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原位化學氧化修復灌注裝置製造方法
2023-07-05 20:00:16 2
專利名稱:地下水原位化學氧化修復灌注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地下水原位化學氧化修復灌注裝置,包括藥劑罐、注射井以及至少兩個深度不同的注射管,所述的注射井從上至少間隔設有三層以上的止水層並將注射井分隔成二層以上的出液層,各注射管從上至少依次穿過各止水層,且各注射管帶有液孔的花管段設置在各自對應的出液層內,注射井在出液層內設有石英砂填料,藥劑罐通過注藥管與各注射管連接相通,且注藥管上具有注藥閥,各注射管上具有注射閥。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施工成本低,佔有面積小,能將化學修復藥劑注射到不同汙染深度的地下水層,實現一井多層地下水原位修復。
【專利說明】地下水原位化學氧化修復灌注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地下水原位化學氧化修復灌注裝置,屬於地下水原位修復【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近年來,由於大量未經處理或未達標汙水無序排放,以及工業有害廢棄物不合理的堆放和填埋,導致各種汙染物滲入地下環境系統,造成地下水的汙染日益嚴重。地下水汙染給周圍的人們及生態帶來了巨大的威脅,因此加強對地下水汙染的治理和修復顯得尤為重要。
[0003]地下水修復技術主要有抽出處理技術和原位修復技術,其中原位修復技術應用較廣,例如:滲透性反應牆修復技術、多相抽提修復技術、原位化學氧化修復技術等。原位化學氧化修復技術成本低、效果好、施工簡單等優點得到了廣泛的認可。
[0004]目前原位化學氧化修復技術在工程中主要通過灌注井/注射井進行藥劑注入來進行,這種操作方式一般僅能實現單井固定深度的藥劑注入,對於不同深度的汙染區地下水修復往往需要通過增設灌注井/注射井來實現。這種注射方式存在的主要問題是:1、單孔灌注成孔數量大,費用高;2.單孔灌注修復層次局限,不利於修復藥劑的全方位滲入到汙染的地下水中,效率低。因此對原位化學氧化修復技術中的藥劑注射方式有必要設計一種新的修復系統。
【發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施工成本低,佔有面積小,能將化學修復藥劑注射到不同汙染深度的地下水層中的地下水原位化學氧化修復灌注裝置。
[0006]本實用新型為達到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地下水原位化學氧化修復灌注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藥劑罐、注射井以及至少兩個深度不同的注射管,所述的注射井從上至少間隔設有三層以上的止水層並將注射井分隔成二層以上的出液層,各注射管從上至少依次穿過各止水層,且各注射管帶有液孔的花管段設置在各自對應的出液層內,注射井在出液層內設有石英砂填料,藥劑罐通過注藥管與各注射管連接相通,且注藥管上具有注藥閥,各注射管上具有注射閥。
[0007]本實用新型在注射井從上至下設有間隔設有三層以上的止水層,將注射井分隔成二層以上的出液層,可在一個注射井內設有多個不同深度的出液層,而各注射管從上至少依次穿過止水層,將並各注射管的花管段設置在各自對應的出液層內,由於各注射管的花管段上均布有液孔,因此能將化學藥劑通過注射管的花管段排至不同的出液層,能根據待修復地下水層深度的分布情況,設置不同深度的注射管,實現在一個灌注井中對不同深度的地下水汙染物進行修復,大大提高了地下水原位修復的效果。本實用新型的注射井能實現一井多層地下水修復,操作簡單,施工成本低,佔有面積小,易於工程化應用。本實用新型注射井中的各注射管能實現修復藥劑不同深度的注射同時,還可以兼做監測井,抽取注射井內的地下水,能用於觀察地下水的修復情況,大大節約了監測井製作的成本。
【附圖說明】
[0008]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0009]圖1是本實用新型地下水原位化學氧化修復灌注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0]其中一藥劑罐,2—注藥管,3—注藥閥,4一注射閥,5—流量計,6—壓力表,7—第一注射管,7-1—花管段,8—第二注射管,8-1—花管段,9一第三注射管,9-1 一花管段,10—止水層,11一注射井,12一石英砂填料。
【具體實施方式】
[0011]見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地下水原位化學氧化修復灌注裝置,包括藥劑罐1、注射井11以及至少兩個深度不同的注射管,注射井11從上至少間隔設有三層以上的止水層10並將注射井11分隔成二層以上的出液層。見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可採用四層止水層10即設置在注射井11頂部和底部的止水層10以及注射井11中部的止水層10,將注射井11分隔成三層出液層,三個注射管上帶有液孔的花管段對應各自的出液層。本實用新型的止水層10由上部的混凝土層和下部的黏土層構成,該混凝土層的厚度在0.15?0.5m,、而黏土層的厚度在0.15?0.5m,注射井11頂部的止水層10其混凝土層厚度在0.4?0.5m、黏土層的厚度在0.4?0.5m,而底部和中間的止水層10的混凝土層厚度在0.15?0.3m、黏土層的厚度在0.15?0.3m,可根據需要設置該止水層10的厚度,通過各止水層10以實現不同深度區域地下水的分層修復。
[0012]見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各注射管從上至少依次穿過止水層10,各注射管上帶有液孔的花管段設置在各自對應的出液層內,本實用新型可採用第一注射管7、第二注射管8和第三注射管9,花管段的液孔均布設置,第一注射管7的花管段7-1設置在最低層的出液層內,第二注射管8的花管段8-1設置在中部的出液層內,而第三注射管9的花管段9-1設置在上層的出液層內,各注射管的花管段的液孔孔徑在0.01?0.085cm,如管段的液孔孔徑在0.05cm,在注射井11在出液層內設有石英砂填料12,本實用新型石英砂填料12的粒徑在0.5?1.2cm,最好石英砂填料12的粒徑在0.8?1.0cm。本實用新型可在各注射管的花管段還包有至少一層過濾網,可包有三層過濾網,用以防止對花管段液孔的堵塞,灌注在各注射管內藥劑通過花管段的液孔排出並經過過濾網到達石英砂填料12中,最後擴散至注射井11外部汙染的地下水的區域裡,方便快捷的把地下水修復藥劑注射到不同汙染深度的地下水中。本實用新型的注射管還可作為採樣管,將注射井11內的地下水抽取後進行檢測。
[0013]見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藥劑罐I通過注藥管2與各自對應的注射管連接相通,注藥管2上具有注藥閥3,各注射管上具有注射閥4,通過注藥閥3控制藥劑的注射流量,可根據現場實現選擇所需修復不同深度的汙染水層控制各注射閥4的啟閉,操作靈活。本實用新型各注射管上還具有流量計5和壓力表6,通過流量計5及壓力表6掌握藥劑注射狀態。本實用新型注藥管2與各注射管並聯相通,藥劑罐I內設有壓力泵或注藥管2上設有壓力泵,能更好的控制注射時的壓力和流量。
[0014]見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工作時,在藥劑灌注中配製好修復藥劑,打開的注藥閥3及需要修復深度對應的注射閥4,修復藥劑從藥劑罐I經注藥管2流至對應的注射管內,通過注射管的花管段進入石英砂填料12中,並且擴散至注射井11以外汙染的地下水不同深度的區域,此過程可以通過流量計5及壓力表6觀察修復藥劑的注射狀態,並通過各止水層10防止各層修復藥劑的串聯,實現不同深度區域地下水的分層修復。
【權利要求】
1.一種地下水原位化學氧化修復灌注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藥劑罐(1)、注射井(11)以及至少兩個深度不同的注射管,所述的注射井(11)從上至少間隔設有三層以上的止水層(10)並將注射井(11)分隔成二層以上的出液層,各注射管從上至少依次穿過止水層(10),且各注射管帶有液孔的花管段設置在各自對應的出液層內,注射井(11)在出液層內設有石英砂填料,藥劑罐(I)通過注藥管(2)與各注射管連接相通,且注藥管(2)上具有注藥閥(3),各注射管上具有注射閥(4)。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原位化學氧化修復灌注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注藥管(2)與各注射管並聯相通,藥劑罐(I)內設有壓力泵或注藥管(2)上設有壓力泵。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地下水原位化學氧化修復灌注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各注射管上還具有流量計(5)和壓力表(6)。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原位化學氧化修復灌注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止水層(10)由上部的混凝土層和下部的黏土層構成,所述的混凝土層的厚度在0.15?0.5m,黏土層的厚度在0.15?0.5m。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地下水原位化學氧化修復灌注裝置,其特徵在於:各注射管其花管段的液孔孔徑在0.01?0.085cm。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原位化學氧化修復灌注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石英砂填料的粒徑在0.5?1.2cm。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地下水原位化學氧化修復灌注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各注射管的花管段還包有至少一層過濾網。
【文檔編號】C02F103-06GK204298127SQ201420739070
【發明者】宗韜, 廖書林, 馬強, 尹貞, 李月中, 張進鋒, 華建敏 [申請人]江蘇維爾利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