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訊號外洩的連接器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4-25 08:13:31 1
防止訊號外洩的連接器結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防止訊號外洩的連接器結構,其包含:至少一接頭本體,該接頭本體一側設有至少一凹部,且該凹部設有金屬焊材;一金屬殼體,該金屬殼體一側觸接於該接頭本體及該金屬焊材;從而當該接頭本體及該金屬殼體一同經過加熱裝置時,藉由該接頭本體的凹部設有的金屬焊材,可使該金屬焊材因高溫而熔化於凹部內,且藉由該金屬焊材遇熱膨脹的物理特性,而可使該金屬焊材可填滿凹部空間,因此當該金屬焊材冷卻時,可使該接頭本體與該金屬殼體可快速緊密焊固,因而可達到防止訊號或電磁波外洩的目的,進而可避免外洩的訊號或電磁波影響外界人體健康或幹擾其他電子裝置正常運作的缺點。
【專利說明】防止訊號外洩的連接器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為一種防止訊號外洩的連接器結構,尤指一種可使接頭本體與金屬殼體可快速緊密焊固,因而可達到防止訊號或電磁波外洩的目的,進而可避免外洩的訊號或電磁波影響外界人體健康或幹擾其他電子裝置正常運作的缺點。
【背景技術】
[0002]按,一般的連接器,請參閱圖1所示,其由接頭81與殼體82之間夾設一錫片83,當該接頭81與殼體82及錫片83 —同經過焊爐加熱裝置時,而可使該錫片83因遇高熱而熔化形成錫液84即如圖2所示,再當該接頭81與殼體82及錫液84遠離該焊爐加熱裝置一段時間,即會使該錫液84逐漸冷卻而可使該接頭81與殼體82相焊固;
[0003]請再參閱圖1、圖2所示,該連接器其錫片83雖可使該接頭81與殼體82相焊固,惟卻因該錫片83經過焊爐加熱裝置而熔化形成錫液84時,往往因該錫液84常受到地心引力的影響,因而使得該錫液84即會向下流動,造成該接頭81與殼體82之間形成縫隙85,導致該錫液84冷卻後未能將該接頭81與殼體82緊密焊固,因此當訊號線連接於接頭81時,極易造成該訊號線的訊號或電磁波經由該縫隙85而外洩出去,而易影響外界人體健康或幹擾其他電子裝置正常運作的缺失,因此常為使用者所擾;
[0004]是故,如何將上述等缺失加以摒除,即為本案創作人所欲解決的技術困難點之所在。
【發明內容】
[0005]有鑑於一般的連接器造成該接頭與殼體之間形成縫隙,極易造成該訊號線的訊號或電磁波經由該縫隙而外洩出去,而易影響外界人體健康或幹擾其他電子裝置正常運作的缺失,因此本實用新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防止訊號外洩的連接器結構,其可使接頭本體與金屬殼體可快速緊密焊固,因而可達到防止訊號或電磁波外洩的目的,進而可避免外洩的訊號或電磁波影響外界人體健康或幹擾其他電子裝置正常運作的缺失;
[0006]為達成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防止訊號外洩的連接器結構,其包含:
[0007]至少一接頭本體,該接頭本體一側設有至少一凹部,且該凹部設有金屬焊材;
[0008]一金屬殼體,該金屬殼體一側觸接於該接頭本體及該金屬焊材;
[0009]當該接頭本體及該金屬殼體一同經過加熱裝置時,藉由該接頭本體的凹部設有該金屬焊材,可使該金屬焊材因高溫而熔化於凹部內,且藉由該金屬焊材遇熱膨脹的物理特性,而可使該金屬焊材可填滿凹部空間,因此當該金屬焊材冷卻時,可使該接頭本體與該金屬殼體可快速緊密焊固,因而可達到防止訊號或電磁波外洩的目的,進而可避免外洩的訊號或電磁波影響外界人體健康或幹擾其他電子裝置正常運作的缺失。
[0010]本實用新型還提供另一種防止訊號外洩的連接器結構,其包含:
[0011]一金屬殼體,該金屬殼體周圍設有至少一凹部,且該凹部設有金屬焊材;
[0012]至少一接頭本體,該接頭本體一側觸接於該金屬殼體及該金屬焊材。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先前技術的側面示意圖;
[0014]圖2為先前技術的錫液向下流動的動作示意圖;
[0015]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大部分解示意圖;
[0016]圖4為圖3的組合側視示意圖;
[0017]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金屬殼體接設於電路板的分解示意圖;
[0018]圖6為圖5的組合側視示意圖;
[0019]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接頭本體接設訊號線的側視示意圖;
[0020]圖8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大部分解示意圖;
[0021]圖9為圖8的組合側視示意圖;
[0022]圖10為圖9金屬殼體接設於電路板及接頭本體接設訊號線的側視示意圖。
[0023]附圖標記說明:1..接頭本體「1..凹部麼.金屬焊材;3丨.金屬殼體;31丨.焊接部^32..凹部;4.電路板^5..訊號線^81..接頭^82..殼體^83..錫片;84.錫液那..縫隙。
【具體實施方式】
[0024]為使本實用新型的其他特徵內容與優點及其所達成的功效能夠更為顯現,茲將本實用新型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0025]請參閱圖3、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防止訊號外洩的連接器結構,其包含:
[0026]至少一接頭本體1,該接頭本體1 一側設有至少一凹部11,該凹部11可為凹環或為凹洞,且該凹部11設有金屬焊材2,該金屬焊材2可為錫或為錫膏或為錫絲;
[0027]一金屬殼體3,該金屬殼體3 —側觸接於接頭本體1及金屬焊材2,且該金屬殼體3 一側周圍設有至少一焊接部31,該焊接部31可為金屬焊接端子;
[0028]請再配合參閱圖4、圖5所示,藉由該金屬殼體3 —側周圍設有至少一焊接部31,從而使該金屬殼體3可快速接設於電路板4上,請再配合參閱圖3、圖6所示,當該電路板4與接頭本體1及金屬殼體3—同經過焊爐加熱裝置時,藉由該接頭本體1的凹部11設有金屬焊材2,可使該金屬焊材2因高溫而熔化於凹部11內,且藉由該金屬焊材2遇熱膨脹的物理特性,而可使該金屬焊材2可填滿凹部11空間,因此當該電路板4與接頭本體1及金屬殼體3逐漸遠離焊爐加熱裝置時,可使該接頭本體1內的金屬焊材2冷卻,而可使該接頭本體1與金屬殼體3可快速緊密焊固,而得以排除現有接頭81與殼體82之間形成縫隙85的缺失,請再配合參閱圖6、圖7所示,又當訊號線5接設於接頭本體1時,其藉由該接頭本體1及金屬殼體3被金屬焊材2緊密焊固而無縫隙85,因而可達到防止訊號線5的訊號或電磁波外洩的目的,進而可避免外洩的訊號或電磁波影響外界人體健康或幹擾其他電子裝置正常運作的缺失;
[0029]請再配合參閱圖8、圖9所示,又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防止訊號外洩的連接器結構,其包含:
[0030]一金屬殼體3,該金屬殼體3周圍設有至少一凹部32,該凹部32可為凹環或為凹洞,且該凹部32設有金屬焊材2,該金屬焊材2可為錫或為錫膏或為錫絲,又該金屬殼體3一側周圍設有至少一焊接部31,該焊接部31可為金屬焊接端子;
[0031]至少一接頭本體1,該接頭本體1 一側觸接於金屬殼體3及金屬焊材2 ;
[0032]請再配合參閱圖8、圖10所示,當該電路板4與接頭本體1及金屬殼體3 —同經過焊爐加熱裝置時,藉由該金屬殼體3的凹部32設有金屬焊材2,可使該金屬焊材2因高溫而熔化於凹部32內,且藉由該金屬焊材2遇熱膨脹的物理特性,而可使該金屬焊材2可填滿凹部32空間,因此當該電路板4與接頭本體1及金屬殼體3逐漸遠離焊爐加熱裝置時,可使該金屬殼體3內的金屬焊材2冷卻,而可使該接頭本體1與金屬殼體3可快速緊密焊固,而得以排除現有接頭81與殼體82之間形成縫隙85的缺失,又當訊號線5接設於接頭本體1時,其藉由該接頭本體1與金屬殼體3被金屬焊材2緊密焊固而無縫隙85,因而可兼具達到防止訊號線5的訊號或電磁波外洩的目的。
[0033]為使本實用新型更加顯現出其進步性與實用性,茲與現有技術作一比較分析如下:
[0034]現有技術:
[0035]1、造成該接頭與殼體之間形成縫隙。
[0036]2、極易造成該訊號線的訊號或電磁波經由該縫隙而外洩出去。
[0037]3、易影響外界人體健康或幹擾其他電子裝置正常運作。
[0038]本實用新型優點:
[0039]1、可使該接頭本體與金屬殼體可快速緊密焊固。
[0040]2、可防止訊號線的訊號或電磁波外洩。
[0041]3、可避免外洩的訊號或電磁波影響外界人體健康或幹擾其他電子裝置正常運作的缺失。
[0042]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並非對本實用新型的範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防止訊號外洩的連接器結構,其特徵在於其包含: 至少一接頭本體,該接頭本體一側設有至少一凹部,且該凹部設有金屬焊材; 一金屬殼體,該金屬殼體一側觸接於該接頭本體及該金屬焊材。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訊號外洩的連接器結構,其中該接頭本體的凹部為凹環或為凹洞。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訊號外洩的連接器結構,其中該金屬焊材為錫或為錫膏或為錫絲。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訊號外洩的連接器結構,其中該金屬殼體一側周圍設有至少一焊接部。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防止訊號外洩的連接器結構,其中該焊接部為金屬焊接端子。
6.一種防止訊號外洩的連接器結構,其特徵在於其包含: 一金屬殼體,該金屬殼體周圍設有至少一凹部,且該凹部設有金屬焊材; 至少一接頭本體,該接頭本體一側觸接於該金屬殼體及該金屬焊材。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防止訊號外洩的連接器結構,其中該金屬殼體的凹部為凹環或為凹洞。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防止訊號外洩的連接器結構,其中該金屬焊材為錫或為錫膏或為錫條。
9.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防止訊號外洩的連接器結構,其中該金屬殼體一側周圍設有至少一焊接部。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防止訊號外洩的連接器結構,其中該焊接部為金屬焊接端子。
【文檔編號】H01R13/504GK204230505SQ201420580813
【公開日】2015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9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9日
【發明者】史庭柱, 吳孟傑 申請人:圓陵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