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井泥漿不落地處理過程中的鑽井泥漿輸送方法與流程
2023-04-25 22:51:01

本發明涉及鑽井產生中產生的液體和固體廢棄物的輸送方法。
背景技術:
鑽井泥漿是石油工業的重要汙染物之一,所述的鑽井泥漿含有粘土、各種化學品、汙水和油汙的混雜體系,其中含有大量不同毒性、不同自然降解性能的汙染物,如何處理所述的鑽井泥漿,一直是石油鑽探行業迫切需要解決的技術難題。
對於現有的處理方案單一、沒有系統化,難以滿足相關領域發展的需要。
中國專利,申請號2007800307412公開了一種用於從含固體物質的鑽井泥漿中分離固體物質的設備和方法,該設備包括:布置在容器中的濾篩設備,所述濾篩設備包括箱體和位於所述箱體中或位於其上的至少一個濾篩,用於使所述至少一個濾篩振動的振動設備,要處理的物料可流到所述至少一個濾篩,所述物料中的液體可流到並流過所述至少一個濾篩,所述容器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所述至少一個濾篩之下;位於所述至少一個濾篩之下以從容器中去除固體物質的主輸送裝置,所述固體物質包括液體,用於對包括液體的固體物質進一步處理的輔助處理設備;以及用於接收來自主輸送裝置的包括液體的固體物質並使包括液體的固體物質移動到輔助處理設備的行動裝置。
顯然,上述的設備,僅僅是一種簡單的振動濾篩,難以滿足鑽井泥漿,不落地處理、並達到排放標準、液體循環使用的要求。
目前,常規的做法是,將鑽井泥漿經振動濾篩後的砂漿,通過砂漿泵,將其輸送到後續的工序,其存在的一個主要問題是,難以確保輸送的砂漿的液固量的穩定性,直接影響到後續的處理的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鑽井泥漿不落地處理過程中的鑽井泥漿輸送方法,以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
本發明所述的鑽井泥漿不落地處理過程中的鑽井泥漿輸送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所述的鑽井泥漿通過泥漿泵,從泥漿池中抽吸至振動篩,進行後篩分,去除大塊的石屑,然後儲存在儲漿罐的罐體中;
(2)然後通過設置在所述的儲漿罐的罐體中的沙漿泵,輸送至後續的絮凝工序;
所述的儲漿罐,包括包括上端敞開的罐體、攪拌裝置、振動篩和沙漿泵;
所述的振動篩通過連接板固定在所述的罐體的頂端,所述的攪拌裝置和沙漿泵設置在所述的罐體中,並分別通過傳動機構與固定在所述的罐體頂端的電機相連接,所述的沙漿泵的輸出口,通過管線與罐體上的物料出口相連接;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在儲漿罐設置了攪拌裝置,可有效的防止泥漿沉澱和保證穩定的固液比,確保了後續處理的穩定性。
附圖說明
圖1為鑽井泥漿不落地處理過程中的儲漿罐結構示意圖。
圖2為設有兩片寬葉斜板槳的攪拌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中的a向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圖2和圖3,本發明所述的鑽井泥漿不落地處理過程中的鑽井泥漿輸送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所述的鑽井泥漿通過泥漿泵,從泥漿池中抽吸至振動篩3,進行後篩分,去除大塊的石屑,然後儲存在儲漿罐的罐體1中;
液固比為4:1~3,所述的液固比指的是液/固;
(2)然後通過設置在所述的儲漿罐的罐體1中的沙漿泵4,輸送至後續的絮凝工序;
所述的儲漿罐,包括上端敞開的罐體1、攪拌裝置2、振動篩3和沙漿泵4;
所述的振動篩3通過連接板固定在所述的罐體1的頂端,所述的攪拌裝置2和沙漿泵4設置在所述的罐體1中,並分別通過傳動機構與固定在所述的的罐體1頂端電機相連接,所述的沙漿泵4的輸出口,通過管線與罐體1上的物料出口101相連接;
優選的,在所述的振動篩3兩側分別設有所述的攪拌裝置2;
參見圖2,進一步,所述的攪拌裝置2包括攪拌軸201、寬葉斜板槳202、斜板槳輪轂203和渦輪槳204;
所述的寬葉斜板槳202通過斜板槳輪轂203固定在攪拌軸201上,並位於所述罐體1的中部,所述的渦輪槳204固定在攪拌軸201的下端;
所述的寬葉斜板槳的頂端與罐體1內壁之間的間距為為10~20mm;
所述的寬葉斜板槳的長度與寬度之比為:長度∶寬度=15∶1~5,優選15∶2~4;寬葉斜板槳與攪拌軸之間的夾角α為60~70°,寬葉斜板槳的數量為2~6片,均勻分布;
攪拌裝置2的轉速為50~70轉/分鐘;
採用長度較長的寬葉斜板槳槳葉和渦輪槳的組合,並採用低轉速的方法,以確保分散性能,同時也能夠確保體系不至於激烈的湍動;
進一步,在所述的罐體1的底部下部設有螺旋除沙裝置5,以去除沉澱的固體,採用角度螺旋,通過利用水和砂石的重力和摩擦力不同,將砂石沿角度螺旋輸送到罐外,減輕作業人員清倉強度。
實施例1
採用圖1、圖2和圖3所示的裝置,實現鑽井泥漿的輸送。
基本參數:
罐體1的長度為10m,寬度為3m,高度為1.8m;
泥漿泵從泥漿池中抽吸的鑽井泥漿通過振動篩後,去除了大塊的石屑,儲存在罐體中,液固比為4:1,所述的液固比指的是液/固;
寬葉斜板槳端部與罐體內壁之間的間距為20mm;
所述的寬葉斜板槳的長度與寬度之比為:
長度∶寬度=15∶2;
寬葉斜板槳與攪拌軸之間的夾角α為70°;
寬葉斜板槳的數量為6片,均勻分布;
攪拌裝置速為60轉/分鐘;
在上述的條件下,將罐體中的鑽井泥漿通過砂漿泵輸送至後續工段,經檢測,罐體103中,位於四邊中心處的鑽井泥漿的液固比分別為4:1、4.2:1、3.9:1和3.85:1,基本穩定。
經過10小時的運轉,泥漿沉澱率為10%;
所述的沉澱率的定義如下:
沉澱率:沉澱的固體顆粒物/總固體顆粒物。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鑽井泥漿不落地處理過程中的鑽井泥漿輸送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將鑽井泥漿通過泥漿泵,從泥漿池中抽吸至振動篩,進行後篩分,然後儲存在儲漿罐的罐體中;(2)然後通過設置在儲漿罐罐體中的沙漿泵,輸送至後續的絮凝工序;儲漿罐,包括上端敞開的罐體、攪拌裝置、振動篩沙漿泵;振動篩通過連接板固定在所述的罐體的頂端,攪拌裝置和沙漿泵設置在所述的罐體中,並分別通過傳動機構與固定在所述的罐體頂端電機相連接,沙漿泵的輸出口,通過管線與罐體上的物料出口相連接。本發明在儲漿罐設置了攪拌裝置,可有效的防止泥漿沉澱和保證穩定的固液比,確保了後續處理的穩定性。
技術研發人員:徐俊;汪洋;葛志磊;常青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揚州市馳城石油機械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日:2016.03.17
技術公布日:2017.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