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置儀器式測試管柱的製作方法
2023-05-02 15:44:36
內置儀器式測試管柱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內置儀器式測試管柱,設有測試管柱主體及儀器工作筒。所述測試管柱主體頂部連接有上接箍,底部連接有下接箍;其內部沿軸向設有通孔結構和盲孔結構,所述通孔結構內設有貫穿所述測試管柱主體兩端的流通通道,所述盲孔結構內設有頂端封閉的傳壓腔;至少一個傳壓孔開設於所述測試管柱主體的管壁上,並連通所述傳壓腔與所述測試管柱主體外的空間;所述儀器工作筒頂端與所述傳壓腔的底端連通,所述儀器工作筒內安裝有監測儀器。本實用新型的內置儀器式測試管柱不僅能夠配合測試儀器、封隔器完成油井分層測試,而且能夠提供該油井某一層在生產的過程中同時測試該油井各油層壓力、溫度的變化情況,測試過程中油井可以生產。
【專利說明】內置儀器式測試管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監測裝置,尤其是有關於一種應用在石油行業採油監測中,針對油井分層測試施工時需要對油井不同層位壓力、溫度數據分別進行監測而設計的一種將監測儀器安裝在其內部的內置儀器式測試管柱。
【背景技術】
[0002]油井分層測試是一種了解地層壓力體系的手段,分層測試施工採用一次管柱作業即可將多組監測儀器下到油井不同層位,分別測試油井不同層位的壓力、溫度數據,通過對油井不同層位的壓力、溫度數據的分析,可以對該井下一步的施工設計提供可分析的資料,對各產層有針對性的採取各種措施和有針對性的開採。
[0003]目前,國內各油田在油井分層測試領域裡,沒有專用於分層測試的監測設備,一般採用的是常規的測試方法。常規的測試方法是將監測儀器2』安裝在常規測試託筒中,根據設計將裝有監測儀器的託筒隨作業管柱下到相應油層1』、5』的測試層位,每一層之間在管柱外部採用封隔器3』封隔、內部採用死堵4』分隔,見圖1。這種測試方法需要停產配合,配合這種測試方法採用的是傳統的卡瓦式封隔器,卡瓦式封隔器採用上提下放式或旋轉方式坐封,在常規測試及直井分層測試應用比較常見;隨著斜井、側鑽井和小井眼井的增多,這種卡瓦式封隔器上提下放式或旋轉式的工作方式不適合這些井況,測試成功率低,測試時只能採用膨脹式封隔器打壓坐封,而且常規測試託筒上有通孔,不能完成打壓坐封封隔器。因此設計一種用於油井分層測試安裝監測儀器的管柱。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內置儀器式測試管柱,完成對油井分層測試施工動態監測。
[0005]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0006]一種內置儀器式測試管柱,其中,設有:
[0007]測試管柱主體,其頂部連接有上接箍,底部連接有下接箍;其內部沿軸向設有通孔結構和盲孔結構,所述通孔結構內設有貫穿所述測試管柱主體兩端的流通通道,所述盲孔結構內設有頂端封閉的傳壓腔;至少一個傳壓孔開設於所述測試管柱主體的管壁上,並連通所述傳壓腔與所述測試管柱主體外的空間;
[0008]儀器工作筒,其頂端與所述傳壓腔的底端連通,所述儀器工作筒內安裝有監測儀器。
[0009]上述的內置儀器式測試管柱,其中,所述儀器工作筒底端設有用以裝卸監測儀器的開口,所述開口處設有絲堵。
[0010]上述的內置儀器式測試管柱,其中,於所述儀器工作筒內,所述監測儀器的兩端設有減震彈簧。
[0011]上述的內置儀器式測試管柱,其中,所述儀器工作筒與所述測試管柱主體為分體結構,所述儀器工作筒頂部與所述傳壓腔底端固定連接,且連接部位設有密封圈。
[0012]上述的內置儀器式測試管柱,其中,所述絲堵與所述儀器工作筒之間的連接部位設有密封圈。
[0013]上述的內置儀器式測試管柱,其中,所述儀器工作筒與所述測試管柱主體為一體式結構,且所述傳壓腔底部設有抵頂固定監測儀器的臺階部。
[0014]由以上說明得知,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較,確實可達到如下的功效:
[0015]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工作可靠,由接箍連接在管柱中隨作業管柱下到設計層位,測試管柱主體內部用於液體的流動完成油井生產或測試施工時封隔器打壓坐封,監測儀器安裝在測試管柱主體內部,監測相應地層的壓力和溫度數據的變化,完成分層測試施工動態監測。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常規分層測試管柱的示意圖;
[0017]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內置儀器式測試管柱的結構示意圖。
[0018]主要元件標號說明:
[0019]現有技術:
[0020]I』:油層2』:監測儀器3』:封隔器
[0021]4』:死堵5』:油層
[0022]本實用新型:
[0023]1:上接箍 2:測試管柱主體3:密封圈
[0024]4:減震彈簧5:監測儀器 6:儀器工作筒
[0025]7:絲堵 8:油管短接 9:傳壓孔
[0026]10:傳壓腔 11:下接箍
【具體實施方式】
[0027]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內置儀器式測試管柱設有:測試管柱主體及儀器工作筒。所述測試管柱主體頂部連接有上接箍,底部連接有下接箍;其內部沿軸向設有通孔結構和盲孔結構,所述通孔結構內設有貫穿所述測試管柱主體兩端的流通通道,所述盲孔結構內設有頂端封閉的傳壓腔;至少一個傳壓孔開設於所述測試管柱主體的管壁上,並連通所述傳壓腔與所述測試管柱主體外的空間;所述儀器工作筒頂端與所述傳壓腔的底端連通,所述儀器工作筒內安裝有監測儀器。本實用新型的內置儀器式測試管柱不僅能夠配合測試儀器、封隔器完成油井分層測試,而且能夠提供該油井某一層在生產的過程中同時測試該油井各油層壓力、溫度的變化情況,測試過程中油井可以生產。
[0028]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油井分層測試時將監測儀器安裝在其內部的測試管柱,該測試管柱由接箍連接在作業管柱中間,根據測試設計確定下深位置,以保證監測儀器位於目的層位。測試管柱主體內部有安裝監測儀器的安裝位置和流體流動的通道,監測儀器安裝在測試管柱主體內部,完成對油井分層測試施工動態監測。
[0029]為了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徵、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現對照【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0030]請參閱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內置儀器式測試管柱的結構示意圖,其較佳的實施例中,該內置儀器式測試管柱設有測試管柱主體2及儀器工作筒。所述測試管柱主體2的頂部連接有上接箍1,其底部連接有下接箍11 ;所述上接箍與頂部油管連接,所述下接箍連接有油管短接8其內部沿軸向設有通孔結構和盲孔結構,所述通孔結構內設有貫穿所述測試管柱主體2兩端的流通通道,所述盲孔結構內設有頂端封閉的傳壓腔10 ;至少一個傳壓孔9開設於所述測試管柱主體2的管壁上,並連通所述傳壓腔10與所述測試管柱主體2外的空間;所述儀器工作筒6的頂端與所述傳壓腔10的底端連通,所述儀器工作筒6內安裝有監測儀器5。藉此,通過傳壓孔,使傳壓腔與管柱外空間的環境連通,監測儀器能夠檢測傳壓腔內的狀態參數,以獲得管柱外空間的狀態參數,包括溫度、壓力等。
[0031]如上所述的內置儀器式測試管柱,其較佳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儀器工作筒6底端設有用以裝卸監測儀器5的開口,所述開口處設有絲堵7,以便於監測儀器的拆卸和更換監測儀器,並經由絲堵鎖緊固定。
[0032]如上所述的內置儀器式測試管柱,其較佳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絲堵7與所述儀器工作筒6之間的連接部位設有密封圈3,用以保證儀器工作筒內部的密封安全。
[0033]如上所述的內置儀器式測試管柱,其較佳的實施方式中,於所述儀器工作筒6內,所述監測儀器5的兩端設有減震彈簧4,用於固定監測儀器5,減小施工時的衝擊、震動對監測儀器5的損害。
[0034]如上所述的內置儀器式測試管柱,其較佳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儀器工作筒6與所述測試管柱主體2為分體結構,所述儀器工作筒6頂部與所述傳壓腔10底端固定連接,且連接部位設有密封圈3。如圖所示,儀器工作筒6通過其前端與所述傳壓腔10的底端開口連接,並經由密封圈3密封,藉此,使整個儀器工作筒及其內部監測儀器能夠作為一個整體而取下。
[0035]如上所述的內置儀器式測試管柱,其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儀器工作筒6與所述測試管柱主體2為一體式結構,且所述傳壓腔10底部設有抵頂固定監測儀器5的臺階部。在該種實施方式中,儀器工作筒6與所述測試管柱主體2為一體成型的結構,可以增強儀器工作筒的整體強度以及密封性能。通過所述臺階部定位所述監測儀器。
[0036]以圖2中較佳的實施方式為例,其具體的結構如下:
[0037]本實用新型內置儀器式測試管柱的測試管柱主體2通過接箍I連接在作業管柱中間測試層位處,測試管柱主體2內部有一個通孔結構和一個盲孔結構,通孔結構用於膨脹式封隔器打壓坐封時流體的流動,也可以作為油井生產時流體的流動通道,實現抽油過程中的測試,無需停止生產。測試管柱主體2內部設計有盲孔結構的傳壓腔10,傳壓腔10位於測試管柱外壁一側上有傳壓孔9用於傳遞相應地層的溫度、壓力,傳壓腔10下部連接測試儀器工作筒6,監測儀器5安裝在儀器工作筒6中,通過傳壓腔10感受地層溫度、壓力的變化。測試儀器工作筒6內設計有減震彈簧4,用於固定監測儀器5,減小施工時的衝擊、震動對儀器的損害;監測儀器5安裝在儀器工作筒6內,由絲堵7固定。測試儀器工作筒6與測試管柱主體2連接處及測試儀器工作筒6與絲堵7連接處上有密封圈3,保證儀器工作筒6內部及傳壓腔10與測試管柱主體2內部隔絕,監測儀器5在儀器工作筒6內部能感受測試管柱主體2外部相應層位的溫度壓力變化。施工時,在地面根據施工設計對監測儀器5編程,安裝在本內置儀器式測試管柱內,隨作業管柱一起下到設計層位,完成分層測試施工動態監測。
[0038]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示意性的【具體實施方式】,並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的範圍。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原則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變化與修改,均應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內置儀器式測試管柱,其特徵在於,設有: 測試管柱主體,其頂部連接有上接箍,底部連接有下接箍;其內部沿軸向設有通孔結構和盲孔結構,所述通孔結構內設有貫穿所述測試管柱主體兩端的流通通道,所述盲孔結構內設有頂端封閉的傳壓腔;至少一個傳壓孔開設於所述測試管柱主體的管壁上,並連通所述傳壓腔與所述測試管柱主體外的空間; 儀器工作筒,其頂端與所述傳壓腔的底端連通,所述儀器工作筒內安裝有監測儀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置儀器式測試管柱,其特徵在於,所述儀器工作筒底端設有用以裝卸監測儀器的開口,所述開口處設有絲堵。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置儀器式測試管柱,其特徵在於,於所述儀器工作筒內,所述監測儀器的兩端設有減震彈簧。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置儀器式測試管柱,其特徵在於,所述儀器工作筒與所述測試管柱主體為分體結構,所述儀器工作筒頂部與所述傳壓腔底端固定連接,且連接部位設有密封圈。
5.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內置儀器式測試管柱,其特徵在於,所述絲堵與所述儀器工作筒之間的連接部位設有密封圈。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置儀器式測試管柱,其特徵在於,所述儀器工作筒與所述測試管柱主體為一體式結構,且所述傳壓腔底部設有抵頂固定監測儀器的臺階部。
【文檔編號】E21B17/00GK203594370SQ201320599484
【公開日】2014年5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5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25日
【發明者】劉永平, 任宏偉, 趙福剛, 陳大眾, 湯學志, 劉廣義 申請人: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