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沉積汙水處理池的製作方法
2023-04-26 03:23:0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汙水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防沉積汙水處理池。
背景技術:
工業汙水的處理是當前環境工程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現有的處理工業汙水的系統都為通過風機向汙水池內鼓送空氣,依靠空氣在汙水池內升騰過程中其內部蘊含的氧氣與汙水中的好氧菌產生反應,以最終達到淨化汙水的目的,其中的缺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為便於風機吹入汙水池內的空氣能更充分與好氧菌反應,往往需要在汙水池底部各處大量設置出風管路,不僅安裝繁瑣,而且後期維護困難,有時甚至需要動用混合和攪拌設備不間斷的進行池水攪拌,設備安裝調試費時費力,且佔用大量場地;其次,風機曝氣受其風壓限制,汙水池水位越深,其風壓需求往往就越大;最後,由於位於池底的出風管路的出風口都設計的很小,以便能在使用時其出風口能產生較大的出風動量,在實際操作中,就經常因出風口結垢堵塞和腐蝕破壞造成汙水處理系統不能正常運行,特別是對處理汙水量大、汙染物濃度高以及汙染因子複雜的好氧生化處理裝置,常常因汙水中的高鹽高鈣含量,使好氧曝氣系統的出風口結垢堵塞,輕則使裝置處理能力下降,影響達標排放,重則造成裝置不能運行,停產大修,短期內不能恢復生產。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背景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防沉積汙水處理池。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防沉積汙水處理池,包括:儲水池、水泵、第一水管、第二水管、驅動裝置;
儲水池側壁設有進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位於所述進水口上方,第一水管水平設置在儲水池內,其一端與進水口連通,第一水管管壁上設有出水孔和攪拌葉片,攪拌葉片從第一水管管壁伸出,驅動裝置與第一水管連接用於驅動第一水管沿軸線旋轉,第二水管位於儲水池外部,第二水管一端與所述出水口連通且另一端通過所述進水口與第一水管連通,水泵設置在第二水管上。
優選地,攪拌葉片具有弧形結構。
優選地,第一水管上設有多個攪拌葉片,多個攪拌葉片圍繞第一水管均勻分布。
優選地,第一水管上設置多個出水孔,出水孔位於相鄰兩個攪拌葉片之間。
優選地,第一水管遠離所述出水口一端與儲水池內壁間隔預設距離。
優選地,進水口位於儲水池中部,其距離水面間隔預設距離。
本實用新型中,所提出的防沉積汙水處理池,儲水池的出水口位於所述進水口上方,第一水管水平設置在儲水池內,其一端與進水口連通,第一水管管壁上設有出水孔和攪拌葉片,驅動裝置驅動第一水管沿軸線旋轉,第二水管位於儲水池外部,第二水管一端與所述出水口連通且另一端通過所述進水口與第一水管連通,水泵設置在第二水管上。通過上述優化設計的防沉積汙水處理池,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抽取儲水池中層較均勻的液體從儲水池底部送入,通過對儲水池底部衝洗,同時,第一水管轉動,使得攪拌葉片對儲水池底部進行攪拌,從而無需另外引入氣體或液體,防止儲水池底部發生沉積。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防沉積汙水處理池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第一水管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2所示,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防沉積汙水處理池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第一水管的結構示意圖。
參照圖1和2,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防沉積汙水處理池,儲水池1、水泵2、第一水管3、第二水管4、驅動裝置;
儲水池1側壁設有進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位於所述進水口上方,第一水管3水平設置在儲水池1內,其一端與進水口連通,第一水管3管壁上設有出水孔和攪拌葉片5,攪拌葉片5從第一水管3管壁伸出,驅動裝置與第一水管3連接用於驅動第一水管3沿軸線旋轉,第二水管4位於儲水池1外部,第二水管4一端與所述出水口連通且另一端通過所述進水口與第一水管3連通,水泵2設置在第二水管4上。
本實施例的防沉積汙水處理池的具體工作過程中,在水泵的驅動作用下,通過出水口從儲水池上部抽水,然後通過進水口送回儲水池,經由第一水管上的出水孔向儲水池底部噴水,同時通過驅動裝置驅動第一水管轉動,使得攪拌葉片在儲水池底部攪拌,從而防止儲水池底部發生沉澱,也保證儲水池內水位恆定。
在本實施例中,所提出的防沉積汙水處理池,儲水池的出水口位於所述進水口上方,第一水管水平設置在儲水池內,其一端與進水口連通,第一水管管壁上設有出水孔和攪拌葉片,驅動裝置驅動第一水管沿軸線旋轉,第二水管位於儲水池外部,第二水管一端與所述出水口連通且另一端通過所述進水口與第一水管連通,水泵設置在第二水管上。通過上述優化設計的防沉積汙水處理池,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抽取儲水池中層較均勻的液體從儲水池底部送入,通過對儲水池底部衝洗,同時,第一水管轉動,使得攪拌葉片對儲水池底部進行攪拌,從而無需另外引入氣體或液體,防止儲水池底部發生沉積。
在攪拌葉片的具體設計中,攪拌葉片5具有弧形結構,提高攪拌效果,並且在攪拌過程中,雜質不易纏繞在攪拌葉片上。
在其他具體實施方式中,第一水管3上設有多個攪拌葉片5,多個攪拌葉片5圍繞第一水管3均勻分布,進一步提高攪拌效果。
進一步地,第一水管3上設置多個出水孔,出水孔位於相鄰兩個攪拌葉片5之間,使得出水孔的噴水與攪拌葉片攪拌相配合。
在其他具體實施方式中,第一水管3遠離所述出水口一端與儲水池1內壁間隔預設距離,防止雜質纏繞在第一水管上。
在其他具體實施方式中,出水口位於儲水池1中部,其距離水面間隔預設距離,從儲水池抽出的液體更加均勻。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範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