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多個段的往復式空中升降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5-02 17:06:26 1
包括多個段的往復式空中升降系統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往復式空中升降系統,包括:在兩個終端(A、B)之間在兩個單獨閉環中延伸的兩個運載牽引纜繩(11、12),這兩個終端由設置有雙滑輪(16)的中間站ST將彼此分離開。雙滑輪設置有兩個具有不同凹槽底直徑(D1、D2)的凹槽,使得直徑比(D1/D2)等於第一端滑輪(14)和雙滑輪(16)之間軸向距離(L1)以及第二端滑輪(15)和雙滑輪(16)之間軸向距離(L2)的比率(L1/L2)。交通工具(13a、13b)的速度(v1)和(v2)在兩個環中也是不同的。
【專利說明】包括多個段的往復式空中升降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具有往復運動的空中運輸裝置,包括:
[0002]-在由中間站將彼此分離的兩個終端之間在兩個單獨閉環中延伸的兩個運載牽引纜繩,
[0003]-由不可拆卸的固定把手懸掛在兩個運載牽引纜繩上的交通工具,以藉助減速電機在終端和中間站之間執行往復運行,
[0004]-位於一個終端中的第一大齒輪,
[0005]-位於另一終端中的第二大齒輪,
[0006]-以及位於中間站中的共用雙滑輪。
【背景技術】
[0007]文獻EP179708描述了一種空中運輸裝置,其至少具有兩個段,每個段包括由電機在閉環中旋轉地驅動的運載牽引纜繩。車輛由可拆卸把手聯接到線上纜繩,並且每個纜繩環在終端在大齒輪上通過。兩個環在容納兩個返回滑輪的中間站彼此相連。兩個段由聯接軌道連接起來,聯接軌道由切換部件連接到相應的傳送導軌,且摩擦輪沿著聯接軌道間隔地布置,以驅動車架。每個段可以彼此獨立地操作,切換部件然後處于禁用位置,無法將車架轉移到聯接軌道。同時在傳出階段以及傳入階段,各段也可以通過將切換部件放置於有效位置而串聯地聯接,以將車架從一個段傳送到下一段。這樣的裝置實現起來是複雜的,因為它在每個段均需要:驅動電機、具有可拆卸把手的交通工具的傳送系統以及聯接軌道。
[0008]另外已知,在由中間站將彼此分離的兩個終端之間構建空中運輸裝置,纜繩細分成兩個單獨的閉環,這兩個單獨的閉環在大齒輪中運行並由位於中間站的雙滑輪彼此相連。雙滑輪的兩個凹槽呈現相同的直徑。車輛或座椅由可拆卸的把手連接到兩個環,把手需要拆卸並傳送每個終端中的部件。第一環在所述驅動大齒輪中通過的運行運動所提供的力用於執行雙滑輪的旋轉以及由第二環的運行運動所需的力的雙滑輪的直接傳輸。
[0009]這樣具有多個站和可拆卸交通工具的運輸裝置需要大量的空間來容納乘客裝載和卸載站。
[0010]具有固定把手的往復型空中運輸裝置也存在有兩個連續段、兩個大齒輪以及位於中間站中的一對具有相同直徑的相鄰滑輪。每個段具有其自身可變速的驅動電機,以調節交通工具在每個段中的運行速度。
【發明內容】
[0011]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往復運動和多個段的空中運輸裝置,其具有緊湊的站,以裝載和卸載乘客並且使交通工具能夠在各站中獨立於各段的長度同步抵達。
[0012]根據本發明的運輸裝置的特徵在於,中間站的雙滑輪設置有兩個具有不同直徑的凹槽,使得所述凹槽的直徑比等於雙滑輪分別與第一大齒輪和第二大齒輪之間的軸向距離比。[0013]有利地,雙滑輪的直徑比等於交通工具分別沿著第一環和第二環的運載牽引纜繩 的運行速度比。
[0014]對於具有不同長度的各段,交通工具的速度在每個段中調節為雙滑輪的直徑比, 使得交通工具同時抵達各站。因此,可以使用單個減速電機來執行所有交通工具的往復驅動。
[0015]第一環的主方向可以與第二環的主方向對準,三個站沿直線方向布置。
[0016]可逆的減速電機可以根據現場環境而在一個終端中或者在中間站中加以安裝。運 載牽引纜繩的兩個環也可以在它們之間形成任何角度。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根據僅以非限制性示例目的給出的並在附圖中示出的本發明實施例的以下說明, 其它優點和特徵將變得更加顯而易見,其中:
[0018]-圖1是具有往復運動以及位於中間站中的雙滑輪的空中運輸裝置的示意性平面 圖,其中一個終端充當驅動站;
[0019]-圖2是圖1的替代實施例,其中驅動站位於中間站中。
【具體實施方式】
[0020]參考圖1,具有往復運動的空中運輸裝置10配備有兩個運載牽引纜繩11、12,這兩 個運載牽引纜繩11、12在兩個終端A、B之間在閉環中延伸,這兩個終端A、B由中間站ST將 彼此分離。車輛或其它交通工具13a、13b由不可拆卸的固定把手懸掛在兩個運載牽引纜繩
11、12上,以執行兩個終端A和B與中間站ST之間的往復運動。乘客裝載和卸載平臺設置 在每個終端A、B和站ST中。
[0021]運載牽引纜繩11、12的兩個環形成彼此獨立的線,其在第一和第二大齒輪14、15 上通過終端A、B,並在共用的雙滑輪16上通過中間站ST。三個滑輪14、15、16各自具有豎 軸,第一大齒輪14聯接到用於驅動往復運動機構的可逆的減速電機M。在這種情況下,終端 A充當驅動站,以驅動兩個運載牽引纜繩11、12。
[0022]在圖1的實施例中,可逆的減速電機M可以機械地聯接到第二大齒輪15(見虛 線),並不聯接到第一大齒輪14。在這種情況下,終端B代替另一終端A充當驅動站。
[0023]位於中間站ST中的共用雙滑輪16設置有具有不同凹槽根直徑Dl和D2的兩個凹 槽。運載牽引纜繩11的環圍繞直徑為Dl的外接收凹槽通過,而運載牽引纜繩12的另一環 圍繞具有比Dl更小的直徑D2的內接收凹槽通過。雙滑輪16的每個凹槽充當返回滑輪,並 僅接收兩個環之一,以將減速電機M的驅動運動同時傳輸到兩個運載牽引纜繩11、12。
[0024]雙滑輪16的結構如此選擇使得凹槽根直徑的比率D1/D2等於距離的比率L1/L2, LI為分離第一大齒輪14中心和雙滑輪16中心的軸向長度,且L2為分離第二大齒輪15中 心和雙滑輪16中心的軸向長度。
[0025]這種關係D1/D2=L1/L2也等於交通工具13a、13b分別沿著運載牽引纜繩11和運 載牽引纜繩12在兩個環中的速度的比率vl/v2。交通工具13a和13b在兩個環中的這種速 度差由容納在中間站ST中的雙滑輪16的直徑Dl和D2比率導致,也由位於兩個獨立環中 的往復段的長度導致。[0026]圖1運輸裝置10的操作如下:
[0027]-當減速電機M在順時針方向上旋轉地驅動第一大齒輪時,雙滑輪16和第二大齒輪15在相同的方向上旋轉。第一環的交通工具13a沿著運載牽引纜繩11的兩側在相反的方向上以速度vl移動,第一交通工具13a處於向外運行期間,而另一交通工具13a處於返回運行期間。第二環的交通工具13b沿著另一運載牽引纜繩12的兩側在相反的方向上以速度v2移動,第一交通工具13b處於向外運行期間,而另一交通工具13b處於返回運行期間。
[0028]當第一大齒輪14的旋轉方向發生在逆時針方向上時,交通工具13a、13b的運動相對於上述運動逆轉,並且它們返回到其圖1所示的初始位置。在返回運行期間,位於兩個環相同側的交通工具13a和13b移動,而位於環另一側的交通工具13a、13b被驅動向外運行。
[0029]交通工具13a、13b所經過的距離LI和L2及它們在兩個環中的速度vl和v2根據雙滑輪16的直徑Dl和D2的比率而變化。在每個向外或向內運行期間,交通工具13a所經過的距離LI是相同的。在每個向外或向內運行期間,相同的情況適用於交通工具13b所經過的距離L2。但是距離LI和L2是不同的,兩個環中的速度vl和v2亦然。
[0030]在圖1中,第一環的主方向與第二環的主方向對準。三個站A、B和ST沿直線方向布置。
[0031]根據替代實施例,圖1的減速電機M也可以聯接到雙滑輪16。在這種情況下,兩個大齒輪14、15充當兩個環的返回和張緊滑輪。
[0032]在圖2中,運輸裝置100的運載牽引纜繩11、12的兩個環在它們之間形成任何角度,沒有任何額外的結構。減速電機M與中間站16的雙滑輪16關聯,但也可以與終端A或B之一聯接。
[0033]顯然,運輸裝置可以具有由若干中間站互連的多個段,每個中間站配備有根據本發明的雙滑輪。
【權利要求】
1.一種具有往復運動的空中運輸裝置(10、100),包括: -兩個運載牽引纜繩(11、12),在兩個終端(A、B)之間在兩個單獨閉環中延伸,所述兩個終端(A、B)由中間站(ST)將彼此分離開, -交通工具(13a、13b),由不可拆卸的固定把手懸掛在兩個運載牽引纜繩(11、12)上,以藉助減速電機(M)在終端(A、B)和中間站(S、T)之間執行往復運行, -第一大齒輪(14),位於一個終端(A)中, -第二大齒輪(15),位於另一終端(B)中, -共用的雙滑輪(16),位於中間站(ST)中, 其特徵在於,中間站的雙滑輪(16)設置有兩個具有不同凹槽根直徑(D1、D2)的凹槽,使得直徑比(D1/D2)等於分別為分離第一大齒輪(14)的中心和雙滑輪(16)的中心的軸向距離LI以及分離第二大齒輪(15)的中心和雙滑輪(16)的中心的軸向距離L2的比率(LI/L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運輸裝置(10、100),其特徵在於,雙滑輪(16)的凹槽根直徑的比率(D1/D2)等於交通工具(13a、13b)分別沿著第一環的運載牽引纜繩(11)以及沿著第二環的另一運載牽引纜繩(12)的運行速度的比率(vl/v2)。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運輸裝置(10),其特徵在於,第一環的主方向與第二環的主方向對準,三個站(A、B、ST)沿直線方向延伸。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運輸裝置(100),其特徵在於,運載牽引纜繩(11、12)的兩個環在所述運載牽引纜繩之間形成任何角度。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運輸裝置(10、100),其特徵在於,減速電機(M)聯接到第一大齒輪(14)或第二大齒輪(15)之一,或者直接地聯接到雙滑輪(16)。
【文檔編號】B61B12/10GK103562043SQ201280025489
【公開日】2014年2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30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30日
【發明者】L.馬納斯 申請人:波馬加爾斯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