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霧淨化器的製造方法
2023-05-03 02:36:06 1
煙霧淨化器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煙霧淨化器,包括殼體、設置在殼體前端的煙霧收集區和設置在殼體後端的煙霧淨化區,所述的煙霧淨化區包括煙霧淨化通道以及設置在煙霧淨化通道上的氣味吸收單元、氣體過濾單元和用於在煙霧淨化通道上產生負壓的負壓泵單元,所述煙霧淨化通道的入口與所述的煙霧收集區連通,在所述煙霧淨化通道的出口為空氣出口。與現有技術相比,採用本發明煙霧淨化器過濾過的煙霧不會對大氣造成汙染,可以有效的維持該區域的空氣品質。可將其運用公共吸菸區域、動車吸菸區域、甚至家庭等存在香菸煙霧的環境中。
【專利說明】煙霧淨化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空氣淨化裝置,具體是一種用於公共場所的煙霧淨化器。
【背景技術】
[0002]?110和912.5是近日空氣首要汙染物,^1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可入肺顆粒物。912.5粒徑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影響很大。腿0設定的?12丨5的年和24小時平均濃度限值分別定為35和75微克/立方米。近期,北京等地的霧霾天氣引起大家對?12.5這一細顆粒汙染物的關注。事實上,不僅是在室外空氣中,在餐廳等非吸菸區也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乾淨,室內菸草煙霧也會造成912.5濃度超標。
[0003]捲菸、雪茄和菸斗在不完全燃燒的情況下會產生很多微小的顆粒物,懸浮在空氣中,有害物質就附著在這些細顆粒物上。這是菸草煙霧的主要成分。這些顆粒絕大部分直徑只有1微米左右,屬於?12.5的範疇。菸草煙霧含有7000多種化合物,其中包括69種致癌物和172種有害物質。」
環保組織達爾問自然求知社曾發布《北京部分餐廳室內菸草煙霧汙染情況報告》顯示,達爾問組織志願者對北京市51家餐廳進行912.5測量,結果顯示:未禁菸的餐廳中室內空氣汙染非常嚴重,?12.5濃度平均值達到114微克/立方米,約為世衛組織推薦912.5空氣品質標準(10微克/立方米)的11倍。部分禁菸的餐廳空氣品質也不容樂觀,非吸菸區的^12.5濃度平均值為103微克/立方米,約為世衛組織標準的10倍。全面禁菸餐廳的?12丨5數值為61微克/立方米。在沒有禁菸規定的餐廳和實施部分區域禁菸的餐廳中,?12.5濃度平均值約為全面禁菸餐廳的2倍。
[0004]因此,在公共吸菸區設置一種可以主動吸收環境中煙霧,並對其進行過濾淨化的裝置勢在必行。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香菸煙霧收集、過濾和淨化的煙霧淨化器。該煙霧淨化器包括對煙霧的收集、對香菸煙霧的氣味吸收、對香菸煙霧中顆粒的過濾和對淨化空氣進行芳香處理等,使得香菸煙霧經過濾後,不會汙染大氣環境。
[0006]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煙霧淨化器,包括殼體、設置在殼體前端的煙霧收集區和設置在殼體後端的煙霧淨化區,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煙霧淨化區包括煙霧淨化通道以及設置在煙霧淨化通道上的氣味吸收單元、氣體過濾單元和用於在煙霧淨化通道上產生負壓的負壓泵單元,所述煙霧淨化通道的入口與所述的煙霧收集區連通,在所述煙霧淨化通道的出口為空氣出口。
[0007]在所述的殼體上還設置有吊掛組件。
[0008]所述的氣味吸收單元的厚度為111111?50(3111,包括過濾層和吸收層,其中過濾層為無紡布層,吸收層為活性炭層、多孔無機材料或多孔纖維層。
[0009]所述的氣體過濾單元由無紡布層和微/納米纖維或微/納米多孔膜層構成,微/納米纖維的疊加層數為1?50000層,微/納米纖維的直徑為100011111?111111。
[0010]微/納米纖維的材料為天然材料或聚合物材料。
[0011]所述的天然材料為棉、麻、絲或毛;所述的聚合物材料為??、?八、?V八、?
或? 乂0?。
[0012]有益效果
由於在煙霧淨化器內使用了負壓泵單元,使得公共吸菸區域的煙霧能被及時有效的吸收收集。同時,由於加入了煙霧氣味吸收單元和大氣汙染顆粒過濾單元,從而使得煙霧的氣味和含有的空氣汙染顆粒物大大減少。用此淨化器過濾過的煙霧不會對大氣造成汙染,可以有效的維持該區域的空氣品質。可將其運用公共吸菸區域、動車吸菸區域、甚至家庭等存在香菸煙霧的環境中。
[0013]氣味吸收單元主要用於對煙霧中味道的吸收,應用於該處的材料可以是活性炭、多孔無機材料、多孔纖維等一切可以吸附氣味的有機或無機物質。活性炭可以使纖維形式,也可以是多孔球狀等形式。該單元的厚度為1皿?50(3111。
[0014]氣體過濾單元主要是用於對大氣汙染顆粒物的攔截和過濾,該單元主要應用微/納米纖維作為主要組件,微/納米纖維的疊加層數為1?50000層,微/納米纖維的直徑由1000110?1咖,微/納米纖維的纖維形貌包括光滑、多孔、凹凸不平、捲曲、球狀、串珠等,微/納米纖維的材料可以為棉、麻、絲、毛等天然材料,也可以是??、?八、?乂八、?乂?、?「、?23、?乂0?等聚合物材料。
[0015]本發明煙霧淨化器的使用方式可以使懸掛式、落地式、吊掛式、平放式等。其大小尺寸可以根據不同的。
[0016]本發明煙霧淨化器中,空氣出口處可以是單一的出口通道,也可以在該處添加氣體芳香劑、加溼器等。
[0017]本發明的煙霧淨化器中,可過濾的顆粒物直徑為I!!!!!以上,過濾效率為90%以上。過濾顆粒成分為氮氧化物、焦油顆粒等一系列煙霧顆粒。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一結構示意圖。
[0019]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二結構示意圖。
[0020]圖3是本發明氣味吸收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4是本發明氣體過濾單元結構一示意圖。
[0022]圖5是本發明氣體過濾單元結構二示意圖。
[0023]圖6是本發明氣體過濾單元結構三示意圖。
[0024]其中:1、煙霧收集區,2、吊掛組件,3、氣味吸收單元,4、氣體過濾單元,5、負壓泵單元,6、空氣出口,7、空氣清新/芳香劑或加溼器,8、殼體,9、無紡布層,10、活性炭層,11、納米纖維層,12、納米多孔膜層。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詳細說明:
實施例一
如圖1所述,本發明煙霧淨化器,包括殼體8,在殼體8的前端為煙霧收集區1,在殼體8的後端為煙霧淨化區,在煙霧淨化區內設置有氣味吸收單元3、氣體過濾單元4以及負壓泵單元5。在殼體8上還安裝有吊掛組件2用於將本發明的煙霧淨化器固定在使用的環境中。其中,氣味吸收單元3可由一層活性炭層/多孔納米纖維/多孔球狀納米纖維膜等比表面積大的纖維層10和兩層無紡布支撐層9組合而成,如圖3所示。氣體過濾單元4由兩層無紡布支撐層9和一層或多層納米纖維層11或微納米多孔膜層12組成,如圖4、圖5所0
[0026]本發明在使用時,依次將氣味吸收單元3,氣體過濾單元4,負壓泵單元5與煙霧收集淨化器殼體8進行組裝,再將吊掛組件2安裝於煙霧收集器的頂端,使之在使用時方便懸掛於公共吸菸區域的建築物牆壁。安裝完成後,打開負壓泵單元5的控制開關,使得煙霧淨化器內產生負壓,對外界環境中的煙霧產生吸力,並將煙霧吸收進入煙霧收集區1內部,被吸入的煙霧經氣味吸收單元3除去煙霧中的味道和部分顆粒物,再經氣體過濾單元4將煙霧中的912.5甚至910.1顆粒物進行過濾,最終在空氣出口 6處排出新鮮的空氣。
[0027]實施例二
如圖2所示,在使用時依次將氣味吸收單元3,氣體過濾單元4,負壓泵單元5,空氣清新/芳香劑或加溼器7與煙霧收集淨化器殼體8進行組裝,其他安裝方式與實施例一類似。安裝完成後,打開5負壓泵單元的控制開關,使得煙霧淨化器內產生負壓,對外界環境中的煙霧產生吸力,並將煙霧吸收進入1煙霧收集區域內部,被吸入的煙霧經3氣味吸收單元除去煙霧中的味道和部分顆粒物,再經4氣體過濾單元將煙霧中的912.5甚至910.1顆粒物進行過濾,最終在6空氣出口處排出新鮮的空氣。
[0028]實施例三
如圖6所示,在本實施案例中,1煙霧收集區域的結構變為圓形的層狀吸收,13為圓形或矩形狀的煙霧進入口。在使用時依次將氣味吸收單元3,氣體過濾單元4,負壓泵單元5,空氣清新/芳香劑或加溼器7與煙霧收集淨化器殼體8進行組裝,其他安裝方式與實施例一類似。安裝完成後,打開5負壓泵單元的控制開關,使得煙霧淨化器內產生負壓,對外界環境中的煙霧產生吸力,並將煙霧吸收進入1煙霧收集區域內部,被吸入的煙霧經3氣味吸收單元除去煙霧中的味道和部分顆粒物,再經4氣體過濾單元將煙霧中的?12.5甚至?10.1顆粒物進行過濾,最終在6空氣出口處排出新鮮的空氣。
【權利要求】
1.一種煙霧淨化器,包括殼體、設置在殼體前端的煙霧收集區和設置在殼體後端的煙霧淨化區,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煙霧淨化區包括煙霧淨化通道以及設置在煙霧淨化通道上的氣味吸收單元、氣體過濾單元和用於在煙霧淨化通道上產生負壓的負壓泵單元,所述煙霧淨化通道的入口與所述的煙霧收集區連通,在所述煙霧淨化通道的出口為空氣出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煙霧淨化器,其特徵在於:在所述的殼體上還設置有吊掛組件。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煙霧淨化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氣味吸收單元的厚度為Ium?50cm,包括過濾層和吸收層,其中過濾層為無紡布層,吸收層為活性炭層、多孔無機材料或多孔纖維層。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煙霧淨化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氣體過濾單元由無紡布層和微/納米纖維或微/納米多孔膜層構成,微/納米纖維的疊加層數為I?50000層,微/納米纖維的直徑為100um?lnm。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煙霧淨化器,其特徵在於:微/納米纖維的材料為天然材料或聚合物材料。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煙霧淨化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天然材料為棉、麻、絲或毛;所述的聚合物材料為PP、PA、PVA、PVP、PLA、PES或PVDF。
【文檔編號】B01D46/30GK104399331SQ201410556181
【公開日】2015年3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20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20日
【發明者】何吉歡, 陳柔羲 申請人:南通百博絲納米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