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看了不後悔的動作電影(這部限制級電影好看的)
2023-07-05 18:31:54
不管我們願不願承認,這社會的競爭壓力是與日俱增的。
什麼「雞娃」、「內卷」、「996」、「延遲退休」等等不絕於耳,表面上這些詞大眾聊起來都是打趣,可當你身體力行地體會了,才會發現是何等的殘酷。
在這些詞的背後,其實都血淋淋地掛著同樣一句話,那就是:
弱肉強食,適者生存。
在這樣一種無情的競爭下,人們生存的準則越來越統一,要有錢,要有權,要「好看」,要做人上人。
我一直覺得,在我們的教育裡,缺少無比重要的一環,那就是「生存教育」。
比如,人格、意志和技能。
老師不教,家長不說,只知道灌輸一些冠冕堂皇的正能量。
直到年輕人傻傻地走進社會,然後各種想不開。
在2000年,日本大導演深作欣二拍了一部叫做《大逃殺》的電影,在我看來,這電影比市面上那些成功學、勵志學等等對年輕人有用百倍、千倍。
在這部電影裡,你能深深地體會到,生存就是一場「大逃殺」。
只有清醒了認識了這瘋狂的世界,才知道怎麼去愛它。
電影裡,新世紀伊始,日本空前蕭條,一千萬失業者遍布全國各地。
隨之而來的少年犯罪越來越多,成年人失去信心。
怕管不住青少年,因此,掌權的高層制定了「BR法案」。
根據法案,每年從全國初三的班級裡,隨機選出一個班,丟到孤島。
然後發給每個學生地圖、食物和各種各樣的武器,為期三天,讓他們自相殘殺。
只有留到最後的才有資格活下來。
因此我們看到,在電影裡,一個正在慶祝畢業的班級被選中,42個學生在大巴上被迷昏後,軍隊把他們運到了島上。
剛開始,這些年輕人一臉懵逼,還以為是什麼惡作劇,聽到要自相殘殺後,都哈哈大笑。
但殘酷的現實接踵而來。
先是他們的一個老師被抬了出來,死的滿身是血,因為他反對對學生實施這個法案。
然後是其中一個女學生被管理他們的班主任用一個匕首插進了額頭,因為女學生竊竊私語,不守規則。
當學生們嚇瘋了,一窩蜂亂跑時,軍隊的槍聲在耳邊、腳下響起,他們終於開始搞清自己的狀況。
不過,對他們的最後一擊是每個人被戴上的頸環,這東西取不下來,但可以定位。
而且一旦有人不聽話,班主任一按按鈕,就會自動爆炸。
於是,我們看到有個質疑這套規則的男同學,對著班主任不服的說了幾句後,爆了。
你會發現,這一頓操作非常恐怖。
那些反對、質疑、不守這套規則的人一個個被幹掉,拿來示眾。
而眾人在外部巨大的壓力和自身被裹挾的壓力下,只能選擇順應,或者沉默。
根據規則,這些學生們必須在三天內完成自相殘殺,如果到期留下不止一人,則全部自動爆炸。
因此,經過這一系列的「教育」後,學生們一個個領取了食物和武器,衝向外面的孤島,開始了廝殺的生存遊戲......
電影《大逃殺》改編自日本作家高見廣春的同名小說。
在當年上映前,由於題材過於生猛血腥,電影的製作人員還前往國會接受質詢,成為日本首開國會備詢先例的日本電影。
在拍《大逃殺》時,導演深作欣二已經70歲了,電影融入了他畢生的思考。
表面看起來,電影講的是一個變態的殺人故事。
但實際上,是導演用了一種極端的手法,把人丟入絕境中,讓我們深刻地感受到:
人為了生存,都會有些什麼想法,幹出些什麼事。
可以說,這部電影包含了絕大部分人類所能表現出來的生存信念。
在電影裡,有的人懵懵懂懂,橫衝直撞,還沒走幾步,就被人獵殺了,死都不知道自己怎麼死的。
有的人,就是不願意參與到殘酷的遊戲中,他們不想掙扎,相約自殺。
有的人,悄悄躲在暗處,趁人不備就開槍射殺,他說自己要生存下來,才能考入名校。
可結果是,他也被暗處的人射殺。
還有的人,出門前還互相說「我們永遠都會是好朋友」。
可遊戲開始後,為了生存,她們就毫不猶豫幹掉了對方。
你會發現,當人們面臨極端生存環境時,人的本來面目就會一覽無餘。
昨天還是在大巴上說說笑笑的同學,今天就成了你死我活的對手。
在這樣一種無情的競爭下,一廂情願的天真是最危險的。
電影中,就有兩個女孩,跑到半山腰,拿著喇叭大喊:
大家都來這裡集合,我們要團結起來。
可結果卻是,由於她們暴露的過於明顯,很快就被人秒殺。
事實上,《大逃殺》中的孤島就和這個擁擠的社會一樣,裡頭什麼人都有。
如果你傻乎乎的以為「我們都一樣」,那倒黴的只會是自己。
對孤島而言,只有在它規則裡生存下來的人才是它需要的。
在電影裡,有一個叫光子的女生和一個叫桐山和雄的男生,就是那種拼命要在規則中脫穎而出的人,他們是叢林法則中的狠人。
光子的頭腦冷靜,看得清形勢,為達目標她可以不擇手段。
當自己處於弱勢地位時,她會偽裝的很委屈,伺機反殺對方。
當自己處於強勢地位時,她會乘勝追擊,以最快的速度幹掉對方。
可到頭來你會發現,光子何嘗不是可憐人,在孤島上,她總是一個人獨來獨往,誰都不相信。
而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光子從小就沒人關心,甚至她的妓女母親任憑男人侵犯她......
在後面光子被殺時,她吐露的心聲是這樣一句話:
我只是不想坐以待斃。
是啊,如果光子不是這般獨立,沒有這種狠勁,就她成長的環境而言,怕是早就生存不下去了。
電影中,把光子幹掉的,正是比她更狠的桐山和雄,這是個真正的狠人。
這哥們全程沒說過一句話,他儼然就是一頭早已失去人性的野獸,完全享受著這瘋狂的獵殺。
因此我們看到,只要是桐山和雄所到之處,那必定血流成河。
在這群學生中,有一個精英小團隊,他們沒有被規則唬住,而是要跟系統對抗。
他們發現,頸環不但有定位和引爆功能,其實還有監聽作用。
精英小隊不停研究,準備黑掉控制他們的系統,同時還自製炸藥,要去炸爛控制中心。
但這個社會的殘酷在於,你再怎麼專業,再怎麼有能力,總會冒出一些沒底線的人殺你個措手不及。
就在精英們準備大幹一場時,狠人桐山和雄來了,一陣突突突突後,精英們一個不剩......
到頭來,他們連繫統的邊都沒摸到。
當然,也有一些人選擇了「歲月靜好」,她們躲在一個燈塔裡,把門鎖上,不管外面的世界。
但電影告訴我們,她們同樣是脆弱的,在她們故作的笑臉下,每一個人都是提心弔膽。
因此,就在一個意外降臨時,她們通通破防了,一個個互相猜忌、指責,最後互相殘殺。
在電影《大逃殺》裡,一切都很瘋狂,導演深作欣二用了近乎是血肉橫飛的視覺來呈現這種崩塌和無序的狀態。
明明只是一群中學生,但那種讓我們身臨其境之感無比震撼,因為這種生存的信念是共通的。
而且,人只有被逼到絕境時,才會真正反思,什麼是最害怕失去的,什麼是最值得捍衛的,什麼又是最想珍惜的。
在電影裡,有個我很喜歡的角色,叫千草。
當別人都沉浸在殺戮中時,千草穿上鮮豔的黃衣服,在絕望的孤島上歡快的奔跑。
千草美麗堅韌,愛憎分明,她不主動殺誰,也不準別人隨便欺負自己,她只想保護好自己,去尋找自己暗戀的男生。
在她將死之時,終於找到了那個男生。
千草向他告白,告訴他,「你是最棒的男生」,聽著他說,「你也是最棒的女生」,一臉幸福和滿足的死在男生的懷裡。
作家海明威有句人盡皆知的名言說,這個世界是美好的,值得我們為之奮鬥,我同意後半句。
看完《大逃殺》你就會對這句話有直觀而徹底的認識。
這個世界就像是這個孤島一樣,是越來越殘酷的,有人高高在上掌控著一切,制定規則,讓眾生廝殺。
電影裡的頸環,何嘗不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生存壓力。它催促著我們再快點、再多點、再狠點......
更讓人沮喪的是,人生的生存遊戲卻比電影裡更加漫長、無聊、消磨意志。
但已到古稀的導演還告訴我們,那又怎麼樣呢,這世界依然有值得我們為之奔跑和奮鬥的東西啊。
而導演的這種寄託,表現最明顯的就是在七原、典子這對男女主人公身上。
他們兩個充滿著人性的善良和純真的光輝,而且互相愛著對方。
可導演也明白,如果單單只是這樣,憑他們的戰鬥力肯定是活不下去的。
因此,我們看到,有一個經驗豐富的轉學生始終和他們走在一起。
正是這個戰鬥力爆表的轉學生幹掉了狠人桐山和雄。
最後我們看到,他們以三人合力,掩人耳目,男女主才得以存活下來。
有網友說,男女主那麼弱,怎麼可能是他們活下來,這不符合現實。
可事實上,電影想說的是:
只有在這個叢林社會中變得堅強的人才能生存下來。
在《大逃殺》裡,我們清楚的看到,當這世界黑白顛倒時,即便是讓你殺人,大多數人也會選擇順應這種控制。
可在一路的奮戰中,導演通過男女主讓我們明白,真誠才是最大的武器。
只有愛能救贖絕望中的心靈。
在電影裡有一點很諷刺,那就是除了那些機器人般的軍人,其他出現的成年人幾乎是痛苦而絕望的。
是啊,在這樣一個殘酷的現實裡,每個人都身處這場「大逃殺」中,他們又如何能指明所謂的「正確」道路呢。
在電影的最後,女主也帶上了刀,他們知道還要繼續迷茫,不知道路在何方。
可他們會帶上自己的武器,保護自己,在這個殘酷的社會堅定的向前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