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具有橫向設置的支撐板的無框式輕質蜂窩板的製作方法
2023-05-02 20:27:16 1
專利名稱:一種具有橫向設置的支撐板的無框式輕質蜂窩板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蜂窩板,具體涉及一種具有橫向設置的支撐板的無框式輕質蜂窩板。
背景技術:
蜂窩板主要具有重量輕、抗壓強度好、抗震性能好、節省材料等特點,已在家具行業中得到廣泛應用。如圖1所示,現有一種傳統的蜂窩板,它包括兩薄板I以及粘貼於兩薄板I之間的蜂窩芯2,為加強蜂窩芯穩定性和整個蜂窩板的強度,通常在蜂窩芯的周邊設置有支撐板3,支撐板3圍合構成支撐邊框,支撐邊框上、下面與兩薄板I均相貼合,用於支撐兩薄板I的板邊處。現有的這種蜂窩板的製作過程是:根據需要的蜂窩板的形狀和面積大小來製作支撐邊框,然後往支撐邊框內填充蜂窩芯2,最後再粘合上兩薄板複合形成蜂窩板材。由於支撐邊框的限制,這種製作過程使得這種蜂窩板不能任意裁切,即,裁切後多餘的部分將無法使用而浪費。同時,這種蜂窩板需要將支撐板3橫截面的寬度W需設置得足夠寬,來保證在支撐板上打 入螺釘/釘子,用於與其它板材固定連接,但由於製作過程較為複雜,且較寬的支撐邊框的使用也浪費了許多材料。如圖2所示,現有另一種傳統的蜂窩板,將支撐板3橫截面的寬度W設置得較窄,以節省材料,並且支撐板3豎向H設置,與兩薄板I垂直以支撐兩薄板I。但是,這種蜂窩板具有如下缺陷:(a)由於支撐板3橫截面的寬度W較窄,需要在兩薄板I與支撐板3的連接處開設凹槽,以便使兩薄板I與支撐板3緊密固定連接。而開設凹槽需要精準的加工設備進行開槽加工,導致工藝複雜,生產製作成本高;(b)由於支撐板3橫截面的寬度W較窄,而隨著兩薄板2之間距離的增加,使得這種蜂窩板在板邊位置的承壓能力較差,容易破損;(c)由於支撐板3橫截面的寬度W較窄,這種蜂窩板在與其它板材連接時,只能將螺釘/釘子打在蜂窩芯上,由於蜂窩芯只對兩薄板I有豎向H的支撐力、附著力,而對螺釘/釘子幾乎沒有摩擦力、抓附力,使螺釘/釘子的連接強度不足,導致這種蜂窩板與其它板材的連接不夠穩固。同時,通常傳統蜂窩板的規格尺寸是:厚度為4(T50mm,長度和寬度大於等於400mm,而上述兩種現有的蜂窩板還共同具有以下缺陷:( I)當蜂窩板受豎向H較大壓力時,蜂窩板中部易變形斷裂,抗壓能力不足,且支撐板3與兩薄板接觸的邊緣區域A應力最大,很容易破損;(2)支撐板3多採用木材製成,將受天氣冷熱、乾濕影響而產生較大彎曲變形,支撐板3的彎曲變形將直接頂觸拉扯兩薄板I,最終導致整個蜂窩板變形。(3)傳統的蜂窩板可在支撐邊框外側設置裝飾邊4做裝飾,裝飾邊4是用膠水通過面貼合的方式粘貼在蜂窩板周邊,膠水的使用量很大。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提供一種具有橫向設置的支撐板的無框式輕質蜂窩板,可在保證足夠的五金件連接強度的同時增加兩薄板的抗壓能力,並且整個蜂窩板不易變形。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具有橫向設置的支撐板的無框式輕質蜂窩板,包括兩薄板、夾於兩薄板之間的蜂窩芯及支撐板,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撐板橫行設置,與兩薄板平行,嵌設於兩薄板之間的蜂窩芯內,並至少沿蜂窩板的一對對稱的邊緣區域排布。在上述基礎上,本實用新型可作如下改進:本實用新型所述支撐板在蜂窩芯中的豎向位置中優選方案是居中的位置,即支撐板分別與上、下兩薄板的間距相等,以利於蜂窩板具有均勻的抗壓能力。本實用新型所述支撐板與所述薄板的間距大於等於10mm,以預留足夠的緩衝吸能空間,防止支撐板的變形牽扯到兩薄板,造成整個蜂窩板的變形。本實用新型所述支撐板嵌設在蜂窩芯同一平面的周邊內圍合構成回形板,以得到蜂窩板更好的抗壓能力。所述回形板的外側設有裝飾邊,該裝飾邊通過兩薄板及支撐板的板邊邊緣粘合固定。本實用新型還可作如下改進:本實用新型所述支撐板嵌入蜂窩芯內的深度即支撐板寬度W的確定,一般可根據所採用的五金連接件的尺寸及其連接的強度要求在20mnTl00mm的範圍內選擇,蜂窩板的抗壓強度可大於3Mpa,並以在50mnT80mm的範圍內選擇為佳,以利於蜂窩板具有足夠的五金件連接強度的同時保持板的整體形狀的穩定性,因為支撐板3過寬易變形,過窄又可能造成五金件連接強度不足及五金件連接區小,帶來後續加工的不便。本實用新型所述支撐板的厚度以3mnT9mm為宜,因為,雖然隨著支撐板厚度的增大,蜂窩板的抗壓強度也會隨之提高,過薄或過厚都易產生變形,過厚的木質材料的支撐板,會因為纖維過長而容易變形。當3mm厚的一個支撐板同時與兩薄板預留IOmm的間距時,其抗壓強度能達到5MPa,預留間距為10mnTl3mm時,其抗壓能達到4.5MPa,當支撐板厚度在3mnT9mm範圍內,其厚度越厚,同一規格的蜂窩板連接就越牢固,裝飾邊的粘合越平整,蜂窩板抗扭能力也越強。進一步地,本實用新型還可作如下改進: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兩薄板之間設置二層或二層以上的支撐板,即在蜂窩芯的豎向H厚度中設置二層或者多層支撐板,各層支撐板相互平行。所述多層支撐板在蜂窩芯的豎向厚度中均勻分布,相鄰兩層支撐板的間距大於或等於10mm,以在保證支撐板不至於牽扯到兩薄板的前提下,進一步提高蜂窩板的抗壓能力、抗扭能力。所述二層或多層支撐板的厚度可以根據蜂窩板內設置的支撐板層數來選擇,所設置的支撐板層數越多,支撐板的厚度則可以相應地減小,相鄰支撐板的間距設置為大於或等於10mm,以預留足夠的吸能空間。由於人造板材一般為矩形,因此,最多可具有兩對對稱的邊緣區。但實際上,本實用新型並不只局限於矩形板材,非矩形的蜂窩板也可適用。當採用非矩形的其他形狀時,支撐板可沿蜂窩芯輪廓邊緣排布構成圍合板。所以,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實施方式:[0024]一種具有橫向設置的支撐板的無框式輕質蜂窩板,包括兩薄板、夾於兩薄板之間的蜂窩芯及支撐板,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撐板橫行設置,與兩薄板平行,嵌設於兩薄板之間的蜂窩芯內,並沿蜂窩板的邊緣區域連續或斷續排布。在該另一種實施方式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可做如下改進:本實用新型所述支撐板嵌設在蜂窩芯同一平面的周邊內圍合構成圍合板。本實用新型所述支撐板分別與兩薄板的間距相等。本實用新型所述圍合板的外側設有裝飾邊,該裝飾邊通過兩薄板及支撐板的板邊邊緣粘合固定。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兩薄板之間設置二層或者二層以上支撐板,各層支撐板相互平行。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實用新型克服技術偏見所做的支撐板橫向設置,有效地提高蜂窩板整體的抗壓能力;一般,人們認為需要在兩薄板之間設置支撐板來增加板邊的抗壓能力時,都是令支撐板直接與兩薄板做面接觸進行支撐,以抵抗垂直壓力,本實用新型克服了這一技術偏見,將支撐板設於兩薄板之間蜂窩芯內,並與兩薄板平行,在支撐板沒有與兩薄板直接做面接觸支撐的情況下,同樣可具備良好的抗壓能力,還可設置多層平行的支撐板以進一步提高蜂窩板的抗壓強度;本實用新型加入的橫向設置的支撐板相當於加強筋板,受豎向的最大受壓力依支撐板層數的增加而增加;對比試驗證明,本實用新型的最大受壓力約可達到傳統蜂窩板最大受壓力的3倍;(2)本實用新型橫向設置的支撐板不與兩薄板接觸,不存在應力過大而產生的易破損的邊緣區域A,使本實用新型受壓時不易破損,壽命長;(3)本實用新型橫向設置的支撐板在變形後不會影響到兩薄板,支撐板和兩薄板間保持間距而形成預留的吸能空間,利用蜂窩芯吸收支撐板變形的勢能,使得整個蜂窩板不易變形;(4)本實用新型支撐板橫向設置,利於連接五金件如螺釘/釘子垂直打入後抓附在橫向支撐板上,增強了螺釘/釘子打入的摩擦力,保證了螺釘/釘子的連接強度,使得本實用新型的蜂窩板與其它板材的連接穩定而牢固,即在節省材料的情況下,仍能滿足蜂窩板與其他板材連接的強度要求;(5)本實用新型只需先在蜂窩板邊緣開設凹槽,然後將支撐板沿蜂窩芯邊緣向內嵌入凹槽即可,工藝簡單,生產製造成本低;(6)本實用新型是先複合薄板與蜂窩芯後再在蜂窩芯邊緣區域橫向設置支撐板,裁切方便,靈活方便裁切的例子有:a)當蜂窩板只在其中一對對稱的邊緣區域設置支撐板時,在蜂窩板上沒有設置支撐板的兩端可根據安裝、連接需要任意靈活裁切;b)在薄板與蜂窩芯複合形成較大面積的板材後就可任意靈活裁切成需要的大小、形狀,再加工凹槽後嵌入支撐板即可:因此,本實用新型的支撐板不再構成蜂窩板的封邊,故蜂窩板不局限於現有技術中支撐邊框的大小,不但可做適當靈活的裁切,還可減少材料的浪費;[0040](7)本實用新型可通過兩薄板及支撐板的板邊邊沿粘合裝飾邊,膠水使用量很小,成本可以進一步降低。
圖1為現有一種傳統蜂窩板的截面圖;圖2為現有另一種傳統蜂窩板的截面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蜂窩板結構的立體圖;圖4為圖3局部切開的立體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蜂窩板結構的俯視圖;圖6為圖4的B-B剖視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兩側粘合有裝飾邊的蜂窩板主視圖;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兩側粘合有裝飾邊的蜂窩板主視圖。圖中:1、薄板;2、蜂窩芯;3、支撐板;4、裝飾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加以闡述。實施例一如圖3 圖7所示的一種具有橫向設置的的支撐板的無框式輕質蜂窩板,由兩薄板1、夾於兩薄板I之間的蜂窩芯2及支撐板3構成,支撐板3橫行設置,與兩薄板I平行,嵌設於兩薄板I之間的蜂窩芯2內,嵌入的深度即寬度W為60mm。本實施例中將支撐板3在兩薄板I之間的豎向H位置中居中設置,即支撐板3分別與兩薄板I的間距相等,間距為20mm,並以大於等於IOmm為宜,以使支撐板3均勻受力,並且支撐板3變形時,間距所形成的預留空間用於蜂窩芯2吸收變形能量,防止支撐板3牽扯兩薄板I而變形。本實施例中的支撐板3沿蜂窩板對稱的邊緣區域排布,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的蜂窩板俯視呈矩形,支撐板3為四個,均處於同一平面,在蜂窩芯2的四周的周邊即兩對對稱邊排布並圍合構成回形板。如圖7所示,在回形板的外側加設有裝飾邊4,用於裝飾本蜂窩板結構的周邊,該裝飾邊通過兩薄板I及支撐板3的板邊邊緣用膠水粘合固定。生產本實用新型時,先用兩薄板I與蜂窩芯2複合形成板材,然後再在板材周邊的蜂窩芯2上開凹槽,凹槽形狀與支撐板3邊緣形狀相吻合,用於嵌入支撐板3,最後將支撐板3嵌設入凹槽內。本實施例中,支撐板3的厚度為5mm。如下表I所示為本實用新型輕質蜂窩板與傳統板材的對比試驗。試驗中,將各板材橫跨平放於300mm的支撐柱上,然後對各板材的中部施於豎向壓力。表I[0060]
權利要求1.一種具有橫向設置的支撐板的無框式輕質蜂窩板,包括兩薄板、夾於兩薄板之間的蜂窩芯及支撐板,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撐板橫行設置,與兩薄板平行,嵌設於兩薄板之間的蜂窩芯內,並至少沿蜂窩板的一對對稱的邊緣區域排布。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橫向設置的支撐板的無框式輕質蜂窩板,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撐板分別與兩薄板的間距相等。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橫向設置的支撐板的無框式輕質蜂窩板,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撐板嵌設在蜂窩芯同一平面的周邊內圍合構成回形板。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橫向設置的支撐板的無框式輕質蜂窩板,其特徵在於:所述回形板的外側設有裝飾邊,該裝飾邊通過兩薄板及支撐板的板邊邊緣粘合固定。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橫向設置的支撐板的無框式輕質蜂窩板,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兩薄板之間設置二層或者二層以上支撐板,各層支撐板相互平行。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橫向設置的支撐板的無框式輕質蜂窩板,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撐板均布設置,相鄰支撐板的間距大於等於10mm。
7.根據權利要求1-6任一項具有橫向設置的支撐板的無框式輕質蜂窩板,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撐板嵌入蜂窩芯內的深度為20mnTl00mm。
8.根據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具有橫向設置的支撐板的無框式輕質蜂窩板,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撐板與所述薄板的間距大於等於10mm。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橫向設置的支撐板的無框式輕質蜂窩板,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撐板的厚度為3mnT9mm。
10.一種具有橫向設置的支撐板的無框式輕質蜂窩板,包括兩薄板、夾於兩薄板之間的蜂窩芯及支撐板,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撐板橫行設置,與兩薄板平行,嵌設於兩薄板之間的蜂窩芯內,並沿蜂窩板的邊緣區域連續或斷續排布。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具有橫向設置的支撐板的無框式輕質蜂窩板,包括兩薄板、夾於兩薄板之間的蜂窩芯及支撐板,所述支撐板橫行設置,與兩薄板平行,嵌設於兩薄板之間的蜂窩芯內,並至少沿蜂窩板的一對對稱的邊緣區域排布。本實用新型可在保證足夠的五金件連接強度的同時增加兩薄板的抗壓能力,並且整個蜂窩板不易變形。
文檔編號B32B3/08GK202934846SQ20122052479
公開日2013年5月1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12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12日
發明者胡永雄, 方德明 申請人:胡永雄, 方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