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物盒雙開式中控臺扶手的製作方法
2023-05-11 01:08:11
儲物盒雙開式中控臺扶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零部件製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中控臺扶手。儲物盒雙開式中控臺扶手,包括設置在中控臺骨架上的儲物盒,儲物盒上設有一用於蓋住儲物盒的蓋體,蓋體上設有解鎖按鈕,解鎖按鈕為設置在蓋體左側的左側解鎖按鈕、設置在蓋體右側的右側解鎖按鈕,左側解鎖按鈕通過彈性解鎖機構從左側開啟蓋體,右側解鎖按鈕通過彈性解鎖機構從右側開啟蓋體。由於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簡單,可實現左側或右側均可以打開蓋體,儲物盒使用簡單方便。
【專利說明】儲物盒雙開式中控臺扶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零部件製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中控臺扶手。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科學技術的大力發展,汽車已成為很多人的代步工具。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人們對汽車扶手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滿足基本需求的同時,還希望汽車扶手能有其他附加功能,比如增加汽車內空間利用率、操作更方便等。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儲物盒雙開式中控臺扶手,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0004]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可以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0005]儲物盒雙開式中控臺扶手,包括一設置在中控臺骨架上的儲物盒,所述儲物盒上設有一用於蓋住所述儲物盒的蓋體,所述蓋體上設有一通過彈性解鎖機構開啟所述蓋體的解鎖按鈕,其特徵在於,所述解鎖按鈕為設置在所述蓋體左側的左側解鎖按鈕、設置在所述蓋體右側的右側解鎖按鈕,所述左側解鎖按鈕通過一彈性解鎖機構從左側開啟所述蓋體,所述右側解鎖按鈕通過所述彈性解鎖機構從右側開啟所述蓋體。
[0006]本實用新型使用時,將左側解鎖按鈕和右側解鎖按鈕分別朝向駕駛員和副駕駛員處,駕駛員和副駕駛員均可以通過左側解鎖按鈕或右側解鎖按鈕開啟蓋體,打開儲物盒,拿放物品。與傳統的中控臺扶手只能開啟一側蓋體的方式相比,本實用新型增加副駕駛位置可開啟儲物盒功能,使中控臺的功能更豐富,也降低駕駛員操作儲物盒而影響行車安全的問題。
[0007]所述蓋體包括位於所述儲物盒上方的下蓋板、位於所述下蓋板上方的解鎖機構基板、位於所述解鎖機構基板上方的上蓋板;所述下蓋板與所述上蓋板固定,所述解鎖機構基板與所述下蓋板固定;
[0008]所述彈性解鎖機構固定於所述解鎖機構基板上。本實用新型的上蓋板作為中控臺扶手的支撐部位,供使用者依靠。當打開左側解鎖按鈕或右側解鎖按鈕時,彈性解鎖機構運動,帶動整個蓋體一起運動,打開儲物盒。
[0009]本實用新型的彈性解鎖機構可以採用現有的解鎖機構,也可以採用下述彈性解鎖機構:
[0010]所述彈性解鎖機構包括一位於左側的左側橫杆、一位於右側的右側橫杆,所述左側橫杆和所述右側橫杆之間設有一連接杆,所述連接杆沿左右方向設置在所述左側橫杆和所述右側橫杆的後側;
[0011]所述左側橫杆上設有一左側彈性機構,所述右側橫杆上設有一右側彈性機構,所述左側彈性機構與所述右側彈性機構相對一定距離設置、並且兩者聯動;
[0012]所述左側解鎖按鈕設置在所述左側彈性機構的左端並伸出於所述解鎖機構基板;所述右側解鎖按鈕設置在所述右側彈性機構的右端並伸出於所述解鎖機構基板;
[0013]所述左側橫杆的前側與所述解鎖機構基板插接,所述左側橫杆的後側連接一左側助力彈簧,所述左側助力彈簧與所述連接杆的左端插接;
[0014]所述右側橫杆的前側與所述解鎖機構基板插接,所述右側橫杆的後側與所述連接杆插接;所述連接杆的右端通過一右側助力彈簧與所述下蓋板固定連接。
[0015]本實用新型的彈性解鎖機構工作原理如下:按左側解鎖按鈕,左側解鎖按鈕往右側移動,並且帶動左側彈性機構向右移動,在左側彈性機構的作用下,左側橫杆的前側從解鎖機構基板上抽出,左側助力彈簧的後側從連接杆上抽出,在右側助力彈簧的驅動下,蓋體自動打開。按右側解鎖按鈕,右側解鎖按鈕往左側移動,並且帶動右側彈性機構向左移動,在右側彈性機構的作用下,右側橫杆的前側從解鎖機構基板上抽出,右側橫杆的後側從連接杆上抽出,在左側助力彈簧的驅動下,蓋體自動打開。
[0016]所述左側橫杆的前側連接一左側第一銷子,所述左側橫杆的前側通過所述左側第一銷子依次與所述解鎖機構基板、所述下蓋板卡接;
[0017]所述左側橫杆的後側連接一左側第二銷子,所述左側橫杆的後側通過所述左側第二銷子穿過所述左側助力彈簧後,依次與所述連接杆、所述下蓋板卡接;
[0018]所述左側第二銷子還通過一固定杆連接與所述解鎖機構基板固定,所述固定杆位於所述左側助力彈簧前方。本實用新型的蓋體從左側打開時,左側第一銷子和左側第二銷子分別抽出;蓋體從右側打開時,左側第一銷子及左側第二銷子作為轉軸,在左側助力彈簧的驅動下蓋體打開。
[0019]所述右側橫杆的前側連接一右側第一銷子,所述右側橫杆的前側通過所述右側第一銷子依次與所述解鎖機構基板、所述下蓋板卡接;
[0020]所述右側橫杆的後側連接一右側第二銷子,所述右側橫杆的後側通過所述右側第二銷子與所述連接杆卡接。本實用新型的蓋體從右側打開時,右側第一銷子和右側第二銷子分別抽出;蓋體從左側打開時,右側第一銷子及右側第二銷子作為轉軸,在右側助力彈簧的驅動下蓋體打開。
[0021]所述左側第一銷子、左側第二銷子、所述右側第一銷子、所述右側第二銷子均採用一 L字型結構的銷子。以便銷子的兩頭均可插接,便於安裝和拆卸。
[0022]所述左側彈性機構包括一與所述左側解鎖按鈕連接的滑塊、設置在所述滑塊上的彈簧,所述彈簧左右運動,所述彈簧的左側固定一彈簧鋼絲,所述彈簧鋼絲與所述左側橫杆平行,所述彈簧鋼絲的端部連接一與所述彈簧鋼絲垂直的鎖定杆,所述鎖定杆的下方設有一鎖定倒鉤,位於所述鎖定杆下方的解鎖機構基板上設有一與所述鎖定倒鉤配套的解鎖倒鉤;
[0023]所述右側彈性機構與所述左側彈性機構採用相同的對應結構。
[0024]當左側解鎖按鈕被按動時,滑塊移動,蓋體隨即打開。因為滑塊的向右移動,彈簧鋼絲帶動鎖定杆向右移動,繼而帶動鎖定倒鉤勾住解鎖倒鉤,此時的滑塊被鎖定倒鉤鎖定在解鎖狀態,同時也將對面的滑塊頂住,防止兩側同時解鎖,也防止了誤操作問題。當蓋體關閉時,解鎖機構基板上的解鎖倒鉤從鎖定倒鉤中釋放,滑塊在彈簧作用下歸位。
[0025]所述上蓋板與所述下蓋板之間採用螺釘固定。所述下蓋板與所述儲物盒之間也採用螺釘固定。[0026]有益效果:由於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簡單,可實現左側或右側均可以打開蓋體,儲物盒使用簡單方便。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7]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整體結構示意圖;
[0028]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組裝示意圖;
[0029]圖3為本實用新型彈性解鎖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30]圖4為本實用新型鎖定杆解鎖狀態示意圖;
[0031]圖5為本實用新型鎖定杆鎖定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2]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徵、達成目的與功效易於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0033]參照圖1、圖2,儲物盒雙開式中控臺扶手,包括一設置在中控臺骨架上的儲物盒1,儲物盒I上設有蓋體,蓋體從下往上依次包括位於儲物盒I上方的下蓋板2、解鎖機構基板3、上蓋板4。上蓋板4與下蓋板2之間採用螺釘固定。下蓋板2與儲物盒I之間也採用螺釘固定。解鎖按鈕為設置在蓋體左側的左側解鎖按鈕61、設置在蓋體右側的右側解鎖按鈕62,左側解鎖按鈕61通過彈性解鎖機構5從左側開啟蓋體,右側解鎖按鈕62通過彈性解鎖機構5從右側開啟蓋體。彈性解鎖機構5固定於解鎖機構基板3上。
[0034]本實用新型使用時,將左側解鎖按鈕61和右側解鎖按鈕62分別朝向駕駛員和副駕駛員處,駕駛員和副駕駛員均可以通過左側解鎖按鈕61或右側解鎖按鈕62開啟蓋體,打開儲物盒1,拿放物品。與傳統的中控臺扶手只能開啟一側蓋體的方式相比,本實用新型增加副駕駛位置可開啟儲物盒I功能,使中控臺的功能更豐富,也降低駕駛員操作儲物盒I而影響行車安全的問題。
[0035]本實用新型的彈性解鎖機構5可以採用現有的解鎖機構,也可以採用下述彈性解鎖機構5:
[0036]參照圖3,彈性解鎖機構5包括位於左側的左側橫杆71、位於右側的右側橫杆81,左側橫杆71和右側橫杆81設有連接杆51,連接杆51沿左右方向設置在左側橫杆71和右側橫杆81的後側。左側橫杆71上設有左側彈性機構72,右側橫杆81上設有右側彈性機構82,左側彈性機構72與右側彈性機構82相對一定距離設置、並且兩者聯動。左側解鎖按鈕61設置在左側彈性機構72的左端並伸出於解鎖機構基板3。右側解鎖按鈕62設置在右側彈性機構82的右端並伸出於解鎖機構基板3。
[0037]左側橫杆71的前側連接左側第一銷子73,左側橫杆71的前側通過左側第一銷子73依次與解鎖機構基板3、下蓋板2卡接。左側橫杆71的後側連接左側第二銷子74,左側橫杆71的後側通過左側第二銷子74穿過左側助力彈簧75後,依次與連接杆51、下蓋板2卡接。左側第二銷子74還通過一固定杆76連接與解鎖機構基板3固定,固定杆76位於左側助力彈簧75前方。
[0038]右側橫杆81的前側連接右側第一銷子83,右側橫杆81的前側通過右側第一銷子83依次與解鎖機構基板3、下蓋板2卡接。右側橫杆81的後側連接右側第二銷子84,右側橫杆81的後側通過右側第二銷子84與連接杆51卡接。連接杆51的右端通過右側助力彈簧85與下蓋板2固定連接。
[0039]左側第一銷子73、左側第二銷子74、右側第一銷子83、右側第二銷子84均採用一L字型結構的銷子。以便銷子的兩頭均可插接,便於安裝和拆卸。參照圖3,以左側第一銷子73為例,左側第一銷子73的一端與解鎖機構基板3插接,另一端與左側橫杆81插接。
[0040]本實用新型的彈性解鎖機構5工作原理如下:按左側解鎖按鈕61,左側解鎖按鈕61往右側移動,並且帶動左側彈性機構72向右移動,在左側彈性機構72的作用下,左側橫杆71前側從解鎖機構基板3上抽出,左側助力彈簧75後側從連接杆51上抽出,在右側助力彈簧85的驅動下,蓋體自動打開。按右側解鎖按鈕62,右側解鎖按鈕62往左側移動,並且帶動右側彈性機構82向左移動,在右側彈性機構82的作用下,右側橫杆81前側從解鎖機構基板3上抽出,右側橫杆81後側從連接杆51上抽出,在左側助力彈簧75的驅動下,蓋體自動打開。
[0041]參照圖4、圖5,左側彈性機構72包括一與左側解鎖按鈕61連接的滑塊、設置在滑塊上的彈簧,彈簧左右運動,彈簧的左側固定一彈簧鋼絲86,彈簧鋼絲86與左側橫杆71平行,彈簧鋼絲86的端部連接一與彈簧鋼絲86垂直的鎖定杆87,鎖定杆87的下方設有鎖定倒鉤,位於鎖定杆87下方的解鎖機構基板3上設有一與鎖定倒鉤配套的解鎖倒鉤88。當左側解鎖按鈕61被按動時,滑塊移動,蓋體隨即打開。因為滑塊的向右移動,彈簧鋼絲86帶動鎖定杆87向右移動,繼而帶動鎖定倒鉤勾住解鎖倒鉤88,此時的滑塊被鎖定倒鉤鎖定在解鎖狀態,同時也將對面的滑塊頂住,防止兩側同時解鎖,也防止了誤操作問題。當蓋體關閉時,解鎖機構基板3上的解鎖倒鉤從鎖定倒鉤中釋放,滑塊在彈簧作用下歸位。
[0042]右側彈性機構82與左側彈性機構72採用相對應的結構:右側彈性機構包括一與右側解鎖按鈕連接的滑塊、設置在滑塊上的彈簧,彈簧左右運動,彈簧的右側固定一彈簧鋼絲86,彈簧鋼絲86與右側橫杆平行,彈簧鋼絲86的端部連接一與彈簧鋼絲垂直的鎖定杆87,鎖定杆87的下方設有一鎖定倒鉤,位於鎖定杆下方的解鎖機構基板上設有一與鎖定倒鉤配套的解鎖倒鉤88。
[0043]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徵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範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範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
1.儲物盒雙開式中控臺扶手,包括一設置在中控臺骨架上的儲物盒,所述儲物盒上設有一用於蓋住所述儲物盒的蓋體,所述蓋體上設有一通過彈性解鎖機構開啟所述蓋體的解鎖按鈕,其特徵在於,所述解鎖按鈕為設置在所述蓋體左側的左側解鎖按鈕、設置在所述蓋體右側的右側解鎖按鈕,所述左側解鎖按鈕通過一彈性解鎖機構從左側開啟所述蓋體,所述右側解鎖按鈕通過所述彈性解鎖機構從右側開啟所述蓋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儲物盒雙開式中控臺扶手,其特徵在於,所述蓋體包括位於所述儲物盒上方的下蓋板、位於所述下蓋板上方的解鎖機構基板、位於所述解鎖機構基板上方的上蓋板;所述下蓋板與所述上蓋板固定,所述解鎖機構基板與所述下蓋板固定; 所述彈性解鎖機構固定於所述解鎖機構基板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儲物盒雙開式中控臺扶手,其特徵在於,所述彈性解鎖機構包括一位於左側的左側橫杆、一位於右側的右側橫杆,所述左側橫杆和所述右側橫杆之間設有一連接杆,所述連接杆沿左右方向設置在所述左側橫杆和所述右側橫杆的後側; 所述左側橫杆上設有一左側彈性機構,所述右側橫杆上設有一右側彈性機構,所述左側彈性機構與所述右側彈性機構相對一定距離設置、並且兩者聯動; 所述左側解鎖按鈕設置在所述左側彈性機構的左端並伸出於所述解鎖機構基板;所述右側解鎖按鈕設置在所述右側彈性機構的右端並伸出於所述解鎖機構基板; 所述左側橫杆的前側與所述解鎖機構基板插接,所述左側橫杆的後側連接一左側助力彈簧,所述左側助力彈簧與所述連接杆的左端插接; 所述右側橫杆的前側與所述解鎖機構基板插接,所述右側橫杆的後側與所述連接杆插接;所述連接杆的右端通過一右側助力彈簧與所述下蓋板固定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儲物盒雙開式中控臺扶手,其特徵在於,所述左側橫杆的前側連接一左側第一銷子,所述左側橫杆的前側通過所述左側第一銷子依次與所述解鎖機構基板、所述下蓋板卡接; 所述左側橫杆的後側連接一左側第二銷子,所述左側橫杆的後側通過所述左側第二銷子穿過所述左側助力彈簧後,依次與所述連接杆、所述下蓋板卡接; 所述左側第二銷子還通過一固定杆連接與所述解鎖機構基板固定,所述固定杆位於所述左側助力彈簧前方。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儲物盒雙開式中控臺扶手,其特徵在於,所述右側橫杆的前側連接一右側第一銷子,所述右側橫杆的前側通過所述右側第一銷子依次與所述解鎖機構基板、所述下蓋板卡接; 所述右側橫杆的後側連接一右側第二銷子,所述右側橫杆的後側通過所述右側第二銷子與所述連接杆卡接。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儲物盒雙開式中控臺扶手,其特徵在於,所述左側第一銷子、左側第二銷子均採用一 L字型結構的銷子。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儲物盒雙開式中控臺扶手,其特徵在於,所述右側第一銷子、所述右側第二銷子均採用一 L字型結構的銷子。
8.根據權利要求3、4、5、6或7所述的儲物盒雙開式中控臺扶手,其特徵在於,所述左側彈性機構包括一與所述左側解鎖按鈕連接的滑塊、設置在所述滑塊上的彈簧,所述彈簧左右運動,所述彈簧的左側固定一彈簧鋼絲,所述彈簧鋼絲與所述左側橫杆平行,所述彈簧鋼絲的端部連接一與所述彈簧鋼絲垂直的鎖定杆,所述鎖定杆的下方設有一鎖定倒鉤,位於所述鎖定杆下方的解鎖機構基板上設有一與所述鎖定倒鉤配套的解鎖倒鉤。
9.根據權利要求3、4、5、6或7所述的儲物盒雙開式中控臺扶手,其特徵在於,所述右側彈性機構包括一與所述右側解鎖按鈕連接的滑塊、設置在所述滑塊上的彈簧,所述彈簧左右運動,所述彈簧的右側固定一彈簧鋼絲,所述彈簧鋼絲與所述右側橫杆平行,所述彈簧鋼絲的端部連接一與所述彈簧鋼絲垂直的鎖定杆,所述鎖定杆的下方設有一鎖定倒鉤,位於所述鎖定杆下方的所述解鎖機構基板上設有一與所述鎖定倒鉤配套的解鎖倒鉤。
10.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儲物盒雙開式中控臺扶手,其特徵在於,所述上蓋板與所述下蓋板之間採用螺釘固定 ,所述下蓋板與所述儲物盒之間也採用螺釘固定。
【文檔編號】B60R7/04GK203753022SQ201320817451
【公開日】2014年8月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1日
【發明者】毛正達, 安棟 申請人:格拉默車輛內飾(上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