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同步方法及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4-28 03:29:06 2
專利名稱::數據同步方法及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數據同步方法及系統,特別涉及一種在第一終端與第二終端之間進行數據同步的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在人們的工作生活過程中產生了大量通過電子設備進行存儲的信息資料。而由於錯誤操作、設備損壞、設備升級等各種原因引起的數據丟失現象時有發生,因此,如何有效保存重要的電子信息資料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步技術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技術。其採用的主要技術手段是將數據同步保存在兩個終端,並且在一方數據變更後同步更改另一方所保存的數據。現有的數據同步通過以下方式來實現首先,發送終端向接收終端發出請求,以啟動同步會話。響應於該請求,接收終端執行驗證處理以確定是否允許發送終端進行訪問。如果完成驗證,發送終端則向接收終端發送待同步的全部數據,接收終端接收到數據後進行相應的備份操作(包括數據的增加、更新、或者刪除),然後將操作結果返回給發送終端。以上描述了同步操作的一般情況,但是,在同步過程中,由於內部或外部環境因素(例如數據傳輸網絡問題或者系統故障),可能導致同步會話的非正常終止。這種情況下,則必須在故障排除後的進一步同步處理中再次傳送所有數據,包括在先前的同步處理中已在發送終端與接收終端之間成功同步的數據。這延長了接收終端與發送終端之間的同步時間,同時可能產生由重複處理所導致的網絡過載。公開號為CN1681248A的中國專利申請公開了針對以上問題的一種解決方案。根據該專利申請所公開的同步方法,在同步開始前為待同步的數據項按一定順序分配序數,並且在同步過程中監控待同步的數據項總數以及發送終端與接收終端之間已完成同步的數據項的數目,如果數據同步過程中同6步會話被非正常終止,則存儲終止時正在傳送的數據項的序數。結合以上參數,在重新執行數據同步時,即可從非正常終止時正在傳送的數據項開始,繼續向接收終端發送數據。以上方法的不足之處在於,在重新進行的數據同步中,只能繼續傳送中斷點之後的數據。事實上,在數據同步的過程中,還可能出現除了同步^4舌非正常終止之外的其他異常情況。例如,在同步會話未終止的情況下也可能出現某一項數據同步失敗的狀況,即接收終端對於發送終端發送的同步數據給出同步失敗的回覆消息,或者同步會話非正常終止後到下一次同步開始之前用戶對於上次已成功同步的lt據再次進行更改等等。上述技術顯然並不能解決由以上異常情況所導致的數據遺漏問題。公開號為CN101075864A的中國專利申請公開了另一種數據同步及處理方法。根據該方法,在數據同步過程中為數據分配身份標識,該身份標識中所包含的新建標誌位用於區分身份標識是由發送終端提供的還是由接收終端提供的,所包含的操作類型欄位用於區分該數據是待更新數據還是待刪除數據。這樣,通過考察該新建標誌位、操作類型欄位,結合比較發送終端的修改時間戳是否晚於接收終端的修改時間戳,可得知發送終端各項數據的已同步情況,從而實現數據的正確同步。但是,在該方法的判斷過程中,需要結合發送終端和接收終端的多個參數、採取多個步驟進行數據同步狀態判斷,因此處理過程較為複雜,消耗系統資源較多。
發明內容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出一種用於數據同步的方法和系統,以使得能夠通過簡單的方式對數據的同步狀態進行標識和判斷、並對數據的同步過程進行控制,從而實現數據的正確同步。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於將第一終端的數據同步備份到第二終端的數據同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所述第一終端的數據存儲為包含數據信息部分和數據同步記錄部分的格式;通過比較所述第一終端數據的所述數據信息部分和數據同步記錄部分獲取包含待同步數據的操作數據隊列;向所述第二終端傳輸所述待同步數據;根據所述第二終端的回覆信息判斷數據是否同步成功;以及若同步成功則更新所述數據同步記錄部分,反之則不更新所述數據同步記錄部分。優選地,所述數據信息部分包括數據索引、數據內容、以及用戶最後一次更改數據的時間;所述數據同步記錄部分包括數據索引、以及數據的最後一次成功同步時間,其中同一項數據的所述悽t據信息部分的數據索引與所述數據同步記錄部分的數據索引相同。優選地,所述獲取操作數據隊列的步驟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判斷數據是否同時具有數據信息部分和數據同步記錄部分,若數據僅具有數據信息部分、而不具有數據同步記錄部分,則該項數據為尚未同步的新增數據;若數據僅具有數據同步記錄部分、而不具有凝:據信息部分,則該項數據為尚未同步的刪除數據;若數據同時具有數據信息部分和數據同步記錄部分,則判斷數據信息部分所記錄的最後一次數據更改時間是否晚於數據同步記錄部分所記錄的最後一次成功同步時間,若是,則該項數據為尚未同步的修改數據,若否,則該項數據為已成功同步的數據。優選地,更新所述數據同步記錄部分的步驟進一步包括當所述第一終端收到的所述第二終端的回覆信息表示所述新增數據在第二終端被成功同步時,所述第一終端為數據增加數據同步記錄,並將收到所述第二終端回覆信息的時間作為翁:據同步記錄中的最後一次成功同步時間。優選地,更新所述數據同步記錄部分的步驟進一步包括當所述第一終端收到的所述第二終端的回覆信息表示所述刪除數據在第二終端被成功同步時,所述第一終端將刪除所述數據的同步記錄部分。優選地,更新所述數據同步記錄部分的步驟進一步包括當所述第一終端收到的所述第二終端的回覆信息表示所述修改數據在第二終端被成功同步時,所述第一終端將所述數據的凝:據同步記錄部分中的最後一次成功同步時間修改為收到所述第二終端回覆信息的時間。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用於將第一終端的數據同步備份到第二終端的數據同步系統,包括同步控制模塊,用於將所述第一終端的數據存儲為包含數據信息部分和數據同步記錄部分的格式,通過比較所述第一終端數據的數據信息部分和數據同步記錄部分獲取包括待同步數據的操作數據隊列,並根據所述第二終端的回覆信息判斷數據是否同步成功,若同步成功則更新所述數據同步記錄部分,反之則不更新所述數據同步記錄部分;以及數據傳輸模塊,用於向所述第二終端傳輸所述待同步數據。優選地,所述系統進一步包括數據管理模塊,用於對用戶數據進行管理,用戶可通過該模塊對數據進行增加、刪除和修改等操作。優選地,所述系統進一步包括數據封裝/解析模塊,用於對所述待同步數據進行封裝或解析。優選地,所述同步控制模塊在獲取所述操作數據隊列時執行以下操作判斷數據是否同時具有數據信息部分和數據同步記錄部分,若數據僅具有數據信息部分、而不具有數據同步記錄部分,則將該項邀:據作為尚未同步的新增數據放入所述操作數據隊列;若數據僅具有數據同步記錄部分、而不具有數據信息部分,則將該項數據作為尚未同步的刪除數據放入所述操作數據隊列;若數據同時具有數據信息部分和數據同步記錄部分,則判斷數據信息部分所記錄的最後一次數據更改時間是否晚於數據同步記錄部分所記錄的最後一次成功同步時間,若是,則將該項數據作為尚未同步的修改數據放入所述操作數據隊列。優選地,所述同步控制模塊在更新所述數據同步記錄部分時執行以下操作當所述第一終端收到的、所述第二終端的回覆信息表示所述新增數據在第二終端被成功同步時,所述第一終端為數據增加數據同步記錄,並將收到所述第二終端回覆信息的時間作為數據同步記錄中的最後一次成功同步時間;當所述第一終端收到的、所述第二終端的回覆信息表示所述刪除數據在第二終端被成功同步時,所述第一終端將刪除所述數據的同步記錄部分;當所述第一終端收到的、所述第二終端的回覆信息表示所述修改數據在第二終端被成功同步時,所述第一終端將所述數據的數據同步記錄部分中的最後一次成功同步時間修改為收到所述第二終端回覆信息的時間。當第一終端為移動終端,並且數據的傳輸通過移動通信網絡進行時,由於移動終端的處理能力有限,因此尤其需要同步處理時佔用較少的系統資源。因此,本發明的同步方法和系統特別適合於在移動終端的數據同步過程中使用。圖l是根據本發明一個優選實施方案的數據同步方法的流程圖;以及圖2是根據本發明一個優選實施方案的數據同步系統的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以下將參照附圖結合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案對本發明的系統和方法作進一步詳細描述。簡言之,數據的同步就是使發送終端和接收終端的數據保持一致。在實際應用中,較為常見的是在客戶端和伺服器端之間進行數據的同步。為簡單起見,下文中將以客戶端作為發送終端,伺服器端作為接收終端為例進行說明。但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在伺服器端作為發送終端,客戶端作為接收終端的情況下同樣可以使用本發明的方法和系統。同樣地,所述發送終端和接收終端也可為其他終端,例如將兩臺個人計算機分別作為發送終端和接收終端進行數據的同步。另外,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案,所述客戶端可以為移動終端,例如行動電話或者PDA(PersonalDigitalAssistant,個人數字助理)。利用本發明的方法,可通過移動通信網絡實現移動終端與伺服器之間的數據同步。如前所述,在數據的同步過程中,可能出現各種異常情況,包括由於通信網絡原因導致的同步會話的非正常終止、接收終端對於發送終端發送的同步數據給出同步失敗的回覆消息、或者同步會話非正常終止後到下一次同步開始之前用戶對於已成功同步的數據再次進行更改等等。針對以上問題,本體方法為在同步過程中通過定義一些變量來標記各項悽t據的同步狀態(即,已成功同步的數據信息以及尚未同步的數據信息),並根據每項數據的操作應答信息來相應更改數據的同步狀態標記,以在進一步同步過程中使用。通過採用上述處理機制,可以在最大程度避免數據重複傳輸的情況下,保證用戶數據在同步過程中不會因為上述異常情況出現丟失或遺漏。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方案,通過定義數據的更改時間和同步時間來實現數據同步狀態的記錄。具體來說,將待進4亍同步的用戶數據(UserData)以表1所示的數據結構進行存儲,同時為每項數據增加數據同步記錄(DataSyncLog),數據同步記錄的數據結構如表2所示。由此,客戶端所存儲的每項數據通常包括兩部分內容數據信息部分和數據同步記錄部分。如表l所示,數據信息部分包括與每項數據唯一對應的數據索引、數據內容、以及用戶最後一次更改該項數據的時間;數據同步記錄部分(如表2所示)包括對應於該項數據的數據索引,以及該項數據的最後一次成功同步時間。其中用戶所進行的更改包括增加、修改或刪除數據。需要說明的是,每項數據對應唯一的數據索引,即對於同一項數據來說,表1中的數據索引值與表2中的數據索引值相同。表l:數據信息部分(UserData)的數據結構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表2:數據同步記錄部分(DataSyncLog)的數據結構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通過釆用以上機制,可得知有哪些數據項已經在客戶端與^I良務器端成功同步。以下將對其具體實現方法進行說明。根據本發明,在數據同步過程中,採用變量信息即時更新來標識數據的同步情況。以本優選實施方案為例,如果用戶在客戶端增加一項數據,則該項數據將以表1所示的數據結構作為一個條目存儲在客戶端,該條目中包括數據索引、數據內容、以及用戶增加該項數據的具體時間。當該項新增的數據在伺服器端被成功同步時,伺服器端將返回數據已成功同步的回覆消息,待收到該回復消息後,客戶端為該項數據增加具有表2所示數據結構的數據同步記錄,並將收到伺服器端回復消息的時間作為該項數據的最後一次成功同步時間。如果用戶在客戶端對某一項數據進行修改,則在該項數據的數據信息部分用新的數據內容替換原數據內容,同時更新用戶修改該項數據的具體時間。當該項修改的數據在伺服器端被成功同步時,伺服器端將返回數據已成功同步的回覆消息,待收到該回復消息後,客戶端將該項數據的數據同步記錄部分中的最後一次成功同步時間修改為收到伺服器端回復消息的時間。如果用戶在客戶端刪除某一項數據,則刪除該項數據的數據信息部分。當該項數據的刪除在伺服器端被成功同步時,伺服器端將返回數據已成功刪除的回覆消息,待收到該回復消息後,客戶端將刪除該項數據的同步記錄部分。這樣,當需要進行數據同步時,客戶端通過對所存儲的數據進行檢索即可得知尚未在伺服器端成功同步的數據。所述^r索包括檢索新增數據、檢索修改數據、以及4全索刪除數據。檢索新增/刪除數據客戶端檢索數據同步記錄部分中是否存在與數據信息部分中的各條目(Item)相對應的條目。如果通過檢索發現存在僅包含於數據信息部分、而未包含在數據同步記錄部分中的條目,則將該項數據作為尚未同步的新增數據存儲在待同步隊列中。如果通過^r索發現存在僅包含於數據同步記錄部分、而未包含在數據信息部分中的條目,則將該項數據作為尚未同步的需刪除數據存儲在待同步隊列中。檢索修改數據對於同時存在於數據信息部分和數據同步記錄部分中的數據,客戶端將各個數據的最後一次數據更改時間(記錄在數據信息部分)與最後一次成功同步時間(記錄在數據同步記錄部分)進行比較,如果某一數據的最後一次數據更改時間晚於最後一次成功同步時間,則將該項數據作為尚未同步的修改數據存儲在待同步隊列中。顯然,最後一次數據更改時間早於最後一次成功同步時間的條目對應於已成功同步的數據,在即將進行的同步操作中無需對其進行再次同步。通過以上的數據同步記錄控制方法可實現數據在同步備份過程中的安全。即,成功同步一項增加的悽t據,則對應增加一條數據同步記錄;成功同步一項修改的數據,則更新該項數據對應的數據同步記錄;成功同步一項刪除的數據,則刪除該項數據對應的數據同步記錄。對於一項數據,只有在收到伺服器端發出的成功同步回覆信息的情況下,才會更新對應於該項數據的數據同步記錄,如果客戶端未收到伺服器端的回覆信息,或者回覆信息表示12同步失敗,將不會更新數據同步記錄。當下次進行同步操作時,所有尚未被成功同步的數據將被檢索出來繼續進行同步更新,從而保證用戶數據的安全。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確定數據的同步狀態只需在客戶端進行有限次的判斷即可完成,判斷過程極為簡單,並且在判斷過程中無需與伺服器端進行通信,在客戶端單端即可完成。另外,由於網絡的傳輸能力有限,當待同步的數據較多時,將不容易一次傳送所有的數據。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案,可根據網絡的傳送能力將待傳送數據分為多個部分分別進行傳送。優選地,可以使用SyncML協議作為同步的標準協議,按照SyncML協議對用戶數據進行打包發送。當客戶端將包含多個數據的壓縮包發送至伺服器端時,伺服器端首先對該壓縮包進行解析,然後分別對其中的多個數據進行同步,同步完成後將對於各條it據的回覆信息打包並返回給客戶端。客戶端對回覆信息壓縮包進行解壓縮,隨後進行相應操作。以下將參照圖l描述根據本發明優選實施方案的、用於客戶端與伺服器端之間數據同步的數據傳送方法。首先,在步驟SlOl,客戶端向伺服器發起數據同步初始化請求,由此啟動同步會話。響應於該請求,伺服器執行驗證處理以確定是否允許客戶端訪問伺服器。如果完成驗證,則在步驟S102,客戶端通過檢索獲取操作數據隊列。具體地,客戶端對各項數據的數據信息部分與數據同步記錄部分進行比較,將僅具有數據信息部分、而不具有數據同步記錄部分的數據作為尚未同步的新增數據存儲在待同步隊列中;將僅具有數據同步記錄部分、而不具有數據信息部分的數據作為尚未同步的刪除數據存儲在待同步隊列中;將最後一次數據更改時間晚於最後一次成功同步時間的數據作為尚未同步的4,務改數據存儲在待同步隊列中。當檢索完成並獲得操作數據隊列後,在步驟S103,客戶端判斷是否存在待同步的數據。事實上,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可能存在客戶端當前存儲的數據已在上一次同步操作中全部成功備份到伺服器端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由步驟S102獲得的操作數據隊列中所包含的待同步數據可能為零項,此時即可終止同步會話過程。因此,如果在步驟S103判斷不存在待同步數據,則程序結束,反之,則進入步驟S104。在步驟S104,客戶端向伺服器端傳送待同步的數據。當數據^L分為多個部分進行傳送時,針對每一部分分別執行步驟S103-S107。在步驟S105,客戶端根據伺服器端的反饋判斷數據是否在伺服器端同步成功。針對客戶端所發送的悽t據,伺服器端將逐一進行同步,即,利用所接收的數據項更新先前存儲在伺服器端的數據。由於各項數據均對應唯一的數據索引,因此伺服器端可容易——對應地實現數據的更新。針對每項數據的同步情況,伺服器端將向客戶端發出回覆信息。客戶端可根據伺服器端的回覆判斷數據是否同步成功。在收不到伺服器端回覆信息的情況下,將默認為同步失敗。若數據同步成功,客戶端則在步驟S106中更新對應於所述數據的數據同步記錄部分,繼而在步驟S107中將已發送過的數據從待同步數據隊列中移除。接下來,程序將返回步驟S103,以判斷是否還存在待同步的數據,若有,則針對下一部分待同步數據執行步驟S103-S107;若全部悽t據均已同步完畢(即在步驟S103中判斷得知不存在待同步的數據),則程序結束。若在步驟S105中判斷某些教:據同步失敗,則不更新對應於這些數據的數據同步記錄部分,直接進入步驟S107,將已發送過的數據從待同步數據隊列中移除,然後返回步驟S103,繼續處理下一部分待同步教:據。待全部數據同步完畢後程序結束。由以上步驟可以看出,在本發明的凝:4居同步過程中,不會由於某些數據的同步失敗導致整個同步過程的終止。在出現某項數據同步失敗的情況時,系統將跳過該項數據繼續進行後續數據的同步。對於同步失敗的數據,將在下一次同步過程中被檢索出來重新進行同步。需要說明的是,將已發送過的數據從待同步數據隊列中移除的步驟(步驟S107)也可在判斷是否同步成功(即步驟S105)之前進行。根據本發明的上述方法,可以在同步過程中實時標記各項教:據的同步狀態,由此確保下次同步操作時,所有尚未被成功同步的數據將^皮4全索出來繼續進行同步更新,而已經成功同步的數據不會一皮再次同步,從而在保證用戶數據安全的同時充分避免數據的重複傳輸。以下將參照圖2對根據本發明優選實施方案的、用於客戶端與伺服器端之間數據同步的系統進行說明。如圖2所示,根據本發明的數據同步系統100包括數據管理模塊10、同步控制模塊20、數據封裝/解析模塊30、以及數據傳輸模塊40。其中,數據管理模塊10為用於對用戶數據進行管理的才莫塊,用戶可通過該才莫塊對數據進行增加、刪除和修改等操作。同步控制模塊20為數據同步傳輸的邏輯控制模塊,用於控制同步過程中各步驟的執行,即,根據數據狀態信息獲取操作數據隊列,根據接收終端反饋信息判斷數據是否同步成功,並根據判斷結果更新或不更新所述數據狀態信息。數據封裝/解析模塊30用於負責同步數據的封裝和解析,封裝的標準協議可以採用SyncML協議。數據傳輸模塊40用於對數據進行傳輸,並接收來自伺服器端的應答。得知,在此不再贅述。需要說明的是,圖2所示系統僅為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方案,其中的某些模塊可根據實際需要而省略。根據本發明的另一個實施方案,在不需要對數據進行打包封裝的情況下,可以省略數據封裝/解析模塊30。雖然以上結合優選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描述,但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理解,本發明所述的方法和系統並不限於具體實施方式中所述的實施例,在不背離由所附權利要求書限定的本發明精神和範圍的情況下,可對本發明作出各種修改、增加、以及替換。權利要求1.一種數據同步的方法,用於將第一終端的數據同步備份到第二終端,包括以下步驟將所述第一終端的數據存儲為包含數據信息部分和數據同步記錄部分的格式;通過比較所述第一終端數據的所述數據信息部分和數據同步記錄部分獲取包含待同步數據的操作數據隊列;向所述第二終端傳輸所述待同步數據;根據所述第二終端的回覆信息判斷數據是否同步成功;以及若同步成功則更新所述數據同步記錄部分,反之則不更新所述數據同步記錄部分。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獲取所述操作數據隊列後,進一步判斷是否存在待同步數據,若是,則傳輸所述待同步數據。3.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數據傳輸結束後,將已傳輸數據從待同步數據隊列中移除。4.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數據信息部分包括數據索引、數據內容、以及用戶最後一次更改數據的時間;所述數據同步記錄部分包括數據索引、以及數據的最後一次成功同步時間,其中同一項數據的所述數據信息部分的數據索引與所述數據同步記錄部分的數據索引相同。5.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操作數據隊列包括尚未同步的新增數據、尚未同步的刪除數據、以及尚未同步的修改數據。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獲取操作數據隊列的步驟進一步包括以下步驟判斷數據是否同時具有數據信息部分和數據同步記錄部分,若數據僅具有數據信息部分、而不具有數據同步記錄部分,則該項邀:據為尚未同步的新增數據;若數據僅具有數據同步記錄部分、而不具有數據信息部分,則該項數據為尚未同步的刪除數據;若數據同時具有數據信息部分和數據同步記錄部分,則判斷數據信息部分所記錄的最後一次數據更改時間是否晚於數據同步記錄部分所記錄的最後一次成功同步時間,若是,則該項數據為尚未同步的修改數據,若否,則該項數據為已成功同步的數據。7.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更新所述數據同步記錄部分的步驟進一步包括當所述第一終端收到的所述第二終端的回覆信息表示所述新增數據在第二終端被成功同步時,所述第一終端為數據增加數據同步記錄,並將收到所述第二終端回覆信息的時間作為凝:據同步記錄中的最後一次成功同步時間。8.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更新所述數據同步記錄部分的步驟進一步包括當所述第一終端收到的所述第二終端的回覆信息表示所述刪除數據在第二終端被成功同步時,所述第一終端將刪除所述數據的同步記錄部分。9.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更新所述數據同步記錄部分的步驟進一步包括當所述第一終端收到的所述第二終端的回覆信息表示所述修改數據在第二終端^皮成功同步時,所述第一終端將所述數據的數據同步記錄部分中的最後一次成功同步時間修改為收到所述第二終端回覆信息的時間。10.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終端收到的所述第二終端的回覆信息表示所述修改數據在第二終端同步失敗的情況下,或者所述第一終端未收到所述第二終端的回覆信息的情況下,將不更新所述數據同步記錄部分。11.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操作數據隊列可被分為多個部分,對每個部分分別進行同步。12.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終端為移動終端,所述數據傳輸通過移動通信網絡進行。13.—種數據同步系統,用於將第一終端的數據同步備份到第二終端,包括同步控制模塊(20),用於將所述第一終端的數據存儲為包含數據信息部分和數據同步記錄部分的格式,通過比較所述第一終端數據的數據信息部分和數據同步記錄部分獲取包括待同步數據的操作數據隊列,並根據所述第二終端的回覆信息判斷數據是否同步成功,若同步成功則更新所述數據同步記錄部分,反之則不更新所述數據同步記錄部分;以及數據傳輸模塊(40),用於向所述第二終端傳輸所述待同步數據。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系統,進一步包括數據管理模塊(IO),用於對用戶數據進行管理,用戶可通過該模塊對數據進行增加、刪除和修改等操作。15.如權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系統,進一步包括數據封裝/解析才莫塊(30),用於對所述待同步數據進行封裝或解析。16.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同步控制模塊(20)在獲取所述操作數據隊列時執行以下操作判斷數據是否同時具有數據信息部分和數據同步記錄部分,若數據僅具有數據信息部分、而不具有凝:據同步記錄部分,則將該項悽t據作為尚未同步的新增數據放入所述操作數據隊列;若數據僅具有數據同步記錄部分、而不具有數據信息部分,則將該項數據作為尚未同步的刪除數據放入所述操作數據隊列;若數據同時具有數據信息部分和數據同步記錄部分,則判斷數據信息部分所記錄的最後一次數據更改時間是否晚於數據同步記錄部分所記錄的最後一次成功同步時間,若是,則將該項數據作為尚未同步的修改數據放入所述操作數據隊列。17.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同步控制模塊(20)在更新所述數據同步記錄部分時執行以下操作當所述第一終端收到的、所述第二終端的回覆信息表示所述新增數據在第二終端被成功同步時,所述第一終端為數據增加數據同步記錄,並將收到所述第二終端回覆信息的時間作為數據同步記錄中的最後一次成功同步時間;當所述第一終端收到的、所述第二終端的回覆信息表示所述刪除數據在第二終端被成功同步時,所述第一終端將刪除所述數據的同步記錄部分;當所述第一終端收到的、所述第二終端的回覆信息表示所述修改數據在第二終端被成功同步時,所述第一終端將所述數據的數據同步記錄部分中的最後一次成功同步時間修改為收到所述第二終端回覆信息的時間。18.如前述權利要求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系統,其中,所述第一終端為移動終端,所述數據傳輸通過移動通信網絡進行。全文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數據同步的方法,用於將第一終端的數據同步備份到第二終端。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第一終端的數據存儲為包含數據信息部分和數據同步記錄部分的格式;通過比較第一終端數據的數據信息部分和數據同步記錄部分獲取包含待同步數據的操作數據隊列;向第二終端傳輸所述待同步數據;根據第二終端的回覆信息判斷數據是否同步成功;以及若同步成功則更新數據同步記錄部分,反之則不更新數據同步記錄部分。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可實施上述方法的數據同步系統。文檔編號H04L7/00GK101325478SQ200810118018公開日2008年12月17日申請日期2008年8月6日優先權日2008年8月6日發明者傅樂民,王今安,王小東申請人:北京北緯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