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晶矽太陽電池片隱裂缺陷檢測裝置製造方法
2023-05-11 07:06:56 1
一種晶矽太陽電池片隱裂缺陷檢測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晶矽太陽電池片隱裂缺陷檢測裝置包括:檢測臺,所述檢測臺上表面設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內設有傳輸帶,所述凹槽兩側共設有4個支撐板,其中,所述4個支撐板分別為:第一支撐板、第二支撐板、第三支撐板、第四支撐板,所述第一支撐板與所述第二支撐板之間連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設有N個安裝孔,所述安裝孔內設有滴管,所述第一固定板上方設有第一壓板,所述第一壓板與所述第一支撐板和所述第二支撐板滑動連接,所述第三支撐板與所述第四支撐板之間連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中部設有一檢測孔,所述檢測孔內設有放大鏡,實現了檢測效率較高,不容易破壞晶矽太陽電池片的技術效果。
【專利說明】一種晶矽太陽電池片隱裂缺陷檢測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晶矽太陽電池片研宄設計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晶矽太陽電池片隱裂缺陷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太陽能是人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也是清潔能源,不產生任何的環境汙染。在太陽能的有效利用當中;大陽能光電利用是近些年來發展最快,最具活力的研宄領域,是其中最受矚目的項目之一。為此,人們研製和開發了太陽能電池。製作太陽能電池主要是以半導體材料為基礎,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光電材料吸收光能後發生光電於轉換反應,根據所用材料的不同。矽是最理想的太陽能電池材料,這也是太陽能電池以矽材料為主的主要原因。單晶矽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最高,技術也最為成熟。在實驗室裡最高的轉換效率為24.7%,規模生產時的效率為15%。在大規模應用和工業生產中仍佔據主導地位,但由於單晶矽成本價格高,大幅度降低其成本很困難,為了節省矽材料,發展了多晶矽薄膜和非晶矽薄膜作為單晶矽太陽能電池的替代產品。
[0003]多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與單晶矽比較,成本低廉,而效率高於非晶矽薄膜電池,其實驗室最高轉換效率為18%,工業規模生產的轉換效率為10%。因此,多晶矽薄膜電池不久將會在太陽能電池市場上佔據主導地位。
[0004]在現有技術中,晶矽太陽電池片在生產製造的過程中容易出現隱裂缺陷,將導致產品不合格,因此需要將具有隱裂缺陷的晶矽太陽電池片挑出來,在現有技術中,主要採用人工使用顯微鏡的方法觀察每片晶矽太陽電池片,效率較低,浪費人力,且在搬運晶矽太陽電池片的過程中容易破壞晶矽太陽電池片,造成損失。
[0005]綜上所述,本申請發明人在實現本申請實施例中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過程中,發現上述技術至少存在如下技術問題:
[0006]在現有技術中,由於主要採用人工使用顯微鏡的方法觀察每片晶矽太陽電池片,效率較低,浪費人力,且在搬運晶矽太陽電池片的過程中容易破壞晶矽太陽電池片,造成損失,所以,現有技術中檢測晶矽太陽電池片是否存在隱裂缺陷的方法存在檢測效率較低,成本較大,容易破壞晶矽太陽電池片的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7]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晶矽太陽電池片隱裂缺陷檢測裝置,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檢測晶矽太陽電池片是否存在隱裂缺陷的方法存在檢測效率較低,成本較大,容易破壞晶矽太陽電池片的技術問題,實現了晶矽太陽電池片隱裂缺陷檢測裝置結構設計合理,便於對晶矽太陽電池片是否存在隱裂缺陷進行檢測,且檢測效率較高,不容易破壞晶矽太陽電池片的技術效果。
[0008]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晶矽太陽電池片隱裂缺陷檢測裝置,所述裝置包括:
[0009]檢測臺,所述檢測臺為長方體狀,所述檢測臺上表面水平方向從右側到左側設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內設有傳輸帶,所述凹槽兩側共設有4個支撐板,所述4個支撐板豎直放置,其中,所述4個支撐板分別為:第一支撐板、第二支撐板、第三支撐板、第四支撐板,所述第一支撐板和所述第二支撐板以及所述第三支撐板和所述第四支撐板均關於所述凹槽的水平中線對稱,所述第三支撐板和所述第四支撐板位於所述第一支撐板和所述第二支撐板水平方向的右側,所述第一支撐板與所述第二支撐板之間連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設有N個安裝孔,所述N為大於等於I的正整數,所述安裝孔內設有滴管,所述滴管的兩端分別位於所述安裝孔外,所述第一固定板上方設有第一壓板,所述第一壓板與所述第一支撐板和所述第二支撐板滑動連接,所述第三支撐板與所述第四支撐板之間連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中部設有一檢測孔,所述檢測孔內設有放大鏡。
[0010]其中,所述第一支撐板和所述第三支撐板位於所述凹槽的同一側,所述第一支撐板與所述第三支撐板之間的距離為第一預設距離。
[0011]其中,所述滴管內裝有酒精,所述滴管底端的橡膠乳頭端位於所述第一固定板上方,所述滴管的尖嘴玻璃管頭位於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下方。
[0012]其中,所述第一壓板與所述第一支撐板和所述第二支撐板滑動連接具體為:所述第一支撐板和所述第二支撐板表面設有滑槽,所述第一壓板兩端設有滑輪,所述第一壓板通過所述滑輪在所述滑槽內滑動與所述第一支撐板和所述第二支撐板滑動連接。
[0013]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壓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均水平放置。
[0014]其中,所述滑槽內設有M個定位孔,所述M為大於等於I的正整數,所述M個定位孔沿豎直方向均勻分布在所述滑槽內,所述定位孔設有與所述定位孔匹配的定位銷。
[0015]其中,所述4個支撐板均採用角鋼製成。
[0016]其中,所述N個安裝孔均勻分布在所述第一固定板板表面。
[0017]本申請實施例中提供的一個或多個技術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術效果或優點:
[0018]由於採用了將晶矽太陽電池片隱裂缺陷檢測裝置設計為包括:檢測臺,所述檢測臺為長方體狀,所述檢測臺上表面水平方向從右側到左側設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內設有傳輸帶,所述凹槽兩側共設有4個支撐板,所述4個支撐板豎直放置,其中,所述4個支撐板分別為:第一支撐板、第二支撐板、第三支撐板、第四支撐板,所述第一支撐板和所述第二支撐板以及所述第三支撐板和所述第四支撐板均關於所述凹槽的水平中線對稱,所述第三支撐板和所述第四支撐板位於所述第一支撐板和所述第二支撐板水平方向的右側,所述第一支撐板與所述第二支撐板之間連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設有N個安裝孔,所述N為大於等於I的正整數,所述安裝孔內設有滴管,所述滴管的兩端分別位於所述安裝孔外,所述第一固定板上方設有第一壓板,所述第一壓板與所述第一支撐板和所述第二支撐板滑動連接,所述第三支撐板與所述第四支撐板之間連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中部設有一檢測孔,所述檢測孔內設有放大鏡的技術方案,即,當工作人員需要對晶矽太陽電池片進行檢測時,將晶矽太陽電池片放置在檢測臺中的傳輸帶上,當晶矽太陽電池片傳輸到第一固定片下發時,工作人員向下移動第一壓板,使得第一壓板擠壓第一固定板中的滴管,將滴管中的酒精噴灑在晶矽太陽電池片上,然後晶矽太陽電池片傳輸到第二固定板下方,工作人員通過放大鏡對噴灑有酒精的晶矽太陽電池片進行觀察,若出現裂痕則存在隱裂缺陷,方便快速的對晶矽太陽電池片進行檢測,不需要人工在顯微鏡下緩慢檢測,且不需要多次搬運晶矽太陽電池片,且酒精對晶矽太陽電池片無傷害,所以,有效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檢測晶矽太陽電池片是否存在隱裂缺陷的方法存在檢測效率較低,成本較大,容易破壞晶矽太陽電池片的技術問題,進而實現了晶矽太陽電池片隱裂缺陷檢測裝置結構設計合理,便於對晶矽太陽電池片是否存在隱裂缺陷進行檢測,且檢測效率較高,不容易破壞晶矽太陽電池片的技術效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是本申請實施例一中晶矽太陽電池片隱裂缺陷檢測裝置的俯視圖;
[0020]圖2是本申請實施例一中第一固定板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3是本申請實施例一中第一固定板的側視圖;
[0022]其中,1-檢測臺,2-凹槽,3-傳輸帶,4-第一支撐板,5-第二支撐板,6_第三支撐板,7-第四支撐板,8-晶矽太陽電池片,9-第一壓板,10-第二固定板,11-放大鏡,12-第一固定板,13-安裝孔,14-滴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23]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晶矽太陽電池片隱裂缺陷檢測裝置,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檢測晶矽太陽電池片是否存在隱裂缺陷的方法存在檢測效率較低,成本較大,容易破壞晶矽太陽電池片的技術問題,實現了晶矽太陽電池片隱裂缺陷檢測裝置結構設計合理,便於對晶矽太陽電池片是否存在隱裂缺陷進行檢測,且檢測效率較高,不容易破壞晶矽太陽電池片的技術效果。
[0024]本申請實施中的技術方案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總體思路如下:
[0025]採用了將晶矽太陽電池片隱裂缺陷檢測裝置設計為包括:檢測臺,所述檢測臺為長方體狀,所述檢測臺上表面水平方向從右側到左側設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內設有傳輸帶,所述凹槽兩側共設有4個支撐板,所述4個支撐板豎直放置,其中,所述4個支撐板分別為:第一支撐板、第二支撐板、第三支撐板、第四支撐板,所述第一支撐板和所述第二支撐板以及所述第三支撐板和所述第四支撐板均關於所述凹槽的水平中線對稱,所述第三支撐板和所述第四支撐板位於所述第一支撐板和所述第二支撐板水平方向的右側,所述第一支撐板與所述第二支撐板之間連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設有N個安裝孔,所述N為大於等於I的正整數,所述安裝孔內設有滴管,所述滴管的兩端分別位於所述安裝孔外,所述第一固定板上方設有第一壓板,所述第一壓板與所述第一支撐板和所述第二支撐板滑動連接,所述第三支撐板與所述第四支撐板之間連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中部設有一檢測孔,所述檢測孔內設有放大鏡的技術方案,即,當工作人員需要對晶矽太陽電池片進行檢測時,將晶矽太陽電池片放置在檢測臺中的傳輸帶上,當晶矽太陽電池片傳輸到第一固定片下發時,工作人員向下移動第一壓板,使得第一壓板擠壓第一固定板中的滴管,將滴管中的酒精噴灑在晶矽太陽電池片上,然後晶矽太陽電池片傳輸到第二固定板下方,工作人員通過放大鏡對噴灑有酒精的晶矽太陽電池片進行觀察,若出現裂痕則存在隱裂缺陷,方便快速的對晶矽太陽電池片進行檢測,不需要人工在顯微鏡下緩慢檢測,且不需要多次搬運晶矽太陽電池片,且酒精對晶矽太陽電池片無傷害,所以,有效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檢測晶矽太陽電池片是否存在隱裂缺陷的方法存在檢測效率較低,成本較大,容易破壞晶矽太陽電池片的技術問題,進而實現了晶矽太陽電池片隱裂缺陷檢測裝置結構設計合理,便於對晶矽太陽電池片是否存在隱裂缺陷進行檢測,且檢測效率較高,不容易破壞晶矽太陽電池片的技術效果。
[0026]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說明書附圖以及具體的實施方式對上述技術方案進行詳細的說明。
[0027]實施例一:
[0028]在實施例一中,提供了一種晶矽太陽電池片隱裂缺陷檢測裝置,請參考圖1-圖3,所述裝置包括:
[0029]檢測臺I,所述檢測臺I為長方體狀,所述檢測臺I上表面水平方向從右側到左側設有一凹槽2,所述凹槽2內設有傳輸帶3,所述凹槽2兩側共設有4個支撐板,所述4個支撐板豎直放置,其中,所述4個支撐板分別為:第一支撐板4、第二支撐板5、第三支撐板6、第四支撐板7,所述第一支撐板4和所述第二支撐板5以及所述第三支撐板6和所述第四支撐板7均關於所述凹槽2的水平中線對稱,所述第三支撐板6和所述第四支撐板7位於所述第一支撐板4和所述第二支撐板5水平方向的右側,所述第一支撐板4與所述第二支撐板5之間連接有第一固定板12,所述第一固定板12上設有N個安裝孔13,所述N為大於等於I的正整數,所述安裝孔13內設有滴管14,所述滴管14的兩端分別位於所述安裝孔13夕卜,所述第一固定板12上方設有第一壓板9,所述第一壓板9與所述第一支撐板4和所述第二支撐板5滑動連接,所述第三支撐板6與所述第四支撐板7之間連接有第二固定板10,所述第二固定板10中部設有一檢測孔,所述檢測孔內設有放大鏡11。
[0030]其中,在實際應用中,工作人員可以將晶矽太陽電池片8搬運到檢測臺進行檢測,快速方便,只需要將晶矽太陽電池片放置在傳輸帶上,當傳輸到第一固定板下方時,工作人員利用第一壓板與支撐板的滑動連接,向下移動第一壓板,對放置在第一固定板安裝孔內的滴管進行擠壓,將滴管內的酒精擠壓出,噴灑在晶矽太陽電池片上便於後期觀察,當噴灑有酒精的晶矽太陽電池片傳輸到第二固定板下面時,工作人員利用第二固定板上的放大鏡對晶矽太陽電池片進行觀察,當觀察到有酒精裂痕時則該晶矽太陽電池片存在隱裂缺陷。[0031 ] 其中,在本申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撐板和所述第三支撐板位於所述凹槽的同一側,所述第一支撐板與所述第三支撐板之間的距離為第一預設距離。
[0032]其中,在實際應用中,由於酒精噴灑到晶矽太陽電池片上後,需要放置幾十秒才能便於觀察,所以,根據實際需要可以調整傳輸帶的傳輸速度,和調整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間的距離,使得在晶矽太陽電池片噴灑酒精後傳輸到第二固定板之間的時間滿足要求。
[0033]其中,在本申請實施例中,所述滴管內裝有酒精,所述滴管底端的橡膠乳頭端位於所述第一固定板上方,所述滴管的尖嘴玻璃管頭位於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下方。
[0034]其中,在實際應用中,採用酒精可以快速滲透到晶矽太陽電池片的裂痕中,且對晶矽太陽電池片無傷害,便於後期觀察。
[0035]其中,在本申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壓板與所述第一支撐板和所述第二支撐板滑動連接具體為:所述第一支撐板和所述第二支撐板表面設有滑槽,所述第一壓板兩端設有滑輪,所述第一壓板通過所述滑輪在所述滑槽內滑動與所述第一支撐板和所述第二支撐板滑動連接。
[0036]其中,在實際應用中,將第一壓板與第一支撐板和第二支撐板設計為滑動連接,可以便於工作人員對滴管進行擠壓操作。
[0037]其中,在本申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壓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均水平放置。
[0038]其中,在本申請實施例中,所述滑槽內設有M個定位孔,所述M為大於等於I的正整數,所述M個定位孔沿豎直方向均勻分布在所述滑槽內,所述定位孔設有與所述定位孔匹配的定位銷。
[0039]其中,在實際應用中,利用定位銷可以控制第一壓板的擠壓距離,避免擠壓過多的酒精到晶矽太陽電池片上。
[0040]其中,在本申請實施例中,所述4個支撐板均採用角鋼製成。
[0041 ] 其中,在實際應用中,採用角鋼可以保障裝置的強度。
[0042]其中,在本申請實施例中,所述N個安裝孔均勻分布在所述第一固定板板表面。
[0043]其中,在實際應用中,將N個安裝孔均勻分布在所述第一固定板板表面,可以使得在噴灑酒精時能夠儘量噴灑到晶矽太陽電池片表面的各個位置,且噴灑均勻。
[0044]上述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技術效果或優點:
[0045]由於採用了將晶矽太陽電池片隱裂缺陷檢測裝置設計為包括:檢測臺,所述檢測臺為長方體狀,所述檢測臺上表面水平方向從右側到左側設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內設有傳輸帶,所述凹槽兩側共設有4個支撐板,所述4個支撐板豎直放置,其中,所述4個支撐板分別為:第一支撐板、第二支撐板、第三支撐板、第四支撐板,所述第一支撐板和所述第二支撐板以及所述第三支撐板和所述第四支撐板均關於所述凹槽的水平中線對稱,所述第三支撐板和所述第四支撐板位於所述第一支撐板和所述第二支撐板水平方向的右側,所述第一支撐板與所述第二支撐板之間連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設有N個安裝孔,所述N為大於等於I的正整數,所述安裝孔內設有滴管,所述滴管的兩端分別位於所述安裝孔外,所述第一固定板上方設有第一壓板,所述第一壓板與所述第一支撐板和所述第二支撐板滑動連接,所述第三支撐板與所述第四支撐板之間連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中部設有一檢測孔,所述檢測孔內設有放大鏡的技術方案,即,當工作人員需要對晶矽太陽電池片進行檢測時,將晶矽太陽電池片放置在檢測臺中的傳輸帶上,當晶矽太陽電池片傳輸到第一固定片下發時,工作人員向下移動第一壓板,使得第一壓板擠壓第一固定板中的滴管,將滴管中的酒精噴灑在晶矽太陽電池片上,然後晶矽太陽電池片傳輸到第二固定板下方,工作人員通過放大鏡對噴灑有酒精的晶矽太陽電池片進行觀察,若出現裂痕則存在隱裂缺陷,方便快速的對晶矽太陽電池片進行檢測,不需要人工在顯微鏡下緩慢檢測,且不需要多次搬運晶矽太陽電池片,且酒精對晶矽太陽電池片無傷害,所以,有效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檢測晶矽太陽電池片是否存在隱裂缺陷的方法存在檢測效率較低,成本較大,容易破壞晶矽太陽電池片的技術問題,進而實現了晶矽太陽電池片隱裂缺陷檢測裝置結構設計合理,便於對晶矽太陽電池片是否存在隱裂缺陷進行檢測,且檢測效率較高,不容易破壞晶矽太陽電池片的技術效果。
[0046]儘管已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但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一旦得知了基本創造性概念,則可對這些實施例作出另外的變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權利要求意欲解釋為包括優選實施例以及落入本實用新型範圍的所有變更和修改。
[0047]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範圍。這樣,倘若本實用新型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於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範圍之內,則本實用新型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晶矽太陽電池片隱裂缺陷檢測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裝置包括: 檢測臺,所述檢測臺為長方體狀,所述檢測臺上表面水平方向從右側到左側設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內設有傳輸帶,所述凹槽兩側共設有4個支撐板,所述4個支撐板豎直放置,其中,所述4個支撐板分別為:第一支撐板、第二支撐板、第三支撐板、第四支撐板,所述第一支撐板和所述第二支撐板以及所述第三支撐板和所述第四支撐板均關於所述凹槽的水平中線對稱,所述第三支撐板和所述第四支撐板位於所述第一支撐板和所述第二支撐板水平方向的右側,所述第一支撐板與所述第二支撐板之間連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設有N個安裝孔,所述N為大於等於I的正整數,所述安裝孔內設有滴管,所述滴管的兩端分別位於所述安裝孔外,所述第一固定板上方設有第一壓板,所述第一壓板與所述第一支撐板和所述第二支撐板滑動連接,所述第三支撐板與所述第四支撐板之間連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中部設有一檢測孔,所述檢測孔內設有放大鏡。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支撐板和所述第三支撐板位於所述凹槽的同一側,所述第一支撐板與所述第三支撐板之間的距離為第一預設距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滴管內裝有酒精,所述滴管底端的橡膠乳頭端位於所述第一固定板上方,所述滴管的尖嘴玻璃管頭位於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下方。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壓板與所述第一支撐板和所述第二支撐板滑動連接具體為:所述第一支撐板和所述第二支撐板表面設有滑槽,所述第一壓板兩端設有滑輪,所述第一壓板通過所述滑輪在所述滑槽內滑動與所述第一支撐板和所述第二支撐板滑動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壓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均水平放置。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滑槽內設有M個定位孔,所述M為大於等於I的正整數,所述M個定位孔沿豎直方向均勻分布在所述滑槽內,所述定位孔設有與所述定位孔匹配的定位銷。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4個支撐板均採用角鋼製成。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N個安裝孔均勻分布在所述第一固定板板表面。
【文檔編號】G01N21/88GK204165909SQ201420657891
【公開日】2015年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6日 優先權日:2014年11月6日
【發明者】劉興翀, 楊東, 李麗娟, 龍巍, 林洪峰 申請人:天威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