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粘彈性傷口閉合敷料的製作方法

2023-05-11 10:53:46


本公開整體涉及包括粘彈性背襯的傷口閉合敷料、包括傷口閉合敷料的系統以及使用傷口閉合敷料例如以閉合傷口或保持傷口處於閉合狀態下的方法。
背景技術:
:傷口閉合包括若干類型的技術,該技術包括縫線、縫釘、液體粘合劑和敷料中的一種或多種。一些現有的傷口閉合裝置需要包括使用手指或鑷子儘可能地接近皮膚邊緣的施用過程。這樣手動對合皮膚邊緣需要一些技巧才能正確執行。此外,一些現有的傷口閉合裝置採用可在整個傷口上拉伸的彈性材料,並且彈性材料的回彈可用於傷口閉合。一些彈性傷口閉合裝置可通過如下方式施用於皮膚:(i)將彈性材料的第一末端施用於傷口一側上的皮膚,(ii)拉伸彈性材料,以及(iii)將彈性材料的第二末端施用於傷口的相對部位。然而,此類方法需要一些技巧才能實現適當地拉伸和施用彈性材料。其它彈性傷口閉合裝置經過預拉伸並且由載體保持在預拉伸狀態下。整個組件可隨後被施用於皮膚,並且在組件被施用於皮膚之後,可移除載體以允許彈性材料反彈。此類組件可能笨重且難以作為一個整體施用於皮膚,並且還可能需要精確抓握和控制彈性材料及載體以確保彈性材料在期望的時間和期望的位置釋放。此外,一些現有的傷口閉合裝置採用可「鎖定」或「凍結」在拉伸構造中的形狀記憶材料,例如通過將材料加熱至高於其玻璃化轉變溫度(tg),將其拉伸,然後將其冷卻至遠低於其tg的溫度以將其「鎖定」在相對穩定的拉伸構造中。在需要時,可將形狀記憶材料加熱至高於其tg的溫度以至少部分地恢復其未拉伸狀態。此類裝置需要將裝置保持在期望的溫度下(即,遠低於其tg)以保持拉伸構造,然後激活(例如,通過加熱)材料以從其拉伸構造將其改變。即,此類傷口閉合裝置可在無拉伸力的情況下施用於皮膚,但隨後必須經激活或觸發以主動將力施加至傷口。技術實現要素:本公開的一些方面提供包括粘彈性背襯的傷口閉合敷料,該粘彈性背襯包括第一主表面、第一末端、第二末端和中間區段,中間區段位於第一末端與第二末端之間,其中第一主表面被構造成在使用時面向皮膚。粘彈性背襯在室溫下可恢復到以下程度:(i)在被拉緊到50%伸長率持續30分鐘後,在10秒鐘後恢復其形變率的不超過40%,(ii)在被拉緊到50%伸長率持續30分鐘後,在48小時後恢復其形變率的至少70%。傷口閉合敷料還可包括皮膚接觸粘合劑,該皮膚接觸粘合劑與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相鄰位於粘彈性背襯的第一主表面上,中間區段的第一主表面的大部分不含皮膚接觸粘合劑。本公開的一些方面提供傷口閉合敷料套件,該傷口閉合敷料套件包括本公開的第一傷口閉合敷料和本公開的第二傷口閉合敷料,第一傷口閉合敷料被預拉伸第一伸長百分比,第二傷口閉合敷料被預拉伸小於第一伸長百分比的第二伸長百分比。本公開的一些方面提供傷口閉合敷料系統。此類系統可包括本公開的傷口閉合敷料和支撐組件,其中粘彈性背襯呈預拉伸構造。傷口閉合敷料可聯接到具有呈預拉伸構造的粘彈性背襯的支撐件,由此使得粘彈性背襯的預拉伸構造被保持直至傷口閉合敷料脫離支撐件。本發明的一些方面提供包紮傷口的方法。此類方法可包括提供本公開的傷口閉合敷料系統,使傷口閉合敷料與支撐組件脫離,以及從支撐件上取下傷口閉合敷料後,將傷口閉合敷料施用於皮膚。參考具體實施方式和附圖,本公開的其它特徵和方面將變得顯而易見。附圖說明圖1為根據本公開的一個實施方案的傷口閉合敷料系統的示意性側正視圖,該傷口閉合敷料系統包括傷口閉合敷料。圖2為圖1的傷口閉合敷料系統的示意性俯視圖。圖3示出使用圖1和圖2的傷口閉合敷料系統將傷口閉合敷料施用於皮膚的方法,以示意性頂部透視圖示出。圖4為根據本公開的另一個實施方案的傷口閉合敷料的示意性側正視圖。圖5為圖4的傷口閉合敷料的示意性俯視圖。圖6為根據本公開的另一個實施方案的傷口閉合敷料的示意性側正視圖。圖7為圖6的傷口閉合敷料的示意性俯視圖。圖8為根據本公開的另一個實施方案的傷口閉合敷料系統的示意性側正視圖。圖9為圖8的傷口閉合敷料系統的示意性俯視圖。圖10為根據本公開的另一個實施方案的傷口閉合敷料系統的示意性側向截面圖,該傷口閉合敷料系統包括傷口閉合敷料。圖11為圖10的傷口閉合敷料系統的示意性俯視圖。圖12示出使用圖10和圖11的傷口閉合敷料系統將傷口閉合敷料施用於皮膚的方法,以示意性側向截面圖示出。圖13為根據本公開的另一個實施方案的傷口閉合敷料系統的示意性側向截面圖,該傷口閉合敷料系統包括傷口閉合敷料。圖14為圖13的傷口閉合敷料系統的示意性底部平面視圖。圖15示出使用圖13和圖14的傷口閉合敷料系統將傷口閉合敷料施用於皮膚的方法,以示意性側向截面圖示出。圖16a為實施例中所用模擬傷口的攝影圖像。圖16b-16c為實施例1的傷口閉合敷料被施用於模擬傷口(圖16a)、施用後約60秒(圖16b)以及施用後約3分鐘(圖16c)的攝影圖像,如實施例中所述。圖17a和圖17b分別為根據實施例所述的皮膚刺激測試方法,將實施例6和比較例ce-3的傷口閉合敷料施用於無毛豚鼠的健康皮膚後24小時的攝影圖像。圖18a和圖18b分別為根據實施例所述的皮膚刺激測試方法,移除實施例6和比較例ce-3後豚鼠皮膚的攝影圖像。具體實施方式本公開整體涉及包括粘彈性背襯的傷口閉合敷料,粘彈性背襯可根據需要預拉伸,使用一個或多個支撐件在所需時間長度內保持預拉伸構造,從支撐件上取下,然後施用於皮膚(即,沒有支撐件)。可將粘彈性背襯設計成使得背襯在室溫和體表溫度下均可彈性恢復,但背襯的粘性性質使其以期望的速度恢復(即,相比於彈性材料慢慢恢復)。因此,本公開的拉伸粘彈性背襯可在拉伸狀態下輕鬆抓握,無需向背襯施用任何力以保持拉伸狀態。這樣,本公開的傷口閉合敷料(或其一部分)可在製造過程中預拉伸受控的量(例如,預拉伸至受控的距離),然後在預拉伸狀態下存放和運輸。在使用時,傷口閉合敷料可施用於傷口,無需使用者向敷料(即,背襯)施加拉伸力。一旦施用,背襯就在一定時間內恢復粘彈性以向傷口施加閉合力。此外,本公開的傷口閉合敷料的粘彈性背襯可以允許在製造型環境下完成拉伸,製造環境比臨床環境能夠實現更好的控制。例如,在手動拉伸不精確的情況下,可精確控制總體伸長百分比。此外,當手動拉伸材料時,可形成不均一的拉伸外形。因此,本公開的傷口閉合敷料能夠使經驗不足的使用者或護理人員安全有效地施用傷口閉合敷料,因為敷料以預拉伸構造提供,並且在施用在整個傷口部位上的過程中操作簡單且不發生明顯的恢復。定義術語「一個」、「一種」和「該」、「所述」可互換使用,「至少一個(種)」意指所述要素中的一個(種)或多個(種)。術語「和/或」意指任一者或兩者。例如,「a和/或b」意指僅a、僅b或a和b兩者。術語「包括」、「包含」或「具有」及其變型形式意在涵蓋其後所列出的項目和它們的等同形式以及附加的項目。除非指明或另外限定,否則術語「支撐」和「聯接」及其變型形式按廣義使用,並且涵蓋直接和間接支撐和聯接兩種情況。術語「聚合物」和「聚合物材料」是指由一種單體製得的材料(例如均聚物)或是指由兩種或更多種單體製得的材料(例如共聚物、三元共聚物等)兩者。同樣,術語「聚合」是指製造聚合物材料的工藝,聚合物材料可為均聚物、共聚物、三元共聚物等。術語「共聚物」和「共聚材料」是指由至少兩種單體製得的聚合物材料。術語「室溫」和「環境溫度」可以互換使用,意指22℃至27℃範圍內的溫度。術語「柔性」可以一般地用來指可懸垂的材料。也就是說,在環境條件下,一片5cm×15cm的材料豎直(長端朝上)保持時在其自重作用下摺疊,使其相對端落到或低於保持器。術語「剛性」可以一般地用來指基本不可懸垂的材料。也就是說,在環境條件下,一片5cm×15cm的材料豎直(長端朝上)保持時成直立狀態,很少或沒有撓曲。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剛性材料可顯示出小於20度的偏離垂直方向的撓曲。「半剛性」材料可為那些表現出大於20度的撓曲而其另一端不落到保持器以下的材料。術語「吸收劑」是指能夠吸收流體尤其是體液的材料,特別是吸收中等至大量體液,同時保持其結構完整性(即,充分保持完整,使得其例如可以起到傷口癒合敷料水分吸收劑的作用),並且優選地保持其透明性。短語「傷口閉合」一般用於指施加必要的力以至少部分地閉合傷口和/或保持傷口閉合。即,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本公開的傷口閉合敷料可在整個傷口上施加力以執行使分離的兩個皮膚邊緣對合的操作,並且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本公開的傷口閉合敷料可代替地或另外在整個傷口上施加力以保持或維持至少部分對合的兩個皮膚邊緣朝向彼此或聯接在一起。術語「透明的」及其變型形式用於指這樣的材料,該材料在施用於患者(例如,施用於傷口部位處)時,材料下方的區域可透過材料充分可視化以允許醫療保健工作人員目視檢查或觀察該區域(例如,傷口)。圖1至圖3示出根據本公開的一個實施方案的傷口閉合敷料系統100和傷口閉合敷料102。傷口閉合敷料系統100包括傷口閉合敷料102和支撐組件104,傷口閉合敷料102聯接到支撐組件104以保持預拉伸構造,如下文更詳細所述。圖3還示出使用傷口閉合敷料系統100將傷口閉合敷料102施用於皮膚的方法。如圖1所示,傷口閉合敷料102可包括粘彈性背襯106,該粘彈性背襯具有第一主表面107和第二主表面109,第一主表面107被構造成在使用時面向皮膚,第二主表面109被構造成在使用時背對皮膚且與第一主表面107相背。粘彈性背襯106還可包括第一(縱向)末端110、與第一末端110相對的第二(縱向)末端112以及(縱向)位於第一末端110與第二末端112之間的中間區段114。如圖1和圖2所示,傷口閉合敷料102(或背襯106)可包括縱向(或應變或傷口閉合)軸線a,因此,第一末端110和第二末端112相對於縱向軸線處於背襯106的相對兩端上。然而,粘彈性背襯106不必沿縱向軸線a伸長或沿縱向軸線a具有其最大尺寸。例如,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傷口閉合敷料102可為圓形或正方形,但第一末端110和第二末端112的布置方式可至少部分地限定傷口閉合敷料102的縱向軸線a。傷口閉合敷料102可被構造成可移除地固定到與傷口部位相鄰的皮膚(即,在傷口部位相對側中的任一側,由此使得敷料102的中間區段114定位在傷口部位上方),以防止傷口受到內生和/或外生應力。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粘彈性背襯106的至少一部分例如至少中間區段114可為透明的,由此使得在傷口閉合敷料102附著到皮膚並且中間區段114定位在傷口部位上方時,可透過粘彈性背襯106(例如,透過中間區段114)使傷口可視化。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可通過使傷口閉合敷料102的縱向軸線a取向為相對於傷口沿其伸長的軸線基本上垂直而將傷口閉合敷料102附著到傷口附近的皮膚。例如,在一些情況下,傷口可能沿軸線延伸並且可能在沿該軸線的某處具有最寬間隙部分。在這種情況下,傷口閉合敷料102可附著到皮膚上傷口的任一側,具體地講是附著到傷口最寬部分的任一側,並且被布置為使得傷口閉合敷料102的縱向軸線取向為相對於傷口軸線基本上垂直,以便向傷口的最寬部分提供傷口閉合力。此外,在切口或傷口較長或不直的情況下,可沿循切口或傷口的輪廓施用一系列較小的傷口閉合敷料102。在這種情況下,可將每個傷口閉合敷料102的縱向軸線a取向成在傷口的特定位置處相對於傷口軸線基本上垂直。如圖1和圖3所示,傷口閉合敷料102還可包括皮膚接觸粘合劑116,該皮膚接觸粘合劑與至少第一末端110和第二末端112相鄰位於粘彈性背襯106的第一主表面107上。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背襯106的中間區段114可不含皮膚接觸粘合劑116。然而,在一些實施方案中,中間區段114可在其第一主表面107上包括圖案化(例如,圖案化塗覆)的皮膚接觸粘合劑116,由此使得中間區段114的第一主表面107的至少大部分仍然包括大量沒有皮膚接觸粘合劑116的開放區域。在中間區段114的第一主表面107的至少大部分不含存在於第一末端110和第二末端112上的相同皮膚接觸粘合劑116的一些實施方案中,中間區段114可包括不同的粘合劑(例如,皮膚接觸粘合劑),例如,侵蝕性小於皮膚接觸粘合劑116的粘合劑。可用於本公開的傷口閉合敷料中的各種皮膚接觸粘合劑的示例在下文「粘合劑」部分中更詳細地描述。在第一末端110和第二末端112的區域中,皮膚接觸粘合劑116不必與第一主表面107共延。相反,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皮膚接觸粘合劑116可為不連續的(例如,圖案化的),可並不完全一直延伸至背襯106的邊緣或周邊,可具有其它合適的構造,或為它們的組合。背襯106的第一末端110包括位於第一主表面107上的皮膚接觸粘合劑116,可被構造成通過皮膚接觸粘合劑116被固定(即,附著)到傷口部位一側的皮膚,背襯的第二末端112也包括位於第一主表面107上的皮膚接觸粘合劑116,可被構造成被固定(即,附著)到與第一末端相對的傷口部位一側的皮膚。位於第一末端110與第二末端112之間的中間區段114可被構造成定位在傷口部位上方(即,上面,相對於傷口部位呈重疊關係),但優選地不附著到傷口部位(即,當第一末端110和第二末端112附著到傷口部位的相對側的皮膚時)。本發明人發現,當皮膚接觸粘合劑116(例如,相對高強度的皮膚接觸粘合劑116)被放置成接觸傷口邊緣時,傷口邊緣即變得錨固到粘彈性背襯106,背襯106的中間區段114隨後橋接兩個傷口邊緣之間的間隙。為了完全閉合傷口,橋接傷口間隙的背襯106的中間區段114需要整個消失,而單獨通過拉伸收縮無法實現這一點。相反,在實施過程中,傷口間隙部分閉合但決不完全閉合。相比之下,當中間區段114不含皮膚接觸粘合劑116時,傷口邊緣未錨固到粘彈性背襯106上的特定點。因此,在拉伸收縮過程中,第一末端110與第二末端112之間分離的減小可超出傷口間隙的寬度,並且傷口可完全閉合。如上所述,粘彈性背襯106能夠在釋放其預拉伸構造時即從支撐件120上取下傷口閉合敷料102時緩慢恢復(例如,相比於彈性背襯),因此特別有用。這樣的緩慢恢復便於抓握傷口閉合敷料102,並且可允許足夠長的時間來相對於傷口適當地定位傷口閉合敷料102並將其附著到傷口周圍的皮膚,而傷口閉合敷料102基本上不回彈。粘彈性背襯106可在其拉伸變形後從其完全鬆弛狀態彈性地恢復。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可在不存在約束或施加力的情況下將粘彈性背襯的溫度升高到至少40℃,從而使其達到完全鬆弛狀態。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在粘彈性背襯被拉緊到50%伸長率持續30分鐘後,其特徵可在於在室溫下48小時後恢復(即,沿著縱向軸線a)其形變率的至少70%。換句話講,在恢復其初始的50%伸長率的70%後,粘彈性背襯106的總體伸長率將為15%。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粘彈性背襯106的特徵可在於被拉緊到50%伸長率持續30分鐘後,在室溫下10秒(將傷口閉合敷料施用於皮膚的可用時間量)後恢復(即,沿應變軸線)其形變率的不超過40%;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恢復其形變率的不超過35%;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恢復其形變率的不超過30%;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恢復其形變率的不超過25%;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恢復其形變率的不超過20%;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恢復其形變率的不超過10%。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粘彈性背襯106的特徵還可在於被拉緊到50%伸長率持續30分鐘後,在室溫下48小時後恢復其形變率的至少75%;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恢復其形變率的至少80%;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恢復其形變率的至少85%;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恢復其形變率的至少90%;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恢復其形變率的至少95%;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恢復其形變率的100%。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傷口閉合敷料102可通過如下方式形成:將皮膚接觸粘合劑116施用於與背襯106的第一末端110和第二末端112相鄰位於粘彈性背襯106的第一主表面107(例如,通過塗覆或其它合適的粘合劑施用方式),然後可拉緊位於皮膚接觸粘合劑116的部分之間的背襯106的中間區段114以實現期望的預拉伸構造。背襯106(具體地講是中間區段114)的應變可包括加熱背襯106至有利於均勻拉伸的期望溫度。粘彈性背襯106可由滿足本公開限制的各種材料形成,包括但不限於聚氨酯、聚脲、聚醚、聚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烯烴、聚氯乙烯以及它們的組合。為了提供期望的粘彈性,粘彈性背襯106可具有接近環境溫度的玻璃化轉變溫度。例如,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粘彈性背襯106的玻璃化轉變溫度可介於20℃和50℃之間,或介於25℃和45℃之間,或介於30℃和45℃之間。玻璃化轉變溫度可被定義為動態力學分析測試中正切增量信號的峰的溫度。此外,為了提供期望的恢復,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粘彈性背襯106可具有穩定的橡膠平臺期模量。例如,拉伸模量可為在80℃下大於1mpa,或在100℃下大於1mpa,或在130℃下大於1mpa。在一些實施方案中,通過可溶聚合物在合適的溶劑(例如,加熱的四氫呋喃)提取來進行測量時,粘彈性背襯106可具有大於25%、或大於50%、或大於80%的凝膠含量。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可通過包括穿孔或其它切口來修改粘彈性背襯106的至少一部分以改善透氣性。如上所述,粘彈性背襯106的至少一部分可被預拉伸(即,取向)或呈預拉伸(或取向)構造或狀態。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僅預拉伸背襯106的中間區段114,即不含皮膚接觸粘合劑116的部分。這在圖1至圖3中示意性地示出,將中間區段114顯示為頸縮的背襯106的僅一部分。在一些情況下,如果包含皮膚接觸粘合劑116的背襯106的部分(例如,第一末端110和/或第二末端112)被拉伸並且通過皮膚接觸粘合劑116附著到皮膚,則在背襯106收縮時背襯106可拉動皮膚。如果背襯106在其附著到皮膚時收縮過強,可在較小區域上的皮膚中形成反向力,從而可能導致在皮膚接觸粘合劑116的區域中的敷料102下方的皮膚中形成張力性氣泡。通過僅拉伸中間區段114(即,不含皮膚接觸粘合劑116的部分),可減少或消除此類潛在缺點。此外,通過僅拉伸中間區段114,還可增強傷口閉合敷料102與支撐組件104的至少一部分的粘附力。可將粘彈性背襯106(具體地講是中間區段114)預拉伸至任何期望的伸長百分比,以實現傷口閉合敷料102的期望結果。例如,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可將粘彈性背襯106(具體地講是中間區段114)預拉伸(即,拉緊)到至少10%伸長率;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至少20%伸長率;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至少30%伸長率;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至少40%伸長率;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至少50%伸長率;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至少60%伸長率;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至少70%伸長率;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至少80%伸長率;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至少90%伸長率;在一些實施方案中,100%伸長率。如下文所詳述,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本公開的第一傷口閉合敷料102可施用於傷口(例如,以提供基本的傷口閉合力),並且本公開的第二傷口閉合敷料102可在移除第一傷口閉合敷料102後施用於同一傷口(例如,以施用較小的閉合力,但保持傷口閉合)。在此類實施方案中,第一傷口閉合敷料102可變形為某一伸長百分比,該伸長百分比大於第二傷口閉合敷料102變形的伸長百分比。第一傷口閉合敷料102和第二傷口閉合敷料102的伸長百分比可針對期望的傷口閉合力和具體應用具體調整。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可測試粘彈性背襯106或其一部分(例如,中間區段114),以查看其是否經過預拉伸或呈預拉伸構造。例如,如果首先從任何包裝或支撐件中取出傷口閉合敷料102後,粘彈性背襯106(或其一部分,諸如中間區段114)在30℃下24小時後長度改變(即,收縮)至少10%,則它已被預拉伸。在一些實施方案中,中間區段114與粘彈性背襯106的末端110和末端112之間可能存在重疊。粘彈性背襯106的第一末端110和第二末端112可被定義為端部,其中皮膚接觸粘合劑116末端和中間區段114可被定義為大部分不含皮膚接觸粘合劑116(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為不含皮膚接觸粘合劑116)的粘彈性背襯106的部分。然而,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背襯106的取向(拉伸)可至少部分地延伸到第一末端110和/或第二末端112中。即,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背襯106可包括(即,從預拉伸狀態)延伸超過中間區段114並且延伸到第一末端110和第二末端112中一者或兩者中的一些取向,由此使得該取向與皮膚接觸粘合劑116的至少一部分重疊。換句話講,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皮膚接觸粘合劑116可存在於延伸到背襯106的中間區段114中的第一主表面107的至少一部分上。在此類實施方案中,中間區段114仍可被描述為在其第一主表面107的大部分區域不含皮膚接觸粘合劑116。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粘彈性背襯106的中間區段114的第一主表面107的超過50%的區域不含皮膚接觸粘合劑116;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為至少60%的區域;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為至少70%的區域;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為至少75%的區域;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為至少80%的區域;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為至少85%的區域;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為至少90%的區域;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為至少95%的區域。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粘彈性背襯106的中間區段114的第一主表面107可被描述為「基本上不含」皮膚接觸粘合劑116,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可指中間區段114的第一主表面107的至少75%的區域不含皮膚接觸粘合劑116;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為至少80%的區域;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為至少85%的區域;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為至少90%的區域;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為至少95%的區域。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一末端110和/或第二末端112的至少80%未被取向(拉伸),即,根據上述測試在釋放時未收縮;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一末端110和/或第二末端112的至少85%未被取向;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為至少90%;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為至少95%;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為至少98%。在一些實施方案中,中間區段114可受限於粘彈性背襯106的總長度的某一部分。例如,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背襯106的中間區段114沿縱向軸線a的長度不大於粘彈性背襯106的總長度的1/3;在一些實施方案中,不大於粘彈性背襯106的總長度的1/4。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可通過將傷口閉合敷料102保持在低於室溫的溫度下(例如,保持在約5℃的溫度下),使傷口閉合敷料102保持為預拉伸構造。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支撐組件,諸如圖1至圖3的支撐組件104,可用於例如在製造、包裝、存放和/或抓握過程中使傷口閉合敷料102保持為預拉伸構造。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如圖1至圖3所示,支撐組件104可包括支撐件120,該支撐件可比粘彈性背襯106更具剛性,並且傷口閉合敷料102在呈其預拉伸構造時可聯接到該支撐件以在所需時間長度內保持或基本上保持預拉伸構造。即,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粘彈性背襯106可為柔性的(即,剛性小於支撐件120),並且支撐件120可為至少半剛性或剛性的(即,比粘彈性背襯106更具剛性)。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傷口閉合敷料102可通過皮膚接觸粘合劑116聯接到支撐件120的至少一部分。例如,如圖1所示,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支撐件120可包括第一主表面125和第二主表面127,傷口閉合敷料102可通過皮膚接觸粘合劑116聯接到第一主表面125,並且第二主表面127與第一主表面125相背。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支撐件120,即支撐件120的第一主表面125的至少一部分,可用於取代剝離襯件並且可向皮膚接觸粘合劑116提供剝離特性以有利於在需要時從支撐件120上移除傷口閉合敷料102。然而,支撐件120的剝離特性可被構造成使得第一主表面125(或其一部分)還為皮膚接觸粘合劑116提供足夠的粘附力,以保持粘彈性背襯106(或至少其中間區段114)呈預拉伸構造,而在使用之前不允許背襯106顯著收縮。在此類實施方案中,可調整皮膚接觸粘合劑116與支撐件120之間的粘附力(以及皮膚接觸粘合劑116與粘彈性背襯106之間的粘附力),從而提供這種平衡。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在例如根據下文實施例所述的180°剝離測試方法進行測試時,皮膚接觸粘合劑116與支撐件120之間的平均剝離強度可為至少1.0n/cm;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為至少1.2n/cm;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為至少1.4n/cm。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皮膚接觸粘合劑116與支撐件120之間的平均剝離強度可不大於4n/cm;在一些實施方案中,不大於3n/cm;在一些實施方案中,不大於2n/cm。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整個第一末端110和第二末端112可附著到支撐件120的第一主表面125,如圖1和圖3所示。然而,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傷口閉合敷料102可包括一個或多個剝離襯件,這些剝離襯件定位在皮膚接觸粘合劑116的至少一部分上方,例如,定位在第一末端110的皮膚接觸粘合劑116的至少一部分上方和/或定位在第二末端112的皮膚接觸粘合劑116的至少一部分上方。在此類實施方案中,皮膚接觸粘合劑116的覆蓋部分將不附著到支撐件120並且可通過允許第一末端110和/或第二末端112的未附著部分用作突片而有利於傷口閉合敷料102和支撐件120脫離。另外,如圖1至圖3所示,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支撐組件104還可包括外包裹物122。外包裹物122僅以舉例的方式示出為一種方式,其還將傷口閉合敷料102聯接到支撐件120並且還支撐呈預拉伸狀態的傷口閉合敷料102。如圖1和圖3所示,外包裹物122還可被構造成定位在傷口閉合敷料102和支撐件120的至少一部分上方或周圍。例如,如圖1所示,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外包裹物122可包括可聯接(例如,附著)到支撐件120的第二主表面127(即,與傷口閉合敷料102相對)的第一末端,然後可將其尺寸設計成包裹支撐件120和傷口閉合敷料102的一側或邊緣,該包裹過程向下沿著傷口閉合敷料102(例如,沿著縱向軸線a,如與粘彈性背襯106的第二主表面109相鄰),然後向下包圍支撐件120和傷口閉合敷料102的相對側或邊緣,然後向下沿著支撐件120的第二主表面127,最後重疊與支撐件120的第二主表面127相鄰的外包裹物122的第一末端,任選地形成有利於移除的突片128。如圖2和圖3所示,在一些實施方案中,還可將外包裹物122的尺寸設計成使得傷口閉合敷料102和支撐件120的邊緣或周邊懸垂。在一些實施方案中,除外包裹物122之外或取代外包裹物122,傷口閉合敷料102還可通過一個或多個緊固件聯接到支撐件120。即,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支撐組件104可包括一個或多個緊固件。下文參照圖8和圖9更詳細地描述了採用緊固件的本公開的傷口閉合敷料的一個示例。本公開的一些實施方案可包括採用多於一個傷口閉合敷料102的傷口閉合敷料套件。例如,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此類套件可包括已預拉伸第一量(即,第一伸長百分比)的第一傷口閉合敷料102(或包括第一傷口閉合敷料102的第一傷口閉合敷料系統100)以及已預拉伸第二量(即,第二伸長百分比)的第二傷口閉合敷料102(或包括第二傷口閉合敷料102的第二傷口閉合敷料系統100),其中第一量大於第二量。例如,第一預拉伸量可被構造成將足夠的力施加到與傷口部位相鄰的皮膚以至少部分地閉合傷口(例如,在前1至3天施加到傷口),第二預拉伸量可被構造成將足夠的力施加到皮膚以保持傷口閉合例如以減少瘢痕形成。在此類實施方案中,在使用第一傷口閉合敷料102之後,可將第二傷口閉合敷料102施用於傷口。第一傷口閉合敷料102和第二傷口閉合敷料102不必相同,而是可由不同的材料形成。此外,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一傷口閉合敷料102和第二傷口閉合敷料102可聯接到相同的支撐組件104,但在其它實施方案中,第一傷口閉合敷料102可聯接到第一支撐組件104,第二傷口閉合敷料102可聯接到不同於第一支撐組件104的第二支撐組件104。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支撐件120可由各種材料形成,包括但不限於聚合物材料、纖維素材料(如硬紙板或木材)、玻璃、金屬、其它具有適當剛性的材料或它們的組合。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支撐件120可具有足夠的厚度以提供足夠的剛度。例如,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支撐件120的厚度可大於0.1mm,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大於0.2mm,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大於0.5mm。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支撐件120可由包括聚丙烯、聚乙烯或其共聚物的聚烯烴片材製成。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支撐件120可由例如經過表面處理的硬紙板片材製成以提供上述釋放特性。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外包裹物122可由各種材料形成,包括但不限於壓敏粘合劑膜或條帶、塗覆有熱熔性粘合劑的膜或條帶、塗覆有可固化粘合劑的條帶、其它合適的材料或它們的組合。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外包裹物122可附著到支撐件120和粘彈性背襯106。外包裹物122與支撐件120和粘彈性背襯106的粘附可被設計成提供的粘附強度足夠高以支撐呈預拉伸狀態的傷口閉合敷料102,但粘附強度也足夠低以允許從傷口閉合敷料102移除外包裹物122而不致使敷料102變形或損壞。在一些情況下,外包裹物122可包括有機矽壓敏粘合劑。在一些情況下,外包裹物122可包括塗覆有乙烯-乙酸乙烯酯或熱熔性粘合劑的紙材。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傷口閉合敷料102還可包括一種或多種載體,載體可聯接到粘彈性背襯106的第二主表面109並且可在抓握和施用傷口閉合敷料102的過程中向背襯106(例如,向第一末端110和/或第二末端112)提供穩定性。下文參照圖10至圖15更詳細地描述了採用載體的本公開的傷口閉合敷料的實施方案的示例。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傷口閉合敷料102還可包括一個或多個被定位成可吸收流體(例如,傷口流出物)和/或抑制傷口汙染的吸收層。此類吸收層例如可聯接到被構造成被定位在傷口部位上方的背襯106的中間區段114的第一主表面107。下文參照圖4至圖7更詳細地描述了採用此類吸收層的本公開的傷口閉合敷料的示例。現在將參照圖3描述包紮或閉合傷口的方法,該圖示出使用圖1和圖2的傷口閉合敷料系統100的方法150。如圖3所示,傷口閉合敷料系統100可設置有聯接到呈預拉伸構造的支撐組件104的傷口閉合敷料102。具體地講,粘彈性背襯106的中間區段114提供於預拉伸構造中,並且該預拉伸構造由支撐組件104保持。然後,傷口閉合敷料102可脫離支撐組件104。具體地講,如圖3所示,可從傷口閉合敷料102和支撐件120上移除外包裹物122。移除外包裹物122之後,粘彈性背襯106能夠開始從其預拉伸構造至少輕微地恢復。然而,如圖所示,在移除外包裹物122之後,傷口閉合敷料102仍通過皮膚接觸粘合劑116保持附著到支撐件120的第一主表面125(即,將第一末端110和第二末端112附著到支撐件120)。因此,可調整皮膚接觸粘合劑116與支撐件120之間的粘附力以最大程度減小粘彈性背襯106的恢復率,同時粘彈性背襯106仍附著到支撐件120。另外,如圖3所示,可隨後通過從支撐件120的第一主表面125上剝離皮膚接觸粘合劑116,從支撐件120上移除傷口閉合敷料102(可另外包括一個或多個吸收層、載體等)。可從支撐件120上順序移除第一末端110和第二末端112。由於粘彈性背襯106具有粘彈性,在移除支撐件120之後,粘彈性背襯106不立即從其預拉伸伸長狀態恢復,這樣使用者有時間恰當地施用傷口閉合敷料102。可隨後將傷口閉合敷料102(即,皮膚接觸粘合劑116)施用於皮膚s。具體地講,可將粘彈性背襯106的第一末端110施用於與傷口部位w的第一側相鄰的皮膚s,並且可將粘彈性背襯106的第二末端112施用於與傷口部位w的第二側相鄰的皮膚s,該第二側與第一側相對,由此使得中間區段114被定位在傷口部位w上方(即,兩者呈重疊關係),但不附著到傷口部位w,如圖3的第四步所示。傷口閉合敷料102,具體地講是粘彈性背襯106,更具體地講是預拉伸的中間區段114,可隨後至少部分地恢復其形變,同時傷口閉合敷料102保持附著到皮膚s,由此使得傷口閉合敷料102將力施加在皮膚s上,如圖3中所示的第五步所示,以至少部分地閉合傷口和/或至少部分地保持傷口閉合。現在將參照圖4至圖7描述本公開的傷口閉合敷料的另外示例性實施方案。圖4至圖7示出本公開的各種傷口閉合敷料,其中類似的標號表示類似的元件。圖4至圖7的傷口閉合敷料共享與上文參照圖1至圖3所述的傷口閉合敷料102相同的元件、特徵結構和功能中的許多。參考以上圖1至圖3的描述,以更完整地說明圖4至圖7所示實施方案的特徵結構和元件(以及這些特徵結構和元件的替代形式)。上文參考圖1至圖3所述的特徵結構中的任何者可應用於圖4至圖7的實施方案,反之亦然。圖4和圖5示出根據本公開的另一個實施方案的傷口閉合敷料202。傷口閉合敷料202包括:具有第一主表面207、第二主表面209、第一末端210、第二末端212和中間區段214的粘彈性背襯206;以及位於粘彈性背襯206的第一末端210和第二末端212的第一主表面207上的皮膚接觸粘合劑216。以舉例的方式,粘彈性背襯206在圖4和圖5中示出,其中中間區段214呈預拉伸構造。圖4和圖5的傷口閉合敷料202與圖1至圖3的傷口閉合敷料102基本上相同,不同的是傷口閉合敷料202包括吸收層230。如圖4和圖5所示,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吸收層230可聯接到中間區段214的第一主表面207的至少一部分,由此使得吸收層230可在傷口閉合敷料202附著到皮膚時被定位在傷口部位上方。此類吸收層230可被構造成吸收流體(例如,傷口流出物),並且還可至少部分地保護傷口部位免受周圍環境的影響,例如以杜絕微生物汙染和/或碎屑。可在中間區段214被預拉伸之前或之後,將吸收層230施用於中間區段214。一般來講,至少出於上文針對保持中間區段不含皮膚接觸粘合劑概述的原因,吸收層230不具有高的粘附強度。然而,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吸收層230可包括潛在粘合劑材料,該粘合劑材料最初不具有超強粘附力,但隨後可由於光暴露、空氣暴露、溼氣、其它合適的刺激或它們的組合而被觸發以具有增加的粘附力。或者,吸收層230可具有低的粘附強度,但可保留密封傷口避免汙染和感染的能力。例如,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吸收層230可包括以商品名3mtmtegadermtm購自3m公司(3mcompany)的透明吸收材料。在此類實施方案中,傷口閉合敷料202除具有傷口閉合作用以外,還可用於為3mtmtegadermtm透明吸收材料提供覆蓋物。在其它實施方案中,吸收層230可包括水凝膠,諸如壓敏粘合劑水凝膠(例如,有機矽壓敏粘合劑水凝膠)。吸收層材料和特徵結構的其它示例在下文中更詳細地描述,並且可用於本公開的傷口閉合敷料中的任何者中。如圖4和圖5所示,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吸收層230可基本上與中間區段214同延,然而,並非必須如此。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吸收層230可僅施用於中間區段214的第一主表面207的一部分(例如,塗覆於其上);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吸收層230可在中間區段214的第一主表面207的至少一部分上被圖案化,由此使得中間區段214的第一主表面207的該部分保持暴露,而吸收層230仍可提供密封。如圖4示意性地示出,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吸收層230的厚度可約等於第一末端210和第二末端212上的皮膚接觸粘合劑216的厚度。然而,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吸收層230可薄於或厚於第一末端210和第二末端212上的皮膚接觸粘合劑216。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吸收層230可為透明的,由此使得在傷口閉合敷料202附著到皮膚並且中間區段214被定位在傷口部位上方時,可透過中間區段214使傷口可視化。在吸收層230覆蓋中間區段214的第一主表面207的大部分的實施方案中,吸收層230的透明度尤其有用,如圖5所示。雖然所示的吸收層230為施用於中間區段214的單個連續層,但在一些實施方案中,中間區段214可代替地包括兩個重疊和交錯的吸收層230。即,在一些實施方案中,中間區段214可包括:(i)第一吸收層230,該第一吸收層具有聯接到中間區段214的第一縱向末端以及自由(即未聯接到中間區段214)的第二相對縱向末端;以及(ii)第二吸收層230,該第二吸收層具有聯接到中間區段214的第一縱向末端以及自由(即未聯接到中間區段214)的第二相對縱向末端。吸收層230的自由端可彼此重疊,由此使得它們可在背襯206(例如,中間區段214)被拉伸(可能拉伸至其不再重疊的位置處)時相對於彼此滑動,並且可在背襯206恢復時相對於彼此滑回。圖6和圖7示出根據本公開的另一個實施方案的傷口閉合敷料302。傷口閉合敷料302包括:具有第一主表面307、第二主表面309、第一末端310、第二末端312和中間區段314的粘彈性背襯306;以及位於粘彈性背襯306的第一末端310和第二末端312的第一主表面307上的皮膚接觸粘合劑316。以舉例的方式,粘彈性背襯306在圖6和圖7中示出,其中中間區段314呈預拉伸構造。圖6和圖7的傷口閉合敷料302與圖1至圖3的傷口閉合敷料102以及圖4和圖5的傷口閉合敷料202基本上相同,不同的是傷口閉合敷料302包括兩個周邊吸收層330,這兩個層位於中間區段314的相鄰側或側向邊緣,例如大致沿傷口閉合敷料302的縱向軸線a'延伸的側向邊緣,並且與縱向軸線a'間隔一定距離。此類吸收層330可包括上文參照圖4和圖5的吸收層230所述的特徵結構和元件中的任何者和/或下文「吸收層」部分所述的特徵結構和元件中的任何者。如圖6和圖7所示,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吸收層330可聯接到中間區段314的第一主表面307的至少一部分,由此使得吸收層330可在傷口閉合敷料302附著到皮膚時被定位成鄰近傷口部位。通過將吸收層330定位成朝向中間區段314的側向側,中間區段314的第一主表面307的中間部分(例如,大部分)可保持暴露於傷口部位。此外,雖然吸收層330可為透明的,但可能並非必須如此,尤其是在中間區段314的大部分保持暴露的實施方案中,由此使得仍可通過中間區段314觀察傷口部位。側向或周邊定位的吸收層330仍可提供吸收流體和/或密封傷口部位免受環境影響(例如,汙染和/或碎屑)的功能,但保持中間區段314的相當大部分與傷口間隔開並且不含粘合劑,以免抑制有效的傷口閉合。如圖6示意性地示出,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吸收層330的厚度可大於第一末端310和第二末端312上的皮膚接觸粘合劑316的厚度。然而,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與第一末端310和第二末端312上的皮膚接觸粘合劑316相比,吸收層330的厚度可更小或相同。雖然所示的吸收層330為施用於中間區段314的每個側向側的單個連續層,但在一些實施方案中,中間區段314的每個側向側包括兩個重疊和交錯的吸收層330。即,在一些實施方案中,中間區段314的每個側向側可包括:(i)第一吸收層330,該第一吸收層具有聯接到中間區段314的第一縱向末端以及自由(即未聯接到中間區段314)的第二相對縱向末端;以及(ii)第二吸收層330,該第二吸收層具有聯接到中間區段314的第一縱向末端以及自由(即未聯接到中間區段314)的第二相對縱向末端。吸收層330的自由端可彼此重疊,由此使得它們可在背襯306(例如,中間區段314)被拉伸(可能拉伸至其不再重疊的位置處)時相對於彼此滑動,並且可在背襯306恢復時相對於彼此滑回。本公開的一些傷口閉合敷料可採用圖4和圖5的吸收層230與圖6和圖7的吸收層330的組合。現在將參照圖8至圖15描述本公開的傷口閉合敷料系統和傷口閉合敷料的另外示例性實施方案。圖8至圖15示出本公開的各種傷口閉合敷料系統,其中類似的標號表示類似的元件。圖8至圖15的傷口閉合敷料系統共享與上文參照圖1至圖3所述的傷口閉合敷料系統100相同的元件、特徵結構和功能中的許多者。參考以上圖1至圖3的描述,以更完整地說明圖8至圖15所示實施方案的特徵結構和元件(以及這些特徵結構和元件的替代形式)。上文參考圖1至圖3所述的特徵結構中的任何者可應用於圖8至圖15的實施方案,反之亦然。此外,圖1至圖7的傷口閉合敷料的特徵結構中的任何者可用於圖8至圖15的傷口閉合敷料和傷口閉合敷料系統中,包括圖4至圖7的傷口閉合敷料。圖8和圖9示出根據本公開的另一個實施方案的傷口閉合敷料系統400和傷口閉合敷料402。傷口閉合敷料系統400包括傷口閉合敷料402和支撐組件404。傷口閉合敷料402包括:具有第一主表面407、第二主表面409、第一末端410、第二末端412和中間區段414的粘彈性背襯406;以及位於粘彈性背襯406的第一末端410和第二末端412的第一主表面407上的皮膚接觸粘合劑416。以舉例的方式,粘彈性背襯406在圖8和圖9中示出,其中中間區段414呈預拉伸構造。如圖所示,支撐組件404包括具有第一主表面425和第二主表面427的支撐件420,傷口閉合敷料402通過皮膚接觸粘合劑416附著到支撐件420的第一主表面425以保持傷口閉合敷料402(即,粘彈性背襯406的中間區段414)呈預拉伸構造。圖1至圖3的傷口閉合敷料系統400和傷口閉合敷料系統100之間的主要差異在於支撐組件404不包括外包裹物。相反,支撐組件404包括一個或多個被定位成進一步將粘彈性背襯406的至少一部分聯接到支撐件420的緊固件432。以舉例的方式,粘彈性背襯406包括縱向延伸超出第一末端410的第一延伸部434和縱向延伸超出第二末端412的第二延伸部436。因此,第一延伸部434和第二延伸部436可通過一個或多個緊固件432固定到支撐件420,且不損壞或實際上損壞背襯406或傷口閉合敷料402的任何可用部分。在圖8和圖9的實施方案中,示出的粘彈性背襯406的第一延伸部434和第二延伸部436不含皮膚接觸粘合劑416,這可有利於將背襯406的可用部分與緊固件432分開。然而,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皮膚接觸粘合劑416可存在於第一延伸部434和第二延伸部436中至少一者的至少一部分上。如圖8和圖9所示,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背襯406的第一延伸部434和第二延伸部436可包括一條或多條打孔線438,其可取向成相對於傷口閉合敷料402的縱向軸線a″基本上橫向或側向(即,基本上垂直)。具體地講,每條打孔線438可存在於第一延伸部434和第二延伸部436中並且相對於緊固件432位於內部。在圖8和圖9示出的實施方案中,第一延伸部434和第二延伸部436中的每一個包括兩條打孔線438。因此,在需要時,通過首先撕開位於打孔線438之間的第一延伸部434和第二延伸部436中的每一個的部分,然後從支撐件420的第一主表面425上剝離皮膚接觸粘合劑416,可將傷口閉合敷料402從支撐組件404上移除。或者,如果第一延伸部434和第二延伸部436中的每一個僅包括一條打孔線438,則通過沿打孔線438撕開可使背襯406脫離緊固件432。所示的支撐組件404的緊固件432為包括一系列沿背襯406的第一延伸部434和第二延伸部436中的每一個的訂書釘。然而,緊固件432可包括各種緊固件中的任一種,包括但不限於訂書釘、縫針、釘狀物、螺釘、鉚釘、兩腳釘、壓褶、夾鉗、鉤環型緊固件、焊接(例如,聲波(例如,超聲波)焊接)、熱粘合或密封、其它合適的緊固件或它們的組合。圖10至圖12示出根據本公開的另一個實施方案的傷口閉合敷料系統500和傷口閉合敷料502。傷口閉合敷料系統500包括傷口閉合敷料502和支撐組件504。圖12還示出使用傷口閉合敷料系統500將傷口閉合敷料502施用於皮膚的方法。傷口閉合敷料502包括:具有第一主表面507、第二主表面509、第一末端510、第二末端512和中間區段514的粘彈性背襯506;以及位於粘彈性背襯506的第一末端510和第二末端512的第一主表面507上的皮膚接觸粘合劑516。以舉例的方式,粘彈性背襯506在圖10至圖12中示出,其中中間區段514呈預拉伸構造。如圖所示,支撐組件504包括第一支撐件520和第二支撐件540,第一支撐件520被構造成聯接到粘彈性背襯506的第一主表面507,第二支撐件540被構造成聯接到粘彈性背襯506的至少中間區段514的至少第二主表面509。第一支撐件520和第二支撐件540還可被構造成聯接在一起。即,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一支撐件520和第二支撐件540中的每一個的至少一部分延伸超過傷口閉合敷料502的邊緣或周邊(見圖11),由此使得第一支撐件520和第二支撐件540可聯接在一起。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一支撐件520和第二支撐件540可一體地形成(例如,通過活動鉸鏈),並且可代替地稱為支撐件的第一部分520和第二部分540。類似於圖1至圖3的支撐件120,第一支撐件520可具有第一主表面525和第二主表面527,傷口閉合敷料502可通過皮膚接觸粘合劑516附著到支撐件520的第一主表面525。因此,上文參照圖1至圖3的支撐件120所述的特徵結構中的任何者可應用於圖10至圖12的第一支撐件520。此外,第二支撐件540可應用於背襯506的第二主表面509,具體地講是應用於任何預拉伸部分(例如,如圖所示的中間區段514)上方,以進一步協助保持傷口閉合敷料502(即,粘彈性背襯506的中間區段414)呈預拉伸構造。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二支撐件540可由各種材料中的任一種形成,包括但不限於上文參照圖1至圖3的支撐件120所述的材料、或上文參照圖1至圖3的外包裹物122所述的材料、其它合適的材料或它們的組合。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一支撐件520和第二支撐件540可由相同材料形成。然而,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一支撐件520和第二支撐件540可由不同材料形成。例如,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一支撐件520可為半剛性或剛性的,第二支撐件540可為柔性的,由此使得第一支撐件520比第二支撐件540更具剛性。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如圖10至圖11所示,第二支撐件540可包括具有背襯542和壓敏粘合劑544的條帶,壓敏粘合劑可被構造成附著到背襯506的至少中間區段514的第二主表面509並且進一步附著到第一支撐件520的至少第一主表面525(見圖11)。因此,背襯506的第二主表面509(或其一部分)可被構造成向第二支撐件540的壓敏粘合劑544提供剝離特性。壓敏粘合劑544在本文中有時可被稱為「支撐粘合劑」。各種粘合劑可用作支撐粘合劑,如下文「粘合劑」部分更詳細所述。另外,如圖11所示,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二支撐件540可延伸超過第一支撐件520的邊緣或周邊以形成可有利於移除第二支撐件540的突片545。如圖10和圖12所示,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傷口閉合敷料502還可包括剝離襯件548,其被定位為覆蓋成第一末端510和第二末端512中的至少一者上的皮膚接觸粘合劑516的一部分(例如,外部部分),由此使得由剝離襯件548覆蓋的皮膚接觸粘合劑516的該部分不附著到第一支撐件520並且可形成突片以有利於從第一支撐件520上移除傷口閉合敷料502。下文更詳細描述了可採用的剝離襯件的示例和特徵結構。另外,如圖10至圖12所示,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傷口閉合敷料502可包括一個或多個載體(或框架)552,其可比粘彈性背襯506更具剛性並且可有助於施用傷口閉合敷料502,即,不起皺。下文更詳細描述了有關可用於本公開傷口閉合敷料的載體的更多詳情。以舉例的方式,傷口閉合敷料502包括第一載體552'和第二載體552″,第一載體552'聯接到背襯506的第一末端510的第二主表面509,第二載體552″聯接到背襯506的第二末端512的第二主表面509。如圖所示,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一載體552'和第二載體552″中的一者或兩者可延伸超過背襯506的邊緣或周邊以形成突片,在例如將傷口閉合敷料502施用於皮膚之後可抓握該突片以有利於移除載體552'和552″。如圖10和圖12所示,第二支撐件540可被構造成聯接到中間區段514的第二主表面509並且位於第一載體552'與第二載體552″之間。現在將參照圖12描述包紮或閉合傷口的方法,該圖示出使用圖10和圖11的傷口閉合敷料系統500的方法550。如圖12所示,傷口閉合敷料系統500可設置有聯接到呈預拉伸構造的支撐組件504的傷口閉合敷料502。具體地講,粘彈性背襯506的中間區段514提供於預拉伸構造中,並且該預拉伸構造由支撐組件504保持。然後,傷口閉合敷料502可脫離支撐組件504。具體地講,如圖12所示,第二支撐件540可從傷口閉合敷料502和第一支撐件520上移除(例如,通過抓握突片545(見圖11)並從中間區段514的第二主表面509剝離第二支撐件540)。在移除第二支撐件540之後,粘彈性背襯506能夠開始從其預拉伸構造至少輕微地恢復。然而,在移除外第二支撐件540之後,傷口閉合敷料502仍通過皮膚接觸粘合劑516保持附著到第一支撐件520的第一主表面525(即,將背襯506的第一末端510和第二末端512附著到未由剝離襯件548覆蓋的第一支撐件520)。因此,可調整皮膚接觸粘合劑516與第一支撐件520之間的粘附力以最大程度減小粘彈性背襯506的恢復率,同時粘彈性背襯506仍附著到第一支撐件520。另外,如圖12所示,然後可通過從第一支撐件520的第一主表面525剝離皮膚接觸粘合劑516而將傷口閉合敷料502(仍包括第一載體552'和第二載體552″以及剝離襯件548)從第一支撐件520上移除(見圖12的方法550中所示的第二步)。可從第一支撐件520上順序移除第一末端510和第二末端512。由於粘彈性背襯506的粘彈性特性,在移除第一支撐件520之後,粘彈性背襯506不立即從其預拉伸伸長狀態恢復,這樣使用者有時間恰當地施用傷口閉合敷料502。可隨後將傷口閉合敷料502(即,未由剝離襯件548覆蓋的皮膚接觸粘合劑516)施用於皮膚s。具體地講,可將粘彈性背襯506的第一末端510施用於與傷口部位w的第一側相鄰的皮膚s,並且可將粘彈性背襯506的第二末端512施用於與傷口部位w的第二側相鄰的皮膚s,該第二側與第一側相對,由此使得中間區段514被定位在傷口部位w上方(即,兩者處於重疊關係),但不附著到傷口部位w,如圖12的第三步所示。第一載體552'和第二載體552″可有利於施用更柔韌(或脆弱)的背襯506而不致使背襯506在施用時起皺。在根據需要將傷口閉合敷料502施用於皮膚s之後,可從背襯506的第一末端510和第二末端512的第二主表面509上移除第一載體552'和第二載體552″。如圖12的第四步所示,可隨後從第一末端510和第二末端512的最外側部分移除剝離襯件548,以將背襯506的第一末端510和第二末端512的皮膚接觸粘合劑516完全附著到皮膚s。傷口閉合敷料502,具體地講是粘彈性背襯506,更具體地講是預拉伸中間區段514,可隨後被允許至少部分地恢復其形變,同時傷口閉合敷料502保持附著到皮膚s,由此使得傷口閉合敷料502將力施加在皮膚s上以至少部分地閉合傷口和/或至少部分地保持傷口閉合,如圖12的第五步所示。圖13至圖15示出根據本公開的另一個實施方案的傷口閉合敷料系統600和傷口閉合敷料602。傷口閉合敷料系統600包括傷口閉合敷料602和支撐組件604。圖14示出傷口閉合敷料系統600的底部平面視圖,圖15還示出使用傷口閉合敷料系統600將傷口閉合敷料602施用於皮膚的方法。傷口閉合敷料602包括:具有第一主表面607、第二主表面609、第一末端610、第二末端612和中間區段614的粘彈性背襯606;以及位於粘彈性背襯606的第一末端610和第二末端612的第一主表面607上的皮膚接觸粘合劑616。以舉例的方式,粘彈性背襯606在圖13至圖15中示出,其中中間區段614呈預拉伸構造。傷口閉合敷料系統600類似於圖10至圖12的傷口閉合敷料系統500,其中類似的標號表示類似的元件。因此,參考以上圖10至圖12的描述,以更完整地說明圖8至圖15所示實施方案的特徵結構和元件(以及這些特徵結構和元件的替代形式)。如圖所示,支撐組件604包括第一支撐件620和第二支撐件640,第一支撐件620被構造成聯接到粘彈性背襯606的第一主表面607,第二支撐件640被構造成聯接到粘彈性背襯606的至少中間區段614的至少第二主表面609。在圖13至圖15的實施方案中,第二支撐件540聯接到背襯606的整個第二主表面609,從而可包括一個或多個載體652或至少部分地由該載體限定,如下文所述。第一支撐件620和第二支撐件640還可被構造成聯接在一起。即,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一支撐件620和第二支撐件640中的每一個的至少一部分延伸超過傷口閉合敷料602的邊緣或周邊(見圖14),由此使得第一支撐件620和第二支撐件640可聯接在一起。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一支撐件620和第二支撐件640可一體地形成(例如,通過活動鉸鏈),並且可代替地稱為支撐件的第一部分620和第二部分640。與圖1至圖3的支撐件120和圖10至圖12的第一支撐件520不同,第一支撐件620不通過皮膚接觸粘合劑616聯接到背襯606的第一末端610和第二末端612。相反,第一支撐件620可具有第一主表面625和與第一主表面625相背的第二主表面627,並且第一支撐件620的第一主表面625可聯接(例如,附著或卷繞)到中間區段614的第一主表面607。因此,第一支撐件620也不向皮膚接觸粘合劑616提供剝離特性,傷口閉合敷料602還包括剝離襯件648,該剝離襯件被定位成覆蓋背襯606的第一末端610和第二末端612上的皮膚接觸粘合劑616直至傷口閉合敷料602被施用於皮膚。類似於圖10至圖12的傷口閉合敷料502,傷口閉合敷料602還可包括第一載體652'和第二載體652″。因此,如圖所示,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二支撐件640可聯接(例如,附著)到中間區段614的第二主表面609以及第一載體652'和第二載體652″。另外,第一載體652'和第二載體652″中的至少一者可延伸超過背襯606的邊緣或周邊以形成突片,可抓握該突片以有利於使支撐組件604脫離傷口閉合敷料602和/或有利於將傷口閉合敷料602施用於皮膚。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一支撐件620可由上文參照圖1至圖3的支撐件120所述材料中的任何者形成,並且可通過本文中有時被稱為「支撐粘合劑」的壓敏粘合劑(未示出)聯接到中間區段614。各種粘合劑可用作支撐粘合劑,如下文「粘合劑」部分更詳細所述。在其它實施方案中,第一支撐件620可由上文參照圖10至圖12的第二支撐件540或圖1至圖3的外包裹物122所述材料中的任何者形成。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一支撐件620可包括壓敏粘合劑(即,支撐粘合劑),壓敏粘合劑可被構造成附著到中間區段614的第一主表面607以及第二支撐件640(見圖14)。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二支撐件640可包括背襯642,該背襯由上文參照圖1至圖3的支撐件120所述材料中的任何者或參照圖10至圖12的第二支撐件540所述材料中的任何者形成,並且還可包括在本文中有時被稱為「支撐粘合劑」的壓敏粘合劑644。因此,背襯606的第二主表面609(或其一部分)以及第一載體652'和第二載體652″可被構造成向第二支撐件640的壓敏粘合劑644提供剝離特性。可使用第一支撐件620和第二支撐件640的組合有效地保持背襯606(即,中間區段614)在使用之前呈預拉伸構造。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一支撐件620和第二支撐件640可由相同材料形成。然而,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一支撐件620和第二支撐件640可由不同材料形成。例如,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第二支撐件620可為半剛性或剛性的,第一支撐件620可為柔性的,由此使得第二支撐件640比第一支撐件620更具剛性。現在將參照圖15描述包紮或閉合傷口的方法,該圖示出使用圖13和圖14的傷口閉合敷料系統600的方法650。如圖15所示,傷口閉合敷料系統600可設置有聯接到處於預拉伸的構造的支撐組件604的傷口閉合敷料602。具體地講,粘彈性背襯606的中間區段614提供於預拉伸構造中,並且該預拉伸構造由支撐組件604保持。然後,傷口閉合敷料602可脫離支撐組件604。具體地講,如圖15的第二步所示,通過將第一支撐件620與中間區段614的第一主表面607以及第二支撐件640剝離,以暴露中間區段614的第一主表面607,可從傷口閉合敷料602和第二支撐件640上移除第一支撐件620。在移除第一支撐件620之後,粘彈性背襯606能夠開始從其預拉伸構造至少輕微地恢復。然而,在移除第一支撐件620之後,傷口閉合敷料602仍通過支撐粘合劑644保持附著到第二支撐件640(即,附著到中間區段614的第二主表面609以及第一載體652'和第二載體652″)。另外,如圖15的第二步所示,在該階段,還可移除剝離襯件648以暴露背襯606的第一末端610和第二末端612上的皮膚接觸粘合劑616。如圖15的第三步所示,通過將背襯642和支撐粘合劑644從中間區段614的第二主表面609以及第一載體652'和第二載體652″剝離,可隨後移除第二支撐件640。由於粘彈性背襯606的粘彈性特性,在移除第二支撐件640之後,粘彈性背襯606不立即從其預拉伸伸長狀態恢復,這樣使用者有時間恰當地施用傷口閉合敷料602。可隨後將傷口閉合敷料602施用於皮膚s。具體地講,可將粘彈性背襯606的第一末端610施用於與傷口部位w的第一側相鄰的皮膚s,並且可將粘彈性背襯606的第二末端612施用於與傷口部位w的第二側相鄰的皮膚s,該第二側與第一側相對,由此使得中間區段614被定位在傷口部位w上方(即,兩者呈重疊關係),但不附著到傷口部位w,如圖15的第四步所示。第一載體652'和第二載體652″可有利於施用更柔韌(或脆弱)的背襯606而不致使背襯606在施用時起皺。在根據需要將傷口閉合敷料602施用於皮膚s之後,可從背襯606的第一末端610和第二末端612的第二主表面609上移除第一載體652'和第二載體652″,如圖15的第五步所示。傷口閉合敷料602,具體地講是粘彈性背襯606,更具體地講是預拉伸中間區段614,可隨後被允許至少部分地恢復其形變,同時傷口閉合敷料602保持附著到皮膚s,由此使得傷口閉合敷料602將力施加在皮膚s上以至少部分地閉合傷口和/或至少部分地保持傷口閉合,如圖15的第五步和第六步所示。載體在本公開的傷口閉合敷料中使用的用於形成任何載體或載體層的材料(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可包括框架和/或突片)通常具有比背襯大得多的剛性,以阻止背襯在施用至患者身上時不恰當地起皺。如果採用載體,則其可與或不與上述低粘附力背膠塗層一起熱密封到背襯的第二主表面。通常,載體材料可包括但不限於聚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塗覆的紙或聚酯膜。合適材料的一個示例為聚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塗覆的超級壓光牛皮紙(1-80bkg-157pe;伊利諾州威洛布魯克的耐恆公司(loparex,willowbrook,ill))。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載體可包括穿孔以有助於在將傷口閉合敷料施用於患者身上之後分離其各個部分。調節這些穿孔的間距和形狀,以提供在從所施加敷料移除層時具有相對容易撕下性能的層。可以根據可接受穿孔圖案中的任何者將這些穿孔成型,這些圖案包括線性、成角度、y形、v形、雙角度偏置、正弦曲線等。剝離襯件適合與本公開的傷口閉合敷料一起使用的剝離襯件可包括但不限於牛皮紙、聚乙烯、聚丙烯、聚酯或它們的組合。此類襯件可塗覆有剝離劑,諸如含氟化合物、有機矽或其它合適的低表面能材料。也可在本公開的傷口閉合敷料中採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已知的其它粘合劑和剝離襯件組合。市售的有機矽塗覆的剝離紙的示例為得自伊利諾州貝德福德帕克的瑞克斯姆剝離品公司(rexamrelease,bedfordpark,ill.)的polysliktm有機矽剝離紙和伊利諾州威洛布魯克的耐恆公司(loparex,willowbrook,ill.)供應的有機矽剝離紙。此類市售剝離襯件的其它非限制性示例包括商購自h.p.史密斯公司(h.p.smithco.)的矽化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以及以品牌「scotchpaktm」剝離襯件商購自聖保羅的3m公司(3mcompany,st.paul)的含氟聚合物塗覆的聚酯膜。粘合劑如上所述,在一些實施方案中,任何支撐件粘合劑(如果採用)都可具有大於皮膚接觸粘合劑的粘附力。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支撐粘合劑和皮膚接觸粘合劑可為相同或類似種類的粘合劑,但具有不同粘附力水平。例如,支撐粘合劑和/或皮膚接觸粘合劑可為丙烯酸酯、有機矽、聚氨酯、水凝膠、水性膠體、天然橡膠或合成橡膠。也可通過改變粘合劑組合物、粘合劑厚度或粘合劑表面積(例如,通過採用以圖案形式塗覆的粘合劑)來調整粘附力。「粘附力」是指將粘合劑與下面的基底分開所需的力。可採用多種方法測量粘附力。例如,粘附力可由剝離力或剪切力限定。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粘附力可採用astmd3330/d3330m-04(2010)由剝離粘附力限定。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粘附力可採用astmd3654m-06(2011)由剪切粘附力限定。粘附力高度依賴於所粘附到的特定基底,以及允許壓敏粘合劑(psa)停留在基底上的時間。例如,使用不鏽鋼進行測量時,傷口閉合敷料中的壓敏粘合劑所表現出的典型剝離粘附力值可在20至300g/cm的範圍內。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根據astmd3330/d3330m-04(2010)進行測量時,如果支撐粘合劑的剝離粘附力比皮膚接觸粘合劑的剝離粘附力至少高出10%,就可實現既將支撐件固定到粘彈性背襯(和/或固定到支撐件的另一部分)、又為皮膚提供溫和粘附力的益處。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支撐粘合劑可為丙烯酸酯粘合劑,皮膚接觸粘合劑可為有機矽粘合劑或酸性粘合劑(例如,丙烯酸類粘合劑)。例如,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支撐粘合劑可為丙烯酸異辛酯:丙烯醯胺(「ioa-丙烯醯胺」)粘合劑,皮膚接觸粘合劑可為丙烯酸異辛酯:丙烯酸(「ioa:aa」)粘合劑。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支撐粘合劑和皮膚接觸粘合劑均可包括ioa:aa粘合劑。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可採用任何上述粘合劑組合,但用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來取代ioa。術語「丙烯酸酯」或「丙烯酸酯類」或「含丙烯酸酯」是指醇的單體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單體在本文中統稱為「丙烯酸酯」單體。描述為「丙烯酸酯類」或「含丙烯酸酯」的材料包含或來源於至少一些丙烯酸酯單體並且可包含另外的共聚單體。術語「丙烯酸」或「丙烯酸類」或「含丙烯酸」是指包含丙烯酸的單體。丙烯酸單體在本文中統稱為「丙烯酸」單體。描述為「丙烯酸類」或「含丙烯酸」的材料包含或來源於至少一些丙烯酸單體並且可包含另外的共聚單體。這類粘合劑廣義上也屬於酸性粘合劑(即,包含酸性組分的粘合劑)範疇,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皮膚接觸粘合劑可包括酸性粘合劑,具體地講是包括丙烯酸類粘合劑。能夠施用於皮膚的合適丙烯酸酯粘合劑,例如丙烯酸酯共聚物可見於美國專利no.re24,906,其公開內容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具體地講是97:3的異-辛基丙烯酸酯:丙烯醯胺共聚物。另一種丙烯酸酯粘合劑為70:15:15的丙烯酸異辛酯:環氧乙烷丙烯酸酯:丙烯酸三元共聚物,可見於美國專利no.4,737,410(實施例31),其公開內容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其它可用的丙烯酸酯粘合劑可見於美國專利no.3,389,827、no.4,112,213、no.4,310,509和no.4,323,557,其公開內容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術語「有機矽」或「有機矽類」或「含有機矽」是指包含具有二烷基或二芳基矽氧烷(-sir2o-)重複單元的單元的聚合物。有機矽類聚合物可為嵌段共聚物或聚矽氧烷聚合物。術語有機矽和矽氧烷互換使用。一般來講,有機矽粘合劑能夠有效地將材料和基底固定到皮膚,並且在從皮膚移除時對皮膚產生較小損傷或不產生損傷。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支撐粘合劑和皮膚接觸粘合劑中的一者或兩者可包括有機矽粘合劑。合適的有機矽粘合劑系統的示例可包括但不限於可以下面的商品名獲得的產品:道康寧公司(dowcorning)的mg7-9850、wacker2110和2130、bluestarrtgel4317和4320,nusilmed-6345和6350。合適的有機矽粘合劑的其它示例公開於pct公開wo2010/056541、wo2010/056543和wo2010/056544中,其公開內容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對於皮膚接觸粘合劑,希望粘合劑能夠以大於或等於人類皮膚的速率透過水蒸汽。雖然通過選擇適當的粘合劑可實現此類特性,但還可預期的是,可使用實現高溼氣透過相對速率的其它方法,諸如將粘合劑穿孔或將粘合劑圖案化塗覆,如美國專利no.4,595,001和美國專利申請公布2008-0233348中所述,所述專利的公開內容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如上所述,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支撐件和皮膚接觸粘合劑中的每一者可任選地以圖案化或不連續方式施用。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在例如根據下文實施例所述的180°剝離測試方法進行測試時,皮膚接觸粘合劑在不鏽鋼上的平均剝離強度可為至少2n/cm;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為至少2.2n/cm;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為至少2.4n/cm;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為至少2.8n/cm。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皮膚接觸粘合劑在不鏽鋼上的平均剝離強度可不大於6n/cm;在一些實施方案中,不大於5n/cm;在一些實施方案中,不大於4n/cm。吸收層本公開的吸收層可包括泡沫或凝膠。合適泡沫的示例在例如美國專利no.6,881,875和no.6,977,323中有所描述,這兩篇專利中的每一個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合適凝膠(例如,水凝膠)的示例在美國專利公布no.2009/0187130和美國專利no.7,005,143中有所描述,這兩篇專利中的每一個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吸收層可包括對佩戴者的皮膚可適形的、無刺激性的,並且能夠吸收和保持液體的任何材料。吸收層可為單層或多層材料,如果為多層材料,則每一層可為相同的材料或不同的材料。適用於吸收層的材料的示例包括:縐紗纖維素填料;熔噴聚合物;化學硬化、改性或交聯的纖維素纖維;薄紙;吸收泡沫;吸收海綿;超吸收聚合物;吸收凝膠材料;或任何其它已知的吸收材料或材料的組合。吸收層可還包括微量(通常少於10%)的非液體吸收材料,諸如粘合劑、蠟、油、抗菌劑、活性藥膏等。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吸收層可為開孔泡沫。泡沫可包括適於形成吸收傷口滲出物的可適形開孔泡沫的合成聚合物。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可採用開孔纖維素基泡沫。用於泡沫的合適材料的示例包括合成有機聚合物,包括但不限於:聚氨酯、羧基丁苯橡膠、聚酯、聚丙烯酸酯或它們的組合。在一些實施方案中,聚合物型泡沫可由一種或多種聚合物的單體(例如,共聚物)或混合物(例如,共混物)製成。泡沫材料的示例在名稱為「flexiblepolyurethanefoams(柔性聚氨酯泡沫)」的書(陶氏聚氨酯公司(dowpolyurethanes),編者r.herrington和k.hock,1997年)中有所描述。泡沫可具有各種厚度,從約0.5mm或1mm至約30mm或80mm厚。此外,泡沫可包括一個或多個設計為具有所需特性的層。這些層可直接彼此粘合或通過粘合劑層粘合在一起。可選地,在這些層之間可設置一層或多層聚合物型結網或非織造材料、織造材料或針織幅材,以提高泡沫的物理完整性。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吸收層的第二表面可包括帶有表皮以阻止流體通過吸收層的泡沫。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吸收層可包括容納在多孔小袋內的超吸收顆粒或纖維。示例包括可得自俄亥俄州辛辛那提的美國國家非織造材料公司(nationalnonwovens,cincinnati,ohio)的超吸收劑纖維網,或含有諸如可得自德國桑登sorbionag公司(sorbionag,senden,germany)的sorbionsachets的超吸收材料的小藥囊。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吸收體可包括粘合到吸收層的面向皮膚的表面的傷口接觸層。所述傷口接觸層的示例包括聚合物型結網和多孔(例如,衝孔)膜,或防止敷料粘著至傷口的其它常規材料。此類傷口接觸層可直接粘合到吸收層(例如,澆注或熱機械粘合)或利用例如粘合劑層粘合到吸收層。合適的吸收層的一個示例存在於可得自美國明尼蘇達州聖保羅的3m公司(3mcompanyofst.paul,mn)的3mtmtegadermtm高性能泡沫敷料中。吸收層的合適構造公開於美國專利6,838,589、7,030,288和7,612,248中,其公開內容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吸收層可包括粘附力相對較低的(即,相比於皮膚接觸粘合劑)粘合劑。例如,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吸收層可包括的粘合劑在例如根據下文實施例所述的180°剝離測試方法進行測試時,在不鏽鋼上的平均剝離強度小於2n/cm;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小於1.8n/cm;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小於1.7n/cm。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吸收層可包括的粘合劑在不鏽鋼上的平均剝離強度為至少0.2n/cm;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為至少0.4n/cm;在一些實施方案中,為至少0.6n/cm。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吸收層可包括的粘合劑在例如根據下文實施例所述的180°剝離測試方法進行測試時,在給定基底上的平均剝離強度比相同基底上皮膚接觸粘合劑的平均剝離強度小至少0.5n/cm;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小至少0.7n/cm;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小至少0.8n/cm;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小至少0.9n/cm;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小至少1.0n/cm;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小至少1.1n/cm;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小至少1.2n/cm。在一些實施方案中,吸收層可包括被構造成接觸傷口的有機矽材料(例如,凝膠)。雖然有機矽傷口接觸材料可能僅極少吸收傷口流出物,但它仍然可提供密封傷口表面或最大程度減少瘢痕形成的益處。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此類有機矽材料可包括有機矽,有機矽通過矽氫化反應、過氧化物活化的固化、脫氫偶聯、縮合或溼固化、其它合適的機制或它們的組合製得。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有機矽材料可通過低分子量有機矽包括非功能性有機矽的電子束或γ射線固化而製成。在一些實施方案中,有機矽材料可包括有機矽共聚物,包括有機矽聚乙二醯胺基共聚物、有機矽聚乙二醯胺基-醯肼共聚物、其它合適的有機矽共聚物或它們的組合。為了清楚地示出本公開的傷口閉合敷料和傷口閉合敷料系統的各種特徵結構,圖中所示的每個實施方案均示出為單獨的實施方案。然而,應當理解,可在本公開的傷口閉合敷料和傷口閉合敷料系統中採用圖中所示和本文所述的實施方案中的任何者的元件和特徵結構的任何組合。以下實施方案旨在舉例說明本公開而非進行限制。實施方案1.一種傷口閉合敷料,包括:粘彈性背襯,所述粘彈性背襯包括第一主表面、第一末端、第二末端和中間區段,中間區段位於第一末端與第二末端之間,其中第一主表面被構造成在使用時面向皮膚,其中粘彈性背襯在室溫下的恢復程度為:在被拉緊到50%伸長率持續30分鐘後,在10秒後恢復其形變率的不超過40%,並且在被拉緊到50%伸長率持續30分鐘後,在48小時後恢復其形變率的至少70%;皮膚接觸粘合劑,所述皮膚接觸粘合劑與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相鄰位於粘彈性背襯的第一主表面上,中間區段的第一主表面的大部分不含皮膚接觸粘合劑。2.根據實施方案1所述的傷口閉合敷料,其中粘彈性背襯在室溫下的恢復程度為:在被拉緊到50%伸長率持續30分鐘後,在10秒後恢復其形變率的不超過30%。3.根據實施方案1或2所述的傷口閉合敷料,其中粘彈性背襯在室溫下的恢復程度為:在被拉緊到50%伸長率持續30分鐘後,在48小時後恢復其形變率的至少90%。4.根據實施方案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傷口閉合敷料,其中粘彈性背襯呈預拉伸構造。5.根據實施方案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傷口閉合敷料,其中僅粘彈性背襯的中間區段呈預拉伸構造。6.根據實施方案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傷口閉合敷料,其中粘彈性背襯的中間區段呈預拉伸構造。7.根據實施方案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傷口閉合敷料,其中:第一末端被構造成在傷口部位的一側被固定到皮膚上;第二末端被構造成在與第一末端相對的傷口部位的一側被固定到皮膚上;並且中間區段被構造成被定位在傷口部位上方。8.根據實施方案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傷口閉合敷料,其中粘彈性背襯還包括與第一主表面相背的第二主表面,並且其中傷口閉合敷料還包括聯接到第二主表面的載體。9.根據實施方案8所述的傷口閉合敷料,其中載體的至少一部分被定位成延伸超過粘彈性背襯的邊緣以形成突片。10.根據實施方案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傷口閉合敷料,其中皮膚接觸粘合劑在中間區段的第一主表面上被圖案化。11.根據實施方案1至10中任一項所述的傷口閉合敷料,還包括吸收層,所述吸收層聯接到粘彈性背襯的中間區段的第一主表面。12.根據實施方案11所述的傷口閉合敷料,其中吸收層為透明的。13.根據實施方案11或12所述的傷口閉合敷料,其中吸收層包括水凝膠。14.根據實施方案11至13中任一項所述的傷口閉合敷料,其中吸收層包括泡沫。15.根據實施方案11至14中任一項所述的傷口閉合敷料,其中吸收層被定位成鄰近粘彈性背襯的中間區段的側向側。16.一種傷口閉合敷料套件,包括:根據實施方案1至15中任一項所述的傷口閉合敷料的第一傷口閉合敷料,其中第一傷口閉合敷料的粘彈性背襯被預拉伸第一伸長百分比;和根據實施方案1至15中任一項所述的傷口閉合敷料的第二傷口閉合敷料,其中第二傷口閉合敷料的粘彈性背襯被預拉伸第二伸長百分比,第二伸長百分比小於第一伸長百分比。17.一種傷口閉合敷料系統,包括:根據實施方案1至15中任一項所述的傷口閉合敷料,其中所述粘彈性背襯呈預拉伸構造;和支撐組件;其中所述傷口閉合敷料聯接到所述支撐件,其中所述粘彈性背襯呈所述預拉伸構造,由此使得所述粘彈性背襯的所述預拉伸構造被保持直至傷口閉合敷料脫離支撐件。18.根據實施方案17所述的系統,其中支撐組件包括相對於粘彈性背襯為剛性的支撐件。19.根據實施方案17或18所述的系統,其中支撐組件包括支撐件,並且其中傷口閉合敷料通過皮膚接觸粘合劑聯接到支撐件。20.根據實施方案19所述的系統,其中支撐件為皮膚接觸粘合劑提供剝離特性,同時還提供足夠的粘附力以保持粘彈性背襯呈預拉伸構造。21.根據實施方案19或20所述的系統,還包括剝離襯件,所述剝離襯件被定位成覆蓋皮膚接觸粘合劑的一部分,由此使得由剝離襯件覆蓋的皮膚接觸粘合劑的該部分不附著到支撐件。22.根據實施方案19至21中任一項所述的系統,其中傷口閉合敷料還通過外包裹物聯接到支撐件,外包裹物圍繞傷口閉合敷料和支撐件的至少一部分定位。23.根據實施方案19至22中任一項所述的系統,其中傷口閉合敷料還通過緊固件聯接到支撐件。24.根據實施方案19至23中任一項所述的系統,其中傷口閉合敷料還通過第一緊固件和第二緊固件聯接到支撐件,第一緊固件被定位為將粘彈性背襯的第一末端聯接到支撐件,第二緊固件被定位為將粘彈性背襯的第二末端聯接到支撐件。25.根據實施方案24所述的系統,其中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各自還包括打孔線,所述打孔線相對於第一緊固件和第二緊固件位於內部。26.根據實施方案17所述的系統,其中支撐組件包括:第一支撐件,所述第一支撐件被構造成聯接到粘彈性背襯的第一主表面;以及第二支撐件,所述第二支撐件被構造成聯接到粘彈性背襯的至少中間區段的與第一主表面相背的第二主表面。27.根據實施方案26所述的系統,其中支撐組件的第一支撐件和第二支撐件還被構造成聯接在一起。28.根據實施方案26或27所述的系統,其中第一支撐件和第二支撐件各自延伸超過傷口閉合敷料的邊緣,由此使得第一支撐件和第二支撐件可聯接在一起。29.根據實施方案26至28中任一項所述的系統,其中第二支撐件延伸超過第一支撐件的邊緣以形成突片。30.根據實施方案26至29中任一項所述的系統,其中第二支撐件通過壓敏粘合劑聯接到粘彈性背襯的第二主表面。31.根據實施方案26至30中任一項所述的系統,其中第一支撐件聯接到粘彈性背襯的至少中間區段的第一主表面。32.根據實施方案31所述的系統,還包括剝離襯件,所述剝離襯件聯接到粘彈性背襯的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上的皮膚接觸粘合劑。33.根據實施方案31或32所述的系統,其中傷口閉合敷料還包括第一載體和第二載體,所述第一載體聯接到粘彈性背襯的第一末端的第二主表面,所述第二載體聯接到粘彈性背襯的第二末端。34.根據實施方案33所述的系統,其中第二支撐件聯接到中間區段的第二主表面、第一載體和第二載體。35.根據實施方案33或34所述的系統,其中第二支撐件通過壓敏粘合劑聯接到中間區段的第二主表面、第一載體和第二載體。36.根據實施方案33至35中任一項所述的系統,其中第一載體和第二載體中的至少一者延伸超過粘彈性背襯的邊緣以形成突片。37.根據實施方案33至36中任一項所述的系統,其中第一載體和第二載體延伸超過第一支撐件和第二支撐件中至少一者的邊緣。38.一種包紮傷口的方法,包括:提供根據實施方案17至37中任一項所述的傷口閉合敷料系統;使傷口閉合敷料與支撐組件脫離;以及從支撐件上取下傷口閉合敷料之後,將傷口閉合敷料施用於皮膚。39.根據實施方案38所述的方法,還包括允許預拉伸的粘彈性背襯恢復。40.根據實施方案38或39所述的方法,其中將傷口閉合敷料施用於皮膚包括將粘彈性背襯的第一末端施用於傷口部位的一側以及將粘彈性背襯的第二末端施用於與第一末端相對的傷口部位的一側,由此使得中間區段被定位在傷口部位上方。41.根據實施方案38至40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使傷口閉合敷料與支撐組件脫離包括使第一支撐件與粘彈性背襯的第一主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脫離以及使第二支撐件與粘彈性背襯的第二主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脫離。42.根據實施方案41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第一支撐件脫離發生在使第二支撐件脫離之前。43.根據實施方案41或42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第二支撐件脫離發生在使第一支撐件脫離之前。44.根據實施方案38至43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還包括在使傷口閉合敷料系統與支撐件脫離之前將外包裹物從傷口閉合敷料系統移除。應當理解,本發明並不將其應用局限於以上描述所提及的或附圖所示出的具體構造和組件布置方式。本發明能夠具有其它實施方案,並且能夠通過各種方式實踐或實施。另外,應當理解,本文使用的措詞和術語是用於說明目的而不應被視為限制性的。還應當理解,可採用其它實施方案,並且可在不脫離本公開範圍的情況下作出結構改變或邏輯改變。以下工作實施例旨在舉例說明本發明而非進行限制。實施例材料實施例中使用的材料示於表1中。表1:材料列表測試方法背襯恢復率將背襯片切成7cm長、12.7cm寬。將一片聚酯條帶卷繞在每個末端以形成兩個2.5cm×2.5cm突片,兩個突片相距6cm。在6cm標距的每個末端處標上墨水標記。將股線的每個末端上的突片加載到配備有100n容量負荷傳感器的拉伸載荷機架(3365型,美國麻薩諸塞州諾伍德的英斯特朗公司(instron,norwood,ma))的夾具中。初始夾具間距為6cm,溫度為23℃。然後以30cm/分鐘的速率將夾具隔開3cm的位移(即,夾具間距為9cm)持續該位移30分鐘。然後移除背襯樣本並且保持無約束狀態以監控彈性恢復率。在從夾具上移除10秒後和從夾具上移除48小時後測量墨水標記之間的距離。採集最終夾具間距與墨水標記之間距離之差並用該值除以長度的初始變化(即3cm),計算恢復的伸長百分比。對每個樣本重複測試三次,記錄平均值。在皮膚上的恢復率組裝好傷口閉合敷料系統之後將其在室溫下靜置至少24小時,在此期間,確認中間區段保持其初始伸長率。將傷口閉合敷料從其支撐組件上移除,並且在不採用附加張力的情況下將其施用於皮膚。分別在施用後立即、在施用後4分鐘和施用後20分鐘測量中間區段的寬度。採集最大中間區段寬度(即,在支撐組件上時的寬度)與即時中間區段寬度之間的差值並將該差值除以拉伸前最大中間區段寬度與初始中間區段寬度之間的差值,計算中間區段的恢復率。180°剝離測試方法將測試材料層合至粘彈性背襯2,並切割成寬1.3cm的條。使用購自美國俄亥俄州斯特朗斯維爾instrumentors儀器公司(instrumentorsinc.,strongsville,oh)的3m90型剝離力測試儀測量以180度的角度從基底上剝離測試材料所需的力。將樣本的自由端對摺,幾乎與其自身觸碰,故移除角度為180度。將自由端附接到粘合力測試儀表。然後以12英寸/分鐘(0.305米/分鐘)的速度將壓板移動遠離儀表,並對5秒的粘合劑剝離力取平均值。測量至少三個6秒平均值,然後對那些結果取平均值以得到記錄的值。皮膚刺激將傷口閉合敷料施用於無毛豚鼠的健康皮膚。在敷料下方不存在傷口的情況下完成測試,因此該測試是對傷口閉合應用的模擬。觀察皮膚上各種類型敷料的效應,尤其考慮對皮膚的刺激。將傷口閉合敷料從其支撐組件上移除,在無手動施用的張力的情況下將其立即施用於無毛豚鼠的後背一側。採用相同的方案測試第二個平行測定動物。在敷料上覆蓋泡沫型覆蓋物以保護測試部位。24小時後,觀察敷料。從皮膚上移除敷料,然後觀察所施用敷料下方的皮膚。實施例粘彈性背襯1通過反應擠出法製備聚氨酯膜。該膜由fomrez44-111(44.4重量%)、1,4-丁二醇(10.4重量%)、甘油(0.2%)、dbtdl(0.08%)和desmodur-w(45重量%)的混合物形成,厚度為0.13mm。粘彈性背襯2通過反應擠出法製備聚氨酯膜。該膜由fomrez44-111(45.2重量%)、1,4-丁二醇(10.1重量%)、甘油(0.5%)、k-katxk-651(0.2%)和desmodur-w(43.9重量%)的混合物形成,厚度為0.05mm。粘彈性背襯3通過反應擠出法製備聚氨酯膜。該膜由fomrez44-111(45.2重量%)、1,4-丁二醇(10.4重量%)、甘油(0.3%)、bicat8(0.1%)和desmodur-w(43.9重量%)的混合物形成,厚度為0.04mm。實施例1–包括粘彈性背襯1的傷口閉合敷料系統將兩條寬1.9cm、長12.7cm、厚0.003cm的丙烯酸粘合帶層合至粘彈性背襯1的一個表面。兩條粘合帶平行,相隔1.27cm放置。切下5cm×5cm的層合體片。該層合體形成本實施例的傷口閉合敷料。用黑墨標記粘彈性背襯上膠帶的內側邊緣。然後將粘合帶之一層合至聚丙烯片,由此使得該條帶的外側邊緣與聚丙烯片的一個外側邊緣對齊。然後夾緊該末端。聚丙烯片用作系統的支撐件。然後抓握背襯的相對第二末端,並用熱風槍將背襯的中間區段加熱若干秒鐘。當背襯的中間區段變得更順應時,拉伸背襯,由此使得墨線隔開大約2.5cm(中間區段的伸長率大約100%)。然後將第二末端附著到聚丙烯片。沿著與拉伸方向相同的方向(即,沿著應變軸線)將兩個聚酯條帶(2.5cm×13cm)卷繞在組件上,以各自形成圍繞組件兩個面的完整纏繞並且由此使得條帶的側邊緣彼此重疊大約2cm。兩個聚酯條帶提供系統的支撐件的第一部分,聚丙烯片提供支撐件的第二部分。實施例2–包括粘彈性背襯3和襯件突片的傷口閉合敷料系統將兩條寬1.9cm、長8.0cm、厚0.003cm的丙烯酸粘合帶層合至粘彈性背襯3的一個表面。兩條粘合帶平行,相隔1.5cm放置。切下5cm×8cm的層合體片。該層合體形成本實施例的傷口閉合敷料。在粘彈性背襯3的表面印上墨水網格,間距0.5cm,以幫助觀察背襯的拉伸和恢復。然後將粘合帶之一層合至聚丙烯片,由此使得該條帶的外側邊緣與聚丙烯片的一個外側邊緣對齊。然後夾緊該末端。聚丙烯片用作系統的支撐件。將9mm寬的剝離襯件條置於層合體的相對第二末端的外邊緣上,覆蓋粘合劑的外部部分(即,外側9mm)以得到指狀突片。然後抓握該末端,並用熱風槍將背襯的中間區段加熱若干秒鐘。當背襯的中間區段變得更順應時,拉伸背襯,由此使得粘合帶之間的中間區段寬大約3.0cm(中間區段的伸長率大約100%)。然後將第二末端附著到聚丙烯片。襯件提供指狀突片以便於從聚丙烯片上輕鬆移除。沿著與拉伸方向相同的方向(即,沿著應變軸線)將兩個聚酯條帶(5cm×25cm)卷繞在組件上,以各自形成圍繞組件兩個面的完整纏繞並且由此使得條帶的側邊緣彼此重疊大約2cm。兩個聚酯條帶提供系統的支撐件的第一部分,聚丙烯片提供支撐件的第二部分。實施例3–包括粘彈性背襯3和襯件突片的傷口閉合敷料系統該實施例按照實施例2所示的方法進行製備,不同的是中間區段從其初始寬度1.5cm拉伸至大約2.3cm(中間區段的伸長率大約50%)。實施例4–包括粘彈性背襯3和抗菌凝膠墊的傷口閉合敷料系統將兩條寬1.9cm、長8.0cm、厚0.003cm的丙烯酸粘合帶層合至粘彈性背襯3的一個表面。兩條粘合帶平行,相隔1.5cm放置。切下6cm×8cm的層合體片。在粘彈性背襯3的表面印上墨水網格,間距0.5cm,以幫助觀察背襯的拉伸和恢復。將1.5cm×8.0cm×0.03cm的抗菌凝膠墊的條層合至背襯的第一主表面上介於兩個粘合帶的區域中(即,在背襯的中間區段中)。包括凝膠墊的層合體形成本實施例的傷口閉合敷料。然後將粘合帶之一層合至聚丙烯片,由此使得該條帶的外側邊緣與聚丙烯片的一個外側邊緣對齊。然後夾緊該末端。聚丙烯片用作系統的支撐件。然後抓握相對第二末端,並用熱風槍將背襯的中間區段加熱若干秒鐘。當背襯的中間區段變得更順應時,拉伸背襯,由此使得粘合帶之間的中間區段寬大約3.0cm(即,中間區段被拉緊到伸長率100%)。然後將第二末端附著到聚丙烯片。沿著與拉伸方向相同的方向(即,沿著應變軸線)將兩個聚酯條帶(5cm×25cm)卷繞在組件上,以各自形成圍繞組件兩個面的完整纏繞並且由此使得條帶的側邊緣彼此重疊大約2cm。兩個聚酯條帶提供系統的支撐件的第一部分,聚丙烯片提供支撐件的第二部分。實施例5–包括粘彈性背襯2和載體的傷口閉合敷料系統將聚丙烯片切割成80mm×75mm。用條帶底漆94擦拭該片材的一面,然後將該面層合至一片丙烯酸轉印帶9471le。在90℃下,將兩條塗覆有eva的3.4cm×21cm紙材層合至一片6cm×30cm的粘彈性背襯2。紙條平行於背襯每個邊緣懸垂的紙材的相等部分,相隔1.5cm放置。這些紙條將形成敷料的載體,可在施用過程中即從聚丙烯片上移除敷料時使用。將兩條寬2.3cm、長8.0cm、厚0.003cm的丙烯酸粘合帶層合至背襯與塗覆有eva的紙材相對的表面上。兩條粘合帶平行,相隔1.5cm放置。將層合體切割為寬8cm的背襯(即,切割為尺寸為6cm×8cm的背襯)。該層合體形成本實施例的傷口閉合敷料。在粘彈性背襯2的表面上介於塗覆有eva的紙條之間印上墨水網格,間距0.5cm,以幫助觀察背襯的拉伸和恢復。然後將塗覆有eva的紙條之一層合至塗覆有粘合劑的聚丙烯片,由此使得該背襯的外側邊緣與聚丙烯片的一個外側邊緣對準。然後夾緊該末端。然後抓握相對第二末端,並用熱風槍將背襯的中間區段加熱若干秒鐘。當背襯的中間區段變得更順應時,拉伸背襯,由此使得粘合帶之間的中間區段寬大約3.0cm。然後將第二末端附著到聚丙烯片。將一條3cm×8cm的聚酯條帶層合在背襯的拉伸的中心部分上方以保持組件附著到聚丙烯片,同時保持中間區段呈拉伸構造。圖13至圖15示出了該實施例。聚酯條帶用作系統的支撐件的第一部分,聚丙烯片用作支撐件的第二部分。實施例6-包括部分拉伸的粘彈性背襯2的傷口閉合敷料系統將兩條寬1.75cm、長20cm、厚0.0025英寸的丙烯酸粘合帶層合至一片粘彈性背襯2(20cm×10cm)的一個表面,由此使得兩個粘合帶平行並且隔開0.5cm,每個粘合帶被剝離襯件覆蓋。從該層合體上切下寬3.5cm的片。剪去每個邊緣上不含粘合劑塗層的多餘粘彈性背襯,形成寬3.5cm、長4cm的傷口閉合敷料。將報事貼紙材(3.5cm×1.75cm)布置在粘彈性背襯上與粘合劑相對的一面上的每條粘合帶上方。然後將粘合帶之一層合至聚丙烯片(5cm×10cm),由此使得該條帶的外側邊緣與聚丙烯片的一個外側邊緣對準。然後夾緊該末端。聚丙烯片用作系統的支撐件。然後從其它粘合帶上剝除剝離襯件的部件。用手(無熱量)拉伸敷料的該末端直至中間區段(即,粘合帶之間的區域)從0.5cm伸長至1cm。然後將其它粘合帶附著到聚丙烯片。移除報事貼紙以留下長4.5cm、寬3.5cm的敷料,其中僅敷料的中間區段中的拉伸比為100%。然後沿著與拉伸方向相同的方向(即,沿著應變軸線)將一條聚酯條帶(5cm寬)卷繞在組件的兩個表面上,以形成圍繞組件兩個面的完整纏繞。聚酯條帶提供系統的支撐件的第一部分,聚丙烯片提供支撐件的第二部分。比較例ce-1和比較例ce-2比較例1和比較例2(ce-1和ce-2)按照實施例1所述的方法製備,分別使用tegadermtm膜(透明的膜敷料1624w,購自美國明尼蘇達州聖保羅的3m公司(3mcompany,st.paul,mn))和有機矽彈性體(ht6240,購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費城的斯託克韋爾彈性體公司(stockwellelastomerics,inc.,philadelphia,pa))取代粘彈性背襯1。比較例ce-3–包括完全拉伸的粘彈性背襯2的傷口閉合敷料系統將兩條寬1.75cm、長20cm、厚0.0025英寸的丙烯酸類粘合帶層合至一片粘彈性背襯2(20cm×10cm)的一個表面,由此使得兩個粘合帶平行並且隔開0.5cm。從該層合體上切下寬3.5cm、長10cm的片。將該膜的一個末端夾緊到工作檯上,粘合劑層面朝上。然後將剝離襯件均移除。然後將另一末端包紮到不鏽鋼試樣塊上,拉伸整個膜直至粘合帶的最遠邊緣相隔約8cm。然後將5cm×10cm聚丙烯片置於背襯上,同時保持手動拉伸。剪去每個邊緣上不含粘合劑塗層的多餘背襯以留下長8cm、寬小於3.5cm的拉伸敷料,在該敷料的整個區域上的拉伸比為100%。然後沿著與拉伸方向相同的方向(即,沿著應變軸線)將一條聚酯條帶(5cm寬)卷繞在組件的兩個表面上,以形成圍繞組件兩個面的完整纏繞。聚酯條帶提供系統的支撐件的第一部分,聚丙烯片提供支撐件的第二部分。結果背襯恢復率測試粘彈性背襯1和2以及比較例的恢復率,結果示於表2中。表2:背襯恢復率背襯10秒恢復率48小時恢復率粘彈性背襯127%100%粘彈性背襯239%99%粘彈性背襯338%100%ce-1:tegaderm膜87%99%ce-2:有機矽彈性體99%100%表3:在皮膚上的恢復率使用實施例1在模擬傷口上獲得的恢復率將實施例1的傷口閉合敷料與支撐件脫離並置於模擬傷口上方。模擬傷口為已處死無毛豚鼠皮膚上的大約長2.5cm、寬0.3cm的切口。圖16a至16c為施用實施例1之前(圖16a)、施用後大約60秒(圖16b)和施用後大約3分鐘(圖16c)的傷口圖像。在圖16c中,傷口已閉合,背襯上的墨線已從其初始拉伸狀態(2.5cm)減少至大約1.6cm,表示中間區段的恢復率為73%(即,(2.5cm–1.6cm)/(2.5cm–1.27cm)×100=73%)。粘附測試結果為了表徵實施例1至5中所用皮膚接觸粘合劑的粘附性能,採用180°剝離測試方法測試丙烯酸粘合劑在不鏽鋼基底上的剝離強度,平均剝離強度為2.8n/cm。為了表徵實施例4的抗菌凝膠墊的粘附性能,採用180°剝離測試方法測試抗菌凝膠墊(厚度0.02-0.03mm)在不鏽鋼基底上的剝離強度,平均剝離強度為1.9n/cm。為了表徵實施例1至5的皮膚接觸粘合劑在支撐材料上的粘附性能,採用180°剝離測試方法測試丙烯酸粘合劑在聚丙烯片基底上的剝離強度,平均剝離強度為1.7n/cm。皮膚刺激結果按照皮膚刺激測試方法對實施例6和比較例ce-3進行測試。從聚丙烯片上移除實施例6的一種敷料,並且無手動施用張力的情況下將其立即施用於無毛豚鼠的後背的一側。在無手動施用張力的情況下將比較例ce-3的一種敷料類似地施用於相同動物後背的另一側。24小時後,實施例6為大致平坦的(圖17a),但比較例ce-3嚴重起皺(圖17b)。從皮膚上移除敷料後,實施例6下方的皮膚看起來健康並且基本上不受敷料的影響(圖18a)。比較例ce-3下方的皮膚在起皺的敷料導致皮膚變形的區域表現出標記,發紅區域表明存在皮膚刺激(圖18b)。上文所述和附圖所示的實施方案僅以舉例的方式呈現,而非旨在作為對本公開概念和原理的限制。因此,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在不脫離本公開實質和範圍的情況下可對元件及其構造和布置方式作出各種改變。本文所引用的所有參考文獻和公布全文均明確地以引用方式併入本發明。以下權利要求書陳述了本公開的各種特徵和方面。當前第1頁12

同类文章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包括敞開式箱體和前攝影蓋,在箱體頂部設有移動式光源盒,在箱體底部設有LED脫影板,LED脫影板放置在底板上;移動式光源盒包括上蓋,上蓋內設有光源,上蓋部設有磨沙透光片,磨沙透光片將光源封閉在上蓋內;所述LED脫影

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背景技術:在寬帶碼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頻分復用(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模式下,為了進行異頻硬切換、FDD到時分復用(TDD,Ti

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檯曆,尤其涉及一種既顯示月曆、又能插入照片的個性化檯曆,屬於生活文化藝術用品領域。背景技術::公知的立式檯曆每頁皆由月曆和畫面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都是事先印刷好,固定而不能更換的。畫面或為風景,或為模特、明星。功能單一局限性較大。特別是畫

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視頻信號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背景技術: Mpeg標準是由運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開發的用於視頻和音頻壓縮的一系列演進的標準。按照Mpeg標準,視頻圖像壓縮編碼後包

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背景技術:熱塑性複合材料與傳統熱固性複合材料相比其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衝擊性能,此外其還具有可回收利用等優點。熱塑性塑料在液態時流動能力差,使得其與纖維結合浸潤困難。環狀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是一種環狀預聚物,該材料力學性能差不適合做纖

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一種PE滾塑儲槽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E滾塑儲槽,主要用於化工、染料、醫藥、農藥、冶金、稀土、機械、電子、電力、環保、紡織、釀造、釀造、食品、給水、排水等行業儲存液體使用。二、 背景技術 目前,化工液體耐腐蝕貯運設備,普遍使用傳統的玻璃鋼容

釘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釘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釘,尤其涉及一種可提供方便拔除的鐵(鋼)釘。背景技術:考慮到廢木材回收後再加工利用作業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根據環保規定,廢木材的回收是必須將釘於廢木材上的鐵(鋼)釘拔除。如圖1、圖2所示,目前用以釘入木材的鐵(鋼)釘10主要是在一釘體11的一端形成一尖

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ー種直流氧噴裝置。背景技術:臨床上的放療過程極易造成患者的局部皮膚損傷和炎症,被稱為「放射性皮炎」。目前對於放射性皮炎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塗抹藥膏,而放射性皮炎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對於止痛,多是通過ロ服或靜脈注射進行止痛治療

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屬於機械領域。背景技術::閥門作為流體控制裝置應用廣泛,手輪傳動的閥門使用比例佔90%以上。國家標準中提及手輪所起作用為傳動功能,不作為閥門的運輸、起吊裝置,不承受軸向力。現有閥門

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背景技術:1-本發明所屬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其中的管狀容器被放在循環於配送鏈上的文檔匣或託架裝置中。本發明特別適用於,然而並非僅僅專用於,對引入自動分析系統的血液樣本試管之類的自動識別。本發明還涉及專為實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