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側支撐式偏心調節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4-28 16:19:46

本實用新型屬於機械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雙側支撐式偏心調節機構。
背景技術:
中國專利申請號20110307143.3《一種偏心軸偏心距有級調整裝置》和中國專利申請號201520208116.4《一種機械式激振裝置》,均採用單側懸臂支撐,偏心調節結構強度低。
中國專利申請號201310343076.X《可調節偏心距的高精度標準偏心軸》採用軸套式偏心調節機構,偏心距調節範圍小、偏心調節結構強度低、偏心調節流程複雜。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偏心距調節範圍大、偏心調節結構強度高、偏心調節流程簡單的雙側支撐式偏心調節機構。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雙側支撐式偏心調節機構,其特徵在於:該偏心調節機構包括左軸承座21、左端軸盤1、中間軸盤5、中間孔盤6、右端軸盤8、右軸承座22和支架9。
左軸承座21和右軸承座22分別固接在支架9上。
左端軸盤1的左盤面中心處設有傳動軸,通過軸承,所述傳動軸安裝在左軸承座21內。
左端軸盤1的右盤面上、沿徑向設有左端軸盤短鍵槽11。
左端軸盤1的盤面上與左端軸盤短鍵槽11的長度方向平行、設有多個螺栓孔,每個螺栓孔限定一個定位位置。
中間軸盤5的右盤面中心處設有花鍵軸51,中間軸盤5的左盤面上設有與左端軸盤1的左端軸盤短鍵槽11相對應的中間軸盤長鍵槽。
中間軸盤5的盤面上設置有多個螺紋孔,每個螺紋孔分別對應左端軸盤1的多個螺栓孔中的至少一個。
所述左端軸盤1的左端軸盤短鍵槽11內設置有緊配合的左鍵41,左鍵41凸出於左端軸盤1的右盤面;當左端軸盤1的右盤面與中間軸盤5的左盤面貼合時,左鍵41的凸出部分位於中間軸盤5的中間軸盤長鍵槽內,並能夠沿中間軸盤長鍵槽的長度方向滑動。
左螺栓3分別穿過對應重合的中間軸盤5的螺紋孔和左端軸盤1的螺栓孔,使左端軸盤1與中間軸盤5固接。
所述右端軸盤8的右盤面中心處設有傳動軸,通過軸承,所述傳動軸安裝在右軸承座22內。
右端軸盤8的左盤面上、沿徑向設有右端軸盤短鍵槽。
右端軸盤8的盤面上與右端軸盤短鍵槽的長度方向平行、設有多個螺栓孔,每個螺栓孔限定一個定位位置。
所述中間孔盤6的中心處開設有用於與中間軸盤5的花鍵軸51配合連接的花鍵孔62,中間孔盤6的右盤面上設有與右端軸盤8的右端軸盤短鍵槽相對應的中間孔盤長鍵槽61。
中間孔盤6的盤面上設置有多個螺紋孔,每個螺紋孔分別對應右端軸盤8的多個螺栓孔中的至少一個。
所述右端軸盤8的右端軸盤短鍵槽內設置有緊配合的右鍵42,右鍵42凸出於右端軸盤8的左盤面;當右端軸盤8的左盤面與中間孔盤6的右盤面貼合時,右鍵42的凸出部分位於中間孔盤6的中間孔盤長鍵槽61內,並能夠沿中間孔盤長鍵槽61的長度方向滑動。
右螺栓7分別穿過對應重合的中間孔盤6的螺紋孔和右端軸盤8的螺栓孔,使右端軸盤8與中間孔盤6固接。
所述左端軸盤1的螺栓孔分為四組,分別位於左端軸盤1盤面的四個象限內;每組包括六個螺栓孔,所述六個螺栓孔分為三列,每列均包括兩個螺栓孔;所述六個螺栓孔中的每個與水平面的距離均不同;各個象限內的螺栓孔的布置方式相同。
所述中間軸盤5的螺紋孔分為四組,分別位於中間軸盤5盤面的四個象限內;每組包括三個螺紋孔,每個螺紋孔分別對應左端軸盤1的一列螺栓孔;各個象限內的螺紋孔的布置方式相同。
所述右端軸盤8的螺栓孔和中間孔盤6的螺紋孔的設置方式分別與左端軸盤1的螺栓孔和中間軸盤5的螺紋孔的設置方式相同。
所述左端軸盤1和右端軸盤8的各象限內各列的各螺栓孔之間的孔距為9mm;偏心距調節範圍為0mm~15mm,調節梯度3mm,調節級數為6。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
本實用新型偏心距調節範圍大、偏心調節結構強度高、偏心調節流程簡單。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雙側支撐式偏心調節機構的正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雙側支撐式偏心調節機構的左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雙側支撐式偏心調節機構(省略軸承、軸承座和支架)的結構分解圖;
圖4為左端軸盤1的螺栓孔分布圖;
圖5為中間軸盤5的螺紋孔分布圖。
其中的附圖標記為:
1左端軸盤 11左端軸盤短鍵槽
21左軸承座 22右軸承座
3左螺栓 41左鍵
42右鍵 5中間軸盤
51花鍵軸 6中間孔盤
61中間孔盤長鍵槽 62花鍵孔
7右螺栓 8右端軸盤
9支架 A1第一螺栓孔
A2第二螺栓孔 B1第三螺栓孔
B2第四螺栓孔 C1第五螺栓孔
C2第六螺栓孔 N1第一螺紋孔
N2第二螺紋孔 N3第三螺紋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說明。
如圖1和2所示,本實用新型雙側支撐式偏心調節機構,包括左軸承座21、左端軸盤1、中間軸盤5、中間孔盤6、右端軸盤8、右軸承座22和支架9。
左軸承座21和右軸承座22分別固接在支架9上。
如圖3所示,左端軸盤1的左盤面中心處設有傳動軸,通過軸承,所述傳動軸安裝在左軸承座21內。
左端軸盤1的右盤面上、沿徑向設有左端軸盤短鍵槽11。
左端軸盤1的盤面上與左端軸盤短鍵槽11的長度方向平行、設有多個螺栓孔,每個螺栓孔限定一個定位位置。
優選地,所述左端軸盤1的螺栓孔分為四組,分別位於左端軸盤1盤面的四個象限內,即盤面的右上、左上、左下和右下。每組包括六個螺栓孔。下面以位於第一象限內的一組螺栓孔為例進行描述,位於另外三個象限內的三組螺栓孔的布置方式與第一象限相同。
如圖3和圖4所示,在左端軸盤1盤面的第一象限內,設置有六個螺栓孔,分別為第一螺栓孔A1、第二螺栓孔A2、第三螺栓孔B1、第四螺栓孔B2、第五螺栓孔C1和第六螺栓孔C2,所述六個螺栓孔分為三列,每列均包括兩個螺栓孔。其中,第一螺栓孔A1和第二螺栓孔A2為第一列,第三螺栓孔B1和第四螺栓孔B2為第二列,第五螺栓孔C1和第六螺栓孔C2為第三列。所述六個螺栓孔中的每個與水平面的距離均不同,因此,所述六個螺栓孔限定了六個不同的定位位置。
中間軸盤5的右盤面中心處設有花鍵軸51,中間軸盤5的左盤面上設有與左端軸盤1的左端軸盤短鍵槽11相對應的中間軸盤長鍵槽(附圖中未示出)。
中間軸盤5的盤面上設置有多個螺紋孔,每個螺紋孔分別對應左端軸盤1的多個螺栓孔中的至少一個。
優選地,所述中間軸盤5的螺紋孔分為四組,分別位於中間軸盤5的盤面上四個象限內,即盤面的右上、左上、左下和右下。每組包括三個螺紋孔,每個螺紋孔分別對應左端軸盤1的一列螺栓孔。下面以位於第一象限內的一組螺紋孔為例進行描述,位於另外三個象限內的三組螺紋孔的布置方式與第一象限相同。
如圖5所示,在中間軸盤5盤面的第一象限內設置有第一螺紋孔N1、第二螺紋孔N2和第三螺紋孔N3。其中,第一螺紋孔N1分別對應第一螺栓孔A1和第二螺栓孔A2;第二螺紋孔N2分別對應第三螺栓孔B1和第四螺栓孔B2;第三螺紋孔N3分別對應第五螺栓孔C1和第六螺栓孔C2。
所述左端軸盤1的左端軸盤短鍵槽11內設置有緊配合的左鍵41,左鍵41凸出於左端軸盤1的右盤面;當左端軸盤1的右盤面與中間軸盤5的左盤面貼合時,左鍵41的凸出部分位於中間軸盤5的中間軸盤長鍵槽內,並能夠沿中間軸盤長鍵槽的長度方向滑動。
在滑動的過程中,中間軸盤5和左端軸盤1相同象限內,中間軸盤5的螺紋孔中的一個與該螺紋孔相對應的左端軸盤1的螺栓孔中的一個對應重合,中間軸盤5和左端軸盤1由此位於多個定位位置中的一個,以此實現多種偏心位置調節。四個左螺栓3分別穿過四個象限內對應重合的中間軸盤5的螺紋孔和左端軸盤1的螺栓孔,使左端軸盤1與中間軸盤5固接。
作為一個優選實施例,左端軸盤1的各象限內各列的各螺栓孔之間的孔距為9mm。以左端軸盤1和中間軸盤5的第一象限為例,偏心距調節組合如下表1所示:
表1偏心距調節組合表 單位:mm
其它第二、三、四象限內的螺栓孔、螺紋孔位置的確定方法同第一象限。由上表可知,本實施例的偏心距調節範圍為0mm~15mm,調節梯度3mm,調節級數為6。
所述右端軸盤8的右盤面中心處設有傳動軸,通過軸承,所述傳動軸安裝在右軸承座22內。
右端軸盤8的左盤面上、沿徑向設有右端軸盤短鍵槽(附圖中未示出)。
右端軸盤8的盤面上與右端軸盤短鍵槽的長度方向平行、設有多個螺栓孔,每個螺栓孔限定一個定位位置。
所述右端軸盤8的螺栓孔和中間孔盤6的螺紋孔的設置方式分別與左端軸盤1的螺栓孔和中間軸盤5的螺紋孔的設置方式相同。
所述中間孔盤6的中心處開設有用於與中間軸盤5的花鍵軸51配合連接的花鍵孔62,中間孔盤6的右盤面上設有與右端軸盤8的右端軸盤短鍵槽相對應的中間孔盤長鍵槽61。
中間孔盤6的盤面上設置有多個螺紋孔,每個螺紋孔分別對應右端軸盤8的多個螺栓孔中的至少一個。
所述右端軸盤8的右端軸盤短鍵槽內設置有緊配合的右鍵42,右鍵42凸出於右端軸盤8的左盤面;當右端軸盤8的左盤面與中間孔盤6的右盤面貼合時,右鍵42的凸出部分位於中間孔盤6的中間孔盤長鍵槽61內,並能夠沿中間孔盤長鍵槽61的長度方向滑動。
在滑動的過程中,中間孔盤6和右端軸盤8相同象限內,中間孔盤6的螺紋孔中的一個與該螺紋孔相對應的右端軸盤8的螺栓孔中的一個對應重合,中間孔盤6和右端軸盤8由此位於多個定位位置中的一個,以此實現多種偏心位置調節。四個右螺栓7分別穿過四個象限內對應重合的中間孔盤6的螺紋孔和右端軸盤8的螺栓孔,使右端軸盤8與中間孔盤6固接。
本實用新型調節偏心時,通過控制左鍵41和右鍵42分別在中間軸盤長鍵槽和中間孔盤長鍵槽62內的滑動,選擇中間軸盤5的螺紋孔與左端軸盤1的相對應列螺栓孔中的一個螺栓孔對應重合,以及中間孔盤6的螺紋孔與右端軸盤8的相對應列螺栓孔中的一個螺栓孔對應重合,實現偏心距的調節。而且鍵槽與鍵的結構,還具有傳遞扭矩,提高結構抗扭強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