
4 裝置臺架
5 第二氣缸
6 滑行平板
7 端蓋平板
8 機殼滑行軌道
9 滑行軸
10 水桶
11 第三支撐板
12 萬向輪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能夠更清楚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來進行進一步的描述。
該電機機殼氣密性檢測裝置,其主要特點是,所述電機殼體氣密性檢測裝置包括支撐板組、氣缸組、裝置臺架、滑移檢測支架、水桶和萬向輪,所述的支撐板組包括第一支撐板2、第二支撐板3和第三支撐板11,所述氣缸組包括第一氣缸1和第二氣缸5,所述的滑移檢測支架包括滑行平板6、端蓋平板7、機殼滑行軌道8和滑行軸9,所述的裝置臺架4包括上部的橫梁和支撐所述的橫梁的支撐架,所述的第一支撐板2位於所述的橫梁上方並與所述的第一氣缸1相固定連接,所述的第一氣缸1與外界氣壓管相連,且所述的第一氣缸1的活塞杆穿過第一支撐板2,作用於第二支撐板3,所述的第二支撐板3位於所述的橫梁下方,所述的裝置臺架正中設置有兩根縱向支架,所述的兩根縱向支架一端靠近橫梁且與所述的第二支撐板3固定連接,所述的兩根縱向支架另一端與所述的滑行平板6固定連接,所述的第二氣缸5設置於所述的第二支撐板3與滑行平板6之間,該第二氣缸5與外界氣壓管相連,且該第二氣缸5固定在所述的滑行平板6上,所述的第二氣缸5的活塞杆穿過所述的滑行平板6,作用於所述的端蓋平板7,所述的滑行平板6的兩端安裝在所述的縱向的機殼滑行軌道8上,所述的滑行平板6兩端還固定設置有縱向滑行軸9,所述的端蓋平板7安裝在所述的滑行軸9上端,所述第三支撐板11固定在所述的縱向滑行軸9下端,且所述的水桶10放置於所述的第三支撐板11下方。
一種較佳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的支撐架為三角形,且該支撐架包括三角形框架和固定在所述的三角形框架中間的橫向支架。
一種更佳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的支撐架最下方的橫向支架上固定有萬向輪12。
一種較佳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的端蓋平板7的尺寸大於等於所述的電機外殼水道的尺寸。
一種較佳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的水桶內徑大於端蓋平板7的尺寸。
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氣密性檢測開始時,該裝置最頂部的第一氣缸1與外界氣壓管連接,通過氣壓的變化推動第二支撐板3向下移動,由於第二支撐板3通過縱向支架連接滑行平板6,因此滑行平板6也沿滑行軌道向下移動,同時第三支撐板11也帶著電機機殼向下移動,將電機機殼送入水桶10中。其下方的第二氣缸5與外界氣壓管連接,隨著氣壓的變化,第二氣缸的活塞杆推動端蓋平板7沿滑行軸向下移動,將端蓋平板7壓實電機機殼水道,保證電機機殼水道在檢測過程中持續密封。此時,水道密閉的電機機殼完全浸在水中,觀察是否有氣泡冒出。待氣密性狀態觀測結束,第一氣缸拉動滑行平板6沿機殼滑行軌道8向上移動,將電機機殼脫離水桶。第二氣缸拉動端蓋平板7沿滑行軸9向上移動,將端蓋平板7脫離電機機殼。此裝置易於操作,節省人力。
採用了該實用新型中的電機機殼氣密性檢測裝置,由於其設計了端蓋平板7來密封電機機殼水道,因而保證了電機機殼水道在檢測過程中密封更加緊實;且由於通過設計水桶10作為電機機殼檢測氣密性的容器,盛滿水便可以觀察電機機殼氣密性狀態,裝置易於操作,節省人力物力,易於觀測氣密性檢查結果,安全可靠;並且設計了萬向輪12,可以方便操作人員對該裝置的搬運,增加了靈活性。
在此說明書中,本實用新型已參照其特定的實施例作了描述。但是,很顯然仍可以作出各種修改和變換而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範圍。因此,說明書和附圖應被認為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