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田田間管理機的製作方法
2023-04-25 07:35:47 2

本發明涉及一種水田田間管理機。
背景技術:
隨著農業技術的不斷發展,對多功能的農業機械的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在水田作物,需要一種擁有同轍轉向功能的同時能完成多重任務的田間管理機械,插秧時需要有運苗的功能,消滅病蟲害需要有噴霧的功能,減輕對農田秧苗的損傷,提高作物產量需要有揚肥施肥的功能,目前,國內外還沒有一款能完成此類綜合任務的高效水田田間管理機械。現有的水田機械功能單一,功能轉化不便捷,難以維護,車身重量大,壓地壓苗嚴重,各種地況適應性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一種水田田間管理機,能完成多重任務的具有同轍轉向功能的田間管理機械,插秧時有運苗的功能,消滅病蟲害時有噴霧的功能,減輕對農田秧苗的損傷,提高作物產量時有揚肥施肥的功能,並且本發明結構設計科學合理、緊湊靈活、重量輕便、各種地況適應性強,機械生產和維護成本低廉,填補了水田田間管理機械領域的空白。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由機械行走系統,噴杆噴霧系統,揚肥施肥系統,運苗系統四大系統組成。水田田間管理機最大功用就是實現了同轍轉向和一機多能一機多用,解決了水田田間管理的機械化應用難題,減輕對農田秧苗的損傷,實現肥料和農藥的減施增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農藥的噴灑效果,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減少人工成本的投入,節本增效,保證糧食安全的同時提高糧食產量。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水田田間管理機由:發動機、方向盤、變速箱、鉸接式轉向機構、鉸連結頭、液壓馬達、液泵、液罐、噴杆架、車輪、傳動立軸、傳動軸、揚肥器、肥箱、施肥器、帶差速鎖傳動橋、液壓油缸、前車架、後車架構成。
本發明的特點:該產品結構設計科學合理,可靠性高,使用壽命長,操作維護保養簡單,各應用系統間模塊化快速轉換,適用於各種惡劣地塊,使用範圍廣,鉸接式轉向機構鉸接轉向點位於前後帶差速鎖傳動橋的幾何中心位置,轉向可以實現同轍轉向,鉸接式車體可以實現2軸和3軸的車型,採用全輪驅動,且每個軸上都配有差速鎖,採用多輪胎,接地比壓小,保證車輛在鬆軟和潮溼土壤地面的通過性和穩定性以及噴霧作業時的耐蝕性,車體主要採用整體結構和耐腐蝕材料,重量輕,強度高,耐腐蝕性好。
在機械行走系統中,發動機與變速箱配合,變速箱與分動器配合,分動器與前後帶差速鎖傳動橋配合,動力由發動機傳遞給變速箱,由變速箱通過傳動軸傳遞給分動器,由分動器通過傳動軸傳遞給前後帶差速鎖傳動橋,從而來實現驅動行走,通過接通或斷開分動器來變化兩輪驅動或四輪驅動模式,前後輪驅動並附有前後百分之百起作用的差速器鎖,可實現兩輪驅動,四輪驅動,四驅加前後橋差速鎖鎖止,轉向是由方向盤控制液壓油缸來推動位於前後帶差速鎖傳動橋的幾何中心位置的鉸接式轉向機構來實現轉向,鉸接式車體的關鍵在連接前後兩個部分的鉸接器,其原理類似於萬向節。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車架,前一部分布置發動機及其作業系統、駕駛室;後一部分布置車鬥,通過鉸連結頭將動力部分與載貨部分連接起來,鉸連結頭直接與前車架或者後車架相連,接入垂直鉸鏈和水平鉸鏈後使車輛具有良好的行駛性能:一部分可以在水平面內相對於另一部分向左或向右迴轉成45度角,甚至是「摺疊」在一起,由於鉸接式轉向機構鉸接轉向點位於前後帶差速鎖傳動橋的幾何中心位置,前車架和後車架在執行轉向時操作與同一個轉向圓相切,前後車架運行軌跡相同,轉向可以實現同轍轉向,另外,前後車架都可以在垂直於公共縱軸的平面內繞公共縱軸作獨立的無限制轉動。特別是它完全消除了作用在車架上的扭轉載荷,因此可以提高整個結構的可靠性,不象普通車體結構在無路條件下工作時,車架要承受很大的沿軸向的載荷;特殊的懸掛裝置以及獨特的轉向架可以使車體在路面差、氣候惡劣的條件下正常行駛,使得車輛能夠在崎嶇地帶行駛而不會對懸架裝置有過高的要求。由於鉸接式車體轉彎時兩部分車架形成摺疊角,使得車體外輪廓轉彎半徑減小,而內輪廓轉彎半徑加大,這樣使得其可以在狹窄的通道內通行;車身的兩部分能相對於公共縱軸轉動,可以明顯地減少車輪在懸架系統垂直方向跳動;鉸接式車體可以實現2軸和3軸的車型,採用全輪驅動,且每個軸上都配有差速鎖,採用多輪胎,接地比壓小,保證車輛在鬆軟和潮溼土壤地面的通過性和穩定性以及噴霧作業時的耐蝕性,車體主要採用整體結構和耐腐蝕材料,重量輕,強度高,耐腐蝕性好。
在噴杆噴霧系統中,液罐位於車體後方,通過預留模塊化連接底座快捷連接,模塊化快接的應用方便於各系統之間的相互轉化,為減輕整機的重量和實現耐腐蝕採用鋁合金的噴杆架,在噴杆架上安裝噴霧噴頭,由手動摺疊的方式來實現噴杆的摺疊與展開。在升降架上由液壓油缸來實現噴杆架升降。在液壓系統中,是由與發動機連接的液壓油泵,液壓油泵連接多路換向閥,再由多路換向閥連接液壓油缸,來執行各部位的作業動作。液泵系統:是液泵與液壓馬達配合,由液壓馬達提供動力,液壓油泵驅動液壓馬,帶動液泵工作,藥液的攪拌是通過液泵回流管路循環並與攪拌器配合,使藥液充分攪拌混合均勻,混合均勻後由液泵通過連接軟管泵至分配器出,分配器通過連接軟管輸送至噴頭處開始對農作物噴霧作業。
在揚肥施肥系統中,將不需要使用的液罐和噴杆架卸下,減小整機重量不壓地不傷地,揚肥器安裝在車體後部,由液壓馬達提供動力,施肥器通過升降連接架與車體連接,由液壓油缸控制施肥器的升降,揚肥器揚撒固態顆粒肥,施肥器可以施用液態肥和固態顆粒肥,按設定好的流量施入開溝器破土開溝的作業位置,施肥系統中施固態顆粒肥時,需將儲存肥料的肥箱安裝在施肥器上方,施液態肥時多數元器件可與噴杆噴霧系統中的元器件通用,包括液泵、分配器、液罐和連接軟管。
在運苗系統中,卸下液泵、噴杆架、液罐、揚肥器等不影響機器使用且與運苗無關的元器件,將鉸接式轉向機構後方的後車架上不影響機器使用且與運苗無關的附件全部卸下,然後在後車架上安裝運苗託架。
各系統根據實際使用情況,鉸接式轉向機構後方的車體可以選用單軸、兩軸或多軸的結構,整體多軸結構是為了增加承載量和減少壓地傷地,保證車輛的通過性和穩定性。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發明水田田間管理機噴霧狀態的側視圖。
附圖2是本發明水田田間管理機揚肥狀態的側視圖。
附圖3是本發明水田田間管理機施液態肥狀態的側視圖。
附圖4是本發明水田田間管理機3軸車型的側視圖。
附圖5是本發明水田田間管理機3軸車型的仰視圖。
1-發動機 2-方向盤 3-變速箱 4-鉸接式轉向機構 5-鉸連結頭 6-液壓馬達 7-液泵 8-液罐 9-噴杆架 10-車輪 11-傳動立軸 12-傳動軸
13-揚肥器 14-肥箱
15-施肥器
16-帶差速鎖傳動橋 17-液壓油缸 18-前車架 19-後車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的最佳實施例,水田田間管理機由:發動機1、方向盤2、變速箱3、鉸接式轉向機構4、鉸連結頭5、液壓馬達6、液泵7、液罐8、噴杆架9、車輪10、傳動立軸11、傳動軸12、揚肥器13、肥箱14、施肥器15、帶差速鎖傳動橋16、液壓油缸17、前車架18、後車架19構成。
本發明水田田間管理機其特徵在於在機械行走系統中,發動機與變速箱配合,變速箱與分動器配合,分動器與前後帶差速鎖傳動橋配合,動力由發動機(1)傳遞給變速箱(3),由變速箱(3)通過傳動軸(12)傳遞給分動器,由分動器通過傳動軸(12)傳遞給前後帶差速鎖傳動橋(16),從而來實現驅動行走,通過接通或斷開分動器來變化兩輪驅動或四輪驅動模式,前後輪驅動並附有前後百分之百起作用的差速器鎖,可實現兩輪驅動,四輪驅動,四驅加前後橋差速鎖鎖止,轉向是由方向盤(2)控制液壓油缸(17)來推動位於前後帶差速鎖傳動橋(16)的幾何中心位置的鉸接式轉向機構(4)來實現轉向,鉸接式車體的關鍵在連接前後兩個部分的鉸接器,其原理類似於萬向節。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車架,前一部分布置發動機及其作業系統、駕駛室;後一部分布置車鬥,通過鉸連結頭將動力部分與載貨部分連接起來,鉸連結頭直接與前車架或者後車架相連,接入垂直鉸鏈和水平鉸鏈後使車輛具有良好的行駛性能:一部分可以在水平面內相對於另一部分向左或向右迴轉成45度角,甚至是「摺疊」在一起,由於鉸接式轉向機構(4)鉸接轉向點位於前後帶差速鎖傳動橋(16)的幾何中心位置,前車架(18)和後車架(19)在執行轉向時操作與同一個轉向圓相切,前後車架運行軌跡相同,轉向可以實現同轍轉向,另外,前後車架都可以在垂直於公共縱軸的平面內繞公共縱軸作獨立的無限制轉動。特別是它完全消除了作用在車架上的扭轉載荷,因此可以提高整個結構的可靠性,不象普通車體結構在無路條件下工作時,車架要承受很大的沿軸向的載荷;特殊的懸掛裝置以及獨特的轉向架可以使車體在路面差、氣候惡劣的條件下正常行駛,使得車輛能夠在崎嶇地帶行駛而不會對懸架裝置有過高的要求。由於鉸接式車體轉彎時兩部分車架形成摺疊角,使得車體外輪廓轉彎半徑減小,而內輪廓轉彎半徑加大,這樣使得其可以在狹窄的通道內通行;車身的兩部分能相對於公共縱軸轉動,可以明顯地減少車輪在懸架系統垂直方向跳動;鉸接式車體可以實現2軸和3軸的車型,採用全輪驅動,且每個軸上都配有差速鎖,採用多輪胎,接地比壓小,保證車輛在鬆軟和潮溼土壤地面的通過性和穩定性以及噴霧作業時的耐蝕性,車體主要採用整體結構和耐腐蝕材料,重量輕,強度高,耐腐蝕性好。
本發明水田田間管理機其特徵在於在噴杆噴霧系統中,液罐(8)位於車體後方,通過預留模塊化連接底座快捷連接,模塊化快接的應用方便於各系統之間的相互轉化,為減輕整機的重量和實現耐腐蝕採用鋁合金的噴杆架(9),在噴杆架(9)上安裝噴霧噴頭,由手動摺疊的方式來實現噴杆的摺疊與展開。在升降架上由液壓油缸(17)來實現噴杆架升降。在液壓系統中,是由與發動機(1)連接的液壓油泵,液壓油泵連接多路換向閥,再由多路換向閥連接液壓油缸(17),來執行各部位的作業動作。液泵系統:是液泵(7)與液壓馬達(6)配合,由液壓馬達(6)提供動力,液壓油泵驅動液壓馬(6),帶動液泵(7)工作,藥液的攪拌是通過液泵回流管路循環並與攪拌器配合,使藥液充分攪拌混合均勻,混合均勻後由液泵通過連接軟管泵至分配器出,分配器通過連接軟管輸送至噴頭處開始對農作物噴霧作業。
本發明水田田間管理機其特徵在於在揚肥施肥系統中,將不需要使用的液罐(8)和噴杆架(9)卸下,減小整機重量不壓地不傷地,揚肥器(13)安裝在車體後部,由液壓馬達(6)提供動力,施肥器(15)通過升降連接架與車體連接,由液壓油缸(17)控制施肥器(15)的升降,揚肥器揚撒固態顆粒肥,施肥器可以施用液態肥和固態顆粒肥,按設定好的流量施入開溝器破土開溝的作業位置,施肥系統中施固態顆粒肥時,需將儲存肥料的肥箱安裝在施肥器上方,施液態肥時多數元器件可與噴杆噴霧系統中的元器件通用,包括液泵(7)、分配器、液罐(8)和連接軟管。
本發明水田田間管理機其特徵在於在運苗系統中,卸下液泵(7)、噴杆架(9)、液罐(8)、揚肥器(13)等不影響機器使用且與運苗無關的元器件,將鉸接式轉向機構(4)後方的後車架(19)上不影響機器使用且與運苗無關的附件全部卸下,然後在後車架(19)上安裝運苗託架。
本發明水田田間管理機其特徵在於各系統根據實際使用情況,鉸接式轉向機構(4)前後方的車體可以選用單軸或兩軸的結構,整體多軸結構是為了增加承載量和減少壓地傷地,保證車輛的通過性和穩定性。
儘管本發明已經被描述為具有示例性的設計,但是在本公開內容的精神和範圍內可以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的修改。因此,本申請旨在包括利用本發明的一般原理的本發明的任何變型、使用或適應性修改。另外,本申請旨在包括落入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已知的或慣常的實踐中的這種偏離本公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