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攜式掛畫架的製作方法
2023-05-02 20:48:36 2
專利名稱:可攜式掛畫架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展覽會、美術館、商場、展示廳等各類展示場所使用的展示器材,特別涉及一種用於展示畫面和宣傳廣告版面的可攜式掛畫架結構。所述便攜是指支架結構具有拆裝摺疊性能,便於攜帶的特點。
背景技術:
當今時代,公務和商務宣傳活動越來越頻繁,臨時性的廣告、企業產品介紹、指示標牌、通知等展示活動在展覽館、商場、會場、展示廳等場所被廣泛使用。為了獲得較好的展示效果以及便於攜帶,眾多生產廠家相繼推出了許多種可攜式展示器材。目前,與本技術方案結構和功能比較接近的是一種L形掛畫架,見附圖7,這種掛畫架主要由底座、L形立杆和夾持裝置組成,L形立杆上的垂直杆根部固定在底座上,若干個夾持裝置設在垂直杆和橫杆上,展示時將宣傳畫面的頂邊和一個側邊通過夾持裝置固定在L形立杆上即可。上述掛畫架儘管結構簡單,但實際使用中存在如下不足1、作為可攜式掛畫架的一種形式,底座太重,而且攜帶不便,為此要配備一個專門的拎包,並將底座放在拎包中攜帶;2、由於畫面偏置,重心偏移,要使用較重的底座才能保證架體支承的穩定性,換句話說重心設計不合理;3、採用頂邊和一個側邊固定畫面,從畫面受力的角度看也不盡合理;4、摺疊後的體積大,性能差。為此本實用新型從改進結構的角度,設計了一種更輕便、合理,便於攜帶,而且結構簡單的掛畫架,以克服上述L形掛畫架的不足。
發明內容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可攜式掛畫架,底部支承由至少兩根杆件鉸接構成至少三個支承點,其鉸接處連接一根向上豎起的立杆,該立杆至少由兩節棒體通過摺疊或伸縮機構連接構成,立杆上一高一低設有兩根掛圖橫杆,每根掛圖橫杆在中點處通過定位結構與立杆連接。
上述技術方案中的有關內容解釋如下1、所述「底部支承由至少兩根杆件鉸接構成至少三個支承點」是一種必要結構特徵的上位概念性描述,其中,要點有(1)、由杆件組成;(2)、數量上至少有兩根;(3)、杆件之間的連接關係是鉸接;(4)、最後構成至少三個支承點。具體包含以下幾種變化方案第一種是由兩根杆件交叉鉸接構成X型底架;第二種是由三根杆件端點鉸接構成Y型底架;第三種是由兩根杆件組成,其中一根杆件的中點與另一根杆件的端點鉸接構成 型底架。
上述三種變化方案中將杆件彎曲成弧形,其杆端作為支承點。這種結構既簡單又方便,效果最佳。
這裡需要強調的是在上述三種變化方案基礎上所做的一些改變或變化,凡符合上述要點特徵的方案都應該包含在本技術方案中。
2、所述「定位結構」是一種必要的機械結構總稱,具體包含下列結構(1)、定位結構為連接卡扣,連接卡扣上設有兩個卡槽結構,其中,一個卡槽與立杆配合,另一個卡槽與掛圖橫杆配合。兩個卡槽結構之間可以是鉸接,也可以是固定連接。
(2)、定位結構為一個滑動定位塊,該滑動定位塊一端與立杆滑動連接,並通過螺釘或鎖緊結構進行定位,另一端與掛圖橫杆連接。
3、所述「立杆」是一種豎立的支承杆結構,為了便於攜帶一般要將該杆設計成可以摺疊或伸縮的杆件。當立杆設計成摺疊杆時,可以採用三節棍的結構,具體結構是立杆由三節管狀杆組成,兩個管狀杆之間對接的一端固定有一襯管,三節管狀杆的中空腔中穿有一根彈性繩,彈性繩的兩端分別固定在第一和第三根管狀杆中。
4、所述「掛圖橫杆」是具體掛畫的構件,它直接與畫面連接,本技術方案用上、下兩根掛圖橫杆分別與畫面的頂邊和底邊連接來固定畫面。比如將畫面的頂邊和底邊用雙面膠貼在兩根掛圖橫杆上。
5、所述上述技術方案中的掛圖橫杆在中點處與立杆連接,這樣有利於保持重心的穩定。
6、所述底部支承與立杆採用可拆卸式固定連接,即立杆可以通過方便的拆裝結構與底部支承連接。
本實用新型工作原理是在攜帶或拆卸狀態下,本掛畫架底部支承、立杆和掛圖橫杆三部分組成。使用時,打開底部支承和立杆,並將立杆插裝在底部支承的鉸接處,然後用定位結構將兩根掛圖橫杆固定在立杆上,最後將畫面的頂邊和底邊分別固定在兩根掛圖橫杆上。
由於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1、由於本實用新型原來較重的底座設計成由至少兩根杆件鉸接構成至少三個支承點,尤其是當底部支承由兩根杆件交叉鉸接構成X型底架時,既輕巧靈活,便於摺疊攜帶,又具有較好的支承性能,這在以往同類的可攜式掛畫架中是沒有的。
2、本實用新型所有骨架部分都採用杆件構成,並通過合理的摺疊或伸縮機構加以連接,各主要部件之間通過簡單的連接結構加以拼裝就可以獲得,這些杆件、機構以及連接結構的組合既體現了可攜式特點,又很好的體現掛畫架的使用功能,是一種輕便、合理,便於攜帶,而且結構簡單的典型掛畫架,這樣的設計具有明顯地技術進步和創造性。
3、本實用新型重心設計合理,穩定性好,使用方便,而且重量輕體積小,便於攜帶,尤其適合作為臨時性或短期展出使用的掛畫架。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三節棍拼接後的結構圖;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三節棍拉開後的結構圖;附圖4為本實用新型連接卡扣主視圖;附圖5為本實用新型連接卡扣俯視圖;附圖6為本實用新型連接卡扣左視圖;附圖7為現有技術中的L形掛畫架結構示意圖。
以上附圖中1、X型底架;2、三節棍;3、掛圖橫杆;4、連接卡扣;5、畫面;6、管狀杆;7、襯管;8、彈性繩;9、卡槽;10、卡槽。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實施例參見附圖1~圖6所示,一種可攜式掛畫架,由X型底架1、三節棍2、兩根掛圖橫杆3和對應的兩個連接卡扣4組成。X型底架1由兩根杆件交叉鉸接構成,鉸接點位於兩根杆件的中點,所述兩根杆件彎曲成弧形,其杆端作為支承點。三節棍2作為立杆由三節管狀杆6組成,兩個管狀杆6之間對接的一端固定有一襯管7,三節管狀杆6的中空腔中穿有一根彈性繩8,彈性繩8的兩端分別固定在第一和第三根管狀杆6中。連接卡扣4上設有兩個卡槽結構,其中,一個卡槽10與三節棍2配合,另一個卡槽9與掛圖橫杆3配合,兩個卡槽結構之間通過轉動副連接。X型底架1的鉸接處設有向上凸起軸銷,該軸銷與三節棍2下端的管孔對接。當使用時,拉開X型底架1,展開三節棍2並插在X型底架1上,將兩個連接卡扣4卡在三節棍2的上、下部位,將兩根掛圖橫杆3分別嵌在兩個連接卡扣4上,最後將畫面5的頂邊和底邊分別用雙面膠固定在兩根掛圖橫杆3上即可。此時,立杆位於兩根掛圖橫杆3中點的連線上。
權利要求1.一種可攜式掛畫架,其特徵在於底部支承由至少兩根杆件鉸接構成至少三個支承點,其鉸接處連接一根向上豎起的立杆,該立杆至少由兩節棒體通過摺疊或伸縮機構連接構成,立杆上一高一低設有兩根掛圖橫杆[3],每根掛圖橫杆[3]在中點處通過定位結構與立杆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掛畫架,其特徵在於所述底部支承由兩根杆件交叉鉸接構成X型底架[1]。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掛畫架,其特徵在於所述底部支承由三根杆件端點鉸接構成Y型底架。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掛畫架,其特徵在於所述底部支承由兩根杆件組成,其中一根杆件的中點與另一根杆件的端點鉸接構成 型底架。
5.根據權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掛畫架,其特徵在於所述杆件彎曲成弧形,其杆端作為支承點。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掛畫架,其特徵在於所述定位結構為連接卡扣[4],連接卡扣[4]上設有兩個卡槽結構,其中,一個卡槽與立杆配合,另一個卡槽與掛圖橫杆[3]配合。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掛畫架,其特徵在於所述定位結構為一個滑動定位塊,該滑動定位塊一端與立杆滑動連接,並通過螺釘或鎖緊結構進行定位,另一端與掛圖橫杆[3]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掛畫架,其特徵在於所述立杆由三節管狀杆組成,兩個管狀杆之間對接的一端固定有一襯管,三節管狀杆的中空腔中穿有一根彈性繩,彈性繩的兩端分別固定在第一和第三根管狀杆中。
專利摘要一種可攜式掛畫架,其特徵在於底部支承由至少兩根杆件鉸接構成至少三個支承點,其鉸接處連接一根向上豎起的立杆,該立杆至少由兩節棒體通過摺疊或伸縮機構連接構成,立杆上一高一低設有兩根掛圖橫杆[3],每根掛圖橫杆[3]在中點處通過定位結構與立杆連接。本方案由底部支承、立杆和掛圖橫杆三部分組成。使用時,打開底部支承和立杆,並將立杆插裝在底部支承的鉸接處,然後用定位結構將兩根掛圖橫杆固定在立杆上,最後將畫面的頂邊和底邊分別固定在兩根掛圖橫杆上即可。本實用新型所有骨架部分都採用杆件構成,並通過合理的摺疊或伸縮機構加以連接,各主要部件之間通過簡單的連接結構加以拼裝就可以獲得,這些杆件、機構以及連接結構的組合既體現了可攜式特點,又很好的體現掛畫架的使用功能,是一種輕便、合理,便於攜帶,而且結構簡單的典型掛畫架。
文檔編號A47F7/00GK2532760SQ0221879
公開日2003年1月29日 申請日期2002年2月4日 優先權日2002年2月4日
發明者陳正平 申請人:陳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