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效攪拌制粒機的製作方法
2023-04-25 08:55:01

本發明涉及機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高效攪拌制粒機。
背景技術:
制粒是把粉末、熔融液、水溶液等狀態的物料經加工製成具有一定形狀與大小的粒狀物的操作,制粒方法可以分為三大類,溼法制粒、幹法制粒與噴霧制粒,其中溼法制粒應用最為廣泛,溼法制粒是在藥物粉末中加入粘合劑,靠粘合劑的橋架或粘結作用使粉末聚結在一起而製備顆粒的方法,溼法製成的顆粒表面溼潤,具有顆粒質量好、外形美觀、耐磨性較強、壓縮成型好等優點,在醫藥工業中應用尤其廣泛,在現有技術中,例如申請號為201420472504.9的發明專利,包括機體外殼、第一電機和第二電機,第一電機位於機體外殼底部,第二電機位於機體外殼上部,第一電機連接有攪拌槳,第二電機連接有攪拌罩,攪拌罩內側壁設有若干攪拌層,該專利雖然通過攪拌槳和攪拌罩的配合來提高攪拌效果,但在實際工作時對物料的翻轉攪拌效果較差,導致原料不能充分融合攪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高效攪拌制粒機,克服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缺陷。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高效攪拌制粒機,包括機殼,所述機殼的左端設有切割裝置,所述機殼的底端中心處設有第二動力裝置,所述第二動力裝置的頂端設有旋轉連接輥,所述旋轉連接輥通過軸承與機殼相連,所述旋轉連接輥的頂端外側設有旋轉盤,所述旋轉連接輥通過連接環與旋轉盤相連,所述旋轉連接輥與連接環的連接處設有定位銷,所述旋轉盤的頂端由內到外依次設有第三攪拌板、第二攪拌板和第一攪拌板,所述第一攪拌板、第二攪拌板和第三攪拌板的正面均設有通孔,所述通孔的頂端設有斜板,所述機殼的右端設有第一動力裝置,所述機殼的內部右側設有旋轉輥,所述旋轉輥貫穿機殼與第一動力裝置的輸出端相連,所述旋轉輥的右端外側設有扣環,所述旋轉輥通過轉環與扣環相連,所述旋轉輥的左端外側設有攪拌槳cop。
本發明的更進一步優選方案是:所述機殼的右側底端設有氣泵,所述機殼的內部右側底端設有噴氣板,所述氣泵通過連接管與噴氣板相連,所述噴氣板的上下兩端分別設有扁口噴嘴和圓形噴嘴。
進一步優選方案是:所述噴氣板與機殼的連接處設有加固板。
進一步優選方案是:所述攪拌槳的外側設有開槽。
進一步優選方案是:所述旋轉盤底端內側設有保護套。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於,通過第一攪拌板、第二攪拌板、第三攪拌板和攪拌槳的配合,第二動力裝置通過旋轉連接輥帶動旋轉盤旋轉,第一動力裝置帶動旋轉輥和攪拌槳旋轉,通過第一攪拌板、第二攪拌板、第三攪拌板和攪拌槳對物料進行雙向攪拌,使原料充分融合攪拌,提高對物料的攪拌效果。
附圖說明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附圖中: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噴氣板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斜板結構示意圖。
圖中:1、機殼,2、切割裝置,3、第一攪拌板,4、旋轉盤,5、保護套,6、第二攪拌板,7、第三攪拌板,8、通孔,9、攪拌槳,10、開槽,11、旋轉輥,12、轉環,13、第一動力裝置,14、扣環,15、連接管,16、氣泵,17、定位銷,18、軸承,19、連接旋轉輥,20、第二動力裝置,21、連接環,22、加固板,23、噴氣板,24、扁口噴嘴,25、圓形噴嘴,26、斜板。
具體實施方式
現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作詳細說明。
如圖1-3所示,提供一種高效攪拌制粒機,包括機殼1,所述機殼1的左端設有切割裝置2,所述機殼1的底端中心處設有第二動力裝置20,所述第二動力裝置20的頂端設有旋轉連接輥19,所述旋轉連接輥19通過軸承18與機殼1相連,所述旋轉連接輥19的頂端外側設有旋轉盤4,第二動力裝置20通過旋轉連接輥19帶動旋轉盤4旋轉,所述旋轉盤4底端內側設有保護套5,通過設置保護套5對旋轉連接輥19與軸承18的旋轉連接處進行保護,所述旋轉連接輥19通過連接環21與旋轉盤4相連,所述旋轉連接輥19與連接環21的連接處設有定位銷17,通過連接環21和定位銷17對旋轉盤4固定於旋轉連接輥19上,所述旋轉盤4的頂端由內到外依次設有第三攪拌板7、第二攪拌板6和第一攪拌板3,通過第一攪拌板3、第二攪拌板6和第三攪拌板7的配合提高對物料的攪拌效果,所述第一攪拌板3、第二攪拌板6和第三攪拌板7的高度逐漸提高,所述第一攪拌板3、第二攪拌板6和第三攪拌板7的正面均設有通孔8,所述通孔8的頂端設有斜板26,通過設置通孔8和斜板26的配合進一步提高攪拌效果,所述機殼1的右端設有第一動力裝置13,所述機殼1的內部右側設有旋轉輥11,所述旋轉輥11貫穿機殼1與第一動力裝置13的輸出端相連,所述旋轉輥11的右端外側設有扣環14,通過設置扣環14對旋轉輥11與機殼1的連接處進行密封,所述旋轉輥11通過轉環12與扣環14相連,所述旋轉輥11的左端外側設有攪拌槳9,第一動力裝置13帶動旋轉輥11和攪拌槳9對物料進行攪拌,所述攪拌槳9的外側設有開槽10,通過設置開槽10減少攪拌槳9對原料攪拌時的阻力,所述機殼1的右側底端設有氣泵16,所述機殼1的內部右側底端設有噴氣板23,所述氣泵16通過連接管15與噴氣板23相連,所述噴氣板23的上下兩端分別設有扁口噴嘴24和圓形噴嘴25,氣泵16工作產生氣體,氣體通過扁口噴嘴24和圓形噴嘴25噴出使原料在攪拌腔內翻滾,提高攪拌效果,所述噴氣板23與機殼1的連接處設有加固板22。
第二動力裝置20通過旋轉連接輥19帶動旋轉盤4旋轉,第一動力裝置13帶動旋轉輥11和攪拌槳9旋轉,通過第一攪拌板3、第二攪拌板6、第三攪拌板7和攪拌槳9對物料進行雙向攪拌,提高對物料的攪拌效果。
應當理解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可以對上述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所有這些修改和替換,都應屬於本發明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本發明涉及一種高效攪拌制粒機,包括機殼,所述機殼的底端中心處設有第二動力裝置,所述第二動力裝置的頂端設有旋轉連接輥,所述旋轉連接輥的頂端外側設有旋轉盤,所述旋轉盤的頂端由內到外依次設有第三攪拌板、第二攪拌板和第一攪拌板,所述機殼的右端設有第一動力裝置,所述機殼的內部右側設有旋轉輥,所述旋轉輥的左端外側設有攪拌槳。該高效攪拌制粒機,通過第一攪拌板、第二攪拌板、第三攪拌板和攪拌槳的配合,第二動力裝置通過旋轉連接輥帶動旋轉盤旋轉,第一動力裝置帶動旋轉輥和攪拌槳旋轉,通過第一攪拌板、第二攪拌板、第三攪拌板和攪拌槳對物料進行雙向攪拌,使原料充分融合攪拌,提高對物料的攪拌效果。
技術研發人員:蘇星軍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蘇星軍
技術研發日:2017.06.26
技術公布日:2017.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