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液泵防進水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4-25 21:05:41 1
專利名稱:乳液泵防進水機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乳液泵領域,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乳液泵防進水機構。
技術背景乳液泵一般是安裝在容器的開口處,用於通過使用者的手動按壓操作 將容器內的諸如乳液之類的液體泵出容器以供使用。目前,市場上已存在 多種乳液泵防進水機構,用於防止水之類的外界液體在乳液泵操作過程中 通過泵而進入容器汙染容器內所裝產品。然而,這些傳統的防進水機構多 少都存在難以杜絕外界液體進入容器內部的問題。例如,中國專利公告CN2314128Y提出了一種乳液泵防進水機構。 如圖6和7所示,這種傳統的乳液泵防進水機構基本由壓頭110、汽缸蓋 120和連接導管130構成。壓頭IIO內形成有一通道111,通道下端開口 由一從壓頭主體豎直向下延伸的管接頭112限定。壓頭IIO圍繞管接頭112 還形成有一鎖定管113,該鎖定管在其上部的外壁面上形成有外螺紋。連 接導管130的上端131壓配合於壓頭IIO的管接頭112內,從而與壓頭110 固定連接,並使連接導管130的內部與壓頭的通道111流體連通。汽缸蓋 120的中央有一供連接導管130通過的中央通孔121,在中央通孔的下部 內壁面上設有一豎直向上延伸超過汽缸蓋120上平面的防進水導向套管 122,防進水導向套管的內壁面與連接導管130的外壁面滑動配合,防進 水導向套管122的外壁面與中央通孔121的上部內壁面之間形成一供壓頭 的鎖定管113擰入的環形凹陷124。在中央通孔121的與防進水導向套管 122外壁面相對的內壁面上形成有內螺紋,當壓頭IIO被壓下而使鎖定管 113的下端進入環形凹陷124並加以轉動時,該內螺紋能與鎖定管113上 的外螺紋嚙合而使壓頭IIO相對於汽缸蓋120鎖定。在對具有上述乳液泵防進水機構的乳液泵進行按壓泵送操作時,壓頭 IIO從其相對於汽缸蓋120的按壓行程上止點位置開始被向下壓,直到鎖定管113的下端邊緣進入汽缸蓋120的中央通孔121內壁面與防進水導向 套管122外壁面之間的環形凹陷124並且鎖定管上的外螺紋的最下側螺牙 與中央通孔121上的內螺紋的最上側螺牙相抵靠,該螺牙相抵靠的位置即 為壓頭110相對於汽缸蓋120的按壓行程下止點位置。在壓頭110從按壓 行程上止點位置被壓到按壓行程下止點位置的過程中,容器(未圖示)內 的液體被泵送出,與此同時,外界空氣通過防進水導向套管122內壁面與 連接導管130外壁面之間的微小間隙被吸入容器內部,以補償容器內因液 體體積的減小造成的負壓。但是,當壓頭IIO被下壓到其鎖定管113下端 進入汽缸蓋120的環形凹陷124時,如果該環形凹陷124內積存有汙水或 其它液體(該積存液體在諸如浴室之類的潮溼場合通常是無法避免的), 則鎖定管113下端將浸入該積存液體中而阻斷容器內部與外界大氣的連 通,這樣,壓頭IIO的繼續下壓會造成該積存液體被吸入容器內部,導致 容器內的液體產品被汙染。發明內容鑑於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最大 限度地防止外界液體進入的乳液泵防進水機構。為了實現本發明的上述目的,按照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乳液 泵防進水機構,它包括 一壓頭,壓頭內形成有一通道,通道下端開口的 周圍形成有一從壓頭主體豎直向下延伸的鎖定管,鎖定管在其外壁面上形 成有外螺紋; 一連接導管,連接導管上端固定連接於壓頭的通道下端開口 處,從而與壓頭通道連通; 一汽缸蓋,汽缸蓋中央有一供連接導管通過的 通孔,在中央通孔的下部內壁面上設有一豎直向上延伸超過汽缸蓋上平面 的防進水導向套管,防進水導向套管的內壁面與連接導管的外壁面之間留 有間隙地滑動配合,該間隙為乳液泵所安裝的一容器的內部與外界大氣之 間提供流體連通,防進水導向套管的外壁面與中央通孔的上部內壁面之間 形成一供鎖定管擰入的環形凹陷,在中央通孔的與防進水導向套管外壁面 相對的內壁面上形成有能與鎖定管上的外螺紋嚙合而使壓頭相對於汽缸蓋 鎖定的內螺紋,其中,壓頭相對於汽缸蓋有一按壓行程上止點位置和一按 壓行程下止點位置,該按壓行程下止點位置限定為壓頭在被向下按壓到其鎖定管上的外螺紋抵靠汽缸蓋中央通孔上的內螺紋時的位置,鎖定管上形 成有至少一條從鎖定管的下端邊緣開始沿鎖定管的至少部分長度延伸的切 口,該切口的上端設置成在壓頭相對於汽缸蓋處於按壓行程下止點位置時 比汽缸蓋的上平面高。在這裡順便一提,本文中所述的"上"和"下"是相對於乳液泵在正 常使用時的取向(即乳液泵設置成其縱向軸線沿豎直方向延伸)而確定的。利用本發明的該乳液泵防進水機構,由於在鎖定管上形成有至少一條 從鎖定管的下端邊緣開始沿鎖定管的至少部分長度延伸的切口,並且該切 口的上端設置成在壓頭相對於汽缸蓋處於按壓行程下止點位置時比汽缸蓋 的上平面高,因此,即便壓頭被下壓而使其鎖定管下端浸入汽缸蓋環形凹 陷內積存的汙水,鎖定管上的切口始終可以確保容器內部與外界大氣的直 接連通,從而避免汽缸蓋環形凹陷內的積水被吸入容器內部而汙染所裝液 體產品。而且,切口是從鎖定管的下端邊緣開始延伸,這樣就使切口形成 一開放區域(而非諸如圓形孔之類的封閉區域),從而有助於防止液體因 表面張力作用的吸附以及其它固體雜質的卡堵。上述的切口可以僅設置一條,也可以設置兩條或更多條。切口可以是 呈細長狀,該細長形狀有利於防止液體(尤其是粘性液體)因表面張力作 用而堵塞切口,並防止除液體之外的其它雜質堵塞切口。切口可以是具有 均勻寬度的矩形,也可以是具有不等寬度的楔形或其它不規則形狀。此外, 切口可以沿鎖定管的縱向軸線(即乳液泵的縱向軸線)方向延伸,也可以 略為偏離於該縱向軸線而傾斜延伸。同樣為了實現本發明的上述目的,按照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種 乳液泵防進水機構,它包括 一壓頭,壓頭內形成有一通道,通道下端開 口的周圍形成有一從壓頭主體豎直向下延伸的鎖定管,鎖定管在其外壁面 上形成有外螺紋; 一連接導管,連接導管上端固定連接於壓頭的通道下端 開口處,從而與壓頭通道連通; 一汽缸蓋,汽缸蓋中央有一供連接導管通 過的通孔,在中央通孔的下部內壁面上設有一豎直向上延伸超過汽缸蓋上 平面的防進水導向套管,防進水導向套管的內壁面與連接導管的外壁面之 間留有間隙地滑動配合,該間隙為乳液泵所安裝的一容器的內部與外界大 氣之間提供流體連通,防進水導向套管的外壁面與中央通孔的上部內壁面之間形成一供鎖定管擰入的環形凹陷,在中央通孔的與防進水導向套管外 壁面相對的內壁面上形成有可與鎖定管上的外螺紋嚙合而使壓頭相對於汽缸蓋鎖定的內螺紋,其中,壓頭相對於汽缸蓋有一按壓行程上止點位置和 一按壓行程下止點位置,該按壓行程下止點位置限定為壓頭在被向下按壓 到其鎖定管上的外螺紋抵靠汽缸蓋中央通孔上的內螺紋時的位置,鎖定管 上的外螺紋從鎖定管的下端邊緣開始向上螺旋延伸,而汽缸蓋中央通孔上 的內螺紋從中央通孔的上端邊緣開始向下螺旋延伸,這樣使得只有通過旋 轉才能讓鎖定管的下端邊緣進入汽缸蓋的環形凹陷,而在壓頭相對於汽缸 蓋處於按壓行程下止點位置時,鎖定管的下端邊緣不進入環形凹陷。利用本發明的該乳液泵防進水機構,由於鎖定管上的外螺紋是從鎖定 管的下端邊緣就開始向上螺旋延伸,而汽缸蓋中央通孔上的內螺紋是從中 央通孔的上端邊緣開始向下螺旋延伸,這樣就將壓頭相對於汽缸蓋的按壓 行程下止點位置限定成按壓動作不會使鎖定管的下端進入或顯著地進入 汽缸蓋的中央通孔、亦即汽缸蓋的環形凹陷中。因此,即便汽缸蓋環形凹 陷內有積存液體,由於鎖定管在按壓動作下基本不會進入汽缸蓋環形凹 陷,從而可避免容器內外流體連通被汽缸蓋環形凹陷內的積水阻斷的情況 發生。而且,即使在汽缸蓋環形凹陷內積滿液體並且因內、外螺紋螺牙之 間的相位差等原因而鎖定管略微進入汽缸蓋環形凹陷的極端情況下,由於 防進水導向套管的上端要比汽缸蓋的上平面、亦即中央通孔的上端邊緣 高,因而也可以阻止積存液體的吸入。鎖定管上的外螺紋和與之相配合的汽缸蓋中央通孔上的內螺紋可以採 用單頭螺紋的形式,但也可以採用雙頭或其它多頭螺紋的形式。本發明的乳液泵防進水機構的其它特點和優點將通過以下參照附圖對 一示例性實施例的描述而體現出來。
圖1是具有本發明的乳液泵防進水機構的一乳液泵的部分剖開的側視 圖,此時壓頭相對於汽缸蓋處於按壓行程下止點位置。圖2是沿圖1中的A-A線剖開的縱向剖視圖。圖3是類似於圖2的縱向剖視圖,只是此時壓頭相對於汽缸蓋處於鎖定狀態。圖4A-D示出了圖1-3中所使用的本發明乳液泵防進水機構的壓頭, 其中,圖4A是其側視圖,圖4B是沿圖4A中的B-B線的縱向剖視圖,圖 4C是其仰視圖,圖4D是其仰視立體圖。圖5是圖1中所示的本發明的乳液泵防進水機構的分解狀態的縱向剖 視圖。圖6是具有現有技術的乳液泵防進水機構的一乳液泵的縱向剖視圖。 圖7是圖6中所示的現有技術的乳液泵防進水機構的分解狀態的縱向 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3,本發明的乳液泵防進水機構結合在一傳統類型的乳液泵 中,該乳液泵用於安裝在一容器(未圖示)的開口部上以對容器內的產品 進行泵壓分配。該乳液泵防進水機構大體包括一壓頭10、 一固定連接於 壓頭10下部的連接導管30以及一具有供連接導管30穿過的中央通孔的 汽缸蓋20。上述壓頭10、連接導管30和汽缸蓋20與其它一些構件(如 圖中所示,它們的結構及其與本發明構件的配合屬於現有技術)構成了乳 液泵,但由於本發明的乳液泵防進水機構基本只涉及此三個構件,因此本 文不對其它構件加以贅述。在圖l和2中,壓頭10相對於汽缸蓋20處於按壓行程下止點位置, 而在圖3中,壓頭10相對於汽缸蓋20處於鎖定位置。參見圖4A-4D,壓頭10內形成有一通道11,該通道包括一基本水平 延伸的部分和一從水平延伸部分豎直向下延伸的部分,通道11的豎直延 伸部分的下端開口由一從壓頭IO主體豎直向下延伸的管接頭12限定。壓 頭IO圍繞管接頭12還形成有一鎖定管13,該鎖定管與管接頭12是同軸 的,管接頭12和鎖定管13的共同的軸線即為乳液泵的縱向軸線。管接頭 12的內壁面上形成有兩條水平的環形槽16,用於與形成在連接導管30上 的兩條環形凸筋33 (在後面描述)相配合而使連接導管30固定連接於管 接頭12。管接頭12與鎖定管13之間形成有一環形間隙17,供汽缸蓋20 上的防進水導向套管22 (在後面描述)插入。管接頭12的外壁面上(或者連接導管外壁面上或鎖定管內壁面上)形成有一條水平的環形突起18, 其在管接頭12上的位置設置成在壓頭10按壓下行到其鎖定管13下端 邊緣到達汽缸蓋20上平面25位置時,該環形突起18已經與防進水導向 套管22的上端部分徑向接合密封,從而阻斷了容器內外的流體連通。鎖定管13上形成有兩條沿鎖定管的基本整個長度延伸的縱向切口 15,每條縱向切口基本呈長條狀的矩形,並且兩條縱向切口在鎖定管的直 徑方向上彼此相對。鎖定管13在其外壁面上形成有外螺紋14,該外螺紋 從鎖定管13的下端邊緣開始螺旋延伸在鎖定管的整個外壁面上。參見圖5,連接導管30具有一主體部分32和一直徑縮小的上端31, 該上端用於同軸地壓配合於壓頭10的管接頭12內。連接導管30的上端 的外壁面上形成有兩條環形凸筋33,用於在該上端插入管接頭12時與管 接頭內壁面上的環形槽16相配合,從而使連接導管20與管接頭12、亦 即壓頭10固定連接,並使連接導管30的內部與壓頭的通道11流體連通。 連接導管主體部分32的外徑與管接頭12的外徑相同,從而在連接導管30 固定連接於管接頭12時形成一連續的外壁面。汽缸蓋20的中央有一供連接導管30通過的中央通孔21,在中央通 孔的下部內壁面上一體地設有一豎直向上延伸超過汽缸蓋20的上平面 25、亦即中央通孔21的上端邊緣的防進水導向套管22。防進水導向套管 22的內壁面與連接導管主體部分32和管接頭12的相連續的外壁面滑動 配合,同時在兩配合面之間留有一微小的間隙,以在容器內部與外界大氣 之間提供一空氣連通通道。當壓頭IO的鎖定管13的下端邊緣下壓到達汽 缸蓋20的上平面25 (亦即中央通孔21的上端邊緣)位置時,也就是在 防進水導向套管22剛插入管接頭12與鎖定管13之間的環形間隙17時, 該防進水導向套管22的上端部分的內壁面已經與管接頭12上的環形突起 18徑向緊密接觸密封,從而阻斷上述空氣連通通道。防進水導向套管22的外壁面與中央通孔21的上部內壁面之間形成一 供壓頭10的鎖定管13擰入的環形凹陷24。在中央通孔21的與防進水導 向套管22外壁面相對的內壁面上形成有內螺紋26,當壓頭10被壓下而 使鎖定管13的下端進入環形凹陷24並加以轉動時,該內螺紋26能與鎖 定管13上的外螺紋14嚙合而使壓頭10相對於汽缸蓋20鎖定。內螺紋26從中央通孔21的上端邊緣開始一直螺旋延伸到環形凹陷24的底部附近, 以便鎖定管13能夠整個地擰入環形凹陷24中。環形凹陷24的徑向尺寸 與鎖定管13的厚度基本相同,以使得在鎖定管13外壁面上的外螺紋14 與汽缸蓋中央通孔21內壁面上的內螺紋26相嚙合時,鎖定管13的內壁 面與防進水導向套管22的外壁面相接觸,這樣可以使鎖定管13在環形凹 陷24內的螺紋鎖定更為穩固,而防止因徑向間隙造成的滑牙。鎖定管13上的外螺紋14和汽缸蓋中央通孔21上的內螺紋26均為雙 頭螺紋,該雙頭螺紋有助於在鎖定管外螺紋和汽缸蓋內螺紋之間提供更為 穩定的螺牙抵靠作用。具體說,由於雙頭螺紋具有兩條相位通常相差180 度的螺牙,因而可以在兩個沿直徑方向彼此相對的位置提供螺牙抵靠,從 而減小因螺牙相位差導致的鎖定管13略微進入環形凹陷24的可能性,並 防止鎖定管13因按壓力而產生歪斜並導致不希望有的螺紋卡死現象。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乳液泵防進水機構的作用進行描述。當壓頭IO被下壓到圖l-2所示的位置時,鎖定管13的下端邊緣抵靠 在汽缸蓋20中央通孔21的上端邊緣處,此時,由於鎖定管13上的外螺 紋14的螺牙是從其下端邊緣開始向上延伸並且中央通孔21上的內螺紋26 的螺牙是從其上端邊緣開始向下延伸,因此,鎖定管13上的螺牙與中央 通孔21上的螺牙相抵靠而阻止鎖定管13進入環形凹陷24,此刻的狀態 便是壓頭10相對於汽缸蓋20的按壓行程下止點位置。這樣,即使環形凹 陷24內積存有汙水,因此時壓頭10不再下行,所以不會發生因乳液泵的 繼續泵壓造成的汙水被吸入容器的危險。而且,由於管接頭12的外壁面 上還輔助性地形成有環形突起18,當鎖定管13的下端邊緣下壓到達汽缸 蓋20上平面25位置時,該環形突起18已經與防進水導向套管22的上端 部分的內壁面接合而形成密封,因此,即使在環形凹陷24內積滿液體並 且因中央通孔21和鎖定管13的內、外螺紋螺牙之間的相位差而鎖定管13 略微進入環形凹陷24的極端情況下,環形突起18與防進水導向套管22 的上端部分的內壁面形成的密封也可以阻止積存液體被吸入容器。當壓頭10相對於汽缸蓋20處於按壓行程下止點位置時,若要繼續使 壓頭10相對於汽缸蓋20下行,則只有通過將壓頭10相對於汽缸蓋20旋 轉,使鎖定管13上的外螺紋14與汽缸蓋中央通孔21上的內螺紋26嚙合起來,亦即使鎖定管13擰入汽缸蓋20的環形凹陷24。在該擰入過程中, 壓頭管接頭12上的環形突起18始終與汽缸蓋20的防進水導向套管22的 內壁面緊密接合,直到鎖定管13上的外螺紋14與中央通孔21上的內螺 紋26完全嚙合(如圖3所示的鎖定位置),從而切斷空氣連通通道。也 就是說,管接頭12上的環形突起18從壓頭10的按壓行程下止點位置開 始一直到鎖定位置,始終與防進水導向套管22內壁面保持接合狀態,從 而防止在鎖定管13擰入環形凹陷24的過程中外界雜質(包括環形凹陷24 內的積存液體)被吸入容器。當外螺紋14與內螺紋26完全嚙合時,壓頭 IO相對於汽缸蓋20便處於鎖定狀態,如圖3所示,該鎖定狀態一般在儲 存和運輸過程中使用。此外,由於在鎖定管13上形成有沿鎖定管的整個長度延伸的縱向切 口 15,因此,即便在按壓過程中壓頭10的鎖定管13浸入汽缸蓋環形凹 陷24內所積存的液體,該縱向切口 15也可以為容器內部與外界大氣之間 提供空氣連通,允許外界空氣通過該縱向切口流入容器內部而對因泵壓操 作造成的容器內負壓進行補償,從而有效防止環形凹陷24內的積存液體 被吸入容器內部而造成汙染。在以上所描述的示例性實施例中,部分地是為了簡化描述的目的,將 本發明上述兩個方面的技術方案在同一乳液泵防進水機構中進行實施,但 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這兩個技術方案完全可以獨立地進行實施而分 別實現本發明的目的。當然,本領域技術人員也可以理解,將本發明這兩 個方面的技術方案組合在一起使用,可以獲得更為顯著的效果。此外,在本發明的精神範圍內,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上述實施例進 行各種變化。例如,在上述實施例中,切口 15是從鎖定管13的下端邊緣 開始延伸在其整個長度上,但是,也可以將其改為使切口從鎖定管的下端 邊緣開始僅延伸在其部分長度上,只要該切口的上端在壓頭IO相對於汽 缸蓋20處於按壓行程下止點位置時比汽缸蓋上平面25高即可。又例如, 在上述實施例中,連接導管30是通過嵌入壓頭10的管接頭12中而固定 連接於壓頭10,但是,也可以將其改為使連接導管30套在管接頭12上 而固定連接於壓頭10,或者改為使連接導管30直接固定連接於壓頭主體 而不使用管接頭。在連接導管30套在管接頭12上而固定連接於壓頭10或不使用管接頭12而直接固定連接於壓頭10的情況下,環形突起18當 然就可以設置在連接導管30上。再例如,在上述實施例中,環形突起18 是設置在管接頭12的外壁面上而與防進水導向套管22的內壁面徑向接 合,但是,也可以將該環形突起18設置在鎖定管13的內壁面上而與防進 水導向套管22的外壁面徑向接合。顯然,上述這些變化均不會影響本發 明的實施及其發明目的的實現。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所描 述的具體實施方式
,而應由權利要求書來合理地限定。
權利要求
1. 一種乳液泵防進水機構,包括一壓頭,壓頭內形成有一通道,通道下端開口的周圍形成有一從壓頭主體豎直向下延伸的鎖定管,鎖定管在其外壁面上形成有外螺紋;一連接導管,連接導管上端固定連接於壓頭的通道下端開口處,從而與壓頭通道連通;一汽缸蓋,汽缸蓋中央有一供連接導管通過的通孔,在中央通孔的下部內壁面上設有一豎直向上延伸超過汽缸蓋上平面的防進水導向套管,防進水導向套管的內壁面與連接導管的外壁面之間留有間隙地滑動配合,該間隙為乳液泵所安裝的一容器的內部與外界大氣之間提供流體連通,防進水導向套管的外壁面與中央通孔的上部內壁面之間形成一供鎖定管擰入的環形凹陷,在中央通孔的與防進水導向套管外壁面相對的內壁面上形成有能與鎖定管上的外螺紋嚙合而使壓頭相對於汽缸蓋鎖定的內螺紋,其中,壓頭相對於汽缸蓋有一按壓行程上止點位置和一按壓行程下止點位置,該按壓行程下止點位置限定為壓頭在被向下按壓到其鎖定管上的外螺紋抵靠汽缸蓋中央通孔上的內螺紋時的位置,鎖定管上形成有至少一條從鎖定管的下端邊緣開始沿鎖定管的至少部分長度延伸的切口,該切口的上端設置成在壓頭相對於汽缸蓋處於按壓行程下止點位置時比汽缸蓋的上平面高。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乳液泵防進水機構,其特徵在於,鎖定管上 的外螺紋從鎖定管的下端邊緣開始向上螺旋延伸,而汽缸蓋中央通孔上的 內螺紋從中央通孔的上端邊緣開始向下螺旋延伸,這樣使得只有通過旋轉 才能讓鎖定管的下端邊緣進入汽缸蓋的環形凹陷,而在壓頭相對於汽缸蓋 處於按壓行程下止點位置時,鎖定管的下端邊緣抵靠於汽缸蓋中央通孔的 上端邊緣但不進入環形凹陷。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乳液泵防進水機構,其特徵在於,壓頭的通 道下端開口由一從壓頭主體豎直向下延伸的管接頭形成,連接導管通過嵌入管接頭中或套設於管接頭上而連接於壓頭,使得提供一連續的外壁面與 防進水導向套管的內壁面滑動配合,鎖定管圍繞管接頭而在它們之間形成一個可供防進水導向套管插入其內的環形凹槽。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乳液泵防進水機構,其特徵在於,管接頭或連接導管的外壁面上,或者鎖定管的內壁面上,形成有一環形突起,環形 突起的位置設置成當壓頭按壓下行到鎖定管下端邊緣到達汽缸蓋上平面 位置時,環形突起已經與防進水導向套管的上端部分徑向接合密封,從而 阻斷容器內部與外界大氣之間的流體連通。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乳液泵防進水機構,其特徵在於,鎖定管和 防進水導向套管的厚度製成當鎖定管外壁面上的外螺紋與中央通孔內壁 面上的內螺紋嚙合時,鎖定管的內壁面與防進水導向套管的外壁面相接 觸。
6.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乳液泵防進水機構,其特徵在於,切口延伸 在鎖定管的整個長度上。
7.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乳液泵防進水機構,其特徵在於,防進水導 向套管與汽缸蓋形成一體。
8.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乳液泵防進水機構,其特徵在於,鎖定管和 汽缸蓋上的相配合的螺紋是多頭螺紋。
9. 一種乳液泵防進水機構,包括一壓頭,壓頭內形成有一通道,通道下端開口的周圍形成有一從壓頭 主體豎直向下延伸的鎖定管,鎖定管在其外壁面上形成有外螺紋;一連接導管,連接導管上端固定連接於壓頭的通道下端開口處,從而 與壓頭通道連通;一汽缸蓋,汽缸蓋中央有一供連接導管通過的通孔,在中央通孔的下部內壁面上設有一豎直向上延伸超過汽缸蓋上平面的防進水導向套管,防 進水導向套管的內壁面與連接導管的外壁面之間留有間隙地滑動配合,該間隙為乳液泵所安裝的一容器的內部與外界大氣之間提供流體連通.,防進 水導向套管的外壁面與中央通孔的上部內壁面之間形成一供鎖定管擰入的 環形凹陷,在中央通孔的與防進水導向套管外壁面相對的內壁面上形成有 可與鎖定管上的外螺紋嚙合而使壓頭相對於汽缸蓋鎖定的內螺紋,其中,壓頭相對於汽缸蓋有一按壓行程上止點位置和一按壓行程下止 點位置,該按壓行程下止點位置限定為壓頭在被向下按壓到其鎖定管上的外螺紋抵靠汽缸蓋中央通孔上的內螺紋時的位置,鎖定管上的外螺紋從鎖定管的下端邊緣開始向上螺旋延伸,而汽缸蓋中央通孔上的內螺紋從中央通孔的上端邊緣開始向下螺旋延伸,這樣使得 只有通過旋轉才能讓鎖定管的下端邊緣進入汽缸蓋的環形凹陷,而在壓頭 相對於汽缸蓋處於按壓行程下止點位置時,鎖定管的下端邊緣不進入環形凹陷。
10. 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乳液泵防進水機構,其特徵在於,鎖定管上 形成有至少一條從鎖定管的下邊緣開始沿鎖定管的至少部分長度延伸的切 □。
11. 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乳液泵防進水機構,其特徵在於,切口延 伸在鎖定管的整個長度上。
12. 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乳液泵防進水機構,其特徵在於,壓頭的通 道下端開口由一從壓頭主體豎直向下延伸的管接頭形成,連接導管通過嵌 入管接頭中或套設於管接頭上而連接於壓頭,使得提供一連續的外壁面與 防進水導向套管的內壁面滑動配合,鎖定管圍繞管接頭而在它們之間形成 一個可供防進水導向套管插入其內的環形凹槽。
13. 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乳液泵防進水機構,其特徵在於,管接頭 或連接導管的外壁面上,或者鎖定管的內壁面上,形成有一環形突起,環 形突起的位置設置成當壓頭按壓下行到鎖定管下端邊緣到達汽缸蓋上平 面位置時,環形突起已經與防進水導向套管的上端部分徑向接合密封,從 而阻斷容器內部與外界大氣之間的流體連通。
14. 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乳液泵防進水機構,其特徵在於,鎖定管和 防進水導向套管的厚度製成當鎖定管外壁面上的外螺紋與中央通孔內壁 面上的內螺紋嚙合時,鎖定管的內壁面與防進水導向套管的外壁面相接 觸。
15. 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乳液泵防進水機構,其特徵在於,防進水導 向套管與汽缸蓋形成一體。
16. 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乳液泵防進水機構,其特徵在於,鎖定管和 汽缸蓋上的相配合的螺紋是多頭螺紋。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乳液泵防進水機構,主要用於安裝在液體容器上的乳液泵中,其能最大限度地防止外界液體進入容器內部。按照本發明的一個方面,在壓頭(10)的鎖定管(13)上形成至少一條從鎖定管的下端邊緣開始沿鎖定管的至少部分長度延伸的切口(15),該切口的上端設置成在壓頭相對於汽缸蓋處於按壓行程下止點位置時比汽缸蓋(20)的上平面(25)高。按照本發明的另一方面,使鎖定管上的外螺紋(14)從鎖定管的下端邊緣開始向上螺旋延伸,而汽缸蓋中央通孔(21)上的內螺紋(26)從中央通孔的上端邊緣開始向下螺旋延伸。上述兩方面結構均能有效防止外界液體在泵壓操作中被吸入容器內部。
文檔編號B05B9/04GK101239345SQ200710037320
公開日2008年8月13日 申請日期2007年2月8日 優先權日2007年2月8日
發明者丁要武 申請人:丁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