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毛蝟屬分布區域(黃山風景區首次發現侯氏蝟)
2023-07-06 06:59:59 1
在全球氣溫的影響下,我們每天都會失去很多個物種,但是人們也在儘可能地保護這些現存的物種。
地球上的物種正在逐漸消失
就中國而言,國家級的自然保護區就有303個,這還不算那些省級的,總之就是有物種聚集的地方,就有我們的保護。
而隨著人們保護意識的加強,以及保護措施的豐富,有很多以前沒有見過,或者人們不熟知的物種,陸續出現在了人們眼前。
這不,黃山風景區又點亮了一個新的物種,就是這隻侯氏蝟啦,它的發現又一次豐富了黃山風景區的物種多樣性。
像一個毛球的侯氏猥
不得不說,它長得實在是太萌啦!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黃山風景區首次發現的侯氏蝟究竟是什麼?具有什麼樣的意義?
中國特有品種侯氏蝟這次在黃山風景區內發現的侯氏蝟,是我國的特有種,長期以來都被認為分布於我國陝西、陝西等北方高海拔地區。
直到2020年,才在安徽黃山市內首次發現了侯氏猥在長江以南的獨立種群,後來在浙江省也有陸續發現。
在浙江發現的侯氏猥
而此次安徽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師生,在大學生暑期實習中,於黃山海拔1600多高山上發現的侯氏蝟,也是黃山風景區的首次發現。
「三有名錄」侯氏蝟
最開始,侯氏蝟的發現者——安徽大學教師虞磊,還將其和東北刺蝟混淆了。
因為在安徽,刺蝟其實是最常見的野生動物之一,其中東北刺蝟分布最為廣泛,二者之間有一定的相似性。
萌系侯氏猥
但是很快,他們就發現這隻刺蝟,有點不同尋常,因為它的額頭正中沒有裸露的皮膚,背部的棘刺比東北刺蝟短,並且個頭也比較小。
我國的刺蝟種類並不多,一共6屬7科,分別是蝟屬,刺蝟;大耳蝟屬,大耳蝟;毛蝟屬,毛蝟;林蝟屬,林蝟、達烏爾蝟;新毛蝟屬,海南毛蝟;鼩蝟屬,中國鼩蝟。
而東北刺蝟,就是蝟屬刺蝟中最常見的一種。
東北刺蝟也叫遠東刺蝟
但是侯氏蝟不同,它又被稱為林蝟,是林蝟屬中的一種,是我國《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即「三有名錄」)中的一種珍稀動物。
侯氏蝟的頭寬吻尖,背上的棘刺由兩種顏色組成,基本沒有全白色的棘刺,而除了棘刺之外的毛色為淡棕色或淺褐色,如果仔細的話還是很容易辨認。
它們大部分棲息在森林和荒漠灌叢中,屬於雜食性動物。
整個都是淡棕色的樣子
不僅會吃蚯蚓、甲蟲、蟬和昆蟲的幼蟲等,也會吃一些漿果和樹葉,據了解它們一晚上就能吃掉200克蟲子。
從其食性上來看,它們是一種對林業和農業有極大好處的小動物。
發現侯氏蝟的重大意義侯氏蝟的發現,不管是對黃山風景區,還是對侯氏蝟種群分化和擴散的研究都具有重大意義。
現在侯氏蝟已經陸續出現在了浙江和安徽的部分區域,但是由於發現的數量還很少。
可愛的侯氏猥
我們尚不可知其在長江以南地區的分布和生活習性,並且其於長江以北的侯氏蝟的親緣關係,也有待研究。
但是我們可以確定的是,侯氏蝟的發現,意味著黃山風景區的生態保護變得越來越好了。
在發現侯氏蝟之前,黃山風景區在第29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也就是2022年5月22日,公布了新的昆蟲資源調查報告,其中有12個都是最新發現的物種。
風景如畫的黃山
其中就包括我國最大的蝴蝶金裳鳳蝶,最大的蒼蠅大琉璃食蟲虻等物種,黃山風景區花了兩年的時間,對景區內的昆蟲進行系統、且全面的調查。
其中共發現了23860種昆蟲,這些作為黃山風景區食物鏈最低端的物種,擁有著極強的繁殖能力。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帶動黃山風景區其他動植物的繁殖,促進了黃山物種多樣化發展。
金裳鳳蝶
而侯氏蝟的發現,也意味著黃山風景區現在的生態已經逐漸趨於平衡,甚至變得越來越好,整個生態鏈的完整性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黃山風景區的生態保護目前,很多風景區的生態保護都已經十分完善,作為第一批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景區的黃山風景區,當然做出了優異的成績。
黃山風景區是我國為數不多的同時擁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世界地質公園、世界生物圈保護區三頂桂冠的名錄遺產地。
美麗的黃山
整個風景區的面積為160.6平方千米,在群山的孕育和江河的養育下,這裡生長著2385種高等植物,森林覆蓋率達到98.29%,因此被稱為「華東植物寶庫」和「天然植物之園」。
黃山風景區時刻關注生態多樣性
黃山風景區中的植物、動物、怪石和雲海等,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景觀。
為了更好地維持生態景觀的健康發展,黃山風景區專門開發了遺產監測信息系統,建立了生物多樣性觀測大樣地、生態環境檢測體系基礎資料庫。
黃山雲海猶如仙境
並且為了觀測保護區內物種的生長和生活情況,在野外布設了60臺紅外相機,對陸生脊椎動物進行長期且系統的調查和監測。
除了對風景區的生物進行監測以外,還儘量減少對生態系統的幹預。
這些終年生活於此的生物,在千百年來一直有著獨特的自我修復能力,而近幾十年,人們開始活躍其中,已經給其中的生物造成了極大的幹擾。
紅外相機
所以現在黃山風景區採用的就是以自然修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
並且黃山風景區還設定了最大承載量,對每天遊覽的遊客進行「分時實名預約」,由此來減少旅遊活動對生態的影響。
在黃山風景區內,還有部分景區實行了「輪休」制度,比如黃山蓮花峰和天都峰等,每隔3-5年就會封閉輪休一次。
在此期間,景區主要需要對水土流失現象進行治理,給植物和樹木進行定期調查等。
黃山蓮花峰
黃山風景區對自然的保護,已經持續多年,並且一直在採取新的措施對一些珍稀物種進行拯救。
在這樣的生態保護下,侯氏蝟和那發現的12個新物種,才會被吸引過來,才能更好地豐富黃山風景區的生物多樣性。
我國生態保護有顯著成效除了黃山風景區的生態保護取得好結果外,我國的生態空間管控已經越來越嚴格了,並且生態保護紅線,也已經覆蓋了全國生物多樣性分布的關鍵區域。
保護生物多樣性
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中國的生態惡化趨勢已經基本遏制,並且自然生態系統總體呈現穩定向好的趨勢。
就拿我國最大的鹹水湖青海湖來說,在2022年,通過數字地球從太空上遙望,它就像一顆藍寶石一般鑲嵌在青藏高原。
根據最新數據顯示,目前青海湖的水體面積,相比10年前已經增長了約220平方千米,相當於34個西湖的面積,達到4625.6平方千米。
像藍寶石一樣的青海湖
這些新增的水體面積,是我們長期以來進行溼地保護、治理退化草地,以及保護陸生生物多樣性等措施實現的。
這樣的良性變化,在我們長期地堅持下去,會逐漸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一方面使得沙地變綠洲,一方面增加生物多樣性。
對於生態的保護,我們只要付出全力,就可以緩解氣候變暖對生物多樣性的破壞。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還會在長江以南的更多地區,發現侯氏猥的蹤跡,發現更多新物種的蹤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