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高血糖的中藥膠囊的製作方法
2023-05-11 07:52:41 2
一種治療高血糖的中藥膠囊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高血糖的中藥膠囊,涉及中藥【技術領域】,其成分包括:葛根、玄參、麥冬、地骨皮、黃岑、西洋參、田七、丹參、靈芝,具體配方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製成的藥劑:葛根10-20份、玄參1-9份、麥冬1-5份、地骨皮1-4份、黃岑1-5份、西洋參1-5份、田七5-10份、丹參5-10份、靈芝5-10份。本發明提供的中藥治療效果明顯,對高血糖的顯效率達到94%,而且對身體無毒副作用,患者使用後對藥物不產生依賴感,而且本中藥價格較低,是普通百姓能夠接受的。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高血糖的中藥膠囊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中藥藥劑【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治療高血糖的中藥膠囊。
【背景技術】
[0002]據國際糖尿病聯合會(IDF)和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顯示,2010年全球糖尿病人數已達2.85億,預計到2030年全球將有5億糖尿病患者。近年來,中國糖尿病的患病率在迅速上升,據中國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成人糖尿病患者總數達9240萬,尚有1.482億的「潛在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彡6.5%),我國已成為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國家。在我國的糖尿病患者90%以上屬於2型糖尿病(非胰島素依賴型),其特點就是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抵抗而產生餐後高血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是有效降低餐後血糖的糖尿病治療藥物。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治療高血糖的中藥膠囊,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的問題。
[0004]本發明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治療高血糖的中藥膠囊,其成分包括:葛根、玄參、麥冬、地骨皮、黃岑、西洋參、田七、丹參、靈芝,具體配方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製成的藥劑:葛根10-20份、玄參1-9份、麥冬1-5份、地骨皮1-4份、黃岑
1-5份、西洋參1-5份、田七5-10份、丹參5-10份、靈芝5_10份。
[0005]各組分的優選重量份數為:
葛根10份、玄參I份、麥冬I份、地骨皮I份、黃岑I份、西洋參I份、田七5份、丹參5份、靈芝5份。
[0006]各組分的優選重量份數為:
葛根20份、玄參9份、麥冬5份、地骨皮4份、黃岑5份、西洋參5份、田七10份、丹參10份、靈芝10份。
[0007]本發明所用到的原料藥可從普通中藥店購買得到,其規格符合國家中藥材標準即可。
[0008]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製備本發明中藥藥劑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O按處方所述重量份數稱取各味原料藥;
2)將葛根、玄參、麥冬、地骨皮、黃岑、西洋參、田七、丹參、靈芝洗淨烘乾,經超聲波微細粉碎成120目顆粒,然後每5-10克裝入一個膠囊中。
[0009]1、藥理分析:本發明是發明人根據自己多年的行醫經驗,結合祖國中醫學精髓辯證組方而得,通過內服藥物產生活血、止痛、化淤、通經走絡、開竅透骨等效果,而且通過藥物的歸經作用調理機體陰陽平衡,扶正固本、改善體質,從根本上、全方位針對病灶發揮療效,從而達到徹底治癒的目的。
[0010]地骨皮:養陰退虛熱。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降血脂、抗脂肪肝作用,並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0011]葛根:清熱解表,昇陽止瀉,能夠擴張血管,降低血糖。
[0012]黃芩:清熱解毒,燥溼,有抗脂肪肝、降低血糖及降血壓的作用。
[0013]玄參,味甘、苦、鹹;性微寒。歸肺,胃,腎經。溫邪入營,內陷心包,溫毒發斑,熱病傷陰、舌絳煩渴、津傷便秘、骨蒸勞嗽、目赤、咽痛、瘰癧、白喉、癰腫瘡毒。
[0014]麥冬,甘、微苦,微寒。歸心、肺、胃經。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用於肺燥乾咳。虛癆咳嗽,津傷口渴,心煩失眠,內熱消渴,腸燥便秘;咽白喉。麥冬可能使梗塞後心肌營養血流量增加,缺血缺氧的心肌細胞較快獲得修復與保護,致使心肌cGMP和cAMP的釋放減少,從而降低血漿中的含量,而使兩者比值恢復平衡。
[0015]西洋參:對血壓有調整作用,使暫時性或持久性血壓下降,抑制動脈硬化並促進紅血球生長,增加血色素的份量,對糖尿病患者還有調節血糖的作用。
[0016]田七:具有活血散瘀功效,能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其中的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改善心肌供血、增加血管彈性、擴張冠狀動脈的功效,谷留醇和胡蘿蔔甙能降血脂。
[0017]丹參:丹參酮能擴張人體的冠狀動脈,增加冠脈流量,改善心肌缺血、梗塞和心臟,調節心律,並能擴張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環,降低血糖、血壓功效。
[0018]靈芝:可有效地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血流量,改善心肌微循環,增強心肌氧和能量的供給,對心肌缺血具有保護作用;對高血脂病患者,靈芝可明顯降低血膽固醇、脂蛋白和甘油三脂,並能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對於粥樣硬化斑塊已經形成者,則有降低動脈壁膽固醇含量、軟化血管、防止進一步損傷的作用。
[0019]本發明在中藥材選擇和配伍上符合中醫辨證理論,治療效果顯著,且無毒副作用,主要以止痛、行氣、袪風溼、舒筋絡、清虛熱為主,達到了中藥配伍中相輔相成的目的。
[0020]2、用法與用量:
本發明藥物的用藥量取決於病人的年齡、體重、健康狀況等因數。使用指導:每次服用1_3顆膠囊,每天2-3次。
[0021]與已公開技術相比,本發明存在以下優點:本發明提供的中藥治療效果明顯,對高血糖的顯效率達到94%,而且對身體無毒副作用,患者使用後對藥物不產生依賴感,而且本中藥價格較低,是普通百姓能夠接受的。
【具體實施方式】
[0022]為了使本發明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徵、工作流程、使用方法達成目的與功效易於明白了解,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0023]實施例1
取葛根10克、玄參I克、麥冬I克、地骨皮I克、黃岑I克、西洋參I克、田七5克、丹參5克、靈芝5克,洗淨烘乾,經超聲波微細粉碎成120目顆粒,然後每5克裝入一個膠囊中,每次服用3顆膠囊,每天3次。
[0024]實施例2 取葛根20克、玄參9克、麥冬5克、地骨皮4克、黃岑5克、西洋參5克、田七10克、丹參10克、靈芝10克,洗淨烘乾,經超聲波微細粉碎成120目顆粒,然後每10克裝入一個膠囊中,每次服用I顆膠囊,每天3次。
[0025]實施例3
取葛根15克、玄參5克、麥冬3克、地骨皮3克、黃岑3克、西洋參3克、田七8克、丹參8克、靈芝8克,洗淨烘乾,經超聲波微細粉碎成120目顆粒,然後每10克裝入一個膠囊中,每次服用2顆膠囊,每天2次。
[0026]實施例4
取葛根10克、玄參8克、麥冬4克、地骨皮2克、黃岑4克、西洋參4克、田七8克、丹參8克、靈芝8克,洗淨烘乾,經超聲波微細粉碎成120目顆粒,然後每10克裝入一個膠囊中,每次服用3顆膠囊,每天3次。
[0027]典型病例:
病例I
李某,男,44歲,農民,出現頭暈、神疲乏力等高血糖症狀,經查血糖偏高。服用本發明的實施例1中藥製劑:一周後,患者血糖明顯降低,並穩定在正常血糖範圍內,頭暈現象消失。
[0028]病例2
王某,男,50歲,事業單位人員,出現胸悶、心悸等症狀,經查血糖偏高,開始用降血糖藥物治療,停藥後血糖反覆升高。服用本發明的實施例2中藥製劑一周後,患者血糖逐漸降低至正常水平,胸悶、心悸情況明顯好轉。
[0029]病例3
秦某,男,62歲,患高血糖症5年多,一天到晚老是吃,但是身體消瘦,注射胰島素經濟條件不允許,使用本發明的配方,3個療程後,身體飢餓感下降,血糖降低,臉色好轉,使用6個療程後,血糖下降到正常水平,飲食和正常人無異,身體狀況出現明顯好轉,現在面色紅潤,體重也上升,可以幹一些體力活。
[0030]病例4
蔡某,女,64歲,患上高血糖I年,身體日漸消瘦,身體素質直線下降,服用本中藥3個療程後血糖回歸到正常水平,身體素質也恢復到生病前的水平。
[0031]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徵及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範圍內。本發明的要求保護範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高血糖的中藥膠囊,其特徵在於:其成分包括:葛根、玄參、麥冬、地骨皮、黃岑、西洋參、田七、丹參、靈芝,具體配方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製成的藥劑:葛根10-20份、玄參1-9份、麥冬1-5份、地骨皮1-4份、黃岑1-5份、西洋參1-5份、田七5_10份、丹參5-10份、靈芝5-10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高血糖的中藥膠囊,其特徵在於:所述一種治療高血糖的中藥膠囊各組分的重量份數為:葛根10份、玄參I份、麥冬I份、地骨皮I份、黃岑I份、西洋參I份、田七5份、丹參5份、靈芝5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高血糖的中藥膠囊,其特徵在於:所述一種治療高血糖的中藥膠囊各組分的重量份數為:葛根20份、玄參9份、麥冬5份、地骨皮4份、黃岑5份、西洋參5份、田七10份、丹參10份、靈芝10份。
4.根據權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一種治療高血糖的中藥膠囊,其特徵在於:所述一種治療高血糖的中藥膠囊使用方法為: O按處方所述重量份數稱取各味原料藥; 2)將葛根、玄參、麥冬、地骨皮、黃岑、西洋參、田七、丹參、靈芝洗淨烘乾後,經超聲波微細粉碎成120目顆粒,然後每5-10克裝入一個膠囊中,每次服用1-3顆膠囊,每天2-3次。
【文檔編號】A61P3/10GK104173728SQ201410454742
【公開日】2014年12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9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9日
【發明者】胡健 申請人:胡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