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懸臂蓋梁施工中的移動門架的施工方法與流程
2023-04-25 23:09:37 1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應用在既有道路車流量大,安全性要求高、工期緊、交通疏導無法改移的場合中的大懸臂蓋梁施工中的移動門架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大蓋梁的施工通常採用鋼管立柱加貝雷架的形式或牛腿託架加貝雷架的形式。但兩種形式都存在相同的問題,其一是安全性問題,在支架拼裝時,由於受到道路無法封閉的限制,只能依靠增派人員對施工現場進行防護,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其二是施工進度問題,鋼管立柱加貝雷架法的施工周期約為三天時間,但在安裝立柱和貝雷架的過程中受到交通、天氣等因素影響較大,不可控因素大,極大地影響施工進度,且安全隱患極大甚至影響施工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是為避免上述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大懸臂蓋梁施工中的移動門架的施工方法,以期保證施工質量、提高施工進度、提高安全性,且不影響交通行車、受天氣影響小。
本發明為解決技術問題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大懸臂蓋梁施工中的移動門架的結構特點是:針對大懸臂蓋梁的施工設置移動門架體系:所述移動門架體系包括三個單元,分別是左側單元、中間單元和右側單元;所述左側單元與右側單元具有對稱的結構形式,分別是由兩組獨立設置的移動門架構成,兩組移動門架之間距離為保持正常通行的機動車道的寬度;所述移動門架是以可移動的萬向輪為腳輪;所述中間單元是以螺旋管為支承立柱,在所述螺旋管的頂部設置砂箱,在砂箱上設置中間單元分配梁,用於鋪設蓋梁底模的貝雷梁支撐在所述移動門架體系上。
本發明大懸臂蓋梁施工中的移動門架的結構特點也在於:所述移動門架的結構設置為:所述腳輪安裝在由工字鋼和鋼板組成的門架底盤的底部,四套套管立柱支立在門架底盤上,所述套管立柱利用插銷可以調節立柱高度,在所述套管立柱的頂部設置有處在同一水平高度上的兩道橫向分配梁;貝雷梁支承在所述橫向分配梁上,並在兩端呈懸挑。
本發明大懸臂蓋梁施工中的移動門架的結構特點也在於:所述中間單元中的螺旋管沿橫向布置為兩排,每排各有三根;螺旋管之間以槽鋼加固連接,保證支承立柱的穩定性。
本發明大懸臂蓋梁施工中的移動門架的結構特點也在於:在所述貝雷梁的頂部平行布置頂層工字鋼分配梁,所述頂層工字鋼分配梁為順橋向布置,在所述頂層工字鋼分配梁與貝雷梁之間採用「U」型卡固定連接,使頂層工字鋼分配梁與貝雷梁共同連接成一個整體用於傳遞上部荷載;所述蓋梁底模鋪設在所述頂層工字鋼分配梁上。
本發明大懸臂蓋梁施工中的移動門架的結構特點也在於:所述三個單元中的貝雷梁在各單元的接頭位置處分斷,形成各自獨立的受力單元。
本發明大懸臂蓋梁施工中的移動門架的施工方法的特點是:
在蓋梁施工過程中,移動門架中的門架底盤是以鋼板為墊板,在墊板上輔墊枕木,門架底盤落實在枕木上,利用鋼板和枕木進行承載;
在本節段蓋梁施工完成需要周轉移動門架至下一節段蓋梁施工時,首先利用吊車將移動門架微微吊起,使套管立柱中的插銷不受力,然後取出插銷,將移動門架下降至高度約為4m;再利用千斤頂頂起門架底盤,取出鋼板及枕木,完成枕木到腳輪的受力轉換;隨後在兩臺四輪車的同步牽引下,利用腳輪直接轉運移動門架;
所述中間單元是利用砂箱降低高度,隨後即可進行拆除。
與已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有益效果體現在:
本發明是在既有行車道路上不影響交通的前提下進行施工,基本不受天氣影響、其結構穩定安全、門架鋪設時間快、整體移動可極大地減少周轉時間,提高施工進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斷面A-A示意圖;
圖3為圖1中斷面B-B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中移動門架的門架底盤承載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號:1移動門架,11腳輪,12門架底盤,13套管立柱,14橫向分配梁,15側部頂層工字鋼,2中間單元,21螺旋管,22砂箱,23中間單元分配梁,24中部頂層工字鋼,3貝雷梁,4蓋梁底模,5大懸臂蓋梁,6機動車道。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圖2和圖3、本實施例中大懸臂蓋梁施工中的移動門架是針對大懸臂蓋梁5的施工設置移動門架體系:移動門架體系包括三個單元,分別是左側單元、中間單元和右側單元;左側單元與右側單元具有對稱的結構形式,分別是由兩組獨立設置的移動門架1構成,兩組移動門架1之間的距離為保持正常通行的機動車道6的寬度;移動門架1是以可移動的萬向輪為腳輪;中間單元2是以螺旋管21為支承立柱,在螺旋管21的頂部設置砂箱22,在砂箱22上設置中間單元分配梁23,用於鋪設蓋梁底模4的貝雷梁3支撐在移動門架體系上。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中移動門架1的結構設置為:腳輪11安裝在由工字鋼和鋼板組成的門架底盤12的底部,四套套管立柱13支立在門架底盤12上,套管立柱13利用插銷可以調節立柱高度,在套管立柱13的頂部設置有處在同一水平高度上的兩道橫向分配梁14;貝雷梁3支承在橫向分配梁14上,並在兩端呈懸挑。
如圖4所示,中間單元2中的螺旋管21沿橫向布置為兩排,每排各有三根;螺旋管21之間以槽鋼加固連接,保證支承立柱的穩定性。
如圖3和圖4所示,本實施例中,在貝雷梁的頂部平行布置頂層工字鋼分配梁,包括處在移動門架上方位置處的側部頂層工字鋼15和處在中間單元上方位置處的中部頂層工字鋼24,各頂層工字鋼分配梁為順橋向布置,頂層工字鋼分配梁與貝雷梁3之間採用「U」型卡固定連接,使頂層工字鋼分配梁與貝雷梁共同連接成一個整體用於傳遞上部荷載;蓋梁底板4鋪設在頂層工字鋼分配梁上。本實施例中三個單元中的貝雷梁在各單元的接頭位置處分斷,形成各自獨立的受力單元,使結構更加穩固。
採用帶腳輪的移動門架,可在施工道路上由兩臺四輪車同步牽引各移動門架行進,進入下一個蓋梁施工段,兩移動門架不影響道路行車,有效的解決了交通疏解的難題。同時通過計算,移動門架體系對基礎壓應力約為2.13Mpa,遠小於既有路面及承臺的承載力,因此施工中基礎可以不用處理,加快了施工進度,節約了施工成本。
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中大懸臂蓋梁施工中的移動門架的施工方法是:
在蓋梁施工過程中,移動門架1中的門架底盤12是以鋼板16為墊板,在墊板16上輔墊枕木,門架底盤12落實在枕木上,利用鋼板和枕木進行承載。
在本節段蓋梁施工完成需要周轉移動門架1至下一節段蓋梁施工時,首先利用吊車將移動門架1微微吊起,使套管立柱13中的插銷不受力,然後取出插銷,將移動門架1下降至高度約為4m;再利用千斤頂頂起門架底盤12,取出鋼板及枕木,完成枕木到腳輪11的受力轉換;隨後在兩臺四輪車的同步牽引下,利用腳輪直接轉運移動門架1,若牽引速度為10m/min,則移動門架1經過三分鐘便能牽引到位;中間單元2是利用砂箱22降低高度,隨後即可進行拆除,整個施工過程安全、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