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有恩怨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
2023-07-05 23:59:53 2
2018年10月30日,作為一代文豪的武俠小說泰鬥——金庸老先生,在香港仙逝,這對於中國乃至世界文學界及文化界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損失!正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金庸」!就像宋代有水井的地方就有人唱頌柳永的詞一樣,凡是有中國人在的地方,都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即使沒有認真的讀過一本金庸的武俠小說,但是也一定看過他的武俠小說拍攝的影視作品。《射鵰英雄傳》裡俠肝義膽郭靖和古靈精怪的黃蓉、《天龍八部》裡喬峰三兄弟的義薄雲天、《神鵰俠侶》中神仙眷侶楊過和小龍女等等,這都是金庸筆下的武俠人物。
魂歸故裡,落葉歸根!很多人都知道金庸在香港,卻不知道金庸是浙江海寧人。金庸,本名查良鏞,1924年出生於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袁花鎮,祖籍江西婺源,家世系浙江海寧赫赫有名的查氏,其家族為書香門第,在清代「一門七進士,叔侄五翰林」,被康熙稱為「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有數人家」。說到海寧,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是以「一線潮」的「天下奇觀海寧潮」。可是今天,作為80後的我,讀著金庸的武俠小說長大,看著無數邊金庸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並且懷揣著武俠夢,來到海寧,我更想去感受一下金庸,重溫一下武俠夢。所以我們跳出武俠小說與影視作品,走進金庸書院,緬懷金庸、了解金庸、感受金庸!
金庸書院坐落於浙江海寧鹽官鎮東南面,在得到金庸先生的大力支持下,由相關部門和單位於2010年9月建成並對外開放,總投資1220萬元,佔地面積約4385平方米。書院參照清朝最負盛名的安瀾書院的建築布局,採用傳統的古典園林風格設計建造。學院具備講學、展示和藏書三大功能,在提倡傳統書院自由精神的前提下,全面展示了金庸先生的學術成就及人文精神。
書院的主入口面朝春熙路,白牆黑瓦間半月形坊門之上的「金庸書院」四個金色大字格外醒目。青石甬道圍牆上一幅幅雕刻精細的石刻畫惟妙惟肖的反映了「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等15部金庸作品中的精彩場景。步入青石甬道,那些關於金庸的最經典的武俠故事,仿佛電影重播一樣歷歷在目。
穿過桃李門,就來到磚雕臺門的正門,沿著小石橋便來到書院的中心——講堂,名為書劍堂。古樸的大講堂坐落於一池碧水之上,碧池前的立柱上「堂上春風兼海氣,胸中俠骨共詩心」在這樣一座帶著濃濃文化氣息的建築面前,似乎更能體會金庸先生的俠骨柔情。
講堂後往北,經過一座小石橋,就到了藏書樓。藏書樓是兩層三開間,為書院藏書、檢書、展示的場所。在古樸沉穩的展廳氣氛下去看展品,無論是奇人奇情的《書劍恩仇錄》還是俠之大者的《射鵰英雄傳》,不管是問世間情為何物的《神鵰俠侶》還是無人不冤,有情皆孽的《天龍八部》······一件件武林紛爭、一幕幕江湖往事,無論統觀還是細品,金庸先生那種獨特的文化內涵與武俠情懷,都與我們從單一的讀本或影視上獲取的感受大大的不同。
書院正門南面是叢桂軒,順著爬山樓上行,在高高的假山上有一座望雲亭。「坐而論起而行華山劍氣酬襟抱;積之厚發之薄滄海濤聲壯古今」站在亭中,仰望藍天白雲,用心領會金庸先生這位武林大俠的豪情萬丈,心情豁然開朗。金庸書院的東西水閣,可作聆聽講學、遊憩之用。「風輕花氣馥;水淺月光清」,綠竹蔥翠、小徑曲折、氣氛溫馨、環境雅致。仿佛一時間又看到了金庸筆下江湖上英雄大俠的脈脈柔情的一面。
走出金庸書院,我的思緒依然沉浸在金庸武俠小說的江湖中。金庸書院不僅把金庸文學與人文資源、旅遊文化等完美結合,把金庸學術成就及人文精神的展示推到了更高的一個層次,也更有利於海寧歷史文化內涵的豐富與傳播。金庸書院更是為無數懷揣著金庸武俠情懷的讀者,展現了金庸先生不一樣的「江湖」,這裡不僅是金庸先生的「江湖」,更是無數懷揣著武俠情懷的讀者的「江湖」。
,