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議論文

2023-07-05 15:17:03

  為別人著想,別人也會為你著想,真誠才能換真心。小編整理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議論文,歡迎欣賞與借鑑。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議論文一:

  它是一個如此疲弱的生命,為了求生,把自己弄得傷痕累累。我小心翼翼地為它治療,並且把它安置在一個柔軟的小窩裡,它並沒有反抗,靜靜地待在窩中,好奇地環視四周,時而小聲地鳴叫,時而安然入睡。

  我那猶如鐵籠般的牢房因這位新成員的加入,不再顯得索然無味了。為了它,我寧願整天呆在那兒,看著它的傷慢慢地痊癒。沒有一種快樂比這更美妙了。我似乎可以聽到它傷口癒合的聲音,還有片片小痂脫落的聲響,似乎生命便是這般奇妙,讓人變得敏感多情。

  我天天伴在它的身旁,看著它用小小的嘴整理著羽毛,看著它站著抖抖雙翼,看著它蹣跚地走上兩步,便跌倒了。我巴不得自己可以成為它的同類,跟著它一起抖擻抖擻精神。

  漸漸地,一個自私的念頭在心底形成了,並且把我困住了。看著它一天天痊癒,我越不願讓它離開。

  我的天空渴望有另一絲生命在徘徊。我希望它能夠伴著我在這小小的房間中呼吸著一樣的空氣,一如它只能在我的世界中飛翔一樣。

  它終於痊癒了,比過去還活潑好動,常常佇立窗前,躍躍欲飛。

  我會放它飛翔,但前提是所有的門和窗早已關好。固執如它,總朝著蔚藍的天空展開雙翅,即使被透明而堅固的玻璃阻擋了無數次。它似乎毫不眷戀我的溺寵。可那又如何?同樣倔強的我,也能毫不在意地把它鎖在房間裡,甚至鐵籠中。美麗的它開始病了,鬱鬱寡歡,沒有了歡快的舞蹈和婉轉的啼唱。

  生命不適合關在籠中。

  所以它最後靜靜地躺在籠中,一動不動。我很難過,因為它再也無法為生命歌唱。

  後悔把我淹沒了。

  我是那樣厭惡被囚鎖在鐵籠中,但偏偏是我無視一個生命的意願和嚮往,把我的快樂建立在它的痛苦之上。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議論文二:

  一個下午的自習時間,剛剛開會結束的我匆匆趕往教室。「老師,李乘風把顏丙庥的數學課本扔到樓下了!」一走進教室,值日班長張天驕同學就跑過來對我說。「李乘風為什麼要把別人的書扔下去?」「李乘風和顏丙庥說話,顏丙庥在做作業,不想和他說話。結果李乘風就把顏丙庥的書扔了,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聽著值日班長的匯報,我已經弄明白了事情的經過。李乘風,十一班名人也。學習態度極不端正,上午作業下午交,天天上學常遲到。

  老師上課他睡覺,自習時間他打鬧。可應該怎麼辦呢?稍作思考,我想出了一個辦法。「乘風,是你把同桌的書扔的?」我走到李乘風的座位前,輕輕地說。「老師,我不小心扔的」。這個孩子倒沒有撒謊。我於是拍了拍他壯實的肩膀,「那你就去撿上來。」我的話剛說完,他就快速地往樓下跑去。

  李乘風,就是這樣一個孩子,做什麼事情從不想後果,常做錯事常後悔,常後悔而又不改正。「顏丙庥,他給你扔了幾次書?」我轉過頭去,嚴肅地問道。「老師,有三四次吧!我做作業,他特別煩人地亂說話。」顏丙庥抬起了頭,滿臉堆滿了委屈。唉!誰願意和這樣的孩子同桌呢?這次一定要好好地懲罰一下他。「老師,我把書撿回來了。」李乘風氣喘籲籲地說著。「乘風,速度還挺快!很可惜,你的書也不小心被你的同桌扔下去了。」我漫不經心地說道。

  李乘風把嘴張得很大,隨即扭過頭向樓下跑去。一個體重二百三十多斤的同學,在短短時間內,就從一樓到三樓跑了兩個回合,也應該是一次強度不小的鍛鍊吧。

  這一事件沒有就到此結束,我緊接著召開了一次班會。首先由李乘風同學談了談個人的認識與感受,讓他去切實地體會一下這個撿書的過程。然後由其他同學針對這一事件,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最後,我說了這樣一段話:「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事情。我們不希望別人給自己製造麻煩,那就不要給別人製造麻煩。自己不願意別人怎樣對待自己,就不要那樣對待別人。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議論文三:

  其實,人往往是自私的。只是有的人私心特大,有的人私心較小而已。但這個世界是公平的,自私的人永遠是不受歡迎的。世界是由許多人組成的一個整體,我們都是只有一隻翅膀的天使,只有擁抱著才能飛翔,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和理解。人活一輩子,其實就是與其他人溝通。要能夠溝通,就必須堅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現在許多人就如前面那個富人,一有些錢就目中無人,說話也變了味,這樣的人渾身儘是銅臭味,他只願交往比他富的人,完全忘記了達者兼濟天下這句話,別人在他眼裡都是窮光蛋,說話不客氣,完全不考慮別人的感受,這樣的人是要吃大虧的。

  陳世美一心只想榮華富貴,他攀龍附鳳,殺妻滅子,終究是人才兩空,死在包大人鍘刀之下。唐明皇寵信楊貴妃,不顧百姓勞頓,嶺南快馬送荔枝往長安,終究弄得眾叛親離,江山破碎。

  而唐太宗則知道這個道理,他採納魏徵的十思而天下大治,百姓安居樂業,自然國泰民安,歷史上才有貞觀之治的美譽。

  孟子進言齊威王,以齊桓晉文之事曉之以理,闡述了要體諒百姓,使其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則天下可運於掌上,民之歸如水之下也。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凡事多為別人想想,世界將更加和平。想想那些醫療事故,那些殘疾人,如果是你呢?想想那些被虐待的戰俘,那些流離失所,掙扎在水深火熱中的難民,如果你也在其中呢?想想那些被端上餐桌的猴頭、熊掌,難道動物就沒有生存的權利嗎?這些太可怕了,可這卻是一些人的所作所為,他們的行為將被人們唾棄,他們終有受到懲罰的那一天!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為別人著想,別人也會為你著想,真誠才能換真心。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做到這一點,世界一定會更加和平,安寧。生活得更加和諧,充滿快樂。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議論文四:

  春秋時期的某一天,子貢向他的老師,也就是大聖人孔子問道:「有沒有一句話可以終身奉行的呢?」孔子略加思索,道:「應該就是恕了吧!已所不欲,勿施於人。」於是,「已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個流傳千年至今不變的道理便出現了。

  現在的很多人都應該學過這個道理吧?不妨在看到此文時細細想一想,你的行為和孔子所言一致嗎?相信很多人都會點頭稱是,但是這不大現實吧,再仔細想想吧。就像我的一個朋友,當我問他這個問題後,他想都沒想就點了頭。其實我這個朋友比較小氣,每次別人送了他他不喜歡的東西,他不會丟掉,而是要等到要送給其他人禮物時就趁機把這些他不喜歡的東西當做禮物送出去。什麼不合他尺碼的T恤啦,戴著不舒服的表啦,不太喜歡的書啦,統統送了出去,卻把那些好看的,實用的小玩意兒給自己留下來。有一次我看他這樣做,忍不住問:「你這樣做會不會不太好啊?」他卻頭也不抬答道:「你懂什麼!我這叫做省錢好吧。」

  幾年省了下來,他身邊的朋友卻越來越少,直到某天他收到一個朋友寄來的生日禮物—一大箱的爛蘋果,他剛開始忿忿不平,卻在突然間想起了自己寄出去的那些禮物;那些收到這種禮物的人,會不會心情也同現在的自己一樣呢?他頓悟,此次不再將自己不喜歡的禮物送給別人。

  也許你看了這個故事,就會發現自己身上也有我朋友的這種毛病。雖然我們知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意義,但我們卻無法做到,哦不,應該是只能偶爾做到。我們言行不一致,我們經常口是心非,我們的心還會不時地被自私蒙住,我們會因此而忘卻一切美德,一切道理,這往往是會讓我們後悔的,但很多人也會不以為意地忘掉這些事情。我們太自私,不懂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我們的不對。

  如果孔子活到如今,肯定是不希望我們這樣子的吧。但「人無完人」孔子也不一定做得到沒有私心吧,所以,別管他,因為「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啊。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議論文五:

  眾所周知,《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和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這短短的幾句話中蘊含了學習的態度、思想、品德、做人等的深刻道理。宋朝時期開國宰相趙普便以這半部論語治理天下。可見其作用之大和重要。

  這部《論語》中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那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短短的八個字,卻道出了做人的真實意義。自己不願意做的事,不要強加給別人。這句話相當普遍,大都人都學過。我們都明白它的意思: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的替別人想一想。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真的做到了嗎?

  那是開學不久後,老師要調動我們的座位。換完位置後,我做的桌椅大不如以前好了。老是搖搖晃晃的,還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音。我坐著不舒服,所以就想趁中午沒人時把我以前坐的桌椅換回來。我走到那桌椅面前,注視了一會兒,又走開了。為什麼呢?因為我想到了孔子先生的那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張爛桌椅,自己不想坐,別人也不想啊。第一次坐到了好桌椅,第二次別人也好不容易坐到了好桌椅,憑什麼又讓別人坐一會爛桌椅呢?更何況自己都不想要,別人又怎麼會想要呢?將心比心,也要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替別人想一想。

  還有一個在新聞上看到的故事。非洲某個國家,黑皮膚的人不允許進入白皮膚人的公用場所。白人也不喜歡與黑人來往,認為他們是卑賤的種族,避之惟恐不及。有一天,一個白膚美女在沙灘上曬日光浴。曬了大半天后走進附近一家餐館用餐,但很久沒有侍者前來招待她。她滿腔怒火,準備要發火時,卻從旁邊鏡子看到自己被曬黑的皮膚。此時,她才真正體會到黑人被白人歧視的滋味。

  我從論語中深刻體會到:無論做什麼事,我們都要設身處地的替別人想一想。正如孔子先生所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教給了我很多道理,而這些道理我們要學以致用,用在生活當中,提高自己的修養。而這些道理,我們也同時能夠在生活當中細細體會到。論語它激勵我們前進,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體會生活的樂趣。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議論文]相關文章:

同类文章
儀人之表飾人之心議論文

儀人之表飾人之心議論文

  裡爾格曾道:「現實與美好之間,總存在著一種古老的敵意」正如時代的快步之行與儀式緩步之舉,是拋棄傳統的儀式跟隨時代的腳步?或是止步聆聽儀式悠揚的聲音?  於我而言,我便傾於後者。儀式,古往今來是一件隆重而莊嚴的行為,古代帝王登基之莊重,彰顯了萬民、萬臣於皇帝之服從與皇帝至上之不可僭越。現代
要學會放棄的議論文

要學會放棄的議論文

  【篇一:學會放棄】  人生如水,人生難免跌宕起伏。人一旦經歷許多磨難之後,就會選擇放棄。放棄,新的開始。  磨難居於生活中,猶如空氣對於動植物,水對於魚,無處不在。面對這些磨難與挫折,也許我們會堅持到底、持之以恆,也許我們會放棄。  我們放棄了,並不代表我們向生活、自然,向我們自己認輸。
網絡的危害議論文

網絡的危害議論文

  當今的社會已經邁入了一個高科技、多信息交流的時代,網絡也已經是不可缺少的了。有些人利用網絡去學習,有些人利用網絡去娛樂,最可惡的是,有些人利用網絡發布一些有害於社會、國家經濟、家庭以及人的生命的不良信息。  例如:在前幾年發生過一起網絡偷盜事件,就是幾名電腦高手利用網絡,向銀行的電腦防護
仰望天空作文議論文

仰望天空作文議論文

  朋友,你注意天空嗎?你了解天空嗎?面對天空,你有過自己的思索嗎?下面為大家分享仰望天空作文,歡迎閱讀!  仰望天空作文1  蘭州,是我的家鄉。我從小在這裡長大,既體會過它的烈日當頭,也見過它的大雪飄飄。  聽爸爸說,以前的蘭州,空氣品質一度是全國最差的。原因就是西固化工廠排出的氣體不知為
清明節議論文怎麼寫

清明節議論文怎麼寫

  清明節就是我國傳統節日,也就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下面小編整理的清明節議論文,歡迎來參考!  清明節議論文(1):  冬天過去了,萬物復甦,這時,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從我記事開始,此時每年清明節的這一天,母親就讓我換上軍色的春裝,帶著紙錢,領著我上墳去。  我們家去世的人都埋在扁擔山,
自信的議論文初中

自信的議論文初中

  成就事業就要有自信,有了自信才能產生勇氣,下面小編整理的自信的議論文初中,歡迎來參考!  自信的議論文(1):  「自信就是成功的基石。」人說道。「自信能助人成功。」盧勤老師講道。「我不明白有自信會不會贏,但我明白沒有自信就必須會輸!」  小學時,我的成績頂呱呱,總就是名列前茅,深受老師
清明節見聞500字議論文

清明節見聞500字議論文

  導讀: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4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關於清明節見聞的議論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清明節見聞(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今天天公作美,陽光明媚,我們早早
清明節燒紙錢的議論文

清明節燒紙錢的議論文

  在傳統的清明祭掃活動中,有很多不綠色環保的行為,下面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清明節燒紙錢的議論文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篇一:清明節燒紙錢的議論文  春雨霏霏,歲歲清明,今又清明。據媒體報導,清明節即將到來,很多地方以讀家書、寫家書等方式文
有關清明節議論文

有關清明節議論文

  導語:清明時節特有的雨絲欲斷還續,從遙遠的天邊無聲飄落在荒諒的山野。我的心也隨著這纏綿不斷雨絲,在微風中飄來飄去,永無定所之處。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清明節議論文,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有關清明節議論文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一個清明節到了,天空應時下起了雨。雨
關於清明節的議論文

關於清明節的議論文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那關於清明節也有許多的議論和看法,下面是小編整理了關於清明節的議論文,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篇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腸。冥錢飛起白蝴蝶,人聲啼哭似杜鳥。  又是清明時節,又是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