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具有通用連接模板的組拼式模板和一種定尺通用孔邊框及一種通用孔邊框衝孔模具的製作方法
2023-05-10 20:34:42 1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築工程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具有通用連接模板的組拼式模板和一種定尺通用孔邊框及一種通用孔邊框衝孔模具。
背景技術:
當前,我國城鎮住宅建設任務繁重。而組拼式鋁、鋼模板能夠實現更好的成型效果,正越來越多地被推廣應用,成為建築模板的趨勢和方向。但組拼式模板由於其工廠預加工、材料成本高的原因,周轉次數需要數倍於傳統模板,故標準尺寸板塊的佔比直接決定了最終應用成本。
通常組拼式定型模板邊框開孔孔距為5cm或10cm,兩塊模板在連接時只能對孔連接,如配模時結構實體存在非5倍數的結構尺寸,則該位置在配模時就需要針對該尺寸做特殊模板,降低了模板的通用性,而特殊模板由於開孔特殊無法周轉,且安裝時往往需區分正反,降低了模板的通用性和使用率,從而增加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任務是針對以上不足之處,提供一種具有通用連接模板的組拼式模板和一種定尺通用孔邊框及一種通用孔邊框衝孔模具,解決組拼式模板在特殊部位處板塊之間連接不對孔問題,將標準尺寸板塊佔比最大化,減少特殊板數量,降低組拼模板的造價。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具有通用連接模板的組拼式模板,該組拼式模板包括多個單元模板,各單元模板均具有底板和設置於底板上的邊框,所述邊框上開設有連接孔,各單元模板通過連接孔對孔連接;所述單元模板中有至少一個通用連接模板,所述通用連接模板的邊框上的連接孔包括圓孔和腰型孔,圓孔與腰型孔間隔設置且其圓心均位於同一水平線上,所述腰型孔的寬度等於所述圓孔的直徑,腰型孔的兩半圓孔圓心間距為10mm,腰型孔兩半圓孔的圓心分別具其相鄰的圓孔的圓心距離均為30mm,所述圓孔與所述腰型孔構成可連接孔距為30-30-10-30-30-10的連接孔序列。
優選的,所述底板為鋼模板或鋁模板。
一種定尺通用孔邊框,邊框上開設有上述的圓孔和腰型孔,根據通用連接模板的長度從該定尺通用孔邊框上截取通用模板邊框。
優選的,該定尺通用孔邊框長度為1200mm。
優選的,該定尺通用孔邊框長度為2400mm。
一種通用孔邊框衝孔模具,衝孔凸模包括圓孔凸模和腰型孔凸模,所述圓孔凸模和腰型孔凸模對應於前面所述的圓孔和腰型孔,即構成連接孔距為30-30-10-30-30-10的連接孔序列的圓孔和腰型孔,所述衝孔凹模與衝孔凸模相對應。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具有通用連接模板的組拼式模板和一種定尺通用孔邊框及一種通用孔邊框衝孔模具和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與現有的常規邊框開孔方式即孔距為50mm或100mm相比,使用具有通用孔邊框的通用模板可以解決組拼式模板在特殊部位處板塊之間連接不對孔問題,從而將標準尺寸板塊佔比最大化,減少了特殊板數量,降低了組拼模板的造價,同時保證了混凝土的施工質量;
加工定尺通用孔邊框,根據通用模板的尺寸由定尺通用孔邊框切割,組成的板塊與常規板塊實現連接,高效利用,實現通用孔板塊與常規板塊的無縫連接。解決了因為結構實體尺寸非整模數、結構升降板及小尺寸構件等原因導致的非標板的生產及無法周轉等問題,具有良好的經濟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組拼式模板各模板連接示意圖;
圖2是通用連接模板連接孔的示意圖;
圖3是通用連接模板使用時的一種連接形式;
圖4是通用連接模板使用時的第二種連接形式;
圖5是通用連接模板使用時的第三種連接形式;
圖6是通用連接模板使用時的第四種連接形式;
圖7是通用連接模板使用時的第五種連接形式;
圖8是定尺通用孔邊框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一種具有通用連接模板的組拼式模板,該組拼式模板包括多個單元模板,各單元模板均具有底板和設置於底板上的邊框,所述邊框上開設有連接孔,各單元模板通過連接孔對孔連接;其中所述底板為鋼模板或鋁模板。
所述單元模板中有至少一個通用連接模板,所述通用連接模板的邊框上的連接孔包括圓孔和腰型孔,圓孔與腰型孔間隔設置且其圓心均位於同一水平線上,所述腰型孔的寬度等於所述圓孔的直徑,腰型孔的兩半圓孔圓心間距為10mm,腰型孔兩半圓孔的圓心分別具其相鄰的圓孔的圓心距離均為30mm,所述圓孔與所述腰型孔構成可連接孔距為30-30-10-30-30-10的連接孔序列。
一種定尺通用孔邊框,邊框上開設有上述的圓孔和腰型孔,根據通用連接模板的長度從該定尺通用孔邊框上截取通用模板邊框。該定尺通用孔邊框長度為1.2m或2.4m,待模板加工時根據需求進行任意切割。
一種通用孔邊框衝孔模具,衝孔凸模包括圓孔凸模和腰型孔凸模,所述圓孔凸模和腰型孔凸模對應於前面所述的圓孔和腰型孔,即構成連接孔距為30-30-10-30-30-10的連接孔序列的圓孔和腰型孔,所述衝孔凹模與衝孔凸模相對應。
通過上面具體實施方式,所述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容易的實現本實用新型。但是應當理解,本實用新型並不限於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在公開的實施方式的基礎上,所述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任意組合不同的技術特徵,從而實現不同的技術方案。
除說明書所述的技術特徵外,均為本專業技術人員的已知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