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控制應用程式前臺運行的方法與裝置與流程
2023-04-28 11:44:51 1

本申請涉及計算機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控制應用程式前臺運行的方法與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科技的發展,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人類工作與生活越來越離不開各種功用和類型的應用(application,app)。
實際生活中,有時用戶希望其他用戶能夠和自己同時在各自的終端設備中前臺運行同一app,比如一起使用同一遊戲類型的app進行遊戲比拼,或一起使用同一購物類型的app購買商品等。
其中,當某一用戶已經在自己的終端設備中前臺運行該app後,其他用戶還未在其終端設備中前臺運行該app,這時,其他用戶若想前臺運行該app,便要在終端設備中找到該app對應的圖標,然後對該圖標進行相應操作進而開啟並前臺運行該app。由於可能終端設備中安裝的app較多,要找到自己想要前臺運行的app較困難,這便會給用戶造成較大的不便利。
因此,目前,亟需一種控制應用程式前臺運行的方法,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控制應用程式前臺運行的方法存在的便利性較差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控制應用程式前臺運行的方法與裝置,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控制應用程式前臺運行的方法存在的便利性較差的問題。
本申請實施例採用下述技術方案:
一種控制應用程式前臺運行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終端設備在前臺運行預設應用app時,檢測預設距離範圍內是否存在第二終端設備,其中,所述第一終端設備與所述第二終端設備中存在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nfc通訊模塊;
若所述第一終端設備檢測到所述預設距離範圍內存在所述第二終端設備,則所述第一終端設備通過所述第一終端設備中存在的所述nfc通訊模塊向所述第二終端設備發送啟動命令,其中,所述啟動命令包括所述預設app對應的標識信息;
所述第二終端設備通過所述第二終端設備中存在的所述nfc通訊模塊接收所述啟動命令;
所述第二終端設備根據所述啟動命令,執行在前臺運行所述標識信息對應的app的操作。
一種控制應用程式前臺運行的裝置,所述裝置包括第一終端設備和第二終端設備,其中:
第一終端設備,用於在前臺運行預設應用app時,檢測預設距離範圍內是否存在第二終端設備,其中,所述第一終端設備與所述第二終端設備中存在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nfc通訊模塊;
所述第一終端設備,還用於在所述第一終端設備檢測到所述預設距離範圍內存在所述第二終端設備時,通過所述第一終端設備中存在的nfc通訊模塊向所述第二終端設備發送啟動命令,其中,所述啟動命令包括所述預設app對應的標識信息;
所述第二終端設備,用於通過所述第二終端設備中存在nfc通訊模塊接收所述啟動命令;
所述第二終端設備,還用於根據所述啟動命令,執行在前臺運行所述標識信息對應的app的操作。
本申請實施例採用的上述至少一個技術方案能夠達到以下有益效果:
採用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控制應用程式前臺運行的方法,第一終端設備在前臺運行預設應用app時,檢測預設距離範圍內是否存在第二終端設備,其中,所述第一終端設備與所述第二終端設備中存在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nfc通訊模塊,若所述第一終端設備檢測到所述預設距離範圍內存在所述第二終端設備,則所述第一終端設備通過所述第一終端設備中存在的所述nfc通訊模塊向所述第二終端設備發送啟動命令,其中,所述啟動命令包括所述預設app對應的標識信息,所述第二終端設備通過所述第二終端設備中存在的所述nfc通訊模塊接收所述啟動命令,所述第二終端設備根據所述啟動命令,執行在前臺運行所述標識信息對應的app的操作,與現有技術相比,用戶無需在第二終端設備中安裝的多個app中查找預設app對應的圖標,提高了現有技術中控制應用程式前臺運行的方法的便利性。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申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申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於解釋本申請,並不構成對本申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控制應用程式前臺運行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2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第一終端設備當前顯示的用戶界面的示意圖;
圖3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第二終端設備當前顯示的用戶界面的示意圖;
圖4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第二終端設備在進行用戶界面跳轉後當前顯示的用戶界面的示意圖;
圖5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控制應用程式前臺運行的裝置的具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申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申請具體實施例及相應的附圖對本申請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申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申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申請保護的範圍。
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申請各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控制應用程式前臺運行的方法存在的便利性較差的問題,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控制應用程式前臺運行的方法。
該方法的具體流程示意圖如圖1所示,包括下述步驟:
步驟101,第一終端設備在前臺運行預設app時,檢測預設距離範圍內是否存在第二終端設備;其中,所述第一終端設備與所述第二終端設備中存在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nearfieldcommunication,nfc)通訊模塊。
若存在,則執行步驟102;若不存在,則執行步驟101。
上述第一終端設備以及第二終端設備可以為但不限於個人電腦、平板電腦或手機等設備,第一終端設備以及第二終端設備可以為相同設備也可為不同設備,本申請實施例對此不進行任何限定。
上述預設app可以為任意類型或功用的app。在實際應用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將第一終端設備中安裝的任意一個或若干個app確定為預設app。
在現有技術中,nfc支持的通訊距離範圍一般為0~0.1m。那麼在本申請實施例中,為了使得第一終端設備以及第二終端設備之間可以利用各自設備中存在的nfc通訊模塊進行數據傳輸,可以將預設距離範圍設置為0~0.1m。
另外,在現有技術中,兩個nfc設備之間的距離超過預設範圍距離內時,這兩臺nfc設備是無法檢測到彼此的存在的,當這兩臺nfc設備之間的距離在預設距離範圍內時,才能檢測到彼此的存在。那麼,在本申請實施例中,第一終端設備可以利用nfc技術的上述特性,來檢測預設距離範圍內是否存在第二終端設備。具體的,可以事先在第一終端設備中存在的nfc通訊模塊(後可稱第一nfc通訊模塊)以及第二終端設備中存在的nfc通訊模塊(後可稱第二nfc通訊模塊)中寫入第二終端設備對應的唯一身份標識,當第一nfc通訊模塊檢測到預設距離範圍內存在其他nfc通訊模塊時,便讀取該nfc通訊模塊中的數據,並將讀取到的數據與第一nfc通訊模中保存的第二終端設備對應的唯一身份標識進行比較,若相同,則確定預設距離範圍內存在第二終端設備,否則,則確定預設距離範圍內不存在第二終端設備。
步驟102,所述第一終端設備通過所述第一終端設備中存在的nfc通訊模塊向所述第二終端設備發送啟動命令,其中,所述啟動命令包括所述預設app對應的標識信息。
上述預設app對應的標識信息是用於唯一標識預設app身份的信息,比如可以是預設app的名稱、編碼等信息。
若第一終端設備檢測到所述預設距離範圍內存在所述第二終端設備,第一終端設備可以獲取第一終端設備當前前臺運行的預設app的標識信息,並將該標識信息攜帶在啟動命令中,通過第一nfc通訊模塊將攜帶上訴標識信息的啟動命令發送給第二終端設備。
步驟103,所述第二終端設備通過第二nfc通訊模塊接收所述啟動命令。
其中,利用nfc通訊模塊來進行數據傳輸為現有技術,此處不再進行任何贅述。
步驟104,所述第二終端設備根據所述啟動命令,執行在前臺運行所述標識信息對應的app的操作。
在實際應用中,第二終端設備中可能並未安裝上述標識信息對應的app,也可能已經安裝了該app,若第二終端設備中已經安裝了該app,該app的當前運行狀態可能為後臺運行狀態、非運行狀態或前臺運行狀態。那麼,當上述標識信息對應的app在第二終端設備中所處的情況不同時,第二終端設備可以採用下述不同方法來根據所述啟動命令,執行在前臺運行所述標識信息對應的app的操作:
第一種情況:第二終端設備中不存在標識信息對應的app
若第二終端設備中不存在標識信息對應的app,則第二終端設備根據啟動命令輸出提醒信息,該提醒信息用於提醒用戶下載、安裝所述標識信息對應的app,第二終端設備在安裝標識信息對應的app後,啟動標識信息對應的app,並在前臺運行所述標識信息對應的app。
為了儘量減少用戶的操作,提高便利性,若第二終端設備中不存在標識信息對應的app,第二終端設備可以不輸出提醒信息,而是直接在app商店或者其他可以下載該app安裝包的網站中,去下載該app對應的安裝包,並根據該安裝包在第二終端設備中安裝該app,然後啟動並前臺運行該app。
第二種情況:第二終端設備中存在標識信息對應的app,且標識信息對應的app處於後臺運行狀態
若第二終端設備中存在標識信息對應的app,且標識信息對應的app處於後臺運行狀態,則第二終端設備根據啟動命令,將處於後臺運行狀態的所述標識信息對應的app轉換為前臺運行狀態。
第三種情況:第二終端設備中存在標識信息對應的app,且標識信息對應的app處於非運行狀態
若第二終端設備中存在標識信息對應的app,且標識信息對應的app處於非運行狀態,則第二終端設備根據啟動命令,啟動標識信息對應的app並在前臺運行標識信息對應的app。
第四種情況:第二終端設備中存在標識信息對應的app,且標識信息對應的app處於前臺運行狀態
若第二終端設備中存在標識信息對應的app,且標識信息對應的app處於前臺運行狀態,則第二終端設備便不根據啟動命令執行任何操作,維持標識信息對應的app當前所處的前臺運行狀態。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標識信息對應的app其實便是第一終端設備中當前前臺運行的預設app。
在執行完畢步驟104後,第一終端設備與第二終端設備中當前前臺運行的app為同一app。與現有技術相比,第二終端設備的當前使用者無需在第二終端中查找預設app對應的圖標,然後手動啟動並前臺運行該預設app,提高了現有技術中控制應用程式前臺運行的方法的便利性。
在實際應用中,用戶不僅希望不同終端設備中同時前臺運行同一app,還希望這一app所顯示的用戶界面為同一用戶界面,那麼,為了更進一步減少用戶的手動操作,提高第二終端設備的當前使用者控制第二終端設備前臺運行預設app的便利性,步驟103中提及的啟動命令中除了可以包括預設app的標識信息外,還可以包括第一終端設備當前所顯示的用戶界面對應的用戶界面信息,那麼在執行步驟104後,第二終端設備還可以根據用戶界面信息,將上述標識信息對應的app當前所顯示的用戶界面跳轉為與用戶界面信息對應的用戶界面。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所說的同一用戶界面並非是指一模一樣的用戶界面,這裡所說的同一用戶界面僅僅是說同一用戶界面信息對應的用戶界面。
其中,用戶界面信息可以為用戶界面標識信息,用戶界面標識信息可以包括用戶界面模板標識信息以及用戶界面數據標識信息。第二終端設備根據用戶界面模板標識信息可以使得app由當前顯示的用戶界面跳轉到與該用戶界面模板標識信息對應的布局所在的用戶界面,根據用戶界面數據標識信息,可以使得app由當前顯示的用戶界面跳轉到與該用戶界面數據標識信息對應的數據所在的用戶界面,那麼同時根據用戶界面模板標識信息以及用戶界面數據標識信息,便可使得app由當前顯示的用戶界面跳轉到與用戶界面模板標識信息以及用戶界面數據標識信息分別對應的布局與數據所在的用戶界面。
比如,若第一終端設備當前前臺運行的預設app為社交類型的app,名稱比如為「微x」,其中,在第一終端設備中,「微x」當前所顯示的用戶界面為通訊錄所在的用戶界面,該用戶界面如圖2所示。在執行步驟101~104後,第二終端設備此時在前臺運行的app同樣為「微x」,但是在第二終端設備中,該「微x」所顯示的用戶界面為「微x」的主頁,即消息所在的用戶界面,如圖3所示。這一情況下,第二終端設備可以根據啟動命令中包括的第一終端設備中當前所顯示的通訊錄所在的用戶界面對應的用戶界面信息,將「微x」當前所顯示的主頁跳轉為通訊錄所在的用戶界面,如圖4所示,這樣便可使得第二終端設備的當前使用者無需手動操作,便可與第一終端設備的當前使用者一樣,同時在各自的終端設備中,瀏覽同一用戶界面,即均瀏覽通訊錄所在的用戶界面。
需要說明的是,在執行步驟104後,第二終端設備可以判斷當前前臺運行的預設app顯示的用戶界面對應的用戶界面標識信息,是否與啟動命令中包括的用戶界面標識信息相同,若相同,則第二終端設備可以無需根據用戶界面信息,將標識信息對應的app當前所顯示的用戶界面跳轉為與用戶界面信息對應的用戶界面,以便節省資源;若不同,則第二終端設備可以根據用戶界面信息,將標識信息對應的app當前所顯示的用戶界面跳轉為與用戶界面信息對應的用戶界面。
通過在啟動命令中添加第一終端設備當前所顯示的用戶界面對應的用戶界面信息,可以使得第二終端設備的當前使用者無需手動操作,便可使得第二終端設備當前運行的預設app所顯示的用戶界面自動跳轉為與第一終端設備當前前臺運行預設app所顯示的用戶界面相同的用戶界面,大大提高了用戶控制應用程式的便利性。
另外,若預設app的類型為遊戲類型,為了減少第二終端設備的當前使用者的手動操作,提高第二終端設備的當前使用者控制前臺運行預設app的便利性,避免第二終端設備的當前使用者在遊戲場景中較為費時、費力的查找第一終端設備當前前臺運行的預設app的登錄帳號所對應的遊戲角色在哪裡,便於第一終端設備以及第二終端設備的當前使用者之間進行遊戲比拼,當第一終端設備的使用者將預設app的登錄帳號對應的遊戲角色置於遊戲場景中的某一位置處時,步驟103中提及的啟動命令中除了可以包括預設app對應的標識信息外,還可以包括第一終端設備中前臺運行的預設app的登錄帳號對應的遊戲角色在遊戲場景中所處位置對應的遊戲位置信息,則在執行步驟101~104後,第二終端設備還可以根據上述遊戲位置信息,將第二終端設備中前臺運行的預設app的登錄帳號對應的遊戲角色置於遊戲場景中與上述遊戲位置信息對應的位置。其中,上述遊戲位置信息可以包括第一終端設備中當前前臺運行的預設app的登錄帳號對應的遊戲角色所在的遊戲區域名稱信息、遊戲房間號信息或遊戲桌位號信息中的至少一種信息。
比如,第一終端設備的當前使用者正在玩遊戲類型的app,第一終端設備的當前使用者將該app的登錄帳號對應的遊戲角色置於了該遊戲場景中的新手區第12號房間中的第7號桌中,在第一終端設備檢測到預設距離範圍內存在第二終端設備時,第一終端設備便可將包括該app對應的標識信息以及該app的登錄帳號對應的遊戲角色在遊戲場景中所處位置對應的遊戲位置信息,通過第一nfc通訊模塊發送給第二終端設備,那麼第二終端設備便可根據啟動命令中包括的該app對應的標識信息在第二終端設備中前臺運行該app,並在前臺運行該app後,根據上述遊戲位置信息,將第二終端設備中前臺運行的該app的登錄帳號對應的遊戲角色置於遊戲場景中與上述遊戲位置信息對應的位置。比如,若第一終端設備中前臺運行的該app的登錄帳號對應的遊戲角色在該遊戲場景中的新手區第12號房間中的第7桌中,遊戲位置信息可以包括新手區、第12號房間以及第7桌這些信息,那麼第二終端設備便可以根據上述遊戲位置信息,將第二終端設備中前臺運行的該app的登錄帳號對應的遊戲角色置於遊戲場景中的新手區第12號房間中的第7桌中。這樣,第二終端設備的當前使用者無需進行手動操作,第二終端設備當前運行的上述app的登錄帳號所對應的遊戲角色便可自動與第一終端設備當前運行的上述app的登錄帳號所對應的遊戲角色在同一位置處,便於第一終端設備與第二終端設備的當前使用者進行遊戲比拼。
通過在啟動命令中添加第一終端設備中前臺運行的預設app的登錄帳號對應的遊戲角色在遊戲場景中所處位置對應的遊戲位置信息,在執行完畢步驟101~104後,第二終端設備的當前使用者無需進行手動操作,第二終端設備當前運行的預設app的登錄帳號所對應的遊戲角色便可自動與第一終端設備當前運行的預設app的登錄帳號所對應的遊戲角色在同一位置處,便於第一終端設備與第二終端設備的當前使用者進行遊戲比拼。
採用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控制應用程式前臺運行的方法,第一終端設備在前臺運行預設應用app時,檢測預設距離範圍內是否存在第二終端設備,其中,所述第一終端設備與所述第二終端設備中存在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nfc通訊模塊,若所述第一終端設備檢測到所述預設距離範圍內存在所述第二終端設備,則所述第一終端設備通過所述第一終端設備中存在的所述nfc通訊模塊向所述第二終端設備發送啟動命令,其中,所述啟動命令包括所述預設app對應的標識信息,所述第二終端設備通過所述第二終端設備中存在的所述nfc通訊模塊接收所述啟動命令,所述第二終端設備根據所述啟動命令,執行在前臺運行所述標識信息對應的app的操作,與現有技術相比,用戶無需在第二終端設備中安裝的多個app中查找預設app對應的圖標,提高了現有技術中控制應用程式前臺運行的方法的便利性。
以上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控制應用程式前臺運行的方法,基於同樣的思路,本申請還提供一種控制應用程式前臺運行的裝置。
如圖5所示,為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控制應用程式前臺運行的裝置的結構示意圖,主要包括第一終端設備51和第二終端設備52,其中:
第一終端設備51,用於在前臺運行預設應用app時,檢測預設距離範圍內是否存在第二終端設備,其中,所述第一終端設備51與所述第二終端設備52中存在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nfc通訊模塊;
所述第一終端設備51,還用於在所述第一終端設備51檢測到所述預設距離範圍內存在所述第二終端設備52時,通過所述第一終端設備51中存在的nfc通訊模塊向所述第二終端設備52發送啟動命令,其中,所述啟動命令包括所述預設app對應的標識信息;
所述第二終端設備52,用於通過所述第二終端設備52中存在nfc通訊模塊接收所述啟動命令;
所述第二終端設備52,還用於根據所述啟動命令,執行在前臺運行所述標識信息對應的app的操作。
在一種實施場景中,所述啟動命令還包括所述第一終端設備51當前所顯示的用戶界面對應的用戶界面信息,則所述第二終端52用於:
根據所述用戶界面信息,將所述標識信息對應的app當前所顯示的用戶界面跳轉為與所述用戶界面信息對應的用戶界面。
在一種實施場景中,所述預設app的類型為遊戲類型,所述啟動命令還包括所述第一終端設備中前臺運行的所述預設app的登錄帳號對應的遊戲角色在遊戲場景中所處位置對應的遊戲位置信息,則所述第二終端設備52用於:
在根據所述啟動命令,執行在前臺運行所述標識信息對應的app的操作後,根據所述遊戲位置信息,將所述第二終端設備52中前臺運行的所述預設app的登錄帳號對應的遊戲角色置於遊戲場景中與所述遊戲位置信息對應的位置。
在一種實施場景中,所述第二終端設備52用於:
在第二終端設備52通過所述第二終端設備52中存在nfc通訊模塊接收所述啟動命令後,在所述第二終端設備52中不存在所述標識信息對應的app時,根據所述啟動命令輸出提醒信息,所述提醒信息用於提醒用戶下載、安裝所述標識信息對應的app;
在安裝所述標識信息對應的app後,啟動所述標識信息對應的app,並在前臺運行所述標識信息對應的app。
在一種實施場景中,所述第二終端設備52用於:
通過所述第二終端設備52中存在nfc通訊模塊接收所述啟動命令後,在所述第二終端設備52中存在所述標識信息對應的app,且所述標識信息對應的app處於後臺運行狀態時,根據所述啟動命令,將處於後臺運行狀態的所述標識信息對應的app轉換為前臺運行狀態。
在一種實施場景中,所述第二終端設備52用於:
通過所述第二終端設備52中存在nfc通訊模塊接收所述啟動命令後,在所述第二終端設備52中存在所述標識信息對應的app,且所述標識信息對應的app處於非運行狀態時,根據所述啟動命令,啟動所述標識信息對應的app並在前臺運行所述標識信息對應的app。
採用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控制應用程式前臺運行的裝置,第一終端設備在前臺運行預設應用app時,檢測預設距離範圍內是否存在第二終端設備,其中,所述第一終端設備與所述第二終端設備中存在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nfc通訊模塊,若所述第一終端設備檢測到所述預設距離範圍內存在所述第二終端設備,則所述第一終端設備通過所述第一終端設備中存在的所述nfc通訊模塊向所述第二終端設備發送啟動命令,其中,所述啟動命令包括所述預設app對應的標識信息,所述第二終端設備通過所述第二終端設備中存在的所述nfc通訊模塊接收所述啟動命令,所述第二終端設備根據所述啟動命令,執行在前臺運行所述標識信息對應的app的操作,與現有技術相比,用戶無需在第二終端設備中安裝的多個app中查找預設app對應的圖標,提高了現有技術中控制應用程式前臺運行的方法的便利性。
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應明白,本發明的實施例可提供為方法、系統、或電腦程式產品。因此,本發明可採用完全硬體實施例、完全軟體實施例、或結合軟體和硬體方面的實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發明可採用在一個或多個其中包含有計算機可用程序代碼的計算機可用存儲介質(包括但不限於磁碟存儲器、cd-rom、光學存儲器等)上實施的電腦程式產品的形式。
本發明是參照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方法、設備(系統)、和電腦程式產品的流程圖和/或方框圖來描述的。應理解可由電腦程式指令實現流程圖和/或方框圖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圖和/或方框圖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結合。可提供這些電腦程式指令到通用計算機、專用計算機、嵌入式處理機或其他可編程數據處理設備的處理器以產生一個機器,使得通過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數據處理設備的處理器執行的指令產生用於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框圖一個方框或多個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裝置。
這些電腦程式指令也可存儲在能引導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數據處理設備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計算機可讀存儲器中,使得存儲在該計算機可讀存儲器中的指令產生包括指令裝置的製造品,該指令裝置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框圖一個方框或多個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這些電腦程式指令也可裝載到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數據處理設備上,使得在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設備上執行一系列操作步驟以產生計算機實現的處理,從而在計算機或其他可編程設備上執行的指令提供用於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框圖一個方框或多個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驟。
在一個典型的配置中,計算設備包括一個或多個處理器(cpu)、輸入/輸出接口、網絡接口和內存。
內存可能包括計算機可讀介質中的非永久性存儲器,隨機存取存儲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內存等形式,如只讀存儲器(rom)或快閃記憶體(flashram)。內存是計算機可讀介質的示例。
計算機可讀介質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動和非可移動媒體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術來實現信息存儲。信息可以是計算機可讀指令、數據結構、程序的模塊或其他數據。計算機的存儲介質的例子包括,但不限於相變內存(pram)、靜態隨機存取存儲器(sram)、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dram)、其他類型的隨機存取存儲器(ram)、只讀存儲器(rom)、電可擦除可編程只讀存儲器(eeprom)、快閃記憶體或其他內存技術、只讀光碟只讀存儲器(cd-rom)、數字多功能光碟(dvd)或其他光學存儲、磁盒式磁帶,磁帶磁磁碟存儲或其他磁性存儲設備或任何其他非傳輸介質,可用於存儲可以被計算設備訪問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計算機可讀介質不包括暫存電腦可讀媒體(transitorymedia),如調製的數據信號和載波。
還需要說明的是,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商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商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一個……」限定的要素,並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商品或者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領域技術人員應明白,本申請的實施例可提供為方法、系統或電腦程式產品。因此,本申請可採用完全硬體實施例、完全軟體實施例或結合軟體和硬體方面的實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請可採用在一個或多個其中包含有計算機可用程序代碼的計算機可用存儲介質(包括但不限於磁碟存儲器、cd-rom、光學存儲器等)上實施的電腦程式產品的形式。
以上所述僅為本申請的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申請。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本申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申請的精神和原理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申請的權利要求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